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博物館裡的的銅鏡都只展示背面,從不正面示人?

古人用銅鏡來整理妝容,正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那麼,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為何博物館裡的銅鏡都只展示背面,從不正面示人呢?今天小編就來陪您揭秘。

為何博物館裡的的銅鏡都只展示背面,從不正面示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從考古來看,古人用銅鏡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約3000-4000年前,而在商周時期,銅鏡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禮器。到春秋戰國時期,銅鏡才開始用來整理妝容,但此時的銅鏡還作為權力和身份的象徵,只有諸侯權貴才能享用,等銅鏡走入尋常百姓家,就是西漢時期的事情了。古代銅鏡的正面就好像現代鏡子的正面一樣,是用來反照用的,基本上絕大多數的銅鏡都是如此,所以正面沒有特異性、沒有吸引觀眾的“看點”,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都是一樣的,所以一般而言,博物館在選擇展出銅鏡的時候,都會展出背面而不是正面。

為何博物館裡的的銅鏡都只展示背面,從不正面示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代的銅鏡大多都是有錫銅製作而成的,古代的技術不發達,銅鏡只能隱約照出一個模糊的影子。埋在古墓中經過時間的摧殘,銅鏡已經變得鏽跡斑斑,也根本不能用來照鏡子。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古銅鏡作為重要的生活用品,一直都備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同時古人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喪葬文化,還會用銅鏡作為冥器,也就是隨葬品。

為何博物館裡的的銅鏡都只展示背面,從不正面示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而博物館的古銅鏡以背面示人,和它是冥器有關嗎?有的學者給出了三種解釋:第一,在古代社會,銅鏡除了整理妝容,還起到改變風水的作用,即“風水鏡”。古代的風水先生,通過易經八卦和風水鏡,來為事主改變周圍的環境狀況,如果事主的居住地不太理想,還會給出相應的方法來解決。雖說風水是迷信之術,可如果銅鏡是風水鏡的話,不管它放在哪裡,即使放在博物館中,讓它對著人也是不吉利的。

為何博物館裡的的銅鏡都只展示背面,從不正面示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第二,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他們認為銅鏡能照人,也就可以照出妖魅,故此,常常會將銅鏡懸掛在家中,或是佩戴著身上,以起到鎮宅避邪的作用,正如古代文獻中說的那樣,“鎮宅神以埋石,厭山精而照鏡”。因此,銅鏡是避邪鏡的話,人就不能盯著看,一來會讓人感到心裡不舒服,二來讓鏡子照人也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博物館就從不將古銅鏡的鏡面展示出來。

為何博物館裡的的銅鏡都只展示背面,從不正面示人?


為何博物館裡的的銅鏡都只展示背面,從不正面示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第三,古人用鏡子隨葬的傳統,但隨葬的方式卻不是直接放在墓室中,而是用鏡面蓋在入葬者的臉上,故此也稱之為“殮葬鏡”。

所以說,展示古鏡的正面,遠不如展示古鏡的背面,來得更加直觀。至少在看到古鏡的背面時,我們能通過其外形,瞭解到花紋的大致樣式,以及其背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