皖南六市(蕪湖、馬鞍山、銅陵、黃山、池州、宣城)經濟發展水平怎麼樣?

小白ahb


安徽省一共有16個地級市。從地理單元上來講皖南地區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地區在文化和語言上都更偏向於浙江。南地區一共有6個地級市組成,分別是蕪湖、馬鞍山、銅陵、池州、黃山、宣城。各個地級市面積都不算大,加起來才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900萬左右。無論是土地面積還是還是人口規模,皖南地區佔安徽省的比重都不算高。

但是晚上地區但是皖南地區的文化和經濟在安徽省來說,確實擁有獨特的地位。經濟上來說,安徽省內部是有經濟發展水平的層級差的。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是皖南地區,然後是安徽中部地區,墊底的是安徽北部地區。

2019年皖南六市的GDP分別是,蕪湖3752億、馬鞍山2180億、宣城1568億、銅陵1291億、池州800億、黃山792億。以上6是GDP合計剛好突破了1萬億元,佔全省的比重超過了1/4。

皖南地區的人均GDP不但遠遠高於安徽省,還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不到1000萬的人口創造了超過1萬億元的GDP,那麼人均GDP就已經超過了10萬元。這個數字已經是安徽省平均水平的兩倍,也要比全國人均GDP約7萬元左右高出了不少。

皖南地區主要是人口少和地市的面積小,所以顯得很多地級市經濟規模不高。池州和宣城人GDP總量還不到1000億元。正是這種小地方往往容易讓老百姓更加富裕。比如蕪湖,人口規模只有三四百萬,但該市的GDP總量卻接近4000億元,排名全省第二。


財經知識局


皖南即安徽省南部,包括銅陵、蕪湖、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區和池州、宣城、黃山全域,總面積3.12萬平方千米。2019年皖南六市GDP總和為10384億元,佔全省的比重為28%,而人均GDP為7.9萬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是安徽發展比較好的區域。

當然,皖南各市發展得也並不均衡,從人均GDP來看,蕪湖、馬鞍山、銅陵三座城市人均GDP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而宣城、池州、黃山的人均GDP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城市經濟發展來看,發展最好的無疑是蕪湖,其2019年GDP達到3751.9億元,位居全省第二,遙遙領先省內其它城市,蕪湖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工業基地以及安徽的創客之城,與合肥同是安徽定位的雙核城市,可以說是安徽第二大城市了。而池州、黃山的發展相對較差,不僅發展水平不及全省全國平均水平,GDP也是省內倒數前二,至今還未突破千億。最後,希望皖南各市未來發展越來越好!


錦繡中源


感覺銅陵合併樅陽有點力不從心,負擔過重,並且地域太狹長,並樅陽東部三鎮即可,當初要把江對面的無為部分地區劃過來最好。


水中雲108015456


皖南是山區,人口太少,各市經濟規模不大,蕪湖GDP高點,也才3275億!如果想做大做強,必須以優惠條件加強招商引資,零門檻引進人才,鼓勵引導鄉鎮企業發展,加強基礎設施,交通建設!各級政府要轉變作風,真正做到服務型政府,誠信政府,全心全意為經濟發展做好一切服務!改變思想觀念,不能小富即安!要高瞻遠矚,長遠規化!相信皖南和安徽都有一個質的變化!


燈光南山


黃山市沒有發揮出品牌、交通、文化優勢!GDP還拖後腿[捂臉]黃山市應該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酒店連鎖、醫療健康、高新技術研發、教育培訓、電子商務等領域。


服務商-卓付企業-解家飛


皖南民富放在全國都是中等偏上的。一是精明,二是重教育人素質高,三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四是旅遊資源豐富。。劣勢是人口少,安徽皖南人相對膽小,聽話,易馴服,所以計劃生育政策執行的好,皖南79後基本都是一個孩子,兩個的都屈指可數。。發展經濟還是要靠人,人的能力,素質,民風,人的數量,都很重要。。







新安一嶺下蘇


比江北肯定好多了,如果六市整合一個市最好,市府放銅陵,這樣建基礎設施就不要各自為政,也便利管理,關鍵六市人口也只有區區一千萬多一點,


深山孤鷹1


蕪湖第一,馬鞍山第二、宣城第三、黃山第四、銅陵自己看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