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將電子顯微鏡作為新冠肺炎檢測的補充手段來防漏診?

異想天開的老頭


電子顯微鏡目前更多是用於細胞形態學的診斷用,這是其臨床主要用途。因為電子顯微鏡的觀察標本跟顯微鏡一致,需要通過脫水,固定,染色等多個步驟。不適合隊伍病毒的觀察。另外目前核酸檢查的陽性率低,原因主要有:1.標本採集的問題,可能標本採集出現問題導致沒有采到。2.核酸檢測本身的技術瓶頸問題,還需要提高。這些都是可以提高的。顯微鏡的監測,耗時更長,更有可能出現汙染和擴散


張宏醫生


這個我不大懂,我想,電子顯微鏡對病毒外形的識別有很大幫助,但同類病毒在外形上的差別有多大則是問題的關鍵,對同類而不同種的病毒怎麼區分,我目前缺乏相關知識,只好道句對不起了!


理想無限延伸


因為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需要先分離病毒。然後用超高倍光學顯微鏡觀察。檢查週期太長,操作太繁瑣,環境要求太高!


灼昀窪


因為病毒分離難度極大,對技術、設備等要求非常高,不可能大規模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