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外的你,最懷念家鄉的哪道美食?

遇見霍哥


在外漂泊闖蕩的人們,最割捨不了的就是鄉愁和鄉味。有多少遊子不是一次次夢迴家鄉,尋找記憶裡的鄉愁,記憶深處的鄉味。

我的家鄉是在安徽的西北部,那裡是神醫華佗,魏武帝曹操的故鄉,也是中藥材之都,那裡民風淳樸,物產豐富的內陸小城一一亳州。

說到亳州,不光是中藥之城,小吃也是多種多樣。有牛肉饃,吊爐燒餅,炒涼粉,娃娃魚(澱粉做的一種小吃)等等太多。但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牛肉饃了。第一次吃到好吃的牛肉饃,還是二十幾年前當兵體檢時吃到的,當年體檢要到市裡的大醫院,到了地方大家都沒有吃飯,剛好在旁邊有家早歺店是賣牛肉饃的,店門前一排四個鍋同時做著,每個鍋裡都有一個大如鍋蓋的,厚厚的餅子在裡煎著,有的白白的,有的己經金黃,看著就覺得很香的那種。具體多少錢一斤,買了多己經記不得了。只記得老闆每人給切一個三角塊,有六七公分厚,上下是金黃金黃的外殼,裡面是細粉,牛肉,還大蔥。外殼吃起來焦香酥脆,細粉柔軟,牛肉很香很勁道,香而不膩。那個味也就一直留在記憶裡了。






A八戒小廚


又將是端五節。在端五節前看到這個問題,俞霏真的忍不住上來分享一下。

雖然俞霏現在不是身在異鄉,但如果換位思考一下,俞霏會覺得,如果真有一天俞霏身在異鄉,俞霏最想念家鄉的美食就是家鄉最有特色的端五節食品----簕古粽!

端午節即將到來,俞霏把這個“最具粵西雷州半島地區的端午節特色應節食品”呈現在大家面前,希望大家能夠進一步瞭解到俞霏最想念家鄉的美食。

簕古粽:

主料:糯米 5000克 豬前腿肉 3000克

輔料:簕古葉 適量 蛤螻葉 適量 醬油 適量 油 適量 鹽 適量

步驟:

1. 田地裡的野生“簕古”,如圖;簕古,學名叫路兜簕,還有蓢古、簕波蘿的別名,科屬形態為路兜樹科,廣東西南部以及海南的曠野、海邊、林中比較常見,常見野生或引種作綠籬,為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1到6米不等,線狀披針形,長可達1.5 米,寬3到5釐米,葉子的先端長、尾漸尖,葉緣和葉背中有銳刺,根和果可入藥,性味甘淡涼,有利水去溼,清熱解毒等功能。2. “簕古”用刀切掉兩邊和背部的硬刺,浸泡在水缸裡過夜或煮過濾幹水份待用; 3. “蛤螻葉”洗淨濾幹水份待用;\n4. 五花肉洗淨切塊狀,加入適量的油鹽醬油抓勻醃1小時左右;\n5. 糯米浸泡3-4小時後,洗淨濾幹水份,加油鹽拌均勻待用;

6. 簕古對半切開,共需要四條\n7. 用兩條疊加一塊,一頭打個結\n8. 打好結的簕古如圖左右上下錯位交叉;\n9. 然後如圖對摺出二個彎角;\n10. 取一邊打結簕古折開;

11. 合著另二條反相繼續交叉編織,折出一個彎角;\n12. 開始穿插;\n13. 穿插另一條;\n14. 繼續穿插另一條;\n15. 穿好一邊了(如圖);因為是交叉著編織,這樣就共有8條簕古,前面步驟編好了其中的四條;

16. 另一邊的四條重複著前面的步驟一樣編織;折開另一邊的簕古;\n17. 繼續摺疊著編織;\n18. 對摺出一個彎角\n19. 繼續交叉編織;\n20. 然後重複前面的穿插步驟;

21. 穿好一邊;\n22. 繼續穿另一邊;\n23. 編織好後,用細條的這邊的兩條對半切開用來編織頭部,留出外面兩條用來作密封作用;\n24. 如圖用刀從簕古中間對半切開;\n25. 共切成四條細條;

26. 開始編織;\n27. 重複前面的交叉編織法;\n28. 最左面的一條要跨過按圖示折編;\n29. 繼續上一步驟的方式往下編織;\n30. 重複跨搭編織;

31. 折出一個角;\n32. 再折多一個角;\n33. 穿好多餘出來的簕古,編好的頭部圖;\n34. 整個編好的形狀如圖;\n35. 編織頭部只用了兩條簕古,另兩條如圖繞圈穿插好;

36. 繞圈穿插好;\n37. 把多餘的簕古切掉;\n38. 往編好的簕古粽(餃侖)填入糯米;\n39. 用一片蛤螻葉包著一塊豬肉填入簕古粽(餃侖)內;\n40. 繼續填放糯米,至整個簕古粽(餃侖)8分滿,然後開始封封口;

41. 用邊上的簕古穿插著封;\n42. 插好一邊封好封口;\n43. 再插好一邊封好封口;\n44. 簕古粽(餃侖)最後完成了。\n45. 把簕古粽(餃侖)排進鍋內適量的水,煮2-3小時至熟透後撈起即可食用。

小貼士:

1、簕古和蛤螻葉一般是生長在農村田園雜叢當中,所以找到收割回來後注意清洗乾淨雜質等;

2、由於這是粵西地區雷州半島農村的端午節的特色粽子,所以在煮的時候,一般都是用柴火加大鍋來燜煮,煮的時間在2-3小時左右,要注意水的量,如果中途覺得水少了要加入水,注意是加熱水而不是加冷水喲;

3、煮這種特色粽經驗也很重要,一定要一次過煮熟煮透,如果要復煮也沒法煮把粽子者熟了;

4、封口需注意要封紮實了,這樣在煮的過程就不容易有滲漏現象出現;

5、簕古煮過再用,不僅能夠更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這樣處理過後在編織時也是不容易斷裂。


俞霏


家鄉的野生菌,雞樅,真是美味,昨天在異鄉偶然發現一小朵,太小了不夠解饞。




​​​


靜58570272


每一個離開故鄉,居留異地的人,心中都有對家鄉的一份眷戀,哪怕那裡並不出名,並不光鮮。除了對親人、朋友的思念外,恐怕最多的就是對於食物的眷念。每每想起,都似乎能憑空感受到那香味撲鼻,那大快朵頤的愉悅,這是不過經過了多少城市、多少美食都無法淡忘的。

記得一個朋友去美國參加女兒的婚禮,滯留半個月始歸,在美國登上返程的飛機時,即致電家裡人,回家後想要立刻吃到……這恐怕就是我們心底最深的眷戀,是最讓我們刻骨銘心的味道。

我是一個北方人,走過一些地方,吃過一些美食,目前定居在異地。我自己從來不去離開東北的“東北菜館”,但朋友們有時會因為我是北方人,或者他們喜歡東北菜而將聚餐的地點選在主打東北菜的餐廳,但每一次都不盡如人意。

好了,那說說我到底想念些什麼吧?純屬發佈者的個人愛好哈。我是哈爾濱人,哈爾濱菜恐怕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之類的菜吧?這確實是哈爾濱菜的特點,最初的出現和食物的保溫有密切關係。還有一道菜,大家一定要去品嚐一下,那就是鍋包肉!肉片炸過之後外焦裡嫩,澆酸甜汁,我保證你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都吃不到這道菜。

此外,北方的食材因為生長時間長,土地肥沃,乾溼適中,因此質量較好。有一些品種則是南方所沒有。所以在飛機上,我們經常看到帶紅腸、俄式麵包,豆角,土豆,燒餅……等等,各式各樣的東西。這些都是帶給離鄉在外的、想念家鄉美食的人的。

當然,大東北的烤串也是獨有特色,讓人流連忘返的。

你心中的念念,可能在別人眼中不值一錢,但這又有何妨?


亞洲食學論壇


美食代表一個地方的特色。身在異鄉為異客時,最讓人想念的就是家鄉的美食,那種從小到大的味道。


有人說,只有年底了,才會更想念家鄉,想念那種味道,那種回憶,實不然,身在異鄉的我,每時每刻都在想念,懷念!


最愛的家鄉里有媽媽!端午節快來了,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做的粽子的味道嗎?還記得用彩袋放了雞蛋鹹鴨蛋到處炫耀嗎?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我們都長大了,父母卻老了。離開父母在另一個城市生活著,孤獨而堅韌生存著。


今天我媽給我發個她的午飯,我就忍不住哭起來。鯽魚湯里加香油加到靜置一會就能結成油皮的量、想喝大米油卻給煮了一碗大米水,儘管不是我想要的,可還是忍著喝了並且要感恩。回完想吃怕觸動她,於是發了張自己的午飯給她。真是想念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



左茶右酒


糝飯在鄉間還有一段古傳佳話:古代家鄉有一位在京城做官的安大人被南方同僚請去吃飯,席間同僚指著一盤菜問:“安大人,你認識這菜叫什麼名字嗎?”安大人看著這盤菜,誤以為同僚是在耍笑北方人。隨口說:“在我的家鄉,牛驢都吃這菜。"其實是他誤會了同僚,在北方苜蓿菜真的是牛驢吃的不假,而在南方的確是上等菜,一般用來招待貴賓。因有這次吃飯,安大人想著要報復一下同僚。一次安大人請這位同僚到家鄉做客,安大人有意安排了糝飯,各種菜中也上了一盤苜蓿菜。別出心測的把糝飯叫“纏頭一繞”。還給同僚講說了吃飯的規則,並親自做了示範。安大人首先用筷子夾了苜蓿菜,放在糝飯裡一攪,再夾起飯菜在頭上繞了一圈,然後喂進嘴裡。安大人事先還安排把糝飯攪的稀了點,不論同僚怎麼小心認真,飯設有吃到嘴裡不說,還遭罪了那身官服,稀糝飯掉了一身。最後同僚只得說:“安大人的這頓纏頭一繞真難吃!”不由得兩人相視一笑!眾友們,你覺得我家鄉的糝飯算不算美食?


甘肅老王666


身在北京,異鄉的生活和家鄉的生活完全不在一個頻道,在我老家,有一種菜叫青菜(外地人叫苦菜),青菜,在南方的環境裡,一年四季都可以上市,在家鄉,三菜,兩菜一湯,青菜湯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在夏天,有時候吃起來稍苦,有時候沒有那回事,放點薑片,能吃辣的放點辣椒,那道菜其實很簡單,但簡單就是一種生活,青菜代表了一種生活,不管到哪,家鄉都能吃到。

在北京的菜很單調,品種缺乏. 不像家鄉能吃到野菜,等等。


從小最愛吃,忘不掉的菜,青菜湯。

還有很多菜啦,可以給大家簡單的看下。









哈哈! 沒吃過的,舉手點贊哦。 謝謝!​​​​​​​​


智能硬件學習室


家住陝西漢中,出門在外最想念的就是漢中的熱麵皮菜豆腐,一套四塊五小時候三塊,吃了十八年的早餐雖然其貌不揚但真的在我看來沒有什麼能比它更能代表家鄉的味道了,絕大多數回家的人下車第一件事就是到路邊的麵皮店裡不管冷的熱的先咥一碗麵皮來口酸漿,一碗麵皮不知餵飽了多少遊子的鄉愁。





permanentlyG


當然是粉咯,我們那的人最喜歡就是吃粉了,有濾粉,螺螄粉,桂林米粉,卷粉,老友粉,酸辣粉…等等好多種的。

我最喜歡的還是吃濾粉了,鎮上有個賣濾粉的老闆,從我讀初中開始就一直在鎮上賣了,就是賣趕集日子,其他時間不賣的。生意非常好,就我們那農村平時趕集日子都沒多少人的,都是上了年紀的在家,但是就是他家的粉最好賣哦,一般下午有的配料都沒啦,我看了他那的配料應該有20種左右,都是隨便加的。

每次老媽上街就叫她打幾碗濾粉回來,他那的酸筍與蘿蔔酸做得特別好吃。



木子塗塗


離開家鄉外出打拼之後才知道,

原來有的美食我們離開了家鄉,

就再也沒有記憶中的味道!

1.潮汕牛肉丸

潮汕牛肉丸是廣東有名的漢族小食。已有近百年曆史,早期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是鄉下農民,他們挑著小擔挨街串巷叫賣。尤其晚上,在韓堤路八角亭至公園後面的韓江一帶,常有穿梭小舟,船頭掛著一盞小燈,專為停泊在那裡的貨船供賣夜宵,專賣牛肉丸。 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街一帶飲食攤檔甚多,牛肉丸最具特色而聞名。

2.江西包米果

包米果是江西贛南地區最有特色的漢族小吃之一,屬於客家菜。在上猶、南康、大餘、信豐、龍南、贛縣、于都等客家人聚集地區更是久負盛名,相傳從元朝到現在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包米果以四季時蔬為佐料,春之青菜,夏秋之瓜果,冬之蘿蔔,配以韭蔥蒜肉泥,其味清爽可口。尤其是上猶包米果因“皮薄潤滑、料多爽口”而美名遠揚,成了許多外地遊客到上猶的必吃小吃。

3.新疆烤饢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以輔興無。”白居易詩中的胡麻餅就是新疆維族人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饢。在麵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末等作料拌餡烤制的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種類繁多,既美味又具有民族特色。

4.天津煎餅果子

天津市舊稱天津衛,是守護北京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我國北方的重要海港。天津人注重傳統,也豁達樂觀。來一套煎餅果子,就著街口吃完舔舔指尖兒,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嘗十八街麻花,園子裡頭聽聽戲,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

5.東北疙瘩湯

又名東北餀瘩湯。這個可是正宗東北佳餚。這個早中晚都可以吃。就是把面揪成一塊一塊的扔到鍋裡做成湯,可以加白菜、菠菜、紫菜、香菜、洋柿子(西紅柿)。依個人喜好,有人喜歡大粒疙瘩,有人喜歡小粒的。

6.北京炒肝兒

炒肝兒。注意這裡必須加個“兒”。北京人做人圓潤開朗,說話也多帶兒化音,炒肝兒並不是炒的,而是以大腸、豬肝加澱粉煮成濃濃的一碗。傳統吃炒肝並不用湯匙筷子,而是整碗端起來喝。所以從前若有人吃炒肝用匙筷,老北京人一看就知道此人必為外地人。

7.山東煎餅

大餅卷大蔥是眾人皆知的典型山東土吃,這裡的大餅實指的是煎餅,而不是正的大餅。大餅和煎餅的區別除了做法上不同,主要還在於其用料有異,前者為面烙成,後者為粗糧所作。在大餅卷大蔥成名之時,白麵還是稀有之物,粗糧煎為主食。

8.河南胡辣湯

又名糊辣湯,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湯類食品。常見於街上的早點攤點,其特點是微辣,營養豐富,味道上口,十分適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胡辣湯起源於河南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的“逍遙鎮胡辣湯”,是一種湯類小吃。由三十餘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製的湯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又香又辣。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每個河南人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

9.四川紅油抄手

紅油抄手是四川的地方特色小吃。屬於川菜系,此種小吃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稱呼,餛飩在全國各地均有製作,紅油抄手是最為著名的品種之一。主料是抄手皮和豬絞肉。以麵皮包肉餡,煮熟後加清湯、紅油和其它調料即可食用。

10.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市頗具特色的早餐小吃。熱乾麵原本是武漢地食品,在湖北很多地方(如隨州、襄陽等)都十分受歡迎,熱乾麵在黃石地區早餐也俗稱涼麵。隨著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漢熱乾麵也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是諸多人喜歡的麵食之一。

11.開蘇灌湯包

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緻,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

12.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

13.湖南油粑粑

油粑粑,土家族小吃,也叫油城、油香、餌糕,渝黔、渝東南湘西土家人特產,是"土家漢堡包"。是將大米與大豆類配比合適的水打成漿、用模具容器在放入秘製的包心用菜籽油炸而成的一種食品,是土家族逢年過節制作的食品,其香其脆,其色澤,其味道更是別具一格。

14.陽江豬腸碌

豬腸碌是廣東陽江著名的傳統小吃,當地招牌特色小食,屬於粵菜系。因為豬腸碌外形呈圓條形,貌似豬腸,因此取名豬腸碌。豬腸碌與粉卷相似,但味道差別甚大,傳統的豬腸碌裡的餡是由豆芽、炒河粉做成,以整張的河粉作皮來包裹,撒上白芝麻,淋些肉香汁,味道鹹中帶香,十分美味。

15.柳州螺螄粉

螺螄粉除了鮮、酸、爽、燙,辣味也是它的獨特之處。它由柳州特有的軟韌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筍、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蘿蔔乾、鮮嫩青菜等配料及濃郁適度的酸辣味和煮爛螺螄的湯水調合而成,因有奇特鮮美的螺螄湯,使人吃一想二。未嘗其味先觀其色便會令人垂涎欲滴,紅通通的是漂浮在上面的一層辣椒油,綠油油的是時令青菜,鮮美的螺螄湯滲透每一根粉條,螺螄粉中的辣椒油與普通的辣不同,此種帶著有侵略性的辣,嫩滑香酥得讓人忘了本位。

16.浙江東坡肉

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差異,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但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嚐嚐,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17.福建荔枝肉

荔枝肉已有二三百年曆史。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薺和切成十字花刀的豬肉,烹調後皆似荔枝而得名。但如今許多餐館已使用土豆代替荸薺。荔枝肉獨具閩菜特點,味道酸甜可口。

18.雲南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薑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

我只是為了大家總結了部分的美食,

相信每個人的家鄉還有很多讓人心心念唸的美食,

那麼你最想念的家鄉美食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