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離職,很難再就業,他們後來都去哪了

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離職,很難再就業,他們後來都去哪了

醉酒的男子在桌喝酒

記得在網上看過一段話:“混的很好的人是少數,混的很差的人也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和你一樣,混的一般般。”

這兩年經濟下行,裁員潮一波接著一波,中年危機變成了大家的口頭禪,如何解決中年危機,成為廣大中年人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昨天在悟空問答上刷到了一個問題:“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左右離開公司或原崗位,就很難就業,而且公司中很少看到50歲的人,他們都去哪了,生活是怎麼繼續的?”

題主還是很有前瞻性的,考慮完了35歲中年危機,又開始考慮50歲的人生了。

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圖表,數據顯示職場中80後決策者總監崗位佔比最多,VP崗位Gen—X話語權最大,Generation X指1965-1980年間出生的人,也就是39-54歲之間的人。

換句話說,在39-54歲這個年齡段,如果你還沒有成為決策者,基本上已經被後輩拍死在沙灘上了。

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離職,很難再就業,他們後來都去哪了

稍微觀察一下公司的人員結構就會發現,50歲以上的人其實很少,互聯網公司50歲的總監我基本上沒有見過,除非是VP以上級別,50歲以下的經理和員工基本上不存在。

50歲以上的公司高管,不是你非常努力就能達到的,即使拼了命的去努力,可能一輩子止步於總監,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如果你相信努力就可以成功,這個社會就沒有那麼多煩惱了。VP高管的位置就那麼幾個,但每一代人卻很多。

所以,很多人在題目下方回覆,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持續精進自身技能,讓自己做到高管,這些都是廢話,沒有任何的指導意義。

100個50歲的人,至少要有90個人下崗,你再努力也沒有用,這壓根就不是努力的事情。

想要知道50歲怎麼辦,職場道路該如何走,那就應該多看看身邊50歲的人都在幹什麼,而不是聽那些才三十幾歲的小夥子跟你大談如何解決中年危機,90後就更不靠譜了。

公司裡很少看到50歲左右的人,但他們

不可能憑空消失,只不過在生活中,你可能沒有注意到他們。

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離職,很難再就業,他們後來都去哪了

我來和大家分享幾個50歲左右大叔的案例,希望能夠給到大家一定的職場啟發。

大叔A:電商公司小老闆

何謂小老闆呢?就是公司幾個人,所有業務自己親自跑的那種。

因為我是在電商平臺方,所以和這些人經常有交道,一起吃飯是常有的事情。說實話,起初的時候,我內心很是瞧不上這些小老闆,總感覺得他們一年的銷售額可能趕不上大公司高管一年的薪水。

其實,很多在大平臺工作的人都有這種想法。這雖然是事實,但我們往往都高估了自己的本事,也許到了50歲的時候,我們混的還不如人家,因為大公司高管就那麼幾個人。

我們一談起創業,總是想著高大上的投資人,高大上的商業企劃書,高大上的辦公環境,等等。

這些想法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改變許多,一份小生意看著不咋樣,其實收入絕對值遠超上班,生活幸福度也遠超上班。

在深入接觸之前,我們一直認為大叔A只是一個比較low的小生意人,後來在一頓飯局上,聊起了他早期的職場履歷。

大叔A最早的時候已經做到了網易的總監,當年網易是很火的,互聯網浪潮的第一波。那個時候還沒有BAT什麼事情,在網易做總監,相當於現在阿里、騰訊的總監。

無論是收入還是社會地位都非常不錯。

但到了50歲年齡的時候,雖然面子看上去沒有那麼光鮮,但內裡的生活幸福度要高出許多。

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離職,很難再就業,他們後來都去哪了

大叔B:正規公司老闆

大叔B原本是一家知名男裝電商部門總經理,在45歲左右的時候選擇了離職創業,他的助理接替了總經理職位。

大叔B雖然沒有達到完全的財務自由,但在45歲的時候已經有了很大的行業知名度,拿了不少年的高薪,存款自然少不了,外加在上海買的房子,至少生活無憂。

大叔B走的道路就是那種比較有逼格的創業,離職後直接拉了一些投資,然後建立團隊,瞄準目標業務,火力全開。

但任由大叔B當年看起來多麼牛叉,現在也拉倒了投資,建立了團隊,但仍然是一家小公司,就是我們嗤之以鼻的那種小公司。

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離職,很難再就業,他們後來都去哪了

大叔C:滴滴司機

一次打車帶兒子去醫院,叫了輛滴滴專車,去醫院的路上,隨便閒聊了一下。司機師傅來上海打拼了很多年,好不容易買了一套房子,年齡到了之後,強度大的工作受不了,強度低的工作收入又不高。

自己又沒有做到高管,索性開滴滴吧,一個月算下來其實不比上班少掙,關鍵是時間還比較自由,不受領導虐待。

大叔D:自媒體小強

已經是大叔了,為什麼叫他小強呢?因為他做的自媒體賬號目前還是個小強階段,這兩年剛開始做,掙得不多,不過好在收入是呈現上升趨勢。

說起為什麼要做自媒體,並不是因為什麼行業風口,而是因為上班太累了,年紀大了,很多公司也不要。

正好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通過自媒體和大家分享,順便掙點錢養活家庭。

我問他轉行的時候焦慮麼,他說還好,工作了很多年,存款雖然不多,但總算有一些。

這麼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變現成收入,成立一家公司比較難,但養活自己,養活家庭還是能夠做到的。

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離職,很難再就業,他們後來都去哪了

阿姨E:保險推銷員

這位阿姨以前是做什麼的呢?做互聯網行業的,是不是有些驚訝,幹了十幾年互聯網行業,最後去賣保險了。

轉行的第一年就取得了不俗的業績,為什麼?因為他在互聯網行業裡混跡了多年,人脈圈子非常廣。

互聯網行業從業者普遍薪資較高,對保險的需求量很大,無非是在哪一家購買而已。

現在碰到老朋友,當然是支持老朋友的生意,這樣一來,身邊的朋友基本上都買了她的保險,朋友再介紹朋友,顧客越來越多。

保險推銷員不需要整天待在辦公室,每天到處見客戶就行了,而且他們可以不停的招人,下面的人越多,她的收益就越高。

當客戶到了一定量的時候,自己基本上就不用跑業務了。

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離職,很難再就業,他們後來都去哪了

大叔F:小飯店老闆

這位大叔以前是做線下銷售的,早期宏圖三胞直營店的那種銷售。工作到40歲左右的時候,發現收入遇到了明顯的瓶頸,家庭也很少能夠照顧到。

後來整天琢磨著能夠做點小生意,之前他一點都看不上那些街邊小飯店,做了一段時間的調研之後,發現這些小飯店看上去雖然很low的樣子,但還是挺掙錢的。

最終,他開了一個牛肉湯小飯店,因為這個做起來沒那麼複雜,短期內培訓一下基本上能搞定,夫妻兩人每天賣牛肉湯。

現在一年能掙個六七十萬,這比兩人去上班強多了,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剛開始的時候掙的並不多,後來租了一個門面,生意瞬間就好起來了。

不管學歷經驗多高,一旦50歲離職,很難再就業,他們後來都去哪了

說完這六個案例,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樣的感觸,我總結出幾點。

1、走上職場高管的大齡職場人是少數,這是事實,無法改變,高齡職場個人換個賽道,也許更有價值;

2、身邊的一些小老闆,小個體戶,10年前也許和你一樣從事著看似光鮮亮麗的職業;

3、不要輕視小生意,掙得不一定比你少;

4、接受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到最後你的能力也許只是做個體戶,而不是拉融資、創企業;

5、個體戶看似很平凡,實則幸福度相當高,不經歷過職場磨鍊的人,很難體會得到;

6、換個賽道之後,生活也許沒你想象的那麼難。

歡迎關注 ,十年互聯網行業管理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