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城裡的生活就是過不習慣,是老人錢不夠花嗎?

用戶3643792112505


我覺得主要和一個人的習慣有關係,特別是在第一個地方呆了幾十年,已經有個一個圈子,如果再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特別是農村和城市差別更大,尤其是思想的差距……,很難找到朋友去聊天,我二十八歲在農村也住不慣,冬天不能天天洗澡,幹什麼都不方便[呲牙]



日月星辰喵視頻


我是雙城曉記,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回答一下我身邊的真實經歷。

其實老人在城裡過不習慣,並不一定是因為錢不夠花,更多是因為住不習慣。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建議,老人無論多麼有錢,都不要把農村的房子賣了,老了以後自己回農村過。

1.我奶奶今年68歲,去年來城裡過了一次年後,今年說什麼,都不願意再過來了。然後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我們都回不去,奶奶今年就一個人在老家過年。但是奶奶說一個人也挺好的,老家前後寬敞,吃完飯沒事做就可以屋前屋後曬太陽,和村裡的婆婆一起聊聊家長裡短。

2.村裡還有一對公公婆婆,婆婆今年去城裡給媳婦帶孩子,兒子媳婦都接公公一起去。公公本來做飯都很勉強,但還是堅持不去,選擇一個人在家洗衣做飯。旁人問其緣故,老人笑著說,現在自己還能動,就不去添麻煩了。有時候要抽菸啥的,在城裡也不方便,出門也沒有一個聊天的朋友。還不如在家自在呢。想去哪裡去哪裡,出行都自由。

3.老家鄰居的兒子在武漢開了一家公司,年收入上百萬,父親去世了好幾年,我好奇他為什麼不把他的老母親帶著一起去生活。奶奶說,她兒子提了好幾次,是她自己不想去,就想一個人在農村待著,沒事的時候四處溜達,找我們這些婆婆說說話。

總結,農村人一般都比較熱情好客,都喜歡到處串門聊天,吃的也是自己菜園種的菜,生活比較簡單。城裡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大商場,高檔吃食等東西其實對習慣了簡單生活的老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吸引力。所以老人們一般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在農村生活。

如果我以後老了,我想我也會選擇回到農村生活,沒事的時候打理一下菜園子,釣釣魚。體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般的生活,也是非常的滿足。

我是雙城曉記,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一點點幫助,有點認同的朋友們,麻煩點一個贊,非常感謝。





雙城曉記


這個問題並不是老人錢不夠花的問題,而是老人習慣了農村的生活,出門就能看天,聊天,無拘無束,而在城裡住在樓房裡,沒事不願下樓,也不願與人溝通,總感覺憋得慌,所以有很多老年人不願住在城裡,情願在農村過髒亂差的日子,也不願在城裡過關門朝天過的日子,我父母就是這樣,冬天我想把他們接到城裡,有暖氣暖和,但是他們就是過不慣城裡的生活,所以這和有錢沒錢沒有關係,農村有農村的方便,老年人確實覺得在農村過的舒服,因為他們祖祖輩輩都在那裡生活,城裡是對門都不相識,我想這就是他們不願在城裡住的原因





農村人的城市生活


生活環境不同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大的城市生活節奏越快,當人們對996習以為常時,老年人卻接受不來。當子女外出工作,早九晚五,老人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家,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四周也是高樓林立,沒有了往日四處串門聊天拉家常的人,分外的感到孤單,時間久了自然會想念農村老家。

生活習慣不同

由於平時工作繁忙,一到休息日時,年輕人大多都會睡懶覺,賴著床不起來,這個時候很多老人會不遺餘力的把你叫起床,讓我們吃早餐。我們不免會抱怨幾句。

消費習慣不同

我個人認為這是矛盾的激發點。因為生活的年代原因,老人一般都很節儉,捨不得花錢,而年輕人大手大腳習慣了。也許你花幾十元買杯星巴克習以為常,老人家卻心疼不已。

讓老人心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的激發也是日積月累的。也許我們無意間的一句抱怨,就會讓老人心寒。

所以無論再忙,請多陪爸媽聊聊天,無論再累,請給爸媽一個笑臉。

您關心的事就是天下事,您的點贊就是最大的鼓勵。


關心大事的小楊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把父母也接到城市裡去居住,可是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年輕人出門上班孩子也在學校時,家裡的老人他們去哪裡,出了門逛個街公交地鐵怎麼坐,去哪裡誰都不認識跟誰交流,一直在家待著也不是個辦法。不像在鄉下老人即使兒女們不在家陪伴,沒事了可以跟街坊鄰居家串串門聊聊天,種花養草幹一些自己想幹的事情。我們有孝心是好的,同時我們也要工作之餘多抽出時間來陪伴我們的父母逛個街陪老人公園走走等……讓父母慢慢適應城市裡的生活節奏。真正的孝順是陪伴不是給老人住上城市裡房子給老人錢花。




捂著心臟説胃疼


剛剛邁入老年行列的,還能慢慢適應城裡生活吧,但象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這代人,有些是為了減輕兒女壓力而生活在農村,但更有多的老年人恰恰不是經濟原因,而是因為城裡生活節奏太快,鄰里之間相見不相識,多的是冷漠,少了一些溫情,而且有一些年紀更大些的老人家只會方言,跟旁人溝通都不方便,年輕人都上班去了,老人倒象困獸般很不自在。而現在的鄉下,很多都是新農村,環境也很好,老人自己種點菜,養些雞鴨的,又能跟鄰里之間相互串門,聊天,慢節奏的生活,日子過的不亦樂乎,好不逍遙自在。這也是我將來想要的老年農村生活。





香82006607


對於這個問題你應該好好思考了!

當我們的生活好過了,工作穩定了。決定在城裡買套房,把父母接過來好好孝順他們。他們怎麼都無法適應城頭的生活?是錢不夠花還是別的原因?

我想父母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他們早已適應了農村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感覺人這一輩子不到老死的那天,是不願意放下手中的農活,可能是早已經習慣了。如果不做事反而身體不適應!

在城裡雖然生活好過了,但老人沒有朋友,你們都去上班了,他們又很閒,對城裡的環境又不熟悉!每天如坐井觀天,心情很鬱悶!特別是城裡隔壁鄰居之間,即使就是隔了一堵牆,但依舊不認識的感覺。住一年有時甚至對面住的是男是女都分不清!

在農村生活就不一樣,老人可以和鄰里相互串門,生活也過得有滋有味很充實!人開心了,說不定壽命都會延長一些。所以跟錢無關!和心情和環境有關。

也許有了孩子就會不一樣,畢竟老人愛孫子如命。也許他會為了孫子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說穿了還是會想念農村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體諒老人做一點,逢年過節或者是放假有時間,帶老人回農村多看看多走走,畢竟沒有人會不想家的。








我是魚小曾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人,突然間去喧鬧繁華的大城市生活,不是因為錢夠不夠花的問題,主要是不適應誠市高樓大廈淋立滿目,封閉式的住房,人生面不熟,老人想下樓出去走走,下了電梯,走出小區大門,外面卻是馬路交叉,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眼花遼亂,一不小心,迷失方向就有找不回家的可能性,再者城市空氣不如農村,沒有人陪聊,心裡總是有些感覺不習慣城市生活。

但是,作為一個農村老人願意在農村老家生活,老人有自己的自由空間,自食其力,種點青菜,到處走走,串個門,做子女的就尊重老人意願,只要子女們常回家看看老人,陪伴老人聊聊天天就好,保障老人生活費用,盡最大的孝心去孝敬老人,讓老人愉快的度過安享晚年。




相識是緣78665661


老人不是因為錢不夠花的。而是在城裡的生活不習慣。在鄉下老人生活的很自在,老人一輩子都是在農村長大的,老人們都認識可以串串門聊聊天什麼的。在鄉下也有人情味。在城裡都不認識,老人最怕的是孤獨寂寞了。所以寧可在鄉下也不想去城裡



平安482910032738


首先是老人年齡大、上下樓不方便、多高檔小區高科技不會,生活單調乏味。

最重要的是老人(精神上)空虛、兒女們都上班,沒有更多時間說話聊天、連個老人還好點、一個人就很寂寞、下樓誰都不認識,沒有共同話題。

回到自己熟悉的農村就好很多,同齡人可以說話、打紙牌、搞什麼娛樂活動,不行就自己搞農活,有宣洩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