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寫實畫家柯羅的油畫《蒙特楓丹的回憶》有怎樣的畫風特色?

影影圈圈


以我個人學習研究油畫,後又從事藝術類,我認為柯羅的作品也算是獨特的一類,具有代表性。


第一 整體作品以灰色調為主,突出清晨小溪邊水汽霧氣,一個時間的交代,右邊一個古老的大樹,佔據這個畫面,也是全幅畫的中心。第一眼欣賞覺得整體畫幅偏右,但有左邊的小樹和人物一下把整體畫幅拉平。一位母親帶著孩子撿樹葉,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空間也拉開,前景,中景,中遠景,遠景。

第二 整體畫幅筆法到位,收縮有序,也是個人整體畫風的代表,古典的,永遠保持溫和的一種畫風,沒有突亮 突暗的顏色。

總得來說,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作品。也是一個時期的代表


慧繪老師生活日記


法國寫實畫家柯羅的油畫《蒙特楓丹的回憶》

19世紀在浪漫主義風潮之下,一群年輕的畫家,比如,柯羅、米勒、盧梭等人遠離巴黎,重返自然,走進了楓丹白露森林,這些畫家們拋棄早期學院派所倡導的“歷史風景畫”,拒絕再將“風景”當成背景,於是真正以風景為主題的風景畫,從此誕生了,柯羅(1796~1875年)成為了一名知名的風景畫家,



要注意的是,柯羅的風景畫是屬於寫實主義風格,並非浪漫主義,其中,《蒙特楓丹的回憶》是柯羅後期最好的畫作之一,畫面沐浴在柔和、瀰漫的光中,這是有著高度寧靜感的作品,濃縮了藝術家抒情與詩意世界的精華,畫面的這一幕不是取自自然,而是結合了自然風景的關鍵元素,營造出完美、和諧的圖像,


在畫中,優雅的樹、波瀾不興的廣闊水平、安靜的人物,這些有著柔軟色彩的圖案都是藝術家經常用來傳達美麗、寧靜的反思的作品的意象;柯羅起初是在寫實主義者的傳統內作畫,隨著他的風格的發展,作品包含了夢幻的浪漫主義內涵,其中《蒙特楓丹的回憶》這幅畫可以認為是寫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的混合風格,且充滿了詩情畫意。

柯羅作品《蒙特楓丹的回憶》


詩夜城主


柯羅(CorotCamille,1796~1875),法國畫家,出生於巴黎,早年師從古典派畫家貝爾坦,因學業的優秀而獲獎金,到羅馬留學,在那裡住了七八年。回國後在巴比松村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畫了很多風景。

《蒙特楓丹的回憶》這幅畫給人的第一眼感覺就是回憶了,帶著甜蜜,還有被時光沖刷過的模樣!薄薄的色彩像水墨畫一樣被柯羅處理的彷彿氤氳開來。朦朧的天色,淡淡的白霧飄蕩在林間和湖面上,隔著時光你都能感覺到那溼潤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畫面被一棵秀美的古樹,像少女伸懶腰一樣佔據了三分之二,枝繁葉茂,昭示著蓬勃的生命力,面對著這樣一棵頗具風情如舞者一樣的樹很難讓觀者不懂欣賞之心。和古樹迎面相對的是一棵瘦骨嶙峋的枯樹只剩下枝條,佔據畫面很小一角看起來分外淒涼卻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構圖。枯樹和大樹彷彿隨著一陣晨風一起搖擺,彷彿在互動一樣,遠處湖泊,山巒,樹影皆朦朧可見,恍如仙境。枯樹上生長了許多木耳,樹下穿著紅裙的婦人,正在帶著兩個孩子在採集枯樹上生長的木耳,夫人仰頭抬臂,孩子一接一撿,為此地自然風景添足了人間見煙火之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整個畫面並不是很複雜,卻充滿詩歌一般的韻律和節奏,從枝枝葉葉中好似能聽見悠揚的歌聲和甜蜜的回憶。



墨色之境


柯羅,法國畫家。擅長風景畫和肖像畫。1796年7月16日生於在巴黎一個時裝店主的家庭,1875年2月22日卒於同地。年輕時一度從商,26歲經父親同意才去學畫。先後從師畫家E.米夏隆和歷史畫家貝爾坦。在後者的影響下,柯羅一生中作過一些繼承普桑傳統的歷史風景畫!

《蒙特楓丹的回憶》是柯羅的代表作,這幅畫充滿了憂傷的情緒。畫中,一棵巨大的樹,佔據了整個畫面的二分之一,而另一棵乾枯的樹與之遙相呼應,兩棵樹朝著一個方向傾斜著。透過傾斜的樹幹,我們看到,清澈如鏡的湖面上,有連綿起伏的山巒和叢林的虛影。一個身穿紅色衣裙的婦女,正在採樹上的蘑菇,她的身邊有兩個女孩在幫她一起採摘。畫面情節很簡單,但是你能從柯羅纖細的筆觸上,聽到柔弱的樹枝,發出的瑟瑟響聲;能從傾斜的樹幹上,想到山區的農婦,生活是何等困苦。

這是柯羅晚期最成熟、最能代表他藝術風格的典型作品。畫面上出現的,不僅是樹木和池塘、人物和草地,而且還回蕩著一支美麗的晨曲,像莫扎特的抒情樂章一般扣人心絃。畫中表現的是柯羅對奧瓦茲河畔莫隆維爾附近蒙特楓丹叢林的美好回憶:晨霧籠罩的河面和倒影,都融溶在一片銀灰色調之中,秋色中的橡樹,呈現出暖調的橄欖色,母親帶著孩子在水邊採摘落葉,銀灰色和橄欖綠組成畫面的主調,充滿寧靜、溫馨而又親切的感情。樹木右大左小,失之佈局均衡,但人物的陪襯卻引起觀眾視線的移動,使畫面產生視覺平衡,顯示出了畫家獨特的構圖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遠景利用早晨還未完全散去的晨霧,使林邊的湖面和樹影朦朧迷離,更增添了林間早晨的幽靜感和抒情意味,充滿著迷人般的詩意。人物富有生氣和寓意,從而呼應了主題。



寫實繪畫


  蒙特楓丹位於巴黎北方桑利斯附近,是個景色迷人的地方。畫家曾去過那裡,被這仙境般的美景所傾倒,這幅風景畫就是對那裡美麗景色的回憶。在鄉村的湖邊,一個晨霧初散的時刻,清新的晨風交融著湖面散發的水氣,朦朧一片,溫潤的花草和林木的枝葉吐露著芳香,被風吹斜的古樹覆蓋畫面大部空間,另一棵枯樹曲折向上昇華與之呼應,使畫面十分平衡和諧,樹木枝條的順勢造成一種流動感,從中可以領略到自然的生機。畫面中間景色是一片平滑如鏡的湖面,透過薄霧的陽光灑在湖面和草地上,四處綻開的小花,映襯著茸茸綠草,更顯現出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科羅喜歡在美麗的大自然中點綴人物活動,使自然與人構成藝術生命的整體。在這幅景色中,他畫了一位身著紅裙的女子正仰首摘取小樹上的野果,樹下有兩個孩子,女孩低頭採擷草地上的野花,男孩手指樹上的果子。在這幅畫中仍含有古典主義的意蘊,如黃金律的構圖和均衡,但更多的是畫家的真情實感,科羅作畫愛添加枯枝,枝條曲伸多姿、輕飄搖曳,猶如美人翩翩起舞。色調輕柔,景物虛實中層次豐富,如夢如幻。科羅多用暖色鋪染畫面,愛用銀灰色和褐色調子,因為這類色調具有寧靜感,能使燦爛的陽光和瀰漫的雲霧更具朦朧詩意。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 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1875) 法國傑出的風景畫家。1796年他誕生的那一年,是法國大革命的風暴和拿破崙戰爭之間的過渡時期。他目睹了美術史上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興衰,直至印象主義的興起。因而在柯羅的身上染上了各個時代的混合色彩與藝術風格的因素。柯羅的一生就像是一首才華橫溢的優秀詩篇。

柯羅的風景畫,在色彩運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銀灰色和褐色調子,因這類色彩具有寧靜感,能使燦爛的陽光或瀰漫的晨霧展現得更富詩意。熱愛自然是畫風景的首要條件。柯羅十分熱愛大自然,他曾說:藝術就是,當你畫風景時,要先找到形,然後找到色,使色度之間很好地聯繫起來,這就叫做色彩。這也就是現實。但這一切要服從於你的感情。這簡短的幾句話,也許正是柯羅的風景畫的全部秘密所在。

柯羅一生創作了3000多幅油畫,其中大部分是描繪田園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新穎,明朗,清俊,柔美,散發著詩一樣的情趣。這與他熱愛大自然,善於觀察、悉心領會大自然一絲一微的變化不無關係。《蒙特楓丹的回憶》是柯羅的代表作,這幅畫充滿了憂傷的情緒。畫中,一棵巨大的樹,佔據了整個畫面的二分之一,而另一棵乾枯的樹與之遙相呼應,兩棵樹朝著一個方向傾斜著。透過傾斜的樹幹,我們看到,清澈如鏡的湖面上,有連綿起伏的山巒和叢林的虛影。一個身穿紅色衣裙的婦女,正在採樹上的蘑菇,她的身邊有兩個女孩在幫她一起採摘。畫面情節很簡單,但是你能從柯羅纖細的筆觸上,聽到柔弱的樹枝,發出的瑟瑟響聲。這幅人與景交融的畫作,不是畫家特意渲染的理想化的風景,而是通過景物,表現了一種比大自然更抒情的內心感受。

畫面上出現的,不僅是樹木和池塘、人物和草地,而且還回蕩著一支美麗的晨曲,像莫扎特的抒情樂章一般扣人心絃。畫中表現的是柯羅對奧瓦茲河畔莫隆維爾附近蒙特楓丹叢林的美好回憶:晨霧籠罩的河面和倒影,都融溶在一片銀灰色調之中,秋色中的橡樹,呈現出暖調的橄欖色,母親帶著孩子在水邊採摘落葉,銀灰色和橄欖綠組成畫面的主調,充滿寧靜、溫馨而又親切的感情。樹木右大左小,失之佈局均衡,但人物的陪襯卻引起觀眾視線的移動,使畫面產生視覺平衡,顯示出了畫家獨特的構圖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遠景利用早晨還未完全散去的晨霧,使林邊的湖面和樹影朦朧迷離,更增添了林間早晨的幽靜感和抒情意味,充滿著迷人般的詩意。人物富有生氣和寓意,從而呼應了主題。


聚擊手


《蒙特楓丹的回憶》是柯羅的代表作品。

他經歷了美術史上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的興衰,所以柯羅的作品擁有混合色彩和藝術表現風格。

如果一定要說一個風格的話,他在40歲以後,畫風傾向於巴比松畫派。因為他的作品崇尚自然,擁有自然寫生的美感,堪稱是藝術創作史上獨具奇趣的畫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