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因愛新覺羅·玄燁而改名,劉備玄德為什麼不改?

早晨初生的太陽


李元霸是隨唐名將、猛將,將仍為臣,文武大臣的名字在古代是不能與帝王共用的,在封建社會這是非常忌諱的,就算跨朝代也不行。

在當朝直呼皇帝名字也是忌諱,為大不敬罪,輕則流放,重則問斬。大臣寫奏摺,民間百姓說話聊天,都要避這個忌諱。就算是地名,也要避諱。

劉玄德在公元221年,於成都稱帝,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新建立漢朝,年號“章武”,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劉玄德與玄燁同是帝王,地位、身份平等,所以不用避諱。比如唐玄宗的`玄`字也不用避諱,而元霸是臣,自當避諱,玄燁即位後,相關書籍上的玄霸就自然就改成元霸了。



南山明月


清朝的時候,一本《說唐全傳》成了爆款小說。李淵的兒子李玄霸也被這本小說寫成了李元霸,原因很簡單,就是要避愛新覺羅.玄燁的諱。在清朝的時候,忘記避聖諱,運氣不好的話得殺頭,運氣好的話不死也得脫層皮。《說唐》流行於街頭說書人口中,在那個時代,借那些說書人熊心豹子膽,他們也不敢說“玄”字,也不敢說李玄霸。清朝說書文化的盛行,人們在街頭聽說書人說“李元霸”聽多了,於是李元霸的事蹟就深入人心了。到了大清完了的時候,由於約定俗成的原因,李元霸在隋唐演義類小說裡的名字也沒有改回“李玄霸”。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就是要避諱三類人,第一類就是比自己尊貴的人,比如大官,貴族什麼的,而皇帝是最大的官,所以全天下都要避諱他,不能說他他的名字,哪怕名字當中的某一個字。

第二類就是親者,比如哥哥,比如姐姐,比如父親,比如母親……等等長輩,不能說他們的名字。

第三類就是賢者,就是那種道德非常完美,且對國家有大功勞或者老百姓有大功勞的人,這類人非常稀有,比起熊貓也差不多,比如孔子那樣的人。

劉備呢,算是第一類和第三類吧。劉備代表的是興復漢室,以中興復國為目的,代表廣大儒家思想的忠實擁護者。


白開水的獨白


不知道你是有意的,還是你是真的無知。

李元霸是唐朝時期的人,唐代宗李世民的四弟。愛新覺羅.玄燁,就是康熙帝了,是清朝時期的人。兩個朝代相差了差不多一千年的樣子。而且還是李元霸在前,康熙帝在後。怎麼可能李元霸因為康熙而改名字呢?難不成唐朝時候,就有神人可以算出一千年以後的事情?

劉玄德,更是無稽之談,那是三國時候的人,比唐朝還要早幾百年,更不可能因為康熙而改名字。

所以建議你去先多讀讀書,瞭解一下歷史,免得貽笑大方。


仰望星空的小姑娘


古代的中國,有“為尊者諱”的傳統,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要避開尊長之人的名字。皇帝的名諱,臣民是不能亂用的。比如說清朝同治年間江蘇書局發行的《唐會要》,為了避康熙皇帝“玄”字諱,李玄霸就被改成了李元霸。

而康熙為什麼不給劉玄德改名有很多原因第一,博覽群書的康熙皇帝,自然也對《三國演義》愛不釋手,而且還對劉關張三兄弟更是崇敬有佳,是個三國迷。

二,因此劉備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是一個仁義無雙的君子。作為三國迷的康熙皇帝,他在潛意識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認為劉備在歷史上就是個仁義無雙的君子,康熙說自己是劉備的轉世,其實是為了宣揚自己就是古今無雙的仁義之君。

三,康熙皇帝為了穩定局勢,因此也就需要藉助關羽的形象來安穩人心,維持“忠君”的社會秩序。然而,康熙又不能說自己的關羽轉世,畢竟關羽也不是真命天子,所以就說自己是劉備轉世,然後關羽也就成了康熙的“二弟”。康熙皇帝最終的目的,還是想用關羽來抬高自己,同時還要求滿朝文武都要向他“二弟”學習,對“劉備”一定要忠心耿耿,不能有二心。


奔跑的安哥


康熙為了拉攏人心,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說自己為劉備轉世。

據《清史稿》記載,康熙皇帝曾在一次早朝時,說自己是皇叔劉備的轉世。當然,如果僅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無稽之談,但如果您仔細想想,康熙皇帝作為一國之君,肯定是君無戲言。既然如此,康熙究竟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下面就來給您揭秘。

在揭秘之前,小編先給您說說康熙皇帝的處境。公元1661年,順治皇帝駕崩後,年僅8歲的康熙繼任皇位,到14歲時開始正式掌權。在康熙初年,整個國家局勢還不穩定,內有權臣鰲拜,外有三藩作亂。因此,康熙皇帝所要解決的,其實是內憂外患的綜合性問題。

不過好在康熙還是很有能力的,先除掉了以鰲拜為主的權臣勢力集團,接著又平定了三藩之亂,然後還遠征準噶爾,又驅逐了虎視眈眈的沙俄。到康熙中晚期,國家的局勢便開始日趨穩定,併為“康乾盛世”的形成營造了良好的條件。就在此時,康熙卻一語驚人,當著大臣的面,說自己是劉備的轉世,至於其中的原因嘛,主要有3個:

第一:康熙是三國迷。

眾所周知,元末明初時期小說開始走紅。因此,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為藍本,創作了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結果剛出來就廣受歡迎,雖然其中的內容和史實有明顯的差異,但作者以高超的寫作技巧,以及華麗的辭藻和流暢的語言,成功掩蓋了小說的瑕疵,令人一看就欲罷不能。博覽群書的康熙皇帝,自然也對《三國演義》愛不釋手,而且還對劉關張三兄弟更是崇敬有佳,並從此愛上了小說,也迷上了三國英雄。

第二:劉備是仁義之君。

對比陳壽的《三國志》,我們很容易地發現,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明顯有著“尊劉貶曹”的味道,因此劉備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就成了一個仁義無雙的君子。故此,作為三國迷的康熙皇帝,他在潛意識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認為劉備在歷史上就是個仁義無雙的君子,而且這種想法絕大多數人都有,歸根結底,康熙說自己是劉備的轉世,其實是為了宣揚自己就是古今無雙的仁義之君。

第三:準備和關羽搭上關係。

在唐宋時期,民間社會就有祭拜關羽的現象,尤其到元末明初,隨著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廣泛流傳,關羽的形象開始變得愈發高大,而且明成祖朱棣在北京修正陽門時,還特意修建了一座關帝廟。到康熙時期,康熙皇帝為了穩定局勢,因此也就需要藉助關羽的形象來安穩人心,維持“忠君”的社會秩序。然而,康熙又不能說自己的關羽轉世,畢竟關羽也不是真命天子,所以就說自己是劉備轉世,然後關羽也就成了康熙的“二弟”。

由此可見,其實康熙皇帝最終的目的,還是想用關羽來抬高自己,同時還要求滿朝文武都要向他“二弟”學習,對“劉備”一定要忠心耿耿,不能有二心。除此之外,康熙還下令好好維護正陽門旁邊的關帝廟,甚至還不惜筆墨為關帝廟題寫匾額,即“忠義”匾。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羽在民間的聲望和地位也越來越高,以至於有村莊處皆有關帝廟,有關帝廟處皆香火不斷,使得百姓都能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下安居樂業,國家也能維繫著難得的太平盛世。

不管怎麼說,關羽成了忠義的代名詞,並且一直延續至今也都分毫未變。至於康熙皇帝究竟是不是劉備的轉世,其實也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畢竟康熙皇帝已經達到了他的最終目的。


塵夢閣主


首先幫你捋一下這三個人出現的時間點

李元霸,是隋朝末年,唐朝初期的人物

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的皇帝

劉備劉玄德是東漢末年的,

三個人劉備出現最早,李元霸次之,玄燁最晚

你說睡會因為一個還沒出現過的人改名字???


三少爺17


劉備為什麼要改啊,他是漢室宗親,根紅苗正,在亂世有個正面正義的形象,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會改的


嚴尼瑪扎堆


劉備是什麼時候的人?三國時代,玄燁是什麼朝代?清朝啊,哪個在前哪個在後[捂臉]


fmj184


一般情況下,稱前朝皇帝都是廟號或年號,不稱名字。比如劉備字玄德。在對他的稱呼上,就是用了漢昭烈帝,而不稱劉玄德。所以不用修改。


天人之學


李元霸歷史上沒有這個人,是別人杜撰出來的,所以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看不慣宇文成都,搞個人壓一壓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