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人兒”們說:我把媽媽借給你了……

【編者按】病毒無情,人有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期,萬千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奮戰在抗疫現場,為人民築起健康防線。新華網健康頻道推出《“疫”重情深——鏡頭下的抗疫現場》特別報道,聚焦疫線的醫務工作者們,講述他們抗疫背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本期,新華網將講述醫護人員與兒女之間的牽掛。

人們常說,兒女是父母上輩子的小情人兒,而作為醫護人員的兒女,便是與天下兒女共同分享著父母的醫者大愛,也在大疫降臨之時比其他兒女更早地體味到父母的濟世深情......

什麼才是給子女最好的教育呢,是言傳,是身教……此時,他們雖然相隔千里,或許答案就在這一封家書的回信、一本日記的分享,還有成語的講解中。

“武漢加油!我把媽媽借給你了。”

“小情人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

這是北京醫院第二批國家支援武漢抗疫醫療隊裡,保健醫療部B6病房護士王媛媛和她大女兒的書信往來。她有兩個女兒,老大9歲,老二3歲。2019年,她去朝陽醫院進修了呼吸治療師,這次疫情,她放下家裡的一對“小情人”,報名去了前線,為了將所學知識用於實戰,也為了更多期盼父母回家的孩子。

科裡護士宋璇說,“王媛媛堅韌不拔的性格,讓她不論在生命中哪個階段,都不斷進取學習,面對困難積極應對;當我們生活遇到瓶頸,又能站出來像燈塔一樣為我們指引方向。”

這次遠行,面對大女兒的擔憂和小女兒的期盼,王媛媛說:“媽媽在這裡會注意自我防護,你們放心,媽媽是專業人士,會保護好自己,會照顧好自己,同時也會幫助別人。”這份因為專業而產生的底氣,也是她給女兒們的最好安慰。

“小情人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

致武漢醫護人員組詩(一)、(二)

“小情人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

上圖是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劉曉12歲兒子寫的兩首詩。長大的他心裡雖然一直掛念著媽媽,但男子漢知道自己的進步,才是安慰媽媽的一劑良方。他作詩兩首,拍下來,發給了媽媽,為媽媽加油。

平日的劉曉有記日記的習慣,這次去了遠方,她就把自己的日記拍下來,發給兒子,“我有時間就寫寫日記,也是跟兒子互相鼓勵。”

劉曉是科裡的“大姐姐”。“特別認真負責、也特別照顧年輕大夫,出門診時,經常留守到十二點多才去吃飯。”這次,在武漢前線,劉曉的日記裡很少有她自己,她總是記錄著身邊人遇事的勇敢,互相的幫助以及對她的關心。對於兒子,或許這份日記就是每個沒有媽媽的夜晚,伴他入夢的最美“詩集”。

“小情人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

兒子,這就是“眾志成城”,

城堡會建起來,我們會勝利。

“小情人儿”们说:我把妈妈借给你了……

腫瘤內科護士郭曉然的兒子,今年4歲。對他來說,媽媽好像就是值了個長長的夜班,一點都沒有擔憂。

對於這次突如其來的“悠長的假期”,兒子幼兒園的老師給家長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孩子在家學習一些四個字的詞。郭曉然說:“也就在出發的前幾天,我教他的第一個四字成語叫眾志成城。”

“這對4歲的孩子來說肯定是個難懂的詞,我告訴他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好多好多人在一起可以蓋起一座城堡。”郭曉然說。

“那個城堡在哪兒呀?”

“在一個離家比較遠的地方……媽媽把城堡蓋好了,好多人都可以住在裡面,你覺得行嗎?”

他點點頭說:“行,媽媽那你快點兒蓋,早點兒回來陪我玩?”

“行,我們拉鉤吧。”

“媽媽我愛你。”

到了武漢,郭曉然開始寫起了自己的“戰地日記”。日記中,她記著出發前所有家人、同事、朋友對她送去的祝福。剛接到緊急通知時,她記著護士長王培第一時間給自己家裡人留下手機號,一再囑咐,家裡有事,24小時打這個電話;排隊剪頭髮時,她記著醫院理髮室門口走進一個穿白衣的老師,她拿著剪髮的工具說:“你們誰膽子大敢讓我剪頭髮?我在家也給家裡人剪。”她的頭髮就是這位老師剪的,這個人是陳書雯處長。入住武漢之後,她記著家裡人第一時間播來了視頻電話,說護士長王培送來了大米、油和雞蛋。(吳一楠 孫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