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是什麼病的徵兆?

仁愛堂客服


手抖,是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症狀,尤其是中老年人,那麼手抖可能是什麼疾病的徵兆呢?

手抖可能也有生理性的原因存在,比如有的時候,在劇烈的刺激,情緒強烈的激動之下,會出現手抖。狂喜和暴怒,或者巨大的緊張焦慮,都有可能會導致手抖的症狀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暫時的,誘因祛除,情緒平復後自己可以恢復。但是如果刺激嚴重,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病理性引起手抖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甲亢,還有腦部神經性的問題,比如腦神經損傷導致的後遺症。這種就不是屬於徵兆了,常常是腦出血,腦卒中或腦外傷,腦梗死之後,因為腦神經收到損傷而出現了手抖,屬於後遺症。

還有一種可能會引起手抖的疾病,就是大家經常在電視中看到的帕金森病了,帕金森病發病早期往往只是一側的手,臂,和頭的抖動,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發展,可以兩側都抖,而且越抖越厲害。

如果只是偶爾出現了一下手抖的情況,時間短暫,也沒有伴隨有其他的異常,那麼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原因。如果頻繁出現,難以控制,最好儘快去醫院檢查一下。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說起手抖,李醫生最有體會。記得當時參加技能操作考試時,手心全是汗,手抖得自己都控制不住。還好在深呼吸後慢慢平復下來,雖然還是有輕微的顫抖但還是順利的通過了考試。相信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平時練習的很好,一到關鍵的考試場合雙手就會不自主的顫抖。

其實這種情況屬於生理性的手抖,並不是什麼疾病的前兆。當我們情緒緊張,恐懼,或者劇痛時會出現手抖。這種情況特點就是:幅度小,速度快,多在我們手處於靜止狀態時出現。但是,當我們消除手抖的因素時,這種情況就會消失。

舉個例子,實習時第一次給患者扎針灸我會手控制不住的抖,但是當我第二天來的時候我就不會再抖了。

病理性手抖,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帕金森了。目前來說並沒有什麼特效藥能夠治療帕金森,但是手抖也並不是帕金森的“專利”。

低血糖,在出現低血糖的時候會出現手抖,心慌,冒冷汗等表現。

甲亢,甲亢不但具有眼突,消瘦,多汗等症狀也具有手抖這一特徵。

小腦病變,會遇到一部分患者出現意向性震顫,當然還會有一些共濟失調的表現。

特發性震顫,這種震顫表現為在安靜不動時不會有症狀,當活動時會出現手抖症狀。

藥物性震顫,不當服用某些藥物會出現手抖症狀,並且隨著藥物增減而波動。所以不要私自服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酒精戒斷綜合徵,長期飲酒患者,當處於戒酒階段時會出現這種手抖症狀。

由此看來,手抖原因有很多。也並不是都是病理性的,所以出現手抖先不要著急害怕,去醫院檢查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然後針對性的治療。

我是康復科李醫生,點擊右上角關注我,遠離亞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康復科李醫生


雙手是我們身體最靈活的器官,我們執行一切精細操作都離不開它,如果出現手抖,那無論對生理、心理都是巨大的創傷,同時還可能預示著一些不好的疾病,應引起必要的重視。

如果你見過帕金森病人,那你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手抖這種症狀。我們常說的手抖在醫學術語上叫震顫,是指主動肌肉與拮抗肌交替收縮引起的人體某一部位有節律的震盪運動。它是人體不自主運動的主要表現之一,其節律性是與其他不隨意運動的區別。

如果手出現震顫,可能預示著一些上面什麼疾病呢?

由於這個問題專業性比較強,為了便於大家弄清這個問題,依據震顫產生的病因不同將其分為生理性、功能性和病理性三類。通過一張表格簡單地列舉了這幾類震顫的特點和可能見於的情況,則就能夠更加直觀地瞭解震顫。從上面這張圖中我們可以得出:出現生理性震顫和功能性震顫時並不預示著什麼疾病。

在非疾病導致的震顫中,我們最常見的應該就是生理性震顫了。家裡有老年人的話,應該也能看到他們的手在拾取東西時會發出細微的震顫,這是因為年齡的增加和生理機能的退化導致的。

對於強生理性震顫也極為普遍。如考試前的焦慮和被驚嚇後導致的震顫應該每個人都有體驗過。接下來,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病理性震顫裡的靜止震顫與動作性震顫。

1.靜止性震顫

顧名思義就是在安靜或肌肉鬆弛的情況下出現的震顫,具有下例特徵:

  • 出現時間:安靜時出現,活動時減輕,睡眠時消失。

  • 手部表現:有節律的抖動,每秒4~6次,呈“搓藥丸樣”。

  • 嚴重時可發生於頭、下頜、下肢等部位。

如果出現這種類型的震顫,則預示著患有帕金森病,下圖即為帕金森病患者震顫最典型的表現:

2.動作性震顫

與靜止性震顫不同,這類震顫的發生與動作相關,其又可以分為姿勢性震顫與運動性震顫。

①姿勢性震顫:表現為運動時不出現,肢體和軀幹主動保持在某種姿勢時出現。如果出現這種類型的震顫,則預示著可能出現下例疾病:

  • 特發性震顫

  • 慢性乙醇中毒

  • 肝性腦病

  • 肝豆狀核變性

這幾種震顫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就是慢性乙醇中毒出現的戒斷綜合徵,即長期飲酒的患者突然戒酒時出現的雙手顫抖。


②運動性震顫:表現為當肢體有目的地接近某個目標時,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的震顫,越接近目標震顫越明顯。如果出現這種類型的震顫,則預示著可能出現下例疾病:

  • 小腦病變

  • 丘腦病變

  • 紅核病變


震顫性疾病一般隱匿起病,進展緩慢,而且大多類型還具有一定的家族史,因此若發現雙手檢查出現不及時的發抖一定要及時就診。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點個贊或者關注都是極大的鼓勵!


普外三角針


手抖在醫學上是震顫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依據引發震顫的激活條件分為靜止性震顫與意向性震顫。接下來圍繞這兩大類型就常見原因進行分類列舉:

一、靜止性震顫:

其特徵為:受影響的身體部分處於完全休息狀態時震顫明顯,並在自願活動中暫時減弱或消失。最常見的原因是帕金森病和其他的帕金森綜合徵,也包括紅核震顫和肌張力障礙性震顫。

二、意向性震顫:

1、生理性震顫:正常人有大約10到12赫茲的極低振幅、高頻生理震顫。生理性震顫在正常情況下通常是不可見的,但有些因素可使震顫增強,主要為使用腎上腺素、三環類抗抑鬱藥、左旋多巴等增加腎上腺活性藥物,焦慮、興奮、恐懼、肌肉疲勞、甲狀腺毒症、重金屬中毒等。

2、特發性震顫:30%-70%的病例具有家族史。表現從手的低振幅、高頻率意向性震顫到由特定姿勢和動作激活的振幅大得多姿勢和動作震顫。

3、原發性書寫震顫:在寫作過程中出現嚴重的震顫。表現僅限於手部,表現為較大幅度的旋後-旋前運動。

4、小腦震顫:震顫頻率通常較低,可能同時伴有共濟失調。表現為當手靠近目標時,震顫的嚴重程度逐漸或突然增加。

5、紅核震顫:可在休息、姿勢改變和目標導向時出現。

6、神經病性震顫:頻率和振幅可能有很大變化,常見於遺產性神經病、格林-巴利綜合徵恢復期等。

7、肌張力障礙性震顫:通常是姿勢性或特定任務相關的,有時也會在休息時發生。

8、功能性震顫:以前也被稱為心理性震顫,典型特徵時伴隨突然發作的動作靜止、姿勢和運動性震顫、多變性、與震顫幅度不成比例的功能性殘疾以及對治療的抵抗。


知行手稿


手抖首先要分辨出的情況

第一:是不是嗜酒成性,是的話就要考慮是否已有慢性酒精中毒。

第二:不喝酒的人,應該考慮是否是甲狀腺功能亢進,俗稱甲亢。

第三:服藥過量,出現神經質,煩躁症時也會出現手抖的情況。

不知道你的歲數,如果是老年人雙手都抖個不停,甚至吃飯的時候不能準確的把食物送到嘴裡,就要特別注意了。

老年人手抖有兩個原因

  • 功能性的手抖:多由於情緒激動,過度勞累,體質虛弱等,一般不需要治療。

  • 器質性的手抖常見的疾病有:

  1. 中腦病變:以手抖最為明顯,宜用抗膽鹼藥物。


  2. 小腦病變:拿水杯喝水,手抖得厲害,難以完成特定的動作,並伴有走路蹣跚,說話口吃等。及時就醫。

  3. 動脈硬化:運動不協調,手抖就是症狀之一,嚴重時,頭部也抖,及時就醫。

  4. 書寫性手抖:握筆困難,做其他的事卻不手抖,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心理治療為主。

有以上4類症狀及時就醫,早檢查早治療,很多病是時間累積下來,越來越嚴重,及時調理身體,注重養生,自律提高。

關注顏途康品說健康,瞭解更多中醫養生知識,全網同名:顏途康品


顏途康品說健康


在臨床工作中,手抖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有很多朋友對於手抖都比較害怕,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科學的認識這個症狀,如果大家科學的認識了這種症狀,就不會害怕。那麼哪些疾病患者情況能夠引起手抖呢?今天張大夫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這裡麵包含的知識。

首先,最常見的是一些生理狀態下出現的手抖。例如我們激動、恐懼、害怕或者極度疲勞以後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往往在我們恢復平靜和休息一段時間後會自然好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第二種就是我們常說的帕金森病。這是一種神經疾病,需要到神經內科進行正規的治療和康復。它的手抖表現為以靜止性為主,表現為人在不做動作或不經意時,手抖比較明顯,且具有規律性。

第三種就是腦卒中或者腦外傷病史的患者,由於腦血管病患者外傷導致了神經的損傷,出現了手抖這個後遺症也是比較常見的。這也是在神經內科治療的康復的。

第四種就是我們在低血糖的時候也可能會出現手抖。此時我們可能還有滿臉蒼白、無力等症狀,這主要是在長時間沒有進食狀態下發生的,測一下血糖是有幫助的,立即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往往能夠緩解。

第五種就是甲亢。之前張大夫提到過甲亢患者可以出現房顫,其實出現手抖是非常常見的症狀,此時需要到內分泌科或者核醫學科就診,隨著激素水平恢復正常,手抖的症狀也基本能夠緩解。

第六種是一種叫做有特發性震顫的疾病,發病率低,大家可能知道的不多。患者往往在拿東西或者維持某個姿勢的時候發生了手抖這個症狀。

上面是我想到的常見的引起手抖的原因,希望大家能夠知曉。


張之瀛大夫


手抖在長期大量飲酒的中老人群中較為常見,很多是與酒精有關聯的官能症狀。席間常見有的人,無論拿筷子還是端杯手都會抖個不停,甚至將酒水撒落一地。只要三杯酒下肚,即可恢復常態,廣大酒友不妨一試。切記飲酒莫過量,應酬勿貪杯。

另外,靜氣平心,練一會毛筆字,亦有不錯的效果,在提高藝術修養的同時,達到由動(抖)到靜的狀態,長期堅持,療效神奇…



一夫35177062


手抖在醫學上又稱為震顫,它僅僅是一種症狀,一般很多疾病都有可能會發生手抖的症狀,比較常見的比如說帕金森綜合徵、腦部疾病、小腦或者是腦幹病變、腦缺血、藥物中毒、老年痴呆等等等都有可能會出現上述的症狀。

臨床上手抖也是有很多的分類的,主要包括靜止性手抖、運動型手抖、姿勢型手抖、回跳性手抖以及振動性手抖等等。

手抖的發生以老年人的發生概率居多,但是並不是說年輕人一定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如果是出現手抖的情況,還是需要醫院首先檢查一下腦部有沒有明顯的病變,然後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相應的處理。

臨床上特發性震顫的發生概率是比較多的,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明確的病因,一般認為很有可能是上肢或者是頭部,以及一些神經性的問題引起的手部肌肉出現的不自主抽搐。比如有可能會在進行一些精細動作的時候出現手部的抖動,比如在寫字、拿筷子的時候或者是出現了明顯的情緒緊張或者是身體疲勞的情況下,這種症狀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加重。

還有比較常見的就是帕金森。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屬於一種退行性病變,除了出現明顯的手抖症狀之外,還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動作緩慢、肢體僵硬,平衡感明顯的變差等等,如果是不進行早期的干預症狀有可能會越來越重,並且能夠嚴重的影響正常的生活。


家庭醫生在線


多數人認為手抖就是得帕金森病了,其實手抖最常見的原因是原發性震顫。

原發性震顫也是成人最常見的神經異常,其原因目前還不是很理解,可能是因為小腦正常功能受到影響,正因為這樣,目前也不知道怎麼使之停下來。

原發性震顫會頻繁手抖,無法控制,除了手之外,抖動的部位還有手臂、頭部和聲帶。

帕金森病的手抖的症狀發生在肌肉休息的時候,如果肌肉在動的時候,抖動就會減少或者停止。多數情況,手抖發生在一側,

原發性震顫並非帕金森病的開始,原發性震顫導致的手抖在手在動的時候也會出現,其他原因導致的手抖往往和帕金森病一樣是在手不動的時候才會出現,因此原發性震顫導致的手抖有可能導致生活不便,寫作、吃飯等都會受到影響。

除了這兩種主要原因之外,還有一些少見的原因會導致手抖,包括癲癇、甲亢、小腦疾病、亨廷頓舞蹈症、藥物副作用、咖啡因過量、酗酒、焦慮、低血糖、維生素B12缺乏等。

因此,手抖並不一定是有病或者沒有辦法,像上面的這些少見的原因中有一些是生活習慣的緣故,有一些是很容易解決的,因此手抖出現後先從這些裡面找找原因。


京虎子


引起手抖的疾病有很多,大致分為兩大部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其中生理性手抖多因為緊張、激動、飢餓等因素導致的。病理性的疾病大致有這幾種:1、帕金森。該疾病最早出現的症狀以肢體震顫和僵硬多見,隨著病情的進展會逐漸出現運動遲緩、肌肉強直、步行障礙等症狀。這樣的手抖叫做靜止性震顫,這是因為帕金森的手抖多在手部不運動的時候出現,同時還有一定的節奏。該疾病的發病群體一般情況下多為60歲以上的人群,但現在也有部分年輕人會患上此病。2、特發性震顫。特發性疾病導致的手抖在活動的時候比較明顯,靜止時會消失。3、甲亢。患有甲亢疾病的人比較消瘦,平時極其容易飢餓,從而引發心跳加快、情緒激動,進而出現手抖。另外如果有長期飲酒史,也可能出現手抖的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