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巫蠱之術”是什麼?為什麼古代都對此明令禁止?

舊夏天的詩


大家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可能會看到這樣的一個情節:在後宮的爭鬥中,一些妃子嫉妒其他妃子,便用“扎小人”的方法來詛咒那個自己討厭的妃子,而這種事情一旦東窗事發,皇上一定會震怒,而那個“扎小人”的罪魁禍首也是不會有好下場的。這裡提到的“扎小人”,實際上就是古代“巫蠱之術”的其中一種。那麼,這“巫蠱之術”究竟是什麼?為何在古代會被明令禁止呢?

巫蠱起源於遠古,“巫”,由來己久。最初是溝通“人”和“鬼神”的使者。人不理解自然界種種奇異,以為有神鬼在起作用,就讓具有怪異性格的"人"去求答案,這個人就是"巫"或"巫祝"。而“蠱”則好理解,看字形就知道是盆裡養蟲,並且這種蟲是一種毒蟲。我們所說的“巫蠱之術”就是用這些毒蟲的毒素去害人,因為古時候缺乏醫學知識,所以人們才將這一現象和巫術聯繫到一起。“巫蠱之術”內容豐富,不僅僅只有使用毒蠱一種手段,還包括詛咒和“製造”人偶等。

在古代,由於對自然科學的探索能力比較薄弱,普遍比較迷信,因此相信使用詛咒便能使自己所憎惡的人或者敵國受到禍害,因此“巫蠱之術”便十分流行。《南中雜說》中便曾記載到五帝時期有一個叫巫咸的部落,這個部落的人特別善於製造不同種類的蠱蟲,這個部落與大禹全家關係親密。相傳,在大禹的兒子啟當上華夏部落的首領以後,扈部落並不服從啟的領導,啟為了確立自己的統治,便找到了巫咸部落幫忙。巫咸部落的首領便帶著自己的部下來到扈部落,將自己養的陰蛇蠱放在一個容器中,一邊唸咒語,一邊跳儺舞。瞬間成千上萬只陰蛇蠱蟲爬出,撲向扈部落,扈部落死傷慘重,從此再也不敢對啟有所不敬,巫咸部落也因此威名大震。

在中國古代,受巫蠱術影響最大的時期是在漢武帝時期。早在著名的“巫蠱之禍”這場禍亂之前,便有皇后陳阿嬌因失寵,為報復情敵衛子夫而使用“巫蠱之術”,東窗事發後,陳阿嬌被漢武帝廢黜,而因此受到牽連失去了性命的人甚多。《史記·外戚世家》中便記載到:“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

後來的“巫蠱之禍”更是引發了更大的紛爭,可以說是西漢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晚年的漢武帝疑心極重,總是猜疑有人使用巫蠱之術詛咒自己,於是下令禁止巫蠱之術,一旦發現有人私用,便處以重刑。一時間掀起軒然大波,丞相公孫賀一家、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通通因此而喪命。漢武帝寵臣江充負責查辦巫蠱案,江充因與太子有隙,藉機陷害太子,太子因此發兵誅殺江充,卻受到漢武帝鎮壓,逼得太子與皇后衛子夫相繼自殺。最終真相大白,漢武帝這才追悔莫及。因這場紛爭而受牽連著高達數十萬,西漢王朝也因此元氣大傷,不復往日輝煌。

在古代,因巫蠱之術鬧出的禍端幾乎在歷代宮廷都有發生,所以歷代君王大多都對此深惡痛絕,因而下令禁止,但這樣的事情還是在宮廷和民間不斷髮生。《續資治通鑑·宋太祖乾德二年》中便曾記載:“徙永州諸縣民之畜蠱者三百二十六家,於縣之僻處,不得復齒於鄉。”清朝時,康熙帝的長子胤禔想要奪嫡繼承皇位,還曾請了會巫術的蒙古喇嘛來詛咒太子胤礽。

巫蠱之術興起之初,是部落在面對天災人禍時的一種“保護手法”,也算是先民們對自然的一種探究。只是巫蠱之術發展到後期,隨著其內容的不斷豐富,其反面影響也逐步擴大,為古代一些王朝帶來了不少禍端。


鄧海春


古人不能理解自然界的種種奇異,因而認為是鬼神在起作用,而“巫”,就是指能與鬼神溝通的人,巫由“工”和“人”組成,工的上下兩橫代表天和地,中間的一豎則表示上通天意下達地旨。其中的“人”不是孤立的人,而是複數的人,指眾人。所以巫不僅代表著溝通鬼神的使者,而且蘊含著先人們期望能和天地上下溝通的夢想。



所謂“蠱”,指的是在器皿中養蟲,養的是具有毒性的蟲子。我們常說的巫蠱之術,實際上就是用這些毒蟲的毒素去害人,因為古代缺乏醫學知識,所以古人們就把利用毒蟲毒害人的現象和巫術給聯繫起來。

如《辭源》中講到:“古代迷信,謂巫師使用邪術嫁禍於人為巫蠱。蠱,毒蟲。”

由此不難看出,巫蠱之術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巫(巫師),二是蠱(毒蟲),金兔就分兩方面來聊聊巫蠱之術。



巫師是古代一種神秘的職業,尤為擅長裝神弄鬼,善歌舞,通鬼神,並且大部分巫師都為女性,她們經常瘋瘋癲癲,但巫師表現得越是瘋癲,別人越會覺得她智力超群。

巫師擅長巫術,巫術有兩種,即白巫術以及黑巫術,所謂白巫術,就是以祈福、求吉為目的的巫術;而黑巫術則是通過蠱術、符咒或詛咒等方式來達到謀殺或迷惑的目的,黑巫術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害。


至於施蠱則屬於黑巫術,蠱是毒蟲,但不是一般的毒蟲。蠱是往某一器皿中放入各種各樣的毒蟲,讓它們自相殘殺,最後活著的那隻毒蟲就是蠱蟲,如果活著的是金蠶,就叫金蠶蠱;如果活著的是蛇,就叫蛇蠱,類似的還有蜈蚣蠱以及蜘蛛蠱、蛤蟆蠱等。

而蠱毒是將蠱蟲的糞便研磨成粉末,藏於指甲縫中,下蠱毒時,只需悄悄將粉末彈到食物或者井水中即可,而受害人吃了,就會中蠱毒、患蠱病,且蠱毒還具有傳染性。


古代的統治者明令禁止巫蠱之術,其原因很簡單,巫蠱之術防不勝防,並且具有較強的危害性,統治者擔心巫蠱之術傳到宮中會威脅到自己的性命,例如因巫蠱之術鬧出的禍端在歷代宮廷中都有發生,總之,統治者大多對巫蠱之術深惡厭絕,因而下令禁止。

而由於歷代封建王朝都打擊巫蠱之術,所以巫蠱之術流行的中心,慢慢從中原地區轉移到了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例如在苗族、布依族、瑤族、壯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地區都曾一度流行巫蠱之術,而其中巫蠱之風吹得最旺盛且最為出名的地區應該就是湘西了。


此外,巫蠱之術其實沒有那麼可怕。所謂的中蠱毒,其實就是生病,根據記載,中蠱毒者往往會有長期的咳嗽、面色黑青,內臟不適以及皮膚有螞蟻狀爬行發癢等。而如果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分析,這些症狀其實是一種長期在氣候溼熱、毒蟲叢生的環境中滋生的肺結核、慢性肝炎之類的疾病。

但蠱毒,除了在生理上的中毒外,在心理上同樣被下了蠱毒。傳統的迷信觀念,讓中毒者堅信必須要通過特殊的驅蠱儀式才能根治蠱毒,所以說,蠱毒的毒性其實是被人們內心的恐懼無限放大了,換句話說,蠱毒的毒性更多源於無知造成的恐懼。


金兔歷史


“巫蠱之術”以前在香港電影裡出現較多,但見某女子中蠱了,於是想方設法地找到神秘的下蠱者,請法師設壇做法驅魔,最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女子得救了,邪不壓正。

但現實中到底有沒有“巫蠱之術”呢?最近聽說某國際女影星曾經被人下過蠱,導致其事業萎靡不振,最後經高人指點才知道自己被暗算了,於是女影星重演了電影中的驅蠱情節。還聽說某些影星為了保證自己的星運不衰,竟然從東南亞請回“小鬼”養在家中,真是細思極恐啊。

“巫蠱之術”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它是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包括詛咒、刺偶人和下毒蠱等。

偶人可是紙人、草人、木偶、泥俑、銅像乃至玉人,作為被施術者的替身,刻上姓名和生辰八字,施術者要捆住偶人,一邊詛咒一邊用針刺它。

毒蠱就是毒蟲,是把蜘蛛、蠍子、蟾蜍、毒蛇、蜈蚣等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中,密封十天後存活下來的那隻就是最毒的,然後經過飼養成為蠱。毒蠱因為下蠱的方式和目的,分為很多種,有蛇蠱、金蠶蠱、篾片蠱、石頭蠱、泥鰍蠱、疳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等。但凡人中蠱了就是中毒,會生病、變態、瘋癲,甚至死亡。

我國的苗族是非常善於制蠱和下蠱的,苗族姑娘會給自己青睞的男人下愛情蠱,讓他一輩子對自己死心塌地。

對“巫蠱之術”,歷朝歷代都是明令禁止的。為什麼呢?因為“巫蠱之術”捲入了宮廷鬥爭。

我們在宮廷戲裡常見皇帝的某個妃子為了爭寵,就把皇帝寵愛的女人做成偶人,天天在那裡惡狠狠地刺它。這也就罷了,還有玩的更大的,威脅到了皇權。

史書記載,南朝宋文帝的長子劉劭,本已立為太子,卻聽信女巫嚴道育的鬼話,想早日登基,便刻玉為人形,削成他父親的模樣埋在地下,想詛咒他父皇早日橫死。

宋文帝知道後大為震驚,馬上派人嚴查此事,果然發現幾百份詛咒的文字和埋在地下的玉人。劉劭把一切罪責推給了手下之人,說是女巫乾的。宋文帝到底疼愛兒子,沒有深究此事。

不久,文帝又發現女巫嚴道育照樣追隨在劉劭左右,才發覺事情不對勁,想廢除劉劭的太子位。劉劭得到密報,連夜召集兵馬闖入皇宮,殺了自己的父親,自立為皇帝。但他僅在位三個月就眾叛親離,兵敗被殺。

由此可見,“巫蠱之術”本來就是“暗箭傷人”,不那麼光明正大,為人所不齒,不但在民間禍害人,還被用做政治鬥爭的工具,那就是作死了,被禁是必然的。


春朝青牛


巫蠱之術屬於巫術中的黑巫術,蠱是養在器皿中的毒蟲,巫蠱之術就是用這些毒蟲的毒素去害人。詛咒、偶人厭勝和毒蠱都是巫蠱之術的組成部分。

據史料記載,將多種毒蟲,如毒蛇、蜈蚣、蛤蟆等,一起放在甕缸中飼養,讓其自相殘殺後剩下一隻,其形態顏色都已變化,形似蠶狀,皮膚金黃,這種蠱叫金蠶。

也有說把十二種毒蟲放在甕缸中,埋在十字路口四十九日,再將其取出放在香爐中,早晚用清茶和香供奉,這樣得到的金蠶是無形的,散佈於香灰之中。放蠱時,將金蠶的糞便或香灰放在食物中讓人食用。

苗人的養蠱、放蠱歷史很少悠久,據《乾州廳志》記載,苗婦能用巫蠱來殺人,也被稱為“放草鬼”。毒蠱放在外,則能食人五體,放於內則能食人五臟。被放之人往往是痛楚難堪,或神形蕭索,或氣脹於胸膛。

苗人的蠱術只是女子相傳,傳授的儀式與咒語,不得而知。蠱婦設有益壇,或在家中隱蔽處,或在山洞中。相傳一蠱婦在家燒溫水為蠱偶沐浴,不小心被兒子看見。次日,蠱婦上山幹活,兒子在家因好奇偷偷學她。

由於其用的是沸水,導致蠱偶被燙死。其中有一偶是蠱婦自己,她在山上已有感覺,趕緊返回家換衣後便氣絕身亡。

蠱婦如果自己不放蠱,則要臉色變黃而生病。放蠱中一人,蠱婦自己可保無病三年;放中一牛,可保一年;放中一樹,可保三個月。豬也可以放,但狗不能放。因此蠱婦害怕狗,通常不吃狗肉。

中蠱者的病象,臉變成黃色,想吃又吃不下,有腹脹感,就醫也可痊癒。鳳凰縣曾發生一起蠱毒案,有一苗人,兩個兒子相繼死亡,疑為同寨蠱婦所為。便告發到官府,最終在其家中搜出裝有蠱物的瓦罐,蠱婦被槍斃。

情蠱是巫蠱術最毒的蠱,制蠱方法是將不同類的毒蟲放進封閉的器皿裡任其互噬,毒蟲有爬蟲類和飛蟲類,最終活下一的那隻毒蟲集百毒與一身。每次養出的毒蠱形態與其所選的品種有很大關係,功能也不相同。

比如腫蠱就是取蠱蟲糞便製成飛沫滲入人體,中蠱者渾身腫脹,痛癢難忍。而蛇蠱則是將其卵藏於食物內,誤食後入體成蛇形,上下竄動撕咬。還有癲蠱是取蠱蟲身上的菌附著於人體後,使人笑罵無常,喪失理智。

金蠶蠱是蠱之至尊,也是所有蠱婦的終極目標,能使寄主暴富,害人時也是最毒辣,能使人中毒,胸腹絞痛,七日流血而死。情蠱是最難製成的,十年才能得一情蠱,此蠱可下在飯菜中,也可下在服飾上。

古代苗人女孩都以情蠱下在自已的情郎身上,也可以請巫師做法將蠱製作於符上,女了配帶此符時只需許願,便可以使心上人永遠死心踏地愛著相愛一生。

古代的巫蠱之術可謂是多種多樣,巫蠱在西漢極為盛行,當時人們普遍相信,使用巫術咒語或用木偶埋於地下可以害人。徵和二年,公孫賀父子被人告發使用巫蠱來詛咒漢武帝,武帝便處死了一干人等。

後又命江充徹查巫蠱案,江充藉機陷害與他有過節的太子劉據,最終導致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相繼自殺。清醒過來的漢武帝將江充夷三族,此次巫蠱事件無辜受牽連的人多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使西漢由盛轉衰,劉氏繼承人遭到大量屠殺,給漢武帝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巫蠱之術在古代宮廷很少流行,後宮嬪妃用扎小人的方法,來詛咒對方,以實現爭寵的目的,這也是巫蠱的一種。

歷朝歷代對巫術和巫蠱都是嚴令禁止使用的,漢代就有“敢蠱人及教令者棄市”的律法規定,後來規定如果蠱婦飼養的蠱蟲致人死亡,則要對其處以極刑,且家人要遭流放之刑。唐代也是有明文規定的。

凡飼養蠱未成形者要被流放,成形者要被殺頭。之後的各朝都將使用蠱術害人的行為定為十惡不赦的大罪,均要被處以極刑。在民間,巫術則是屢禁不止,老百姓在生病吃藥無效時,會去請巫師作法除病。

舊社會中這樣的現象非常多,但巫術本身就是一種愚昧百姓的手段。民國期間,湘西的一位官員,他得了一種腹脹的怪病,吃藥無效的情況下,他請了一位苗人蠱婦來為他作法除病,但也都沒有什麼效果。

最後蠱婦被嚴刑拷打,差點喪命。後來經別人介紹,一位高明的醫師將其病治好,那位蠱婦才撿回一條命。巫蠱之術,從古至今都是嚴令禁止的,歷朝歷代都有律法規定,但民間的一些偏遠地方仍有陋習。

為何要明令禁止巫蠱之術?原因很簡單,這是一種害人的封建迷信活動,往往是一些用心險惡的小人用來坑害他人的一種手段,是一種明顯的犯罪行為。因此,從古至今,巫蠱之術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野史也是史


杜甫《 石犀行 》一詩中曰: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往東流。。這裡說的“厭勝法 ”是舊時的一種巫術,以詛咒制服人或物,即通過某種不為人知的法術達到尋常無法達到的目的。

有些法術認為人有靈魂,靈魂附體即之施展後亦可離開人體。

“厭勝法 ”在中國由來已久,在國外也可見到類似情況。巫師起源很早,原始社會就有了。《呂氏春秋 》雲:巫彭作醫,巫箴作筮,到後來便成為一種形式,不用巫師,不用符咒,但在篤信此術的人來說,精神和心理的危害是的確存在的。



勵耘堂


何為巫?

巫者,從人從工。

“工”的上下兩橫分別代表天和地,中間的一豎則代表上通天意,下達地旨。“人”字,則是表示中合人意的意思。其中人有兩個,代表這裡的人不是單個孤立的人,而是複數的人,是眾人之意。

巫,就是指能夠通達天地、中合人意的人們。

根據郭沫若先生對甲骨文的考證,他認為“巫”和“舞”是一回事,,而過去的巫者便是通過祭祀舞蹈來求神的。因此,也有學者認為,巫是一個象形字,其刻畫的就是兩個相對著翩翩起舞的巫者。

在古人看來,巫有溝通天地鬼神的能力,巫在過去,指的便是可以調動鬼神之力實現降雨、醫病、預言等超自然能力的人,是古代百工之一。

何為蠱?

蠱者,從蟲從皿,是會意字,原義為人肚子裡的寄生蟲。後來發展成一種專門培養來害人的毒蟲,也可以代指毒害人之物。

關於蠱的記載,最早可見於甲骨文。

《小屯·殷墟文字乙編》中就已提到:“有疾齒,唯蠱虐”。

如何造蠱?

《通志·六書略》上記載:“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故從蟲皿也。”簡而言之,就是把許多有毒的蟲子放在一個器皿中,讓它們互相殘殺,最後倖存下來的就是“蠱”。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九狗一獒,百蟲一蠱”,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而蠱可以由人工飼養和操縱,用於控制他人,我們一般稱其為下蠱。下蠱的過程往往被看做是一種巫術行為,因此,就有了巫蠱的合稱。

前面我們提到,蠱最早是指人腹中的蟲子,古代人因為科學知識的限制,不能夠解釋寄生蟲的現象,因此,他們就認為中蠱是鬼神所致。這也是,巫蠱合稱的緣由之一。

蠱有何用?

前面,我們提到了,蠱可以用於操控他人。

傳說湘西苗人擅長制蠱,於是就有了我們非常熟悉的苗蠱的稱呼。

根據劉南《苗荒小記》的記載:“苗之蠱毒,至為可畏,其放蠱也,不必專用食物,凡噓之以氣,視之以目,皆能傳其毒於人;用食物者,蠱之下乘者也。”

但是,關於蠱雖有相關記載,但是大多過度神話,讓人很難相信蠱的真實效用。

歷史及影視劇中的巫蠱

我們在各類影視劇,尤其是古裝劇,常常可以看到巫蠱之術的身影。它的出現,往往就是一個扎滿了針的小人,往往又會引起滿城風雨。

在歷史上,但凡巫蠱之事出現,往往也會鬧得血流成河,例如漢武帝徵和二年的巫蠱之禍,明顯是江充的誣陷,卻致使太子被廢並被滅門,引起軒然大波。

為什麼巫蠱有這樣大的影響呢?

依我之見,一是由於古代不發達的科學知識以及對鬼神之說的過度迷信導致的。他們把巫蠱看作是一種,與鬼神之力相關的、超自然的力量,真的認為巫蠱可以致人死亡,就有強烈的懼怕之心。《論語》中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可見當時的人們對於鬼神之事還是相當迷信的。

二與當時的政治環境也不無關係,有時可能明知巫蠱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但是需要一個藉口用於剷除異己又或者是鞏固集權。

以我個人的看法,巫蠱不過是在人云亦云中被不斷地神話了,真實的巫蠱,並不是記載中那種神乎其神的樣子,全然不必擔心。


奇美人坊


“巫蠱之術"的傳承並未斷絕。巫蠱實際上也是玄門術數,可以說與如今的道教道術同源,只是側重點不同。道教是以悟道為主,修術只是作為輔助悟道和除魔衛道之用。而巫蠱之術側重於術,以術增強自身能力,最終達到以術求道的目的。

巫蠱之術是人對天地的領悟,一方面修煉自身的口、鼻、耳丶目丶身丶心,達到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和行動能力。另一方面靠學習丶感悟丶利用、駕馭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從而獲得知識和能力,最終達到增強自身能力,突破自身極限的目的。

巫蠱之術,分為巫術丶蠱術、巫蠱術。巫術是靠修煉出自身強大的感知能力,來獲得預知能力和感應能力。一方面可以對未來的事情有一定的預知感應,及時趨吉避凶。另一方面通過自身靈覺,感應宇宙運行的規律。其實這些能力俗世人也有。現代邏輯推理就可以預測一些事態的發展。現代人也有感應能力,例如羅門索夫就是在夢中夢到了原子運行的特殊規律,從而制定了元素週期表。還有些人在夢中夢見過即將發生的災禍。

蠱術則是發現和利用生物的特性,並且加以改造,強化或異化某些特質,從而達到增強其使用價值的目的。這與目前的生物工程技術有幾分相似。

巫蠱術,就是建立巫與蠱之間的感應與聯繫,最終達到巫蠱合一(人蠱合一)的目的。即以巫馭蠱,以蠱強巫。說穿了巫指人,蠱指物,巫蠱合一也可以理解為天人合一。其實在世俗生活中,騎術就要求人馬合一,玩車的就要求人車合一…,說穿了也就是那麼回事。

通過對“巫蠱之術”的初淺理解,大家不難發現,身負巫蠱奇術的人根本不會信皇權神授,根本不會信神信鬼,而且他們掌握一般世俗統治者不具備的可怕能力。

一方面古代統治者畏懼巫蠱大師的能力,無法掌控這些人。另一面巫蠱大師受俗世人敬畏,一旦他們對統治者不滿,就有可能會蠱惑人心,給統治者施壓,甚至最終滅掉世俗統治者。

因此古代統治者權衡利弊後,都選擇明令禁止“巫蠱之術”。其實任何統治者都沒什麼興趣去追求什麼科學丶進步。他們唯一在乎是掌握絕對的統治權,對於任何他們掌握不了的人和事,他們都會找出各種理由來令行禁止。或許有人會說,有些統治者也追求科學丶進步,其實那是被域外競爭者給逼的,不努力就會大權傍落,就會淪為被統治者。清朝的“洋務運動"丶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這種情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孟子對統治者最誠懇的勸誡!


鬼影147951010


古代的“巫蠱厭勝”之術

漢武帝晚年,“巫蠱之禍”最為慘烈,不僅造成太子劉據及其家屬遇難,而且牽連了許多皇親國戚顯要官員,共有數萬人因此喪命。

巫蠱是一種用來加害仇敵的巫術,起源非常古老。“巫蠱”二字的確切解釋,缺乏十分準確的說法。《說文》裡說“蠱”是人肚子裡的寄生蟲,《諸病源候論·蠱毒候》裡說:“多取蟲蛇之類,以器皿盛貯,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獨在者,即謂之為蠱,便能變惑,隨逐酒食,為人患禍。”但看歷史裡對巫蠱事件的記載,大多沒有用到蠱蟲。也有人認為《易經》裡的“蠱”卦,就是出自巫蠱的蠱,當然更是沒有根據的猜度。比較靠譜的有兩種說法:一種說蠱通“鬼”,《說文》也說:“臬桀死之鬼亦為蠱。”一種認為蠱通“詛”,是一種詛咒之術。所以說,巫蠱大概就是巫鬼之術或巫詛(咒)之術。《漢書》裡說巫蠱來自胡巫,源自於北方少數民族所信仰的巫術,也就是後來的“薩滿”。薩滿一詞是後來才有的女真語,但這種宗教卻相當古老,是北狄、東胡民族的普遍信仰。

在古代,人們認為用言語詛咒就能使仇敵或者敵國受到禍害,所以巫蠱之術風行。《左傳·隱公十一年》就記載,鄭伯伐許,潁考叔被本國大夫公孫閼用暗箭射死。戰爭結束後,鄭伯為懲治兇手,命令軍隊對一隻公豬一隻狗和一隻雞詛咒之後再用箭射。

漢朝時候,巫蠱之術依舊盛行,主要包括詛咒、射偶人和毒蠱等方法。“毒蠱”就是蠱蟲,漢代律令規定,如果某個人家裡飼養的蠱蟲已經成形並且致人死亡,這個人要處以死刑,家人則流放三千里。詛咒就是祈禱鬼神加禍於所恨之人,有多種方法;射偶人是用木、土或紙做成仇家偶像,暗藏於某處,每天詛咒,或用箭射,或用針刺,認為這樣就可使仇人得病身亡。其中,射偶人是被採用最多的方法。

巫蠱之術也稱為“厭勝”。厭勝又叫魘鎮,《辭海》解釋說:這是古代方士的一種巫術,認為能以詛咒制服人或物。厭通“壓”,有傾覆、壓制的意思,厭勝的意思就是“厭而勝之”。有人認為厭勝和巫蠱是不同的巫術,也有人認為厭勝是巫蠱的一個分支,但大多時候,它們指的都是同樣的事情。

歷代帝王對巫蠱厭勝之事都是深惡痛疾的,一旦發覺,就會嚴厲懲處。但這樣的事情在宮廷中還是不斷髮生。

漢武帝時期,早在“巫蠱之禍”之前,皇后陳阿嬌失寵,就曾使用巫蠱之術詛咒情敵衛子夫。武帝發覺後把她廢黜,女巫楚服以及宮女被牽連殺掉的有三百多人。《史記·外戚世家》記載:“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

所謂的“挾婦人媚道”,就是一種巫蠱之術。錢鍾書在《管錐編》裡說,中外的巫蠱之術,施法之物大致分為兩類:受術者的圖畫、偶像或是頭髮、指甲、衣物、姓名、生肖等。施法途徑也有兩種:“射刺”和“厭魅”。“媚道”屬於“厭魅”,這種方法可以使別人失寵遭殃,也可以使自己承恩致福。“射刺”就是射偶人之類,小說《封神演義》裡,姜子牙扎草人,用“釘頭七箭書”射死趙公明,就是這種方法。

歷史上這樣的記載很多。

《陳書》裡記載長沙王陳叔堅:“左道求福,刻木偶,衣道士服,施機關,能跪拜,醮之而祝詛於上。”這裡所用的偶人比較高級,有機關,還能跪拜。沒有用釘子或針刺,所用錢鍾書說這應該屬於“厭魅”。

《資治通鑑·梁紀》記載梁元帝:“上聞武陵王紀東上,使方士畫版為紀象,親釘支體以厭之。”《隋書》記載:“太子陰作偶人,書上及漢王姓氏,縛手釘心,令人埋之華山下。”這當然是“射刺”了。

這樣的事件在歷代宮廷幾乎都發生過,直到清朝還有,康熙的長子胤禔想要奪嫡繼承皇位,就請了一個會巫術的蒙古喇嘛來詛咒太子胤礽。康熙皇帝知道後極為氣憤,下令奪去了胤禔郡王爵位,並將其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

在民間,厭勝之事也很普遍,杜甫在詩歌《石犀行》裡就寫過“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這樣的句子。

《晉書》裡記載顧愷之:“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顧愷之是著名的大畫家,居然也做這樣的事情。明代編撰的《魯班經》裡記錄了二十七條關於厭勝術的資料,所用的物品稱之為“鎮物”,方法更是五花八門。

小說裡寫到的也很多。《太平廣記》記述奴婢用桐人厭勝,《綠野仙蹤》裡的何氏找趙瞎子厭勝,《平妖傳》裡的冷公子請術士酆淨眼厭蛋子和尚,《金瓶梅》裡潘金蓮為了得到西門慶的專寵,請一個瞎子“回背”,等等,不一而足。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紅樓夢》裡所寫的:,趙姨娘買通女巫馬道婆想害死鳳姐和賈寶玉,馬道婆拿出“十個紙鉸的青面白髮的鬼來,並兩個紙人”,教趙姨娘說:“把他兩個的年庚八字寫在這兩個紙人身上,一併五個鬼都掖在他們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裡作法,自有效驗。”趙姨娘照著做了,果然寶玉和鳳姐就不省人事了。後來這個馬道婆出了事,被抓起來了,“身邊一搜,搜出一個匣子,裡面有象牙刻的一男一女,不穿衣服,光著身子,兩個魔王,還有七根朱繡花針。立時送到錦衣府去,問出許多官員和大戶太太姑娘們的隱情來,所以知會了營裡,把她家中一抄,抄出好些泥塑的煞神,幾盒子鬧香,炕背後空屋子裡掛著一盞七星燈,燈下有幾個草人,有頭上帶著腦箍的,有胸前穿著釘子的,有項上拴著鎖子的。”

當然,除了害人之外,民間也有用厭勝之術來辟邪的,目的是趨吉避凶,防患於未然。


萬卷縱橫眼欲枯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巫蠱說道根子上其實就是巫術,他是一種古代信仰的民俗。這事您要說起源,那可早了,您非要問個時間,就倆字——遠古。

就這時間點上,壓根就沒啥文字可言,能夠流傳下來那都是口口相傳,經過一輩接著一輩人的摸索和總結下來的。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這事就是嚇唬人,沒啥可信度!沒啥道理!”

可老話說了,存在就是道理,如果沒啥道理,他壓根就不會流傳下來。

過去讀書人都說了,敬鬼神而遠之,有些個事,您要仔細掰扯去,還真說不清楚。

但俺覺得,人總是要對這個世界抱著那麼一點敬畏之心才好點,畢竟肆無忌憚的無所畏懼,這也不是啥好事。

所以遠古時期的人類對於這個未解的世界,很多的未解之謎用他們認為的合理的信仰來解釋,進行了記載和描繪。

那麼後來的人又通過這些記載和描述,覺得就可以藉助這些個神秘的力量來達成對人,或對事物的一個大體走向的把控或者影響,最終就形成了現在所說的巫蠱之術,也就是巫術。

那麼這事最早的文字形記載,秦漢時期就有了。

因為這種事往往是對神秘力量的一個借用,引起的直接後果就是群體性的恐慌,人人自危。

所以這事最終在漢代的時候就通過法律的形式對其進行了禁止,您比方說如果某個人被確定,擱在家裡邊養蠱(巫術中的一種),這蠱蟲已經成型了,並且造成了他人的死亡,那麼養蠱蟲的這個人就要被處死,家裡人還要被流放三千里,這刑法不可謂不重。

那麼到了唐代就更加的嚴厲了,只要養蠱,被抓到了最輕直接流放,一旦這蠱蟲成型,那不用說了直接砍頭。

說道這裡,估計就有人要問了:“這蠱蟲真的能害人?”

瞧您的好奇心重的,自己個不好好想想。

這蠱蟲都是用毒蟲練的,聽到沒?是毒蟲,這都帶毒字了,您自己個琢磨琢磨,被叮上一口還能有個好?

這都是有意栽培,挑選出來的毒物,您自己個覺得呢?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又要說了:“你這說的養蠱,可這巫術不止一種,其他的巫術呢?”

這其他的巫術,你只要知道了過程,他也不是很可怕。

您比方說,一尊雕像,只要信徒不斷的叩拜,這雕像就會無形之中長高了。

但究其根源是這雕像的下邊撒了一把豆苗的種子,有人天天的擱上邊澆水,得咧沒多久這種子發芽,齊心合力就把這雕像給抬了起來。

還有清末的義和團,號稱刀槍不入,連火槍打上去,除了齜牙咧嘴的吼兩嗓子,啥事沒有,其實就是在胸口裝了一塊鐵板,這槍要是打腦門上照樣打趴下。

說道底,這樣都是巫術,但其結果卻會引導民眾的思想,利用人們的敬畏之心,從而引導恐慌和膜拜,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局面。

所以這事擱古代就被明令禁止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巫蠱之術,在最之前就相當於是赤腳醫生,後來經過祭祀和醫術的結合也就成了巫蠱之術,多是在雲南偏遠地區,大山裡面,毒蟲又多,像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都是即可入藥,又含劇毒。

至於為什麼對此明令禁止,我認為對大的一點就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吧,沒有人對其所發生的事情能做出一個解釋,大多都是以訛傳訛,這個巫蠱之術不分地點時間,打個比方,哪個人在家裡拿個小娃娃寫上是皇上,天天拿針扎,說要扎死,皇上要知道了能不慌,萬一是真的怎麼辦,再加上誰誰家的二狗子也是這樣被扎死的,也就越想越難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