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倒長城是真的嗎,秦始皇是如何為長城背黑鍋的?

ycoolone


孟姜女哭倒長城,是流傳民間最古老的傳說之一,只是這個傳說沒有什麼依據,頂多算是傳說罷了。


這個故事耳熟能詳,也沒有必要再多說些什麼,我在以前一篇關於康小八的文章中說過,康小八的所作所為,其根源,可能是來自小人物的選擇,或者說來自小人物的渴望。

與康小八類似,孟姜女雖然是傳說中的人物,但她的故事流傳如此長的時間,又流傳瞭如此廣,其根源,我個人把它們叫做,來自小人物的憤怒。

孟姜女和她的丈夫萬喜良,實際就是小人物的縮影。這些小人物沒有什麼偉大的抱負,只是在這個時代生活著,如果嚴格意義上講,時代是小人物創造出來的,但他們終究要由大人物領導。

因此,對於修築長城這樣的事情而言,大人物的決策,小人物是不可能改變的。許多小人物在大人物的功勞中,成了炮灰,或者是戰場上的枯骨,但留名青史的小人物真的很少。

一旦他們留名青史,一般情況下,一定是做了一些讓大人物震驚的事情。

傳統的小人物的憤怒

來自小人物的憤怒,自古以來就是有的,但這樣的憤怒,是需要醞釀和積蓄的,聰明的統治者,並不是不會讓小人物憤怒,在推動時代進步的時候,無論這樣的推動有多麼保守,總是要侵犯一些小人物的利益的。

因此,小人物的憤怒,不可能避免,聰明的統治者會控制小人物的憤怒,最常見的手段就是輕徭薄賦,或者是罪己詔。

很多並不高明的統治者,他們就不會在意小人物憤怒的積累,從夏朝開始,小人物憤怒的積累就已經在在史書上記錄下來。

於是就有了防民之口,和道路以目的典故。

這樣憤怒的積累,會導致一個王朝的覆滅,這些憤怒的小人物,可以毀滅一個王朝,卻無法建立一個新王朝。

這是因為小人物們沒有太多的抱負,他們只是單純的發洩怒火,而並非想要獲得什麼。

於是,取而代之的大人物們,會像以往一樣,避免小人物的憤怒積累,最聰明的是李世民,他很清楚小人物的力量,所以,很謹慎的避免激怒小人物。

在歷史上,小人物的憤怒,集中體現在農民起義方面,每朝每代都有農民起義,這樣的起義貫穿了整個歷史,中外都是一樣,在這一點,是沒有文化差異所言的。

這些憤怒,是有種極端的體現,但孟姜女的故事,顯然不是這種極端的體現,而是一種更常見,更隱秘的體現。



這也是小人物的憤怒,只是沒有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特殊群體產生的小人物的憤怒

這樣的小人物的憤怒,就體現在文化的傳播領域。這些文化傳播的群體,是介於小人物和大人物之間的群體,最常見的,就是文人墨客。

在中國歷史上,文人墨客永遠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群體,從古到今,從來沒有變過。

這些人其實都是小人物,但和傳統的小人物比起來,他們往往有很大的抱負。

但他們很多並不是大人物,因為大人物留名青史,是要有足夠的功績,而不是隻會吟詩作賦。

文人墨客群體的小人物,不甘願當個小人物,就會通過一些詩詞歌賦,來引起統治者的歡心,然後,謀求一官半職,從此飛黃騰達。

這樣的小人物太多了,即使是詩仙李白,也是如此,我們雖然知道李白的傲,但李白的傲,是給別人看的;李白的詩歌,也是給別人看的。


李白,包括絕大多數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甚至可以包括現代的文人墨客),他們寫文章,目的絕對不單純,而是想要飛黃騰達,想要建功立業,以成為大人物。

當很多文人墨客當不了大人物,他們的憤怒就會體現出來,傳統小人物的憤怒,體現在破壞力上,而文人墨客這樣的小人物,他們的憤怒,就體現在輿論方面。

秦始皇的後世評價,絕大多數都是來自這些文人墨客的誇大和中傷,這一點,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表現的很明顯。

司馬遷就是介於小人物和大人物之間的群體。他對歷史的研究,其實是比較靠譜的,但他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以及對歷史事件的描述,則充滿了個人情感。

這樣的個人情感,集中體現在對秦始皇的記載和對漢武帝的記載。他們的功績,被一筆帶過,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的寵信術士,卻用了很大筆墨來描寫。

這就體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憤怒。

在歷史傳說中,也可以體現一個小人物的憤怒,這些傳說,往往出自民間,卻由文人墨客整理,然後廣泛的傳播,不同的文人墨客,在傳播時候,往往帶有很強的目的性。

他們會通過文章,來表現自己的憤怒和不滿,這些憤怒,最容易影響到民間對歷史人物的看法。

體現最明顯的就是曹操和蘇定方,從歷史上看,曹操是一個相當有本事的大人物,但因為文人墨客並不喜歡他,所以在傳播中,曹操變成了奸臣的代表。並且,在戲劇中成了白臉的代表。

蘇定方也是一樣,可笑可悲的是,蘇定方是因為一個完全虛構的羅成這個人物而被黑了上千年,這些都是這些人的憤怒的集中體現。

小人物的憤怒的現代化體現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一下孟姜女的故事,就會發現,這也是一種小人物的憤怒的集中體現。

如果文人墨客想要體現出來對秦始皇的憤怒,就必須體現出來秦始皇的暴行。

對於一些傳統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小人物而言,必須要一種非常有看點的故事來體現出來,這些故事可以虛構,可以非邏輯,只要有煽動性,小人物的憤怒,就可以體現出來。

這樣的憤怒,在現在體現的更為集中,現代的信息十分發達,這是一種好事,也是一種壞事,好事就是能讓人更快了解很多事情,壞事就是,小人物的憤怒,往往會在信息的發達中展露無疑。

一些人的憤怒,會帶節奏,如果帶動了一群人的憤怒,就會形成輿論的導向。

而這樣的導向,人們不會考慮向著理性方面去引導,只是為了發洩憤怒,並非尋求真相,對於大部分小人物而言,真相不重要,我看的爽了,才重要。

從孟姜女哭倒長城,到現在的網絡暴力,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小人物不高興,想要找一個發洩口,然後就找到了。當憤怒全部宣洩出來,沒有人會在意真相是什麼。


小小嬴政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事情當然是假的,秦始皇背黑鍋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孟姜女的故事很煽情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事情被我們廣泛熟知,當時他的丈夫被秦兵強行擄走建造長城再也沒有回來,孟姜女為了找自己的丈夫,千辛萬苦來到長城下,但是得到的卻是丈夫已經死了的消息,因此孟姜女悲傷不已,大哭了七天七夜將城牆都哭倒了,發現丈夫的屍體就在坍塌的城牆中,之後孟姜女將丈夫埋了起來自己也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第二,故事裡的事根本就不是史

但這只是個故事而已,歷史真相和秦始皇根本不搭邊。真實事件是孟姜女和秦始皇根本就不是一個朝代,她要早生於秦始皇好幾百年,但是後來為什麼都認為這件事和秦始皇有關聯呢?



第三,秦始皇背鍋是因為暴政

秦始皇的暴政表現在焚書坑儒,加強對思想文化的控制,實行文化專制政策。嚴刑酷法,為阻止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人南下 ,把秦,趙,燕三國長城連接擴建,形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強制徵用40萬人,民夫大量死亡,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徭役徵發無度,導致民怨沸騰 ,結果 導致農民大起義,加速秦朝的滅亡。



第四,作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當個故事聽聽還是很有意思的。

孟姜女的故事,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奇之一(其他三個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 2006年,孟姜女傳說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孟姜女的傳說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在民間廣為流傳。直到20世紀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動下,才被納入到研究者的視野中。悽婉動人、反對暴政的愛情故事聽來還是很有意思的。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統一大帝國的第1位皇帝,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他派人修築起了萬里長城。

秦始皇在位期間實行了嚴苛的社會管理制度,普通人民深受其害,所以在傳統民眾的歷史觀中,秦始皇是一個暴君,而他修築萬里長城恰恰是他暴政的證據之一。

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秦始皇決定依山勢在北方建立起長城。但是由於在山上修建難度太大,所以一邊修一邊塌。


這時候就有人給秦始皇出主意,說想要修築長城變得牢固,就必須用活人做奠基,而且每修築一里長城就要填上一個人,所以萬里長城就要用上萬人來做奠基。


——

場景切換

在蘇州城裡有一戶人家,姓孟,有一年孟家人在院子裡種了一顆葫蘆,結果葫蘆藤跑到了附近的一戶姓姜的人家裡。


這個葫蘆藤還結出了一個大葫蘆,結果兩個人都想要這個大葫蘆爭執不下,只好最後決定用刀剖開,一家一半。


結果刀子還沒有碰到葫蘆,葫蘆先裂成兩半,從葫蘆裡出來一個漂亮的女娃娃,於是雙方決定共同撫養這個孩子,所以取名叫做"孟姜女"。


等到孟姜女長大之後,兩家人一起把他許配給了萬,一個帥小夥,叫做萬喜良,兩人是郎才女貌,終於在這一天喜結良緣。


——

場景切換


又有一些大臣聽了傳言,告訴秦始皇說,蘇州城裡有一個叫做萬喜良的人,他一個人就能抵上,上萬人,如果用他來填長城,那長城很快就能修好。


秦始皇聽了秉著寧錯殺不要放過的心態下令,派人抓住萬喜良來填長城。


——

場景切換回來


正是孟姜女和萬喜良兩人喜結良緣的日子,突然衝進一堆官兵,要將萬喜良抓去修長城。


幾家人當然抵抗不住官兵的威脅,不得已只得眼睜睜的看著萬喜良被官兵抓到北方去修長城。


一路上南方人萬喜良飽經風霜,結果還沒到長城工地就已經病倒了,沒幾天就一命嗚呼。於是萬喜良的屍體就被埋在長城的城牆之下。


後來孟姜女不知道自己新婚的丈夫已經死去,還在日夜期盼著丈夫歸來。結果幾年之後還沒等到他回來,所以只好親自北上開始了他的尋夫之旅。


當他來到長城附近時,借宿在一個老人家家裡。老人家問他一個女子為何獨自來到此處,孟姜女便將自己請來尋找丈夫的事情,告訴了老人家。


老人家嘆口氣說:現在在工地上忙,活著的有好幾十萬人,你怎麼能找到你的丈夫呢,更何況民夫的生活十分艱苦,死傷無數,而且死後都被埋入長城下面。如果你能找到屍骨,可以咬破手指頭,將自己的血滴在屍骨上面,如果血能融進骨頭中,那邊是你丈夫的屍骨了。


孟姜女來到長城之後,看著漫山遍野的民夫開始尋找,結果找了好幾天也找不到,只好去找負責修建長城的督造官。


督造官還算心善,告訴了孟姜女的丈夫,萬喜良已經去世被填長城的真相。


孟姜女得知消息之後,極度悲傷,趴在城牆上開始大哭,越哭越傷心,結果哭到甚至日月無光,長城八百里突然崩塌露出上百句的屍骨。


孟姜女開始用白鬍子老人家教給的方法,一滴血一滴血的往每一句事故上滴上去,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丈夫萬喜良。


秦始皇聽到有人哭倒了自己費勁修好的長城,下令將這個人捉到自己面前來,親自問訓。


結果秦始皇看到孟姜女之後,立刻被他的美貌所吸引,想方設法的想把孟姜女納入他的後宮。


孟姜女聽後氣憤,幷包含著悲痛。秦始皇不僅殺害了自己的丈夫,還想把自己納入後宮,這簡直是侮辱。


孟姜女一心為丈夫報仇,所以將計就計,說答應成為秦始皇的后妃,不過秦始皇要答應三個條件,一個是在加入江邊造一座十里長橋,第二個是要為萬喜良造起一座豪華的墳墓,第三是要秦始皇帶著文武百官親自哭祭萬喜良。


雖說這些條件有些難堪,但是秦始皇為了美人還是決定一一來做。


就在秦始皇帶著文武百官來到萬喜良的墳墓上祭拜之後,秦始皇迫不可待的來到孟姜女面前,想讓孟姜女跟他回宮。


但是孟姜女轉身跑上那座十里長橋,邊跑邊痛罵秦始皇,然後跑到橋中心時,縱身一躍,跳入滔滔江水之中。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顯然不是歷史事實,而且這個故事版本基本是到北宋之後才定型的。雖然內容大概都是孟姜女為了尋找丈夫哭倒長城,但是細節上還是有些不同的,這裡就不再詳細論述。


對於秦始皇和他的帝國來說,萬里長城是一座豐功偉績的見證,是帝國事業的見證。但是正如那句詩一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萬里長城是秦始皇發動全國財力人力物力,通過發動徭役和暴政建立起來的龐大國家工程。


正如漢代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中說的:"君獨不見長城下,使死人骸骨相撐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民眾對於秦始皇暴政的強力控訴。


一盤拉條子


孟姜女哭長城,千古流傳,流傳千萬年上億年。秦始皇所作所為,是讓萬喜良冤死在長城上,才有孟姜女千里尋夫,忍飢挨餓,經歷千辛萬苦,經歷九死一生,走過千山萬水,累死累活,才在大雪紛飛,寒風刺骨中打聽到自己未婚丈夫萬喜良修長城的死訊。孟姜女太美了,秦始皇看了,想納為妃子。孟姜女不畏豺狼虎豹,不畏豺狼當路,不畏豺狼野心,敢於當面痛罵咒罵,譴責,質問秦始皇。秦始皇因大修長城,讓大美女孟姜女的丈夫萬喜良,累死,餓死,病死,活埋在長城裡,讓孟姜女和美男子萬喜良陰陽兩隔,勞燕分飛,天各一方。萬喜良因修長城,慘死長城上。孟姜女不貪圖秦始皇要納她為妃的榮華富貴,她不畏懼王權皇權專權強權,執意拼死拼活地為丈夫萬喜良找一個說法和公道,誓死不從秦始皇的暴政和威逼利誘,誓死追隨丈夫萬喜良,生不能成夫妻,死也要成為鴛鴦。很可惜,一大美女因丈夫而殉情,死得太淒涼,悽慘,死得好偉大呀。孟姜女美麗又純潔,真是仙女。正是她這個仙女哭倒萬里長城。錯了,她沒哭倒萬里長城,卻哭垮了秦始皇暴政。當然,孟姜女是仙女,還是可以哭活剛死去的萬喜良的呀。看,秦始皇暴政滅亡了。看,孟姜女和萬喜良成為夫妻,還比翼雙飛,飛到今天,跨越時空,穿越時光隧道,看見我黃常成正在寫他們愛情神話小說了呀!


中國美6220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只是一個民間傳說,當然是假的了。這個傳說來源於春秋時期的齊國。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齊莊公四年(前550),齊伐衛,晉,回師政莒時,齊大夫杞梁戰死,杞梁妻迎喪於郊,相傳她哭喪十日,天地為之含悲。後來人們把這件事演繹成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隨著歷代時勢和風俗不斷變化,後又加入城牆崩塌,送寒衣等內容,使這個愛情故事逐漸豐滿起來。事實上,山海關長城是秦朝以後修建的,既然當時這個地方沒有長城,又怎麼會有孟姜女哭倒長城的事?又怎麼會讓秦始皇背鍋呢?因為,當時為了修長城,秦始皇從全國各地先後強徵了近百萬民工,結果累死,餓死,病死,被監工打死共幾十萬人,最後回家的只有幾萬人。長城腳下白骨壘壘,人民怨聲載道。包括後人都認為秦朝暴政,秦始皇是暴君。因此他就莫名其妙地成了背鍋俠。


冷暖自知274497472


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典故是為了黑秦始皇的不是真滴

再說了長城有那麼不堪一擊,一哭就倒啊,長城能屹立那麼多年說明也不是豆腐渣工程孟姜女哭長城只不過是一個演繹故事而已,就像三國演義一樣

畢竟歷史是前人所寫,後人誰都沒有見過,但是能哭倒長城這個事,只有封建迷信包含在裡面的,哭倒長城那是不可能的。

孟姜女的丈夫是被秦始皇抓去修補長城的壯丁,然後活活累死在長城之下孟姜女千里尋夫後人被她的事蹟所感動,所以杜撰了這麼個故事而已,為孟姜女打抱不平






姐依舊霸氣2018


恩,先說孟姜女哭倒長城的事,假是肯定的,一個女流之輩,別說用哭了,就是給她一把錘子,恐怕也砸不倒一座長城。但作為一個愛情故事,悽美感人,寧可相信是真的,因為,搞不好是老天垂憐這一對苦命鴛鴦。

一、愛情是真的,哭倒是假的

就故事本身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感染力極強,老百姓之間互相傳說,控訴秦始皇大興徭役,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無能為力的他們,只好寄希望於上天的仁慈,通過“孟姜女哭長城,三天三夜,淚流乾,感動蒼天大地,長城忽然倒塌,丈夫屍骨出現在她的面前。”這樣一個故事,說明蒼天是有眼的,沒有忘記貧苦百姓,這是受苦難人們,唯一的心裡安慰。

二、這個黑鍋,恐怕秦始皇還真的要背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確實飄了,驕奢殘暴的本色,逐步顯現出來,如果說,疏通運河、修建長城是關乎國計民生,說得過去,但他耗巨資和人力修建阿旁宮,萬餘佳麗充盈後宮;追求長生不老,大煉丹藥;不學無術,焚書坑儒,這些就說明他徹底墮落了。

因此,修補長城,在他眾多的罪過中,確實不算什麼,決不能用這個來說明他的殘暴,原因有三:

▶出發點是守衛邊疆

秦朝統一後,北方的匈奴已經進入奴隸社會,經常有邊疆居民被抓去做奴隸,搶劫更是家常便飯,加上當時,為秦始皇找丹藥的盧生,貪生怕死,找了半天仙藥,毛也沒找到,回來怕秦老闆殺他,胡亂偽造了個類似於天書之類的東西,告訴老秦,秦國弄不好要被匈奴弄亡國,老秦一聽,這還了得,馬上派大將軍蒙恬掃平匈奴,蒙恬將匈奴驅逐到長城以外後,秦始皇下令遷徙3萬多戶中原百姓,到長城周邊定居,而後才開始修補長城。

▶修長城時間不長,人也不太多

首先,秦始皇公元前215年才開始,但真正工程量大,應該是在公元前211年,但秦始皇公元前210年就掛了,且多數徭役應來自於移民,因為修長城對於秦始皇來講,真不是最緊要的。再說,中原勞動力,全部都被他弄得差不多了,不當兵,就當工人,哪裡還有人派去修長城啊?

▶所謂的萬里長城真不全是他修的

他在長城上的主要貢獻是將秦、趙、燕三國修建好的長城連接起來,根據實際情況,略微增修了一部分。此外,《史記•秦始皇本紀》對修長城的事蹟,三言兩語,一帶而過,不也正從一個側面來說明,長城的修建,比起秦始皇其他事來說,實在微不足道嗎?

因此,綜上所述,修長城死亡人數,應該不多,老秦的殘暴不體現在這裡。


七分讀書


你一下問了兩個問題,那麼我就分開回答吧!孟姜女哭倒長城以咱們現在科學的角度來看肯定不是真的,如果只憑哭就能讓長城倒塌,那麼秦朝的長城還不如紙糊的結實呢!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可能是當時一些文人墨客為了抨擊秦始皇暴政統治杜撰出來的。


至於你問的第二個問題,秦始皇修建長城的思路肯定是沒有錯的,但是他沒有理解其中的難度有多大。說句俗話就是好像是上邊動動嘴定了思路,下面跑斷腿倍感艱辛也很難完成,加上秦始皇對於修建長城這麼浩大的工程又急於求成,大興土木四處徵調青壯勞動力,對這些勞動力又只顧讓完成工程進度,幾乎就沒有什麼後勤保障,吃飽穿暖就更別提了,以至於萬里長城下不知埋葬了多少冤魂和白骨,而每一個冤魂或白骨都可能是一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如果從修建長城也是為了穩固他的統治這個角度來看,造成民不聊生過程,那麼秦始皇不背這個鍋又要誰背呢?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外患沒有動搖了他秦氏江山,而是自己心裡爛了自己的天下。


當然評價一個人不能只從一方面衡量,秦始皇雖然做了很多殘暴不靠譜的事,比如焚書坑儒、大建阿房宮等等。但是也有很多豐功偉績,比如統一全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亂象,各種有利改革等,這些就不細說了,小學課本都講得不再講了。

個人的一點簡單看法,說的不好還請包涵!如果喜歡的話就點擊關注吧!


追記歷史


歷史上孟姜女哭倒長城的事情不是真的,而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因此這種說法的也是有原型的,是選自《左傳》中杞梁妻的故事。杞梁妻沒有子嗣,孃家婆家也都沒有親屬,夫死之後成了個孤家寡人。杞梁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哭聲十分悲苦,過路人無不感動。十天以後,“城為之崩”,慢慢的就演變成孟姜女哭倒長城。

雖然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不是真的,但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勞動人民對孟姜女夫妻二人可歌可泣的愛情的讚美和肯定;同時也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使得天下百姓不得安生,出現了許許多多被強迫抓去修長城的的男丁從而導致許多家庭妻離子散的悲慘故事。

秦始皇作為背鍋俠的原因也很簡單:

天下初定,百姓經歷了連年戰亂,早就苦不堪言了,結果天下完成了大一統,本應該休養生息,逐漸發展生產力,可誰知秦始皇不顧天下人的安危開始大興土木修建長城,從而拆散了眾多家庭,導致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但秦始皇的初衷是好的,修建長城可以抵禦匈奴的侵略,對維護邊關的安定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可惜秦始皇的手段和方法不對,使得天下對他誤會至深。

秦始皇修建長城和隋煬帝楊廣修建大運河的作用都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只可惜他們都操之過急了,忽略了百姓的聲音,讓百姓苦不堪言,因此落下了暴君歡淫無度的罪名。並不是天下人不懂他們而是他們不懂天下人,最終落下了罵名,背棄了黑鍋!

評判一個人的功過好壞並不是憑一方之言,而是根據他對歷史,對未來所做的貢獻,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自然不用多說吧!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淡墨青史


首先,孟姜女哭長城是一個傳說,故事背景是在秦朝,孟姜女的原型是齊國將軍杞梁之妻。


這個傳說故事也是由齊國將軍杞梁和孟姜女的愛情故事演化而來:當年齊莊公為恢復齊桓公的霸業而攻打莒國,杞梁戰死,孟姜女就痛哭不止。


一直到唐朝才演變成我們現在熟知的故事: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做壯丁,孟姜女為丈夫送棉衣得知丈夫已死,遂哭倒長城。


由於孟姜女哭長城是一個傳說,傳說缺乏真實性。有兩個觀點可以證實孟姜女不會哭倒長城。


第一個觀點

孟姜女是跪在長城邊上哭,無論他怎麼哭,都不可能把長城哭倒。長城是非常堅固的。就算現在把兩把鑰匙壘起來,十個人使勁吼,鑰匙都不可能會倒的。更何況孟姜女哭的是長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第二個觀點

故事發生在秦始皇時期,那時候匈奴很強勢,經常會來進攻中原。秦始皇就在燕國修長城的基礎上,在把長城加固加長,匈奴在北方,長城的走向是東西方向,這使得匈奴只能從東

北或西北進攻。連匈奴的軍隊都會避開長城,若單憑孟姜女一個人就能哭倒長城的話,匈奴軍隊也不會避開長城,秦始皇也不會傻到修這麼一個豆腐渣工程。


總而言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反映了秦朝統治的殘暴,以及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悲世,和對和平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