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為公司創造17萬,純利潤11萬,我的工資8000塊,老闆嫌給高了,我該辭職嗎?

彌陀57


鑫鑫:每月創造17萬,純利潤11萬,淨利潤率64.7%!大神,你造麼,單就淨利潤率來說,賣白粉的和您比都是戰五渣啊!太新的數據沒有,發你一份2018年的各行業淨利潤率排行表,這是份行業平均利潤率,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二房東,親兒子工程,和放印子錢的。說這三個都不是從你這種萌新身上掙錢的行業,而是從你老闆身上掙錢的行業。

宏觀的講完了,講你聽得懂接地氣兒的。有個技術諮詢公司,一共10個人,一個行政,一個出納,外聘一個會計每月500(不算在正式員工裡所以單說)一個老闆,3個技術人員,4個銷售人員。辦公座標北京海淀中關村,房租14.2/平米/天,月租金63900,物業每月7000多,算上水電消防網費,辦公場所每月固定支出8W多一點,方便計算,按照8萬算,這是辦公成本。

人員方面老闆自己沒工資,銷售提成8%,優秀員工13薪,每個給9個員工發工資獎金,給10個人上社保公積金和殘保金。七七八八算完這塊每個月總支出93000,不包括銷售提成。

以上2部分是固定支出,旱澇保支。

其中一個銷售崗位的員工,基本工資5000,一年銷售額56萬,了。她年底找老闆說,我一年給公司創造了56萬,純利潤45.52萬,公司應該給她漲工資。(她的成本核算是5000*12+56萬*8%)她要求次年底薪漲到8000,提成15%,漲幅60%。結果毫無懸念 ,聊崩了,憤然辭職,連離職交接都沒做。現在在青島一家公司,月薪3500,提成水平不知。

回來看公司會怎麼核實利潤?56萬流水回來,首先6%增值稅,8%提成扣走,先打個86折剩48.16萬,該員月薪5000,五險一金每個月合計支出1460元,每年合計支出77520元,於是還剩40.4萬零80元。

每個月固定的辦公成本支出8萬,人員成本支出刨掉他自己的173000,合計每個月固定支出還剩17.3萬,一年下來是207.6萬,取整按照200,分攤到4個業務員上一個人攤51.9萬。

重點來了,他56萬扣下增值稅和他的提成還剩48.16萬,浮虧3.74萬。連稅務總局都要鄙視她,收企業所得稅的機會都沒有。你問為何老闆本人不算進分攤?因為老闆自己沒錢領工資啊。這家公司之所以沒倒,就是因為還有個叫老闆的,業績第一,不領工資不拿提成的代勞力補位啊。

好了,兄弟 你這創造17萬淨利潤11萬,不出意外,也是這種情況。你以為自己很好很強大,其實一不留神還是你恨之入骨的老闆在背後默默的奶著你。



首席投資官


我做建材的,年中請了一個司機,剛上班三個月,帶領工人罷工,跟我重新談待遇,他認為我不應該給他固定工資,因為公司沒有他拉貨出去,就無法運轉,我就笑著問他想怎麼妥善解決問題,我心想著加點福利也無所謂,只要努力工作。但他提出了讓我意想不到的方案,他做領頭,司機增加一半,另外工資提升三分一,增加雙休福利,一天工作五小時,不加班,不開夜!!!!!三天後,他順利地領到了全部工資,離職。回到文中,你認為11萬利潤就應該給你大部分嗎???我站在中立角度,我贊成付出與收入成正比!因為11萬利潤中,你還沒計算其他支出!!!我一噸鋼筋利潤300塊左右,一個月大概三百噸銷售,利潤九萬,但我要給工人工資三萬五,房租一萬,司機五千,還要除機器磨損,油錢!!!一個月下來九萬我只剩一兩萬而已!!!!別忘了我還要承擔所有風險,包括工傷,貨款拖欠等等!!!


a夕陽i


分享一個我身邊的故事吧:

某個35歲的國企小領導厭倦了在體制內的生活,決定自己去創業,他以前在體制內,也認識了一些私企的供應商朋友,他平時的工作就是喝喝茶、看看報,督促這些朋友給他們公司完成工作。後來她覺得在國企的收入太少,也太清閒,想要出去下海創業。


後來呢?當然是創業失敗了。他過去在國企大平臺,這些私企朋友都對他特別尊重。離開了國企,他的領導身份沒了,這些朋友也逐漸不把他放眼裡。他去找這些朋友求助,他們都愛答不理的。


講這個故事,我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別把平臺當做自己的本事。 沒有能力的人,離開了大平臺,啥都不是,養活自己都成問題。


你說你為公司創造17萬利潤,純利潤11萬,工資只拿8000。你確定這11萬純利潤是你一個人創造的,不需要公司財務、運營、策劃、推廣的努力?還有公司付你工資就是希望你能給他創造利潤。老闆覺得他給的工資給高了,可能是你的創造價值太少了,沒達到他的預期。也許老闆希望你創造50萬的利潤,而你卻讓他很失望。


我給你的建議是:放低自己的位置,創造更大的價值。在現代公司裡,團隊第一,個人英雄主義沒啥用。不要說你創造了多少價值,而是要看你所在的團隊為老闆創造了多少價值。更不要混淆了團隊價值和個人價值,把別人的貢獻也算到自己頭上。


最後,如果你認為你不只應該拿8000元,可以問問自己,離開了公司,領導能找個人替代你嗎?如果能,那就不要輕易離職,好好練好本事在走。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價值被低估了,可以找到更好的離開。


我是江少,青年作家,職場問答達人,互聯網資深運營,自媒體人,歡迎關注。

江少


每月為公司創造17萬,純利潤11萬,我的工資8000塊,老闆嫌給高了,我該辭職嗎?

看到這個問題,就有一種公司就你和老闆兩個人一樣,我創造利潤11萬,應當分我一半,而不是8000元。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就真的不能在別人的公司幹,而應當自己開公司,那樣,就不存在被別人多拿的問題了。

要知道,一家公司,並不是只有銷售部門、經營部門,還有技術部門、質量部門、財務部門、後勤服務等。如果把銷售部門賺的錢全部給了銷售部門,那其他部門拿什麼?老闆一分錢不拿,再貼錢給其他部門的員工嗎?

一個月利潤11萬,給8000元工資,確實不低了,老闆嫌高,也是可以理解的。切不要以為,這個公司的利潤都是自己創造的,沒有別人的功勞。沒有技術部門,哪來產品。沒有財務部門,哪來資金搞研發、購買原材料、生產產品,沒有質量部門,如何保證產品質量,等等。也就是說,銷售部門實現的利潤,是大家共同的勞動成果,而不是銷售部門和銷售人員單方的本事。

所以,不要天真,能夠給8000元月薪,確實不錯了,是比較高的收入了,不要貪心,而要安心。


譚浩俊


每月為公司創造17萬,純利潤11萬元,按照這個比率核算,所有成本加起來只有6萬元。粗略計算的話,就是投入1元錢,可以創造出差不多2元的利潤。

我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來這是一個什麼行業,能有這麼高的利潤率。我認為是你的計算方法有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你很有可能把一個團隊創造的價值都計算成自己的功勞了。

我以前出差時,遇見過這樣的情況。我曾去一個縣城做調研,當時那裡只有一個業務員,他把那個縣城的所有銷售額都算作自己的功績。

可實際上這些工作並不是他一個人完成的,背後有經銷商人員的支持,有公司物流配送的支持,有整個區域團隊人員的配合。這個業務員屬於先鋒,功績不可以被泯滅,但把所有功勞都算自己的,看不到團隊和平臺的作用,絕對是錯誤的。

如果你說你每月為公司創造了17萬的收入,11萬的純利潤,那如果你離職了,公司這部分收入是不是就消失了?如果消失了,那說這17萬的收入,11萬的利潤是你創造的,還說得過去。如果你離職了,公司的這部分收入依然存在,那你就是沒有價值的。

看你為公司做的貢獻,不是看你每月為公司賺多少,而是看你能給公司帶來多少增量,或者說公司失去你會損失多少。

你現在為公司每月創造17萬,純利潤11萬元,拿著8000元的工資;如果老闆能找到一個月工資4000元,同樣能創造這樣價值的人,那老闆自然認為你拿的工資高了。

好好看看你身邊,也許還有很多拿著更低薪水,但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的人。不要緊盯著自己創造的那一點小成績。


紅楓財俠


我經常跟我們公司的銷售說,雖然訂單是你們跟客戶喝酒喝來的,但是客戶給你們訂單,不是買你們的面子,是買公司的產品。你們之所以能喝酒喝來訂單,是因為有公司這個平臺。換一批銷售,客戶也不見得就不買產品了。

所以,每個人給公司創造的利潤,都是公司全體成員一起努力的結果。沒有公司這個平臺,哪來的利潤?


初代吸血鬼茉莉


我們同事說,隨便賣一件商品3~4千,你才給我發4千,我一個月能賣好幾件呢,有時候能賣十幾件,嫌工資給低了,老闆說,我可以給你本店淨利潤的一半,但是前提是,你要負責店裡一半的支出,水電,房租,工人工資,裝修折舊,貸款及庫存利息,如果賠錢你就拿一半出來,剩下的小頭就不算了。。。。,其實很划算,但是員工之所以是員工,就是害怕失敗,老闆可以把身家性命放到企業,獨自承擔後果,員工承擔不起


晚上去哪吃


發問者,你好!

我是四川省華西醫院精神疾病科的陳主任,從網上看到你的發言後,我院十分重視你目前的病情,你的病症勾起我科室幾位國家津貼一類專家濃厚的科研欲。

王教授(我院的博士生導師)看到你的情況後表示願意盡最大能力為你治療,鑑於你目前的病情,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因此我們希望你能主動來我院治療,並積極配合醫生的相關工作。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你要樹立起堅強的信心,我們一定會讓你走出臆想世界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期待你的病情早日恢復,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手機用戶59646319080


【你在告訴全互聯網的人,老闆在偷稅漏稅】

就像之前有個用於培訓的案例,說睡衣賣不出去,然後有個點子,30塊錢免費送睡衣,發給300萬個人,快遞費成本10塊,可以賺6000萬。哇,利潤率有66%。聽得群情激憤。

那問題來了…

可有沒有考慮過,這30塊錢怎麼入賬的?快遞公司能給你開30的發票嗎?睡衣怎麼入賬呢?贈予不要納稅?要不要交企業所得稅?要不要交個人所得稅?

這是什麼,偷稅漏稅,判個10年不為過吧?

還有300萬客戶怎麼來?互聯網的獲客成本有多高呢?也就是說上面這個培訓案例是個偽命題。根本就不懂經營邏輯。


所以您這個案例也是一樣。如果是真的,暫且不論經營成本怎麼樣,就拿一個稅負情況就不合理。你在告訴所有人你老闆在偷稅漏稅!!!

所以給你8000也別要了,趕緊走,別被牽連。

經營和業務是兩碼事兒,別揣測這個。老闆覺得你有價值,絕對會給你漲的,他幹嘛跟自己的錢過意不去。


可知在線


我的觀點:每月為公司創造17萬,純利潤11萬,單純從這個條件來看並不能說明題主的能力如何,與薪資是否匹配,因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公司的平臺,沒有公司提供的平臺,可能一分錢的利潤都沒有。

首先分享一個小故事:小李是某軟件公司的區域銷售,負責華北區域,向客戶輸出人力和軟件產品,在2017年為公司創造了上千萬的利潤,但是小李覺得自己的收入與創造的利潤不匹配,於是提出了辭職並跳槽到了另一家同行業的小公司。但在後續的招標投標過程中,小李並沒有能中標。由此可見,小李之前每年能創造上千萬的利潤,是因為有前公司提供的大平臺,客戶看中的是前公司的資質、口碑、技術能力,並不是看中小李這個人,換個小張同樣能創造同樣的利潤,所以不能根據所創造的利潤來評定工資。

回到問題,題主每月可以為公司創造17萬,純利潤11萬,而工資只有8000塊,可能有兩種情況。

情況一:利潤是建立在公司提供的平臺之上的,脫離了公司的平臺,你什麼都不是

比如說菸草公司的營銷人員,2018年,菸草行業實現工商稅利總額11556億元,平均每天31億多,這並不是因為菸草公司營銷人員有多麼優秀,而是菸草公司這個平臺很重要,換一批人同樣可以勝任,而營銷人員脫離了公司的平臺,則不可能創造同樣的利潤。

情況二:利潤完全是憑藉個人能力所得,與公司關係不大,換一家公司同樣可以

如某項領域的專家、行業大牛,在A公司可以創造純利潤11萬,換了B公司同樣可以創造純利潤11萬甚至更多,只要走一個公司每個月就損失11萬,而競爭對手的純利潤會加11萬,所以公司會千方百計的把你留下來,只要不是太出格,你的一切要求都可以滿足。

題主應該是屬於情況一,因為如果憑藉個人能力創造11萬的純利潤,不用說是降工資,老闆得天天把你供起來,時不時還得關心一句:對工資是否滿意啊,對工作環境是否滿意啊,有什麼要求儘管提啊等等,所以題主應該是屬於情況一,以下針對情況一進行分析。

一、薪資是否合理

利潤是建立在公司的平臺基礎之上的,所以根據創造的利潤去評定工資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判定。

1.根據同行業同崗位的薪資情況,分析出自身崗位的薪資範圍;

2.根據業績情況,分析我們的薪資在公司內部是否是一個合理的範圍。

根據以上兩點,就可以分析出我們的薪資是否合理,如果說薪資在同崗位的薪資範圍內,同時在公司內部我們業績的排名與工資的排名大致相符,那麼薪資就是合理的。

二、老闆嫌給的高

根據上述的結果,可以得知我們的薪資是否在合理的範圍內,但是老闆嫌給的高,應該怎麼辦呢?這裡分兩種情況。

1、薪資合理,但是老闆嫌給的高

如果我們的薪資在合理的範圍內,但是老闆嫌給的高,那麼肯定是哪一方面做的老闆不太滿意,可以與老闆坐下來開誠佈公的溝通一次,把問題說清楚。如果老闆還是堅持要降工資,那麼我們就要問自己兩個問題了:第一個問題即降薪後是否可以接受,第二個問題即如果辭職是否能找到相同或者更高待遇的工作。如果無法接受降薪或者能找到相同甚至更高待遇的工作,那麼果斷選擇辭職吧。

2、薪酬確實高,與老闆聊聊,是否可以通過增加工作而不降薪

如果我們的薪資確實比同行業、比內部同事稍高,老闆為了平衡工資要降薪,這時候同樣需要與老闆談一次,首先要表明不接受降薪,同時要表達出雖然工資高,但是我們可以承擔更多一些的工作或者是揹負更多的業績,因為公司也要考慮成本,公司培養一個人不容易,因為你的辭職導致需要重新招一個新人是非常不合算的,很少有公司會因為工資高辭退人。

三、是否要辭職

辭職,與當前工資的多少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如果留下來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1.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當前崗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公司有完善的晉升機制,是由於我們個人的能力暫時無法勝任更高的職位,那麼可以留下來繼續提高自己,謀求更高的職位,因為升職即意味著加薪。

2.沒有發展空間

如果當前崗位已經到頭了,幾乎沒有晉升的可能了,那就不要猶豫果斷辭職吧,因為一個8000的崗位就到頭了,那麼再待下去對個人的發展、職業技能的提升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果斷辭職

總結

綜上,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決定是否要辭職,不以一時論英雄,薪資的高低只是暫時的,應該更多的從發展前景來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