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研報:物流不暢是如何“憋壞”化工企業的

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爆發,全國多地紛紛採取了封城等應對措施。連日來,一向注重穩定運行的全國各化工企業正在忍受著物流不暢帶來的巨大壓力。此刻,焦灼的不僅是來回波動的生產裝置,還有備受煎熬的化工人。

物流受限,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裝置運行受到巨大影響,不僅有可能被迫停車,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還會埋下很多安全隱患。當前,國內眾多化工企業正在迫切呼籲,請求各地統一政策,開通物流專用通道,為化工生產留條路。


冬瓜研報:物流不暢是如何“憋壞”化工企業的


那麼物流不暢,是如何憋停一家資產龐大的化工企業的?

首先,化工是連續化生產工業。什麼叫連續化?就是環環相扣不間斷。原料、工藝、產品、倉儲、物流……有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全流程都要跟著調整。化工裝置,追求的就是穩定運行。一般來說,化工企業除了檢修等特殊情況外是不會隨意停車的,包括春節等各類節假日期間也是正常運轉的。所以在節假日之前,企業會提前儲備一批原料,以防裝置“斷糧”。

而原料中依靠汽運的那一部分,恰恰是導致化工企業受限的關鍵點。化工企業提前儲備的原料,可以通過汽運提前運到自己廠區內放於儲罐中,或者是以罐車形式,停在廠區指定位置,再或者是與供貨方、物流商提前協商,約定日期配送。原料儲備的量,一般不會超過1周用量,因為我國節假日一般最長是7天,而且隨著國內化工行業的轉型升級發展,百萬噸、千萬噸級的化工企業比比皆是,多數工藝每日的原料消耗量都是以成千上萬噸來計,儲備過多的原料會佔用大量的倉儲空間和資金,還會給企業和園區增加安全監控壓力。

眼下受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道路封鎖,國內物流運力大大降低。

前提前儲備的原料根本難以繼續維持正常穩定的生產,苦苦堅守了半月有餘的化工企業們也快要達到極限。

有人會問,除了汽運,不是還有管道運輸和鐵路運輸嗎?讓裝置少吃點,降負荷堅持堅持不就行了?

實際情況並非這麼簡單,因為化工生產,不只有一種原料!

舉個例子:A原料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運來,排隊等著進入裝置;B原料受汽運物流不暢影響,供應不足;C原料受上游開工和物流雙重影響,存在更多不確定性……這種情況下,化工裝置只能降低負荷,負荷降低,A原料就會餘出,那麼還得想辦法解決A的倉儲問題,這不僅很可能出現漲庫的情況,甚至還會通過連鎖反應影響到上游供貨商的生產。

其次,物流限制的不僅僅是原料,還有產品的運輸。根據產品的物質特性,化工企業建有各種儲罐、倉庫,用於週轉。化工裝置產出的各類產品,一般是全產全銷。但是目前,物流不暢和下游客戶停工等因素導致諸多化工產品要麼運不出,要麼銷不出。每天成千上萬噸的產品賣不出去,肯定會漲庫,倉庫、儲罐都堆得滿滿的,裝置撐不了幾天就得停車,因為再生產就沒地方放了。

或許又有人說,防疫物資用得著的就開,用不著的就關不就行了?

但實際情況往往比較複雜,很難一概而論呢?毋庸置疑,物資供應是戰勝疫情和穩定大局必不可少的一環。化工作為眾多製造業的上游原材料供應者,涉及面之廣難以窮舉,開足馬力保生產還不夠,更別說停車歇業了。

再舉個例子:一套大型化工裝置產出的10種化工產品裡,可能既包括防疫物資原料、百姓生活必需品原料、國防軍工用品,又包括一些非戰略物資產品。很多時候它們是“一根藤上的葫蘆娃”,一起出生。也就是說,企業的產品有可能一部分脫銷、一部分滯銷。滯銷的那部分產品,可能因為物流運不出去而無處存放,過不了幾天就會達到企業倉儲警戒線,倒逼整套裝置降負荷生產,如此一來,那些脫銷的急需產品更加產能不足了。

<strong>化工屬於重資產行業,涉及資金量龐大,且與產業鏈上下游之間“蝴蝶效應”影響顯著。物流不暢的難題,再疊加上下游的開停工影響和終端需求的下降,對化工企業來說可謂危機四伏、挑戰重重。那麼當前,化工企業眼中的物流現狀是怎樣的呢?

據多家化工企業反映,當前,部分物流司機尚未返工,物流資源供不應求。於此同時,因各地實行不同的封路政策,導致不同地市成了“孤島”, 各省對道路運輸的管控政策不一樣,有些只認當地牌照、有些只認通行證、有些一律不準通行,甚至於同省的各地級市,同市的各縣區都執行不一樣的標準。這樣一來,化工企業千辛萬苦拿到的通行證,可能出了本市就失效了。物流司機出得了A省,進不去B市,去得了C區,到不了D路,產品運輸無時效可言,而且在這一情況下,物流司機難以實現往返雙程都有訂單,除非空車返回,否則只能在一地停靠。

戰勝疫情,要靠國家強大的治理能力,靠前線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靠全民上下一心的鼎力支持,也要靠製造業企業供應的各類物資。而化工生產,正是物資保障的中流砥柱!近日,業內專家呼籲開通化工產品的應急物流通道,保障化工產業平穩運行。(李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