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居委會主任的戰“疫”實錄

一個居委會主任的戰“疫”實錄

鍾鳳鈴上門 為住戶測體溫。

鼠年伊始,80後的黃埔區雲埔街金夢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鍾鳳鈴迎來了工作上的重大挑戰。1月初剛完成繁重的第一屆居委會選舉工作,她原本已經休假帶著孩子回老家過年團圓;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後,在家裡遠程辦公的鐘鳳鈴毅然決定提前結束假期,她把5歲的女兒留在老家,隻身返回廣州,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她的“社區防疫戰”。

暴風雨中不亂陣腳

2月15日,驟變的天氣給忙於防疫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帶來了麻煩:清晨時分的那場暴風雨把金夢社區黨員先鋒崗的帳篷給淋壞了。鍾鳳鈴趕緊帶著社區黨員志願者們齊心協力換上最後一個備用帳篷,“兩天不到,帳篷已經被吹壞了三個,希望這個能撐過今晚。”但在風雨之下,社區門前黨員先鋒崗的那抹紅色,依然讓住戶們的心中倍感溫暖。“您好,請配合測量體溫。”“您從哪裡回來?您申報‘有呼必應’‘穗康’小程序了沒?”“請問您辦理出入證了嗎?”……大家在風雨中堅守崗位,為來往的居民服務。

安置完先鋒崗的新帳篷,鍾鳳鈴又趕到園區巡查是否有水浸點,再看看消殺工作是否到位,隔離戶的服務是否做好,異常人員的跟蹤是否及時……一圈忙完下來,她又跑回到先鋒崗和夥伴們一起戰鬥。沒過多久,各種電話又逼著她回辦公室協調解決問題,中間還不乏來訪者,鍾鳳鈴這一天可謂“火力全開”。

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家吃完飯已是晚上九點,鍾鳳鈴這才匆忙與手機那頭的女兒連線,享受難得的親子時光。“今天又搗蛋了啥?英語讀了嗎?舞蹈練沒練?”在那一刻,她緊繃一天的臉上終於有了難得的放鬆表情。

護送出院住戶回家

2月11日,對於金夢社區和鍾鳳鈴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社區裡的兩名確診患者終於出院回家了。“能早日治癒回家,我們都為她們感到高興。”然而,各種準備工作也要做足,不僅要聯合物業提前告知小區住戶做好心理準備,還要等待相關部門做好消殺工作,因此鍾鳳鈴絲毫不敢怠慢。到了下午6時左右,大家終於等到救護車將出院住戶送回小區。鍾鳳鈴和萬科物業經理閆素娟一起,帶上居家隔離告知書、口罩、溫度計等“八個一”物資以及慰問品牛奶水果,護送她們從小區門口返回家中。

鍾鳳鈴介紹,這戶居民的其他家人還在隔離觀察或治療中,只有她們兩位是已經痊癒出院的。“按照居家隔離14天的工作要求,相關指引和物品是一定要告知和轉達的,而且進家門前,樓棟公共區域和居家還要進行專業消殺,她一個人帶著孩子還拖著行李,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第一時間就迎上去給她搭把手。”

經過嚴格充分的消殺,小區裡到處瀰漫著刺鼻的消毒水氣味,當天一直在現場的鐘鳳鈴,自然渾身都是這種味道。由於物資緊張,目前社區一線人員只配備了口罩,沒有防護服等其他裝備。但鍾鳳鈴說:“相關部門進行了嚴格的消殺流程,所以對於自己的安全,我沒有太擔心。每天到家後第一件事情也是進行自身消毒和換洗。”

“收拾好心情才能讓大家安心”

談起小區裡的確診病例,鍾鳳鈴介紹道,1月23日,有一戶業主從武漢返穗,並按照相關規定居家觀察隔離14天;1月25日下午,社區醫院上門走訪時發現其中一人身體狀況有異常,當晚便由救護車將全家接送至指定醫院觀察隔離。

“他們家中有老有小,全家人一起去醫院隔離觀察,開始的時候有很大的顧慮和抗拒。”鍾鳳鈴多方協商,和住戶反覆溝通,最終說服他們前往醫院接受留院觀察,並且告訴他們,需要任何幫助可以聯繫社區;接下來的日子,因為還沒出檢查結果,社區工作人員們多次接到小區業主的電話,其中不乏質疑的聲音,對此她們只有耐心地進行安撫。到了1月28日,鍾鳳鈴接到被隔離住戶的家屬電話求助,她抓緊協助溝通,幫助病人轉院做進一步檢查。“那段時間,大家心裡都挺忐忑的。” 鍾鳳鈴說。

到了2月初,廣州市衛健委網站陸續公佈了金夢社區有確診病例的消息,經過反覆確認,為同一戶居民的不同成員確診。鍾鳳鈴表示,消息公佈的當晚,恐慌的情緒便瀰漫在了整個小區乃至周邊社區,但作為社區居委會主任,她必須收拾好心情,沉著地引領社區的黨員、住戶代表和物業管家們一起,在這個非常時期更加努力耐心地做好社區民眾的心理疏導工作。

“自疫情防控開展以來,小區的日常和緊急消殺程序都嚴格執行,當下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完善地做好各項防控和服務工作。”鍾鳳鈴說,為了讓民眾更安心,社區聯合物管每日多頻率地向大家宣傳自我防控知識,通過日報形式公佈社區各項數據和防控工作情況。目前,小區里人心穩定,各項指標都比較平穩。

聯合多方共守社區安全

據鍾鳳鈴介紹,金夢社區裡的湖北籍業主以及家屬有近千人。自疫情發生以來,她和黨員志願者、物業管家們一起,通過微信、電話每天瞭解他們的詳細動向,做好提醒和信息登記。“高峰期,社區裡需要居家隔離觀察的人數達到90多人,隨著我們各項工作的推進,目前隔離人數已穩步減少。”

防控工作取得成效,鍾鳳鈴把功勞都歸功於自己的“戰友”們,“在本次疫情阻擊戰中,街道黨工委給了我們很多的引領和支持,讓我們不至於亂了陣腳,並且想方設法籌集物資,及時把口罩、消毒用品等亟須物資優先給予了社區和物業,讓我們能定下心來踏實地幹。”鍾鳳鈴表示,這段時間裡,社區的黨員志願者、居民代表和物業服務人員形成了巨大的戰“疫”合力,“封閉管理、出入測溫、返穗登記、人員核查、數據上報、電話問詢、答疑解惑、上門服務、深度消殺……這僅是社區一線人員的部分工作,他們還需要日常關注48小時居家隔離人員、14天居家隔離人員、強制隔離人員、住院就醫人員的情況,而口罩、測溫槍、酒精和手裡的電話就是他們的‘武器’。”

作為社區“大家長”的鐘鳳玲帶領著這班可靠的“戰友”,為社區居民提供著各項暖心服務,讓大家能夠安心待在家裡。據悉,在居家觀察人員數量較多的那段時間,鍾鳳玲還協商了某科技公司為社區義務提供了“AI智能眼鏡”,即便住戶們戴著口罩,也可以進行人臉識別;此外,社區工作人員還在各樓棟大堂張貼居家觀察人員房號,讓鄰居們共同監督、互幫互助。

“期待摘掉口罩的那一天”

談起疫情防控的這些日子,鍾鳳鈴很是感慨,“現在最希望的就是等到疫情結束,大家都摘掉口罩的那一天,我能在家好好睡一天懶覺。”因為天天加班,她已經沒有了下班時間的概念,“晚上在家裡也要在手機上關注回覆各種信息,有時候忙完了想跟孩子打電話,發現她已經睡了。”

說起剛滿5歲的女兒,鍾鳳鈴心裡很慚愧。“平時,我和老公工作都忙,回家後也總是電話信息不斷,特別是疫情發生後,女兒都嫌棄我不怎麼理她了。”但鍾鳳玲表示,為了能夠在廣州安心工作,她只能暫時把孩子留在老家,“如今工作更忙了,幾乎是幾天才跟她視頻一會兒。但是每當聽到她電話那頭的笑聲,我身上的疲憊一掃而光。”

鍾鳳鈴告訴記者,雖然社區的工作很累很操心,但這是她的職責所在,對此責無旁貸。“希望我們小區裡確診的住戶都能儘快痊癒出院,希望我們早日取得防疫阻擊戰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