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情人英日同盟:日不落拉上日本,20年攜手製衡美國

1901年,美軍推翻了菲律賓共和國並將該國吞併。作為同在亞洲的國家,中國和日本因為各自實力不同,都做出了不同的反應。孫中山先生代表革命派為菲律賓募集資金,國內的新聞機構也對其深表了同情,共同表達了“天涯淪落人”的無奈。

美日雙方對各自勢力的核心範圍進行滲透,美日矛盾開始公開化

與中國不同,作為當時亞洲最厲害的國家,日本在外交上給予了一定反抗,但在美國抗議下很快默認。然而,外交上默認並不等於實際行動上沒有反應。

國家情人英日同盟:日不落拉上日本,20年攜手製衡美國

1901年後,日本的企業、僑民則開始大規模進入東南亞地區。日本的經濟和工業勢力,乃至軍事勢力也隨之相繼跟進。如此情況下,剛剛在菲律賓擁有不穩定勢力的美方也很擔心日本勢力。

與此同時,美國也向李氏朝鮮不斷地派入外交乃至軍事人員,日本對美國的行為表示擔心。1895年,日本獲得“甲午戰爭”勝利後,日本就取得了對李氏朝鮮控制權。

閔妃一直想玩“以夷制夷”的策略,便邀請美方加入“制衡陣營”。美方則建議李氏朝鮮邀請沙俄進入,美國認為:在東北亞地區,只有沙俄的勢力才能與日本較量。因此,美軍的軍事顧問進入李氏朝鮮,美軍負責指揮王室的護衛隊。

在閔妃被殺期間,李氏朝鮮護衛人員做鳥獸散的時候,反而是美軍進行了一定抵抗。

在此情況下,為了確保各自的“勢力範圍”,美國和日本展開了數年的外交談判。

國家情人英日同盟:日不落拉上日本,20年攜手製衡美國

老羅斯福

美日各取所需下的暫時妥協

1905年7月,西奧多·羅斯福的陸軍部長塔夫脫(生卒年1857—1930年。1900年為菲律賓總督,1904年為陸軍部長,1909—1913任總統,1921年任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在訪問日本時,與日本首相桂太郎(生卒年1848—1913年。1901—1906、1908—1911、1912—1913年三次任內閣首相,山縣有朋的學生)有過一次談話,史稱“塔夫脫—桂太郎秘密協定”。

該談話備忘錄在1925年被公佈,其核心就是關於菲律賓和李氏朝鮮。

塔夫脫表達了對日本控制李氏朝鮮的意見:日本軍隊建立對朝鮮的宗主權……是當前這場戰爭(日俄戰爭)合乎邏輯的結果,它將對東方的持久和平作出直接貢獻。

日本也向美國保證:對菲律賓沒有非分之想。

然而,兩個“土匪”之間的互相保證,可以信嗎?不可能的。

沒過兩年,美國、日本再次進行密商,日本擴張勢力的行為再次被美國確認,條件還是日本不向菲律賓進行滲透。美國要付出的代價則是:不向中國東北地區進行滲透。

國家情人英日同盟:日不落拉上日本,20年攜手製衡美國

塔夫脫

美國在實力不如英法俄的情況下,其主要精力在獲取經濟上

日美之間真正的競爭關係出現在中國鐵路權益上。1895年、1905年,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康格分別出臺了“田貝計劃”“康格計劃”,意圖在東北鐵路修築權問題上得到更大利益。

日俄戰爭後,美國的“鐵路大王”哈里曼則提出:收買南滿鐵路用以實現環球鐵路運輸計劃,日本對此百般阻撓。最終,

美國駐日公使威爾遜書面警告日本首相兼外相西園寺公望:日本不要忘記俄國企圖獨佔東北而失敗的教訓。

日本對此毫不在意,繼續自己獨霸東北的計劃。

1906年,日本成立了“南滿鐵路株式會社”,意圖壟斷南滿鐵路。

到了1907年,作為當時的“東亞盟主”的日本,擁有北到庫頁島南到中國臺灣省的廣大勢力範圍。

國家情人英日同盟:日不落拉上日本,20年攜手製衡美國

桂太郎

美日之間的合作關係,逐漸轉變為競爭關係:菲律賓重要的戰略地位

1907年4月,日本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新奉鐵路提案大綱》、1909年9月迫使清政府簽訂了《東三省五案交涉條款》。眼見著,日本在東北地區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在李氏朝鮮越來越穩固,1910年甚至將其吞併。在此情況下,美國感到了威脅。

美國對於菲律賓非常重視,因為它關係到美國在亞洲東部地區的戰略問題。菲律賓是其他勢力進入東南亞諸國的渠道。對於中國,淮河以南地區才是其重要利益所在,北方、東北只是美國“擴大利益”的一個方面,屬於“錦上添花”的範疇。

美國經濟實力雖然強大,當屬世界第一,但因為其剛剛從美洲走向世界、其他列強的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比較強大,論軍事實力、論國際威望,當時的美國是無法和英國、沙俄、法國甚至德國比擬的。

光憑經濟是無法讓一個國家掌握話語權的。在“叢林世界”裡,沒有軍事作為依靠的話,經濟在強大也只是作為“肥羊”。美國不是“肥羊”,它只是一隻尚未變成“鐵齒銅牙”怪獸的“二等猛獸”而已。

國家情人英日同盟:日不落拉上日本,20年攜手製衡美國

西園寺公望

更讓美國“投鼠忌器”的地方在於,日本和英國的關係。

英國、美國、日本三方形成一種“複雜關係”。英國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在全球範圍內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在亞洲,他首先面臨著沙俄的競爭;在美洲,他面臨著美國的蠶食。

如今,英國勢力在全球範圍內都受到競爭,沙俄勢力在亞洲雖然不在“暴風”,但多了德國、美國等強勢勢力。因此,英國便拉攏日本作為自己的小夥伴。面對“英日同盟”,美國只好採取“隱忍”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