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一副美術作品,去看畫展的時候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評估一幅畫?

既無忘


畫展形成於19世紀中期,是由法國的藝術沙龍演化而來,目的是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畫家近期的創作成果,是宣傳畫家作品很重要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兼有賣畫的作用。如果參觀者喜歡某幅作品,可以通過畫展舉辦者進行購買,若畫作交易成功,展覽場地提供方、畫展舉辦者、畫家三者按照比例分成。

畫展包括個展和聯展,個展參展的所有作品出自一名畫家,聯展是兩名及兩名以上畫家的作品。

畫展中的作品,大多懸掛在展館的牆壁上或移動畫板上,由於有效藉助了空間、燈光的優勢,因此,作品在視覺效果上都非常不錯,畫面看起來更漂亮,更有層次感,這是在普通地方看畫無法比的。

那麼,在畫展中應該從哪幾個方面評估一幅畫?

其一,先了解畫家的個人簡介、藝術經歷、作品特點解析,然後再去看畫。

佈置畫展時,起頭的並不是作品,而是1——2張海報,海報開頭內容是畫家姓名、籍貫、字號、職務,獲獎情況,以及主要作品的創作年代和介紹。

接著,內容是畫家作品特點的解析和評論,文字內容由美術評論家或作家寫作而成,這個必須看,它是觀者瞭解畫家作品風格的鑰匙,由於一些現代派繪畫,如果不去閱讀畫家的評論,直接去看畫的話,很難看懂。

其二,要好好賞析緊跟著海報的作品,因為這是第一幅展示作品,畫家都會拿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放在這個位置展示,這幅作品也能代表畫家的最高水平。

接著,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藝術審美知識來評估這幅作品了。

若是傳統油畫,就必須結合造型、色彩、光影和筆觸四大元素來賞析。用印象派之前的油畫技法,所創作出來的作品,都可以看做是傳統油畫。

四大元素表現出來的視覺感受,跟畫面的主題和背景之間能達到和諧關係,給觀者真實的感受,就說明作品達到及格了。

之後,要分析作品表達了什麼樣的趣味和思想?

油畫中,每個風格流派的趣味和思想都不一樣,因此,一定要分清看到的作品屬於哪種流派,一些高明的畫家,常常會把多種流派的特點融合到一起。

大體上,若是以古典畫法為主,作品在構圖上必然採用“幻景式構圖”,主體人物居於畫面中心,採用平視或仰視的透視法,常常展現出崇高莊重的趣味。

若是巴洛克和浪漫主義風格,則喜歡展現動態場景的一個瞬間,造型和色彩往往比較誇張,畫面給觀者一種運動感,透露出熱烈的激情。

若是超寫實或新古典主義風格,則重視畫面細節的展示,用許多細節來表現畫家個人的思想。

如果是印象派作品,就當它是色彩構成的交響樂,色彩張力越鮮明,就證明畫家的藝術情感越強烈。


鴻鵠迎罡


現如今的繪畫藝術流派太多,奇奇怪怪的畫派層出不窮,說誇張點,一個畫家就有一種畫派,一萬個畫家就有一萬種畫派,可謂是人人都“開宗立派”,問題來了:怎樣欣賞一幅美術作品,去看畫展的時候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評估一幅畫?


看畫展的時候,評估一幅畫

有關畫家的作品為什麼要拿去參展,就不用多解釋了,這樣的畫作,或多或少有它的優點,作為繪畫愛好者,去畫展,欣賞畫作時,應做到“不問畫作出處”,也就是說,不要先去看這幅畫是哪個畫家畫的,或者說查詢畫家的資歷,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先認人,後看畫”的錯誤,通俗點說,就是“名人效應”,

看畫展時,就油畫而言,可以從“色彩效果”來評估一幅畫,這“色彩效果”包含的範圍很廣泛,比如,色彩的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以及一幅畫作裡各種色彩的面積、比例,一幅完整的畫,由主體和背景相互協調組合而成,主體和背景的色彩肯定是有所區別的,



要注意的是,在油畫作品裡,色彩代表一切情感情緒,不同的色彩象徵著不同的情感情緒,色彩可分為暖色和冷色兩種,冷色有綠、藍、青等,給人收縮、安靜的感覺;曖色有紅、黃、橙等,給人擴張、熱烈的感覺,作為觀賞者,可以通過一幅畫裡的色彩分佈,從而發現作品要烘托的氛圍,


還有就是筆觸的粗糙與細膩,都代表著畫作的不同情感情緒,所以,要評估一幅畫,就要了解各種色彩的特性和視覺感受,畢竟在油畫作品中,色彩對於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烘托氛圍起著重要作用。不懂各種色彩的特性,就無從評估一幅畫作,形象理解,一幅中的色彩,就好比一個人的穿著搭配。一個畫家的繪畫功底如何,就看其畫作的色彩是如何把握和控制的。


詩夜城主


看畫展對於繪畫愛好者來說既是提升對繪畫藝術瞭解的學習機會,也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享受。

看畫展也是一門學問。同樣是看畫展,走馬觀花看畫展跟仔細品味看畫展得到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穫,不同的效果。

筆者有幸參加過一些畫展,這裡將積累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看畫首先要看畫的視覺效果。繪畫是以圖象呈現的視覺藝術。無論是寫意畫寫實畫還是抽象畫,視覺感受是觀眾最直觀的第一印象。看畫要看畫的構圖是否嚴謹合理,畫面是否清晰明朗,筆墨線條是否流暢自如,光線色彩是否豐富飽滿或簡約明快,是否有給人眼睛一亮的感覺。

二是,看畫要看畫的技法風格。技法風格是畫家藝術修養造詣及審美理念在畫中的集中體現,每個畫家有每個畫家的技法風格。通過欣賞品味畫的技法風格,可以對畫家的繪畫水平能力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三是,看畫要看畫的主題思想和立意創意。每幅畫都有它的主題思想,主題思想代表一幅畫的品位和格調,也反映了畫家的藝術觀念、立場和態度。一般的講,主題思想不明朗或格調不高的畫作是很難評定為優秀作品的。

四是,看畫要看畫創作的時代及其背景。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創作於北宋時期,不僅代表了近一千年前那個時期的繪畫水平,而且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經濟社會人文情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具有很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再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為什麼多是宗教神話題材,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體油畫,如果瞭解了文藝復興所處的時代環境背景,瞭解了文藝復興的主旨,對這些就有了清楚的瞭解。

總之,看畫展時,對參展作品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審視欣賞解讀,這樣才能獲得充實豐富的藝術享受,也才能對所欣賞的畫作出比較客觀中肯的評價。


燈影書畫


評估繪畫作品,人們最好多觀看畫展的繪畫作品,具有提高自己對繪畫作品的評估能力。作為藝術愛好者來說,到展覽館觀看繪畫作品的展覽,在觀看繪畫作品時,要以自己的感受、理解、解讀來欣賞繪畫作品的藝術性審美,才能評估出一幅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

一、人們在觀看畫展時,應該從主題內容、構圖比例、色彩搭配來評估一幅繪畫作品。如表現女性美的主題內容,所選擇的模特是否符合主題內容;人體構圖比例要恰到好處;色彩搭配上要修飾模特形象,塑造出女性美麗動人的審美藝術性。

二、不同的繪畫藝術作品表現出不同的主題內容和藝術風格,是每個藝術家個性風格所創作的主題突出的藝術作品。一件藝術作品是表現出主體內容深刻,藝術風格有特色地吸引人們的興趣感,具有審美感受的藝術性,使欣賞者感悟出藝術魅力的無限性。

三、藝術作品的主題內容是有藝術家的思想情感、題材感人、個性風格所決定的。藝術作品的主題是體現出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和藝術特色所表達的審美理想。藝術作品的主題內容平淡而單調,就是平庸乏味和華而不實的作品,並且藝術價值低,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作品。


黃智637


美術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1、具象美術(如安格爾的《貴婦人相》)

2、意向美術(如梁楷《李白行吟圖》)

3、抽象美術(如蒙德里安的《紅黃藍》)

每種類型的美術作品可以運用不同的鑑賞方式:

1、感悟式鑑賞——“觀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同樣,面對一件美術作品,我們有很多感性的體驗。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欣賞。

因此,感悟式鑑賞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如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思維與激情隨著畫面各種元素的展開而構建的意境:畫內,幾隻活潑的小蝌蚪隨著幽谷中奔流的山泉一路歡快地順流而下;畫外,蛙聲悠揚,泉水叮咚,共奏出優美的旋律。讓人不禁聯想到“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詩意。

2、形式鑑賞——在美術作品面前,最先觀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於是,從形式的角度來鑑賞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藝術形式主要指線條、色彩、筆法、構圖等。這種方式偏重於對作品藝術形式的感知體驗,強調對形式的分析和把握。比如梵高的《星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豐富的色彩和漩渦狀的筆觸,其次是飽滿的構圖,最後是傳達的意境——狂躁不安。

3、社會學式鑑賞——面對一幅畫,我們不禁會問,畫家為什麼這麼畫?它有什麼特殊意義嗎?這種提問的方式,就是一種基本的社會學式鑑賞。這一類型的鑑賞方式,主要偏重於對作品內容、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創作意圖等方面的認識、理解。

這種方法適合於對再現性、故事性或情節性較強的美術作品的鑑賞。比如倫勃朗的《夜巡》,畫面用一種舞臺式的光線把眾多人物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構圖。

畫中人物是有等級的,並且用光線來體現。在光線最強烈的地方是畫面的主角柯克隊長,其他人物隨著光線逐漸推遠,隱退在陰影中。有趣的是,就是這種主次關係是倫勃朗幾乎名譽掃地,因為畫中的每個人都出了同樣多的錢,但光線造成的等級使他們覺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夜巡》引發的不滿表明了17世紀荷蘭的藝術贊助人的價值觀同畫家的個人追求之間的微妙關係。

4、比較式鑑賞——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橫向的,比較同一主題、同一時代的藝術家採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去表現;也可以縱向展開,同一主題,在不同時代環境中,藝術家採用了哪些不同的處理手法和表現形式。比如同樣是畫竹子,文同的竹子和鄭板橋的竹子構圖、佈局、用筆、意境就大不相同。

現實生活中看展,我們往往是兩三種鑑賞形式綜合運用的。











Meilin藝術


首先看色彩,虛實,明暗,調子,構圖,等等。然後還有其中的意境,就是作者心裡的東西!從理性的東西,即是可以學到的東西,看到感性的東西,既是自己心裡還有作者心理的東西!


用戶7821474949063


國畫看畫的好不好,人物類主要看型,那些個線條勾出來的人物是怎樣的一個人。風景魚蟲類就看個人愛好了,大師畫的栩栩如生,不必過多的描繪,簡潔的線條就能表達出來,當然也有人不這麼畫的。國畫型很重要,因為是基礎,色次之。我沒畫過國畫,知道的不多。

油畫我覺得要看細節的描繪了,細節不好整體感就會差,畫面的感染力會不強,油畫你看第一眼給你的感覺,往往就已經能斷定這幅畫的水平。好似行家伸伸手,而一些現代派的,單從畫面看難以看出作者的水平,那麼看的就是作品的感染力,你是否受到了心靈的衝擊?感覺心跳加速,熱淚盈眶。。而古典的大多都是人物,人物怎麼欣賞,其實美術它說白了就是看著美就行了。你覺得好看就去看它好看的地方,我們美術賞析課上的賞析名畫,其實更多的是講解這幅畫的歷史,內容,作者的心情,以及創作的過程。而它哪裡畫的好,真不是需要說的,你要是會畫畫。看到好畫你會哭的,好似霸王別姬,那個吃糖葫蘆吊死的孩子,看著角在臺上唱戲,自己哭著說"這要挨多少打才能唱成這樣啊"(大致意思記不清了





康居畫業


不講大道理。欣賞一幅畫要從作品的形式,內容,題材,顏色,造型等入手,比如,你喜歡國畫,首先定位是國畫展,然後你再去看都有什麼國畫內容,在展覽中確定你喜歡哪個畫家的作品是寫意,還是工筆?如果是寫意你喜歡看他筆墨淋漓的水墨味,還是喜歡某個畫家工整細膩的描繪,喜歡顏色典雅,還是顏色厚重,是喜歡倩麗的美,還是喜歡厚重樸實。從作品中體味畫家通過物象要傳達的思想感情,要傳遞的是什麼價值觀和哲學觀,給你什麼啟迪,是畫家技能技法上的給你的啟示突破?還是造型,意向給你的精神啟示,從材料,造型,色彩,繪畫內容,題材上,發現畫家技能技巧,通過觀賞者的主觀感受,獲取自我審美感受。如果是油畫,你要確定看的是什麼風格,畫派的畫法,例如是寫實,還是抽象的,是寫生畫展還是創作畫展,亦或是你看了一場純臨摹的複製畫展,即偽做展,只要不影響你的審美心情,能在畫展中感受到整能量的愉悅,從色彩,造型,筆觸,肌理效果,感知畫家的勞動,尋求精神上的審美共鳴,以達到哲學上的思維啟迪。或者單純感官上的愉悅。


鋸沫老樹的粉絲


欣賞作品,從以下幾點進行。



首先,從作品年代,可就是創作歷史背景,如果現代作品,可以從創作者的出發點去看待作品。每一幅作品創作都是有出發點的,不是胡亂創作。

其次,如果是很有名的作者,可以去了解作者相關信息,還有那些作品。一般創作者會把作品創作成一個系列,或許是延伸或許是誇大。再有就是畫作本身材料,技法。都是可以研究欣賞的。



總得來說,欣賞作品是多方面的,多角度觀察。


慧繪老師生活日記


不論是東方畫還是西洋畫都講究人境、物境、心境,意思就是繪畫人通過畫要表達的心情,然後看畫的架構,線條流暢否以及色彩表現的光影來判斷一幅畫的好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