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用一首佳作,描繪他和林徽因的愛情,滿是遺憾

自古以來,才子佳人的故事,數不勝數,林徽因和徐志摩也是其中翹首。而是這首《偶然》正是徐志摩初遇林徽因於倫敦時所寫,昔時徐志摩偶識林徽因,燃起愛情之火、詩作之靈感,一揮而就有此佳作。

《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用一首佳作,描繪他和林徽因的愛情,滿是遺憾

這首詩大概就是對他和林徽因之間的愛情最好的描述了。徐志摩和林徽因偶爾的相識相戀,又那麼偶然的結束,就像是一場美夢般,偶然。《偶然》表達了詩人對愛與美的消逝的感嘆,也透露出對這些美好情愫的眷顧之情。

年少有成的徐志摩,剛滿18歲就早早和門當戶對的張幼儀結婚了。但是那一段在外人看來珠聯璧合註定會幸福的婚姻其實卻讓徐志摩十分的不滿意。接受現代文化教育,思想前衛的徐志摩一直覺得自己應該通過自由戀愛而結婚。所以他在婚後不久就選擇了外出求學,甚至於後來,哪怕與張幼儀之間已經有了孩子,都還是選擇了遠渡重洋,出國求學。

徐志摩用一首佳作,描繪他和林徽因的愛情,滿是遺憾

之後在英國劍橋求學的徐志摩終於邂逅了自己想象中完美的愛情,他與林徽因相遇了。在徐志摩的眼中,林徽因容貌美麗,才華出眾,舉止端莊,性格溫柔,和自己心裡夢中情人的形象無疑是完美的契合重疊了。而在林徽因的眼中,這個同樣出身名門並且學識廣博的男人容貌英俊、知識淵博、談吐風雅、彬彬有禮,年長几歲的徐志摩多了一份成熟的味道,由於留學英國,讓徐志摩的身上還有了一種英國紳士獨有的氣質。一個是心裡的夢中情人,一個是完美的戀愛對象,兩人自然像是天雷勾動地火一般,很快就無法自拔相愛了,像是命中註定,卻又那麼的偶然。

徐志摩給林徽因很多首情詩,後來他們之間也大都是以書信來往。可以說徐志摩和詩結緣也都歐式因為和林徽因愛情。在後來的他出版的作品《猛虎集序》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歲以前,與詩“完全沒有相干”,是與林徽因的相遇,激發了他新詩創作的靈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而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學道路上的引路人,讓林徽因從此以後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徐志摩用一首佳作,描繪他和林徽因的愛情,滿是遺憾

只是一切的偶然像徐志摩在《偶然》中寫的那樣,在轉瞬間就消滅了蹤影。徐志摩和張幼儀的離婚,讓林徽因極為愧疚,感覺自己非常對不起張幼儀。她知道自己如果真的和徐志摩在一起了不僅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更會承受世間道德的審判,所以選擇了及時抽身離去,斷絕了與徐志摩之間極為曖昧的關係。林徽因一直都是那樣淡然出塵而且現世安穩的女子,她追求的愛情本質上就和徐志摩不一樣。她要的是平平淡淡的日子,所以在後來選擇了與梁思成結為伉儷,梁思成確實如他所願,寵愛了她一生。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偶然相遇,偶然相戀,像是上天註定一般,終於落成了一場無疾而終。就像是徐志摩《偶然》裡寫的一樣,像是註定要消散。“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編輯阿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