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分電影揭露人性:你眼中的善惡,可能並不是真相

那些時長超過兩小時的電影,一定是對自己的內容超級自信,《綠裡奇蹟》就是這樣的電影,它的時長足足3個小時!

《綠裡奇蹟》的原著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史蒂芬·金,他的作品中最被中國觀眾所熟知的是《肖申克的救贖》。同《肖》一樣,《綠裡奇蹟》的故事背景也發生在監獄。

監獄E區來了一位特殊的囚犯,身材巨大的黑人科菲。這個外表極其不討好的科菲,在一次次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另獄警們對他的看法產生了巨大變化。

豆瓣8.8分電影揭露人性:你眼中的善惡,可能並不是真相

死囚科菲是個十足的巨漢

比“以貌取人”更好的,是去看到一個人的狀態,看到這個人舉手投足間所展露的個人品質

詩人王爾德說“只有膚淺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

這個觀點也被楊瀾力捧,楊瀾說“沒有人願意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的內在。”沒人會去查證此話到底是不是楊瀾所說,但似乎“以貌取人”成了褒義詞,成了新時代人們統一認可的價值觀。

科菲就是這樣被“以貌取人”的,影片沒有講述太多他入獄之前的經歷,只在行刑前,科菲說“我從來沒有朋友,我像浮萍一樣居無定所。”

是的,他黑色的皮膚讓人很難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魁梧的身材讓人一見到他就會畏懼三分,誰會認為這樣的人是一個好人呢?誰會願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呢?然而,他比普通的好人好了太多,他是一個天使。

是的,天使可以其貌不揚,反而儀表堂堂的可能是魔鬼。

豆瓣8.8分電影揭露人性:你眼中的善惡,可能並不是真相

科菲痛苦的訴說

美劇《權利的遊戲》中,身材矮小的提利昂在他的審判中說:“我有罪,我的罪過是我生來就是侏儒,我的一生都因此受到審判。”

身材巨大的科菲和提利昂是一樣的,他們經受著世人非議的眼光,但卻依然抱著一絲生活的希望,然而他們所期待的平等和尊重,只有少數人能夠給予。

古人言“蒿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下,或有侯王。”

其實比貿然“以貌取人”更好的,是去看到一個人的狀態,看到這個人舉手投足間所展露的個人品質。那樣,這個世界就會少很多“以貌取人”的誤解。

豆瓣8.8分電影揭露人性:你眼中的善惡,可能並不是真相

科菲與獄警的對話

捍衛善意的內心能給我們帶來安寧,這樣即便在你無能為力時,也比較能夠從悲痛中走出來

獄警們都希望科菲能洗去冤情重獲自由,然而他們的希望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個小火苗,微不足道。

“告訴我你希望我怎麼做?”保羅問他。“你想我帶你離開這裡嗎?好讓你跑掉,看看你能去哪裡?”

一邊是自己即將要去執行的工作責任,一邊是直指內心的善惡拷問,無力扭轉現實的獄警保羅不願面對即將到來的行刑。

豆瓣8.8分電影揭露人性:你眼中的善惡,可能並不是真相

獄警保羅詢問科菲

“你沒辦法從這事中解脫了吧?”保羅的妻子這樣問他。事實上,直到垂暮之年,保羅也一直耿耿於懷。

成年人的生活中,難免有為難之事,在無可奈何之時,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才是最該考慮的問題。不做你不想告訴父母和孩子的事,是最最基本的底線。

獄警保羅願意冒巨大的風險解救科菲,這是他能做到的最高標準,也是給自己躲不開的心結一個交代。

人生兩難時該何去何從?無能為力時又要如何應對?也許我們一輩子也遇不到獄警保羅這樣的境遇,但捍衛善意的內心能讓我們擁有安寧,這樣即便在你無能為力時,也比較能夠從悲痛中走出來。

“從裡面走出來”也是科菲留給保羅的勸告,同時也是保羅對科菲最大的安慰了。

豆瓣8.8分電影揭露人性:你眼中的善惡,可能並不是真相

科菲的勸告

人生在世,應長存敬畏之心

“我這一生中,做過一些不光彩的事,但這是第一次,我感覺到了地獄的危險。”獄警保羅對妻子懺悔。

有所敬,有所畏,這是保羅的成長。

南宋大學者朱熹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是的,人生在世,應長存敬畏之心。新型冠狀病毒之所以能侵害人類,就是因為其始作俑者沒有敬畏之心。他們為了滿足一己私慾,殘忍的迫害野生動物,最後給人類帶來災禍。

沒有敬畏,人就容易自大,容易出格。劇中的獄警珀西,本來擁有一手好牌,卻因為狂妄自大,最後下場悲慘。

敬畏生命,因為眾生平等,哪怕一隻小螞蟻;敬畏大自然,因為大自然養育萬物,大自然從不管貧富貴賤;敬畏世間萬物,因為我們每個人真的都很渺小。

豆瓣8.8分電影揭露人性:你眼中的善惡,可能並不是真相

科菲眼中充滿希望

雖是一部老片,但劇中的每一處細節都值得好好觀看,所有演員都將人物的靈魂演了出來,著實沒有辜負原著的精彩。

事實上為了寫這一篇影評,我已經把電影看了兩次,每次到科菲最後訴說的那一段,都禁不住潸然淚下。

人性的善惡美醜在影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還有獄警對死囚微妙的悲憫之情,相互信任又默契配合的同事之情,相濡以沫的愛情,都讓我久久難忘。

當然,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感悟。

我推薦你,一定要看!

因為電影可比這篇影評精彩太多。


作者簡介:Mitchell,愛寫作、愛瑜伽的全職媽媽,用文字書寫成長和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