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大樓裡的蘇聯士兵僅僅23人,為何德軍遲遲攻不下?

dafu2322


巴普洛夫大樓本來只是一座普通的員工宿舍,二戰中因為一個保衛者,名字叫雅科夫·巴普洛夫的蘇聯中士而得名。因為巴普洛夫中士僅僅帶領著23個士兵,在德軍猛烈的攻擊下,足足將大樓堅守了58天。巴普洛夫大樓因此載入史冊!<strong>

23人VS“虎狼”德軍,德軍為何久攻不下?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在德國以第6集團為主力的炮火攻擊下,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很快就變成了一片廢墟。

雖然戰事很慘烈,但對於題目來說這是很關鍵的。

正是因為斯大林格勒幾乎變成了廢墟,因此整個城市到處都是瓦礫廢墟,幾乎找不到一棟完整的建築和一條平坦的街道。

因此斯大林格勒戰役便形成了傳統的巷戰!

眾所周知的是,二戰中德軍之所以能夠橫掃歐洲,靠的是坦克和機械化炮兵的裝甲洪流。

處處是影響德軍前進障礙的斯大林格勒,使得德軍的坦克壓根無法深入到城區,只能逗留在城市的外緣。

所以德軍在進攻巴普洛夫大樓的時候,坦克和機械化炮兵基本排不上用場,頂多只能進行概略的火力支援,而且還是沒有任何精確度可言的打擊。

這是德軍發麵的一個劣勢。

<strong>

那麼問題來了,進攻巴普洛夫大樓既然是巷戰,那德軍方面的重火力應該還有迫擊炮和手投式的炸彈吧?

這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由於斯大林格勒地區冬季是十分寒冷的,所以巴普洛夫大樓本身牆體的建造厚度都很厚,加之寒冬凜冽,所以德軍迫擊炮的威力對大樓無法造成致命的損毀,即使千瘡百孔也不至於大樓的主體會坍塌。

這是自然與人為因素,但也對德軍很不利,因此德軍又處在了一個劣勢。<strong>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點:巴普洛夫大樓是重要的戰略制高點!

因為斯大林格勒的高大建築在德軍前期的轟炸中基本已經被夷為平地,所以高大四層的巴普洛夫大樓是一個難得的戰略制高點。

這裡位於伏爾加河畔,俯瞰列寧廣場,更是可以控制周邊縱橫的多條道路。

對於防守的蘇軍23人來說,這個制高點可以提前發現敵人的進攻動向,進而做好全方位的防禦。

其實德軍之所以沒有使用轟炸機炸平巴普洛夫大樓,出發點也是這個制高點。因為德軍也想佔領這個制高點,所以才會不計代價奪取大樓而不使用轟炸機。

其實巴普洛夫大樓在9月中旬曾經一度被德軍佔領,但是沒有意識到大樓的重要性,大樓的控制權在9月27日就被巴普洛夫中士帶領的30人的突擊小隊給奪走了。

另外,在巴普洛夫大樓中,不僅僅只有23名蘇軍,還有幾十名的市民,他們幫助蘇軍打通地下的管道,使得大樓和附近的麵粉廠、工廠等掩護體連成一片。

戰爭的間隙這幾十名市民也協助蘇軍構築防禦和提供生活補給。

無論德軍如何想要攻下巴普洛夫大樓,都無濟於事,這也和蘇聯士兵的頑強抵抗是分不開的。

畢竟蘇軍沒想過後退,在殘酷的巷戰中,巴普洛夫小組的勝利,不僅表現在軍事上,更是振奮了蘇軍士氣。


白衣青象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以前酷愛玩遊戲《使命召喚1》,裡面就有一段是防禦巴普洛夫大樓。

巴普洛夫大樓為什麼能夠守住?

原因如下:

第一,德軍沒有使用重炮和轟炸機攻擊。

很多人認為斯大林格勒都被炸平了,其實不是這樣。

大家也許不知道那個年代的俄羅斯城市是什麼樣子?

斯大林格勒或者說伏爾加格勒,本來就是俄羅斯的重鎮。

這種城市的主要建築物都是老式建築,主要使用石料建築,非常堅固。今天俄羅斯很多房屋已經使用超過100年甚至200年,從外表看仍然是完好的。

普通炮擊對它們沒用,只能重炮連續直接命中才行。

而巴普洛夫大樓是蘇聯時期建造的4層大樓。

而蘇聯初期的建築風格還是以前那套,建築物外表普通但修建的非常結實。

德軍一是難以有效摧毀巴普洛夫大樓這種堅固建築物,二是他們也不準備摧毀。

因為巴普洛夫大樓是這裡附近重要的制高點,距離伏爾加河碼頭,德軍佔領這裡也是為了這個制高點。如果將大樓炸平,就沒有意義。


第二,德軍沒有持續攻擊。

德軍只是一度殺到伏爾加河邊,很快又被擊退。

所以,其實巴普洛夫大樓承受的攻擊時間是有限的,並不是50多天都在被攻擊。

一說德軍對於巴普洛夫大樓並不重視,不然不可能佔領以後只派1個班部隊駐守,被蘇軍反攻輕鬆佔領。

而且,巴普洛夫大樓是當時這一片唯一的高建築。德軍炮兵需要利用巴普洛夫大樓作為地標進行炮擊,也不願意將它摧毀。

即便如此,德軍零星炮擊和轟炸,也讓巴普洛夫大樓失受損嚴重,戰後已經沒有敢住。


第三,蘇軍防禦戰術很完美。


資料中這麼寫:最外層,蘇軍在大樓外修建了4層鐵絲網,還設置了1米深的壕溝,因大雨裡面都是水。

中層,蘇軍設置了大量地雷。

內層,圍繞著大樓設置無數火力點,地下室有1門反坦克炮,頂樓還有PTRS-41反坦克步槍,敵人坦克火炮無法打到他們。

這裡每個窗口都設置了機槍火力,部署了很多狙擊手,還有迫擊炮支援。

蘇軍將房間裡的牆壁打穿,能快速便捷地出入各個房間,做到互相支援,迅速撤退。

第四,沒人敢撤退。

為遵守斯大林的第227號命令——“不許後退一步”,巴甫洛夫中士奉命建立防禦工事並死守大樓,沒有人敢後撤。

他們只要後撤,一定會被槍決。


薩沙


其實,德軍已經攻下了這棟大樓,但是德軍顯然忽視了它的重要價值,防守大意,被巴普洛夫帶領幾名士兵 ,偷偷的幹掉守衛士兵,重新佔領了這棟大樓。

此後德軍不斷地對這棟大樓發起攻擊,但都以失敗告終。其原因有幾點,其一,伏爾加河已經封凍,蘇軍軍隊,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支援大樓裡的蘇軍,更了大樓強有力的保障。

其二,對岸蘇軍已經集結了強大兵力,以大樓為觀察點,炮火給以進攻的德軍猛烈的打擊,這也是德軍進攻屢屢受挫的原因。

其三,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經過長時間的消耗戰,早已經疲憊不堪,各種物質,人員補充又跟不上,士氣非常低落,根本不想再耗下去了。即便佔領了大樓,也很容易成河對岸蘇軍炮火的靶子,而封凍的大河已經從天塹變通途,蘇軍隨時都能從封凍的河面殺過來。

最後,大樓裡防守的士兵戰術得當,也非常英勇。

總的說來,耗時200天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成功的阻擊了德軍的進攻,死死第把德軍耗在這裡,不但造成大量德軍死亡,也讓德軍的閃電戰徹底的熄了火。而蘇聯人則趁機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重新集結了大量有生力量,為反擊殲滅德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至此,天時地利人和,慢慢倒向了蘇聯。


時光工坊


戰爭是殘酷的。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最經典的戰鬥當屬“巴普波夫大樓保衛戰”。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個僅有4層的小樓房裡,只有23個士兵卻能面對自己數以倍計的德軍苦戰58天,這不能不說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巴普洛夫大樓因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性,成為蘇軍和德軍爭奪的對象。為了爭奪這個斯大林格勒的至高點,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德軍更是發起一次次進攻妄圖拿下這座大樓,但是面對只有23個蘇聯士兵的大樓,卻遲遲沒有攻下來,這是為什麼呢?

在大樓裡有充足的戰備物資。巴普洛夫大樓在被德軍戰領時德軍在裡面就放置了大量的槍支彈藥等軍火物質。這就會為日後堅守這個大樓和德軍作戰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裝備。不光有軍用物資,樓裡還有德軍留下的食物,這樣23個士兵的食物供給也有了保證。其實在這個大樓的地下室藏著一些蘇聯老百姓,他們也為堅守這座大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些老百姓幫助士兵修地下攻勢,還能救治護理傷員。在大樓內部挖掘地下通道,使外面的蘇聯軍隊給大樓裡的士兵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補充。必要的時候,這些老百姓還能投入到戰鬥中去。

一場戰爭的輸贏往往不是僅僅取決於人數的多少,並不是人多就能夠取得最後勝利的,在勝利的背後還有許多密不可分的原因。


家庭歡樂劇場


缺乏巴普洛夫大樓詳細戰鬥的介紹(如時間、對手、具體位置等),難以做正確的討論。

根據以前看過的文章,寫到過附近是麵包廠附近這一情況,個人推斷巴普洛夫大樓的守軍所屬步兵95師,對手是389步兵師的“塞德爾”戰鬥群。蘇軍前期的頑強作戰,11月初二軍的對峙線可能就是以巴普洛夫等建築為基礎的。

11月10日開始的,德軍對斯大林格勒“最後一博”之戰,主要由389步兵師附近的305步兵師來執行,計劃攻克一系列蘇軍在伏爾加河沿岸的最後部分據點後抵達河岸,再計劃由側翼與後方卷擊左右二翼的蘇軍138和95步兵師,這樣相對容易完成最後目標。

在305步兵師攻擊線路上,攻勢一直進行到11月23日,由於蘇軍完成包圍第六集團軍,305步兵師的最後攻勢才暫停並轉入防守,此時已完成計劃佔領部分伏爾加河沿岸的80~90%的任務,唯一重要的據點只剩一座叫“紅樓”的建築未來得及攻克。

巴普洛夫大樓顯然沒有在德軍最後攻擊的線路上,此階段戰事並不激烈……(個人看法,歡迎交流)


探測衛星A


在如今的伏爾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蘇維埃大街三十九號,坐落著一面殘缺不全的磚紅色牆壁式建築,這便是巴甫洛夫大樓紀念牆;而巴甫洛夫大樓曾是蘇聯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重要遺蹟,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更是上演過以寡敵眾的慘烈戰鬥。

隨著蘇軍在1942年5月12號發起第二次哈爾科夫反擊戰並慘遭德軍圍殲,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序幕也由此拉開。9月13號,來勢洶洶的德軍開始向斯大林格勒城市發起進攻,而此時城內早已在德軍轟炸機的肆虐下毀傷殆盡;次日,德軍從斯大林格勒城的北部突入,城市巷戰一觸即發!

面對德國人聲勢浩大的進攻,視死如歸的蘇軍也展開了激烈的防禦。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到底有多慘烈?據悉趕赴支援蘇軍士兵的平均生存時間不會超過二十四小時、軍官的平均生存時間不超過三天,而德軍向前推進的距離也是用“米”來計算;蘇德雙方甚至會因為爭奪一堵牆發生戰鬥。

9月26號,此時德軍已經佔領了斯大林格勒的市中心,蘇軍為了儘可能多的控制對自己有利的制高點,時任蘇軍近衛步兵團團長的葉林上校下達了攻佔列寧廣場上一座四層建築的命令。最終,該任務被交由近衛步兵七連連長瑙英夫上尉去完成。

任務下達後,率先由蘇軍中士巴甫洛夫帶領三名列兵:亞歷山德洛夫、格盧先科以及切爾諾戈洛夫對大樓進行了偵察,在確定未落入敵人之手後實施了佔領。在接下來的兩天兩夜當中,以巴甫洛夫為首的四名蘇軍頑強的抵禦住了德軍的數次進攻,而當時滯留在這座大樓地下室內的三十多名蘇聯民眾的協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隨後的幾天裡,巴甫洛夫等人堅守的這座大樓等來了數次支援:以阿法納西耶夫中尉為首的七人攜帶一挺重機槍、以索布加伊達上士為首的六人攜帶三挺反坦克步槍、以切爾努申科少尉為首的四人攜帶兩門50毫米迫擊炮,再加上負責現場指揮戰鬥的瑙英夫和一名到現在都不清楚姓名的士兵,就是當時蘇軍鎮守大樓的全部力量。

客觀而言,僅憑上述的人力和武器確實很難在德軍的大規模強攻下屹立不倒,因此蘇軍在佔領大樓後便開始了針對性的改造:比如在大樓周圍埋設地雷、挖鑿通向後方的地道和戰壕、在大樓外設置鐵絲網、儘可能的武裝滯留在大樓內的普通民眾等等;最終,在瑙英夫的指揮下,這二十三名蘇軍士兵和民眾堅守巴甫洛夫大樓長達58天之久,直到德軍從進攻者變為防守者開始後撤。

儘管德軍在戰鬥中意識到巴甫洛夫大樓對於戰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從未停止過對這座大樓的進攻,但始終難以成功。筆者以為這其中除了有戰術安排合理、防禦措施完善、人員協作到位等原因外,瑙英夫和巴甫洛夫等人誓死不屈的戰鬥意志才是最為關鍵的取勝因素。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在我國抗日戰爭時期,也有類似巴普洛夫大樓的故事發生,後來被拍成了電影以紀念那段歲月。

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戰鬥打的十分慘烈,在斯大林嚴禁投降之後雙方的戰事就變得更加膠著,甚至蘇軍也開始逐漸反擊。

這棟巴普洛夫大樓只是一個普通的四層高小樓,可是她身處在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就變成了蘇德之間反覆爭奪的焦點。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那裡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窗戶,每一條下水道都是戰場,甚至雙方會為了一個小屋子就開始反覆的爭奪。

在這裡,德軍被消滅了至少一百萬士兵,蘇軍也有將近一百二十萬士兵陣亡,被德軍屠殺的平民也無法計算。

而巴普洛夫大樓就是發生在斯大林格勒的一場戰役,被叫做“巴普洛夫大樓保衛戰”。

在這個只有四層高的建築物中,23名蘇聯紅軍面對著包圍著他們的德軍也苦守了58天,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紀錄。

這棟大樓位於伏爾加河畔,是在斯大林格勒的市中心,並且是周圍幾公里之內的最高建築!更要緊的是在這棟大樓的東面不遠處就是蘇軍轉移物資的戰略碼頭!

1942年9月,這棟樓落入了德軍的控制,隨後意識到問題的蘇軍也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奪回這棟大樓,這個任務落在了雅科夫·費多托維奇·巴普洛夫的身上。

固守這棟大樓的分別是最初反攻大樓的六人小分隊,一箇中尉帶領的7人機槍排,一名上士帶領的6人反坦克小組,一名少尉帶領的4人迫擊炮組。

就這樣,固守大樓的人數達到了23人,在巴普洛夫的帶領下頑強阻擊德軍進攻,那麼他們又是依靠什麼阻擋敵人進攻的呢?

在這座大樓被德軍佔據的時候,德軍也沒有想過會被重新的奪取回去,於是就在裡面囤積了大量的戰略物資,有槍支彈藥以及大量的食物。

並且在大樓的地下室中還有著三十位居民,這些人都是為了躲避德軍逃到了地下,雖然巴普洛夫想要他們離開,但這些居民後來拒絕了,主動留下了要和巴普洛夫分隊一起戰鬥。

這些居民後來也有大用,幫助蘇軍修建工事,在必要的時候補充戰鬥,並且巴普洛夫也從大樓內往後方修建了一條秘密通道,可以獲得源源不斷補充。

就這樣,巴普洛夫分隊堅守了58天,直到蘇聯援軍的到來,在二戰勝利之後蘇聯也保存了這棟建築,並且用巴普洛夫命名,還刻上了58的數字,以紀念抗擊德軍的壯舉。


三書青史


這是關於英雄的故事,細節上肯定有真有假,要看宣傳的需要。斯大林格勒戰役,普通蘇軍士兵的生命只有1-3天,只有極少數的老兵才能幸運的熬過這場血肉磨坊般的戰役。所以,23人只是一個參考數字,肯定是每天都不停的有人犧牲,然後不停的新兵補充,一棟雙方爭奪不休的大樓,起碼要填進去一個營以上的人員傷亡。只要主角人物還在,這個英雄群體的故事就無需過分推敲。


無貓的貓迷


以當年的作戰形態,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進行到相持階段雙方都已呈現疲態。蘇方為籌集反攻所需的兵力與裝備,對斯大林格勒的部隊採取了堅守防禦的指導方針,以少量兵力逐漸添油,即不使其被消滅,又能夠在緩慢的退卻中粘死保羅斯兵團,為隨後開始的巨斧砍劈般的圍殲保留住砧板。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在戰前三個五年計劃中所建立的一座新興城市,高樓工廠林立,而在城市防禦中建築的廢墟殘骸及地下室管道溝對於防守方是極為有利的,俄軍前幾年在車臣格羅滋尼所吃的虧正重新強調了這一規律,進攻方的坦克裝甲車但凡進去就喪失了優勢,成為了靶子,由於戰鬥瞬息萬變戰線犬牙交錯,炮兵的作用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大樓中的戰鬥純粹就是兩軍步兵使用步槍衝鋒槍手榴彈甚至刺刀匕首軍鍬的搏鬥了。德軍的優勢已不在(裝甲兵炮兵航空兵),而蘇軍步兵的素質(特別是政治素質)也就突出的表現出來了。而這一切都是最高統帥部早已預想與謀劃在內的。


京中HW凍一坨


原因很多,蘇聯的樓都是雙層磚(保暖)比較結實,即便如此如果有卡爾臼炮或古斯塔夫炮,再或者有幾個中隊的斯圖卡對著它一通猛轟,它就算重堡壘也會被炸成坑的!所以只能說德軍沒把巴普洛夫大樓當回事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