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寒流”中湧動的社區“溫度”——居民群眾自發為卡點值守人員“送溫暖”

2月15日晚7時許,雪花已經洋洋灑灑將房頂覆了一層白霜,一對兒身影鑽進了花山區一個居民小區卡點的雨棚內,原來是市民呂春明夫婦看天冷給值守人員送來了薑湯。看著暖水瓶中倒出的薑湯,卡點值守的市人防辦機關黨支部副書記徐君華瞬間感動了。他剛端起熱騰騰的薑湯,還沒來得及道謝,呂春明夫婦倆又一頭鑽進風雪裡,為下一個卡點的值守人員“送溫暖”去了。

自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下沉疫情防控一線以來,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儘管寒流來襲,但社區中幹群間湧動的“暖流”還是為寒風中值守的人們帶來陣陣暖意。

疫情“寒流”中涌动的社区“温度”——居民群众自发为卡点值守人员“送温暖”

■“被陌生人‘愛’著的感覺很美好”

“2月14日早上,我正在為進入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突然一個騎電瓶車的大媽塞給我一包手套說,‘你們用得著’,我想退還給她,她卻說家裡還有,硬是要我拿著。”市總工會黨員汪慧回憶,當時特別感動,想拿出手機給大媽拍張照,她卻擺擺手笑著走了。“這種被陌生人‘愛’著的感覺很美好!”

汪慧所在的卡點位於雨山區八三大院小區,簡易棚搭就的卡點在凜冽的寒風裡被吹得唰唰地響,雪花混在雨點裡直往棚裡鑽,汪慧她們不得不裹上雨衣抵禦雨雪,幫助社區幹部為來往的居民檢查出入證、測量體溫。

雖然汪慧到崗才三天,但所見所聞卻令她大為動容,群眾從不理解漸漸轉變為支持和配合,讓她深感基層不易,群眾的讚許或許是對這份堅守最好的回饋。“大冷天社區的人還在堅守辦證很辛苦,他們講得蠻好的,辦出入證以後可以減少人員流動。”居民陽中臺拿著新辦好的出入證謝過了汪慧,小心地將證件收好,量過體溫後進入了小區。

■“黨員幹部帶頭幹,你們來了我們就能輕鬆些”

“你手裡拿的是你們家庭的出入證明,你上班的話需要拿著單位開的工作證明來換一張上班出入通行證。”“我之前開過的工作證明放在社區了,還用重開一張嗎?”“社區有存檔的話就不用了,你拿著手上的證去換就行了。”這段對話發生在鋼城花園一村小區南苑北門卡點,風雪中,江東控股集團黨員何松正在為一名小區居民講解辦理上班出入通行證的相關事宜。

何松是博望區薛津人,得知此次市委組織部集中抽調市直機關黨員幹部下沉到居民小區防疫一線的消息後,他主動報名,由雨山區分配到鋼城花園一村小區後,並主動承擔起了值晚班的職責。“來基層卡點值守,我們作為黨員義不容辭。”何松說,通過這幾天的值守發現,小區居民還是非常支持理解的,甚至有些卡點在情人節當天收到了匿名群眾送來的巧克力、鮮花、手套、口罩等別樣的“情人節禮物”,溫暖了值守人員的心。

裕泰物業保安王文豹老人對這個小夥子讚不絕口:“我一看他就是黨員嘛,黨員帶頭幹,你們來了我們就舒服些!”

疫情“寒流”中涌动的社区“温度”——居民群众自发为卡点值守人员“送温暖”

■一盒巧克力的“溫暖”足以抵禦這冬夜的嚴寒

“通過這幾天的接觸,我發現基層工作很不容易,跟一線群眾打交道,都是很細很雜的事兒。”市紀委第九紀檢監察室副主任童輝感慨,在抗擊疫情最關鍵的時刻,社區幹部基本上不著家。“我們要儘量多幫他們分擔一些。”

童輝所在的是陽湖花園小區東門卡點,傍晚6點未到,他已經早早接過了“交接棒”,拿著額溫槍站起崗來。室外的溫度早已降至冰點,雪片越下越大、越下越急。雖然旁邊就是卡點帳篷,但童輝和其他社區幹部卻顧不上進去休息,撐著傘在卡點門口當起了“守護者”。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真心付出總會收穫感動。“情人節那晚我們收到了外賣師傅送來的一盒巧克力,備註上寫著‘直接送給門口的志願者’,簡短几個字卻裝滿了濃濃的‘愛意’,讓我們倍感溫暖。”童輝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市的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這與我們社區值守者和居民間的互相支持是分不開的。”

寥寥數言,拳拳之心。群眾感謝的話語雖短,卻情真意切。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隔遠了,但正是汪慧、何松、童輝等等這樣在疫情一線無私奉獻的黨員幹部們,用實際行動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堅定了人民群眾的信心和決心,聽黨話、跟黨走,攜手共渡疫情“寒冬”,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文圖/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王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