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工手插秧,究竟是倒著栽好還是進著栽好?

淨土TC


清江鶴認為順著栽和進著栽都可以。此外還可以橫著栽,關巷以後補空。

雖然目前在農村大力推廣機插秧,人工拋秧以節省勞力減少勞動強度,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農田還是要通過人工手插秧來完成。

清江鶴很小的時候就學會插秧了。就如題主所說順著插,退著栽,橫著關都搞過,這些不同的插秧方式只是手法不同,但都殊途同歸,把秧田栽滿秧苗為止。



人工插秧最多的方式是退著插。其特點和好處是易於把握秧苗的排行和退步(即秧苗定植的株行距離)。當排行跑偏時,行距不等容易出現"開河"現象。當退步(間距)過密時,要適當"拉稀"退步。這樣邊栽邊看,隨時把控與調整著定植密度。能保證畝基本苗。

但是退著插秧的缺點是,腳窩太多,破壞了秧田的平整度。有時遇上腳窩多時,秧苗根本不知插在什麼地方,能插得上秧的地方又與整體度不符。所以,有時乾脆停下手中的活,重新將附近的泥土撥來填腳窩,待腳窩填平了再插上秧。這樣一停一填一撥的,很浪費插秧時間,而且這樣手工插的秧"浮秧"多,在秧苗活棵期間,要打"浮蔸"和補秧。



順著插在農村比較少見了,但還是存在。清江鶴寄居地叫"栽寬窄秧”和"栽畫行器"。

插秧前要用畫行器在平整的秧田上進行畫行,保持兩三公分的水層。第二天待秧水澄清之後再下田插秧。順著畫行器留下的印記一個記點一蔸秧,人往前邊走。

順著插的好處是減少了退著栽時人為留下的腳印窩。而且株行距己經畫在泥土上,只照著標記插秧,不用人為控制株行距也能保證定植移栽的秧苗比較規範。但缺點是速度比較慢,沒有退著插秧方便靈活。勞動效率不如退著栽秧。



除了題主所說的"順著插"和"倒著栽"的方式外,農村還有橫著"排起栽"。又叫關小巷子。其特點是株行距比較好把控,而且規範。但勞動效率不高。

現在,還有的農村在繼承和發揚"退步栽"基礎上,興起了"關大巷"的做法。其充分吸取了前邊介紹的幾種插秧苗的優點,進一步創新出來的新的秧苗移栽方法,當下運用比較多。

其特點是既規範了秧苗的株行距,又提高了秧苗移栽的生產效率。樂於接受和盛行本來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清江鶴


農村人工手插秧,究竟是倒著栽好還是進著栽好?

水稻是我們南方最主要的農作物,每家每戶都要栽上幾畝,以保證來年衣食無憂。雖說老趙在農村生活了三十年,但是從未見過“進著栽秧”的,只因“進著栽秧”有諸多不便。

插秧可是門技術活,兩隻腳每次往後退,都要求做到均勻,只有這樣栽出的秧苗才會直。老輩們插秧,不僅速度極快,而且還不用拉線,每趟能栽六七行,秧苗栽完,走到田頭一看,全是直線,而且“稀密度”都差不多。



為什麼不能進著栽秧呢?

1、進著栽秧,人離水田表面的距離較近,不方便插秧觀察水平位置,栽出來的秧苗不能保證成一條直線。

2、進著栽秧,則會出現腳沒地放的現象。新栽秧苗的根部與水田的附著力弱,進著栽秧會把剛栽的秧苗踩倒。

3、進著栽秧,為了防止踩倒秧苗,會導致栽秧速度較慢。

4、進著栽秧,栽秧人的身體重心需往前傾,長時間勞作可能出現頭暈、站不穩的現象。

倒著栽秧,不僅不會出現以上的情況,而且還能把栽秧者的腳印填平,不致於讓水田出現高一波、低一波的現象,影響秧苗的生根,影響秧田的保水率。

在我們雲南,同樣是採用“倒著插秧”的模式,只是我們小輩的栽秧技術沒練到家,栽出來的秧苗會出現彎曲現象。故我們都採用拉線的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兩人分別站在田的兩段,然後把繩子拉成一條直線,固定好之後順著直線插秧,並以此方法循環下去即可。



綜上所述,人工插秧當然是“倒著栽”好,當然,也有可能是老趙“頭髮長,見識短”,倘若你們那真有“進著栽秧”的,歡迎小夥伴們說出那種栽秧方法,讓老趙也學習學習。

彝州老趙


農村人工手插秧,究竟是倒著插好還是進著插好?

這個應該是個人習慣而已,就像咱們大部分人是右撇子,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左撇子一樣。

無論是正著往前插秧,還是倒著往後插秧,最重要的是要將秧苗插穩了,不要讓它浮起來了而死掉。同時咱們還要控制好秧苗的行距和間距。

如果是插秧老手,無論怎樣插都可以,控制好距離就行。如果是新手的話我建議還是倒著插好。為什麼呢?

一、因為新手經驗不足,向前插秧,前面一片空白,您就沒有了參照物,沒有辦法瞄準對齊,到時候就會導致您插的秧七扭八拐的,成不了一條直線。行距和間距也就都無法控制了。

1.間距和行距太密,會讓秧苗生長不開,從而造成產量的降低。

2.間距和行距太密,等到秧苗長大封秧門以後,會造成秧田的通風透氣性變差,容易滋生蜢子等一系列病蟲害,而且因為七扭八拐的您還不好進行防治。

3.間距和行距太寬,會讓農田的利用率不足,造成最終的稻穀減產。

二、由於新插秧苗根系還沒有很好的固定在泥土裡,新手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向前插秧,稍微不注意就會將秧苗帶浮起來,那您就白費力氣了。



三、由於人的心理作用,您向前插秧時,始終是看見一片空白,沒有目標感,老是感覺怎麼一直都插不完,時間稍微長了點,人就會產生焦慮,進而會有頭暈目眩的感覺。


綜上所述,您是新手的話,建議還是倒著插秧的好。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謝謝!


大山裡的小村倌


在我看來,其實這兩樣都是可以的。

我本人插秧的時候就喜歡正著插,不過有時我是倒著插的。

正著插秧是在有線的基礎上,在農村插過秧的都知道,在手工插秧的時候都是的用插秧線來打出壟距的,這樣插得秧苗才能直溜不至於把隆插外了。在中間隔著的幾個隆就可以倒著插了。

正著插也是不會把秧苗在往前走的時候給帶起來的,等你插著往前挪動的時候,你的腳帶動的淤泥也是會把你剛插好的秧苗的根給擠緊的,不至於讓秧苗漂浮。

倒著插是在沒有插秧線的時候用的,領頭的用大線給隔出來一塊裡面有幾個隆,這個時候要是你在正著插你是插不直溜的,只有倒著插這樣可以看自己插得直不直溜,不至於讓隆插的七扭八歪的。

總體來說這兩樣插法是各有各的好處吧。







鄉村淇譯


民國時期,我們村有個先輩,人稱“水雄鷹”。天空中的雄鷹飛得又快又高,撲獵又狠又準。這水田裡的雄鷹蒔田又快又直。快到什麼程度?一般人蒔一茬,他已完成三茬。直到什麼程度?一般人要麼拉繩子定位,要麼用蒔田專輪先碾好網格。他則什麼工具也不要,只瞄一下田埂上某個標的物,左腳定好位,順手蒔起來只聽水聲嚓嚓不斷。他蒔的田縱、橫、斜全部成直線,就象國慶閱兵的方陣,整齊劃一。每一次高手蒔田對決,他都是冠軍。聲名遠揚相鄰的安仁、衡南等縣。

水雄鷹割禾,扯秧也是頂尖的快手。扯秧本是婦女乾的活汁,但他也幹得出類抜萃。

因為沒有工業,學手藝是賺活錢的首選。水雄鷹還學會了紡紗、織布、打草鞋、編草毯、制雨帽、挑蓑衣。

儘管如此,水雄鷹還是沒有憑這些手藝掙到足夠養家活口的錢。一家人始終掙扎在貧困線上。因此,年老體衰的水雄鷹感慨萬千地對老伴說:“一身九門藝:扯秧蒔田割禾,紡紗織布編草毯,制雨帽挑蓑衣打草鞋。依然賺不到飯吃,不能怪人,只能怪天了。”

如果要深究的話,除了那個時代積貧積弱外,眼光的侷限也是個重要原因。一,縱觀這九門手藝,都沒有市場潛力,是完完全全的即將落幕的夕陽行業;二,以水雄鷹的聰明才智和勤勞,如果走出山溝,投身國家命運,定會氣象萬新。


逆天戰帝1


插秧不都是退著插的麼?

一,進著插秧不方便觀察水平位置,栽出來的秧苗不能保證成一條直線;

二,進著插秧會把剛插的秧苗踩倒;

三,進著栽秧,則會出現腳沒地放的現象。 而且為了防止踩倒秧苗,會導致栽秧速度較慢。

退著栽秧,不僅不會出現以上的情況,而且還能把插秧者的腳印填平,不致於讓水田出現高一波、低一波的現象,影響秧苗的生根。


農女啊凡琪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第一次看到插秧是在重慶區縣的農村,全部是手工插秧,而且還是倒著插秧,就是後退式,我最奇怪的是不拉線,沒有一家的秧苗不插的不整齊,就是我們老家的那句老話,“斜看是樣,順看是行”,不信你先看看我拍的圖片.







我認為後退插秧的好處:

1.是插好的秧苗不容易被踩到.

2.插秧時能看到在不在一條線,每個秧苗之間的距離好掌握.

3.後退就是向前.

不懂插秧的北方人分享給你我看到的,你感覺如何?


黃曉紅果果


倒著插好 一邊插一邊退 快到左腳退右腳快到右腳推左腳 小時候好像是這樣的

進的插不是沒地方下腳


揭露各種套路


我們這裡從來是倒著栽,我還沒有見過進著栽的。


y農人農事


各位、大家好:我是太湖之濱的蘇州、被稱為魚米之香,我們傳統的種田插秧由原來的單季人工種植的在一個時期由於糧食緊缺種了雙季稻的但都是人工種植的,後來糧食多了全面改成單季了,說起插秧的事、真正的插秧都是往後退著插秧的、人們從千百年來得出了經驗往前插把插好的秧苗基本上給自己的腳搞掉的、缺苗多,水大容易浮株、所以真正的內行人都是退著插秧的、既不會搞掉剛插好的秧苗,也不會浮株種的時候田裡的水也不能太大通常一節手指為標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