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如果排行的話,武將裡面誰排第一?

餘達閒聊


撇開三國志,單論三國演義,其實,在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章節,已經給出了答案,毫無疑問,書中手持方天畫戟,跨下赤兔馬的溫候呂布,才是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

虎牢關,所謂的河內名將方悅,僅堅持了5個回合,就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一戟,也刺於馬下。

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10餘合,一戟砍斷武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要不是八路軍兵齊出,早就被日行千里的赤兔馬趕上,被呂布刺於馬下了。

北方梟雄公孫簪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公孫瓚敗走,追擊途中,被張飛攔住,酣戰呂布,連鬥50餘合,不分勝負;關羽見了,把馬一拍,舞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30合,依然戰不倒呂布。

劉備按捺不住了,催馬舞動雙股劍,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往劉備面上虛刺一戟,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劉關張拍馬追趕。

張飛和關羽,都是蜀國日後的馬軍五虎將,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呂布以一己之力,抵擋了關張聯手,在30合內戰不倒呂布的背景下,劉備才舞雙股劍,三兄弟聯手給呂布吃了頓團體操,此時,所謂江湖上單打獨鬥規矩都不講了,只要能放倒呂布就行。

呂布儘管驍勇,但雙拳難敵六手,面對三強聯手,就落了下風,但卻能盪開陣角,從實力最弱的劉備處打開缺口,進而全身而退,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絕非浪得虛名。

虎牢關,呂布成就了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的兄弟,讓名不見經傳的劉關張從此名揚天下,同時劉關張也同樣成就了呂布,面對三強聯手的不利態勢,依然能全身而退,若論單挑,那誰也幹不過呂布,呂布雖敗猶榮,威名遠播華夏,溫候呂布武藝天下第一。

濮陽之戰,呂布挺手中方天畫戟,和曹操的大內保驃許褚,戰到20回合時,曹操認定“呂布非一人可勝”,就令麾下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等六員猛將一齊出馬,呂布方才敗走。

為了阻止袁術擊滅劉備的計謀,呂布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紀靈等諸將大為震驚,被呂布的神勇所懾,呂布一箭就化解了袁劉之戰,史稱“轅門射戟”。

呂布雖驍勇剛猛,但少謀而多猜忌,不採納陳宮的建議,諸將又各自猜疑,所以每戰多敗,加之關鍵時刻宋憲、魏續等部將反水,才被曹操絞殺白門樓,似劃過長空的流星,最終沒有成就一番大業。


國平軍史


毛本三國演義武將排名:

首先聲明,我的排名依據是以作者觀點為準,以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為準,如果作者沒有明確指出,再看各種戰績。

先來排超一流武將,入選名單:呂布、關羽、馬超、張飛、趙雲、許褚、典韋、黃忠、龐德、顏良、文丑。

第一、呂布

呂布第一應該沒什麼爭議,三英戰呂布,獨鬥曹營六將全身而退,輕鬆擊敗夏侯惇,作者不止一次地暗示呂布天下第一。

第二、關羽

作者用“武藝絕倫”評價關羽(見“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作者用“絕倫”評價關羽,三國武將獨此一人。當時呂布已經死了,而張飛馬超等人還在,可見關羽是呂布死後作者欽定的第一。

第三、馬超

前兩名穩了,接下來是馬超,張飛,趙雲許褚,典韋等人,除趙雲外其他四人互相大戰數百回合平,可認為武力接近,而馬超vs張飛,劉備避其銳氣,看見馬超鎮上人馬疲倦才帶著張飛出戰,100回合後,劉備“恐張飛有失”,鳴金收兵,可認為張飛下風,故而可認為馬超略強於張飛(因作者沒有提到年齡問題,所以有些人就不要說什麼張飛老了,馬超年輕,作者沒有提,我們就不要亂想)。

第四、張飛

本來想把這個位置給趙雲了,因為趙雲對張郃的表現比張飛要好,但不如馬超,但作者給趙雲這樣的評語“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可見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是趙雲不如關張,因此只能把趙雲放在張飛後面。

第五、趙雲

在馬超攻打葭萌關的時候,諸葛亮說了一句“須張,趙二將方可與敵”,可知作者給出的定位是馬超,張飛,趙雲一個級別。

雖然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是趙雲不如關張,但不能低過許褚,因為趙雲對徐晃的表現好過許褚,因此,趙雲略強於許褚。

第六、許褚

馬超vs許褚,許褚性起脫掉鎧甲,擺出拼命架勢,而後奮力一刀砍向馬超,馬超輕鬆躲過又回了一槍,許褚使出了險招——奪兵器,縱觀這場大戰,馬超略顯從容,而許褚擺出拼命架勢,略顯狼狽,因此馬超略強於許褚。

張飛和許褚打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各種原因,許褚逃走,後來因為喝醉被張飛一矛刺中肩膀,雖然都是無效戰例,但作者把許褚搞得這麼狼狽無非是想說張飛略強於許褚。

第七、典韋

許褚和典韋,打了一天,真正的平手,如果非要選出一個更強的,我只能說許褚吧,因為首先典韋沒有任何上風的跡象,其次許褚活的久,和大部分超一流,一流武將都打過,戰鬥經驗更豐富,所以許褚略強於典韋。

第八、黃忠

在馬超攻打葭萌關的時候,諸葛亮說了一句“須張,趙二將方可與敵”,可知作者給出的定位是馬超,張飛,趙雲一個級別,而黃忠比他們差一點,但許褚典韋平手,許褚又幾乎和馬超平分秋色,至於和關羽100合平,我想說上述幾人都能做到。

另外參考夏侯淵,楊任三十合打平夏侯淵,夏侯淵不得不用拖刀計,而楊任,楊昂雙戰許褚被殺退,可知許褚明顯比夏侯淵強,而黃忠二十合拿不下夏侯淵,估計再打幾十合也分不出勝負,所以才用了法正反客為主之計殺夏侯淵,因此黃忠比許褚、典韋略弱。

至於壯年黃忠有多強,因為作者沒有寫,所以無從知曉。

第九、龐德

黃忠與壯年關羽100合下風(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兵),卻讓關羽不得不用拖刀計,而龐德與老年關羽100合下風(魏軍“恐龐德有失”鳴金收兵,而且作者在這裡強調了關羽“年老”),關羽雖然誇讚龐德,但還是有信心能斬了龐德,而龐德卻不得不用暗箭,可知黃忠略強於龐德。

第十、顏良

顏良雖然20合打敗徐晃,但這隻能說他強過徐晃,徐晃不是超一流,而顏良唯一一次和超一流的關羽對決就被一刀秒殺,古城會關羽卻沒被張飛秒殺,所以說他強過許典黃龐這些人,沒有說服力,畢竟沒交過手,你不能說徐晃50合平許褚,顏良20合敗徐晃,就說顏良一定強過許褚,作者只不過為了襯托關羽,讓顏良威風了一把,顏良只是對一流的徐晃戰績很好,面對超一流的關羽立馬原形畢露。

還有說顏良打敗徐晃,許褚不敢上的,作者整章都沒提許褚,憑什麼說許褚一定在曹操身邊,而且不敢上呢?作者沒有寫,你不能隨便亂想吧。再說,馬超第一次和曹操交戰,打得曹操“割須棄袍”,許褚也是一直沒露面,是不是也是許褚“怯戰了”?

再看袁紹的評語,顏良文丑是鹿,關羽是虎,袁紹的話也就是作者的話,這就是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可知這倆人和關羽差距很大,而關馬張趙許典黃龐,互相差距很小。

第十一、文丑

再看文丑,他要為顏良報仇,袁紹說非你不能,袁紹的話也就是作者的觀點,可知二人實力差不多。文丑和關羽三合就心怯逃走,而當時文丑是在追擊徐晃,所以心怯,只能說明文丑沒信心,再次印證和和關羽差距很大。

顏良文丑是超一流武將裡面唯二被秒殺的,很難說他強過上面那些人,但考慮到他倆對張遼徐晃等一流武將的出色表現,因此排在超一流之末,一流武將之上。而顏良20合擊敗徐晃,比文丑表現更好,因此顏良略強於文丑。

至此,超一流武將排名出來了,呂布≥關羽≥馬超≥張飛≥趙雲≥許褚≥典韋≥黃忠≥龐德≥顏良≥文丑。

再來排一流武將,入選名單:孫策、太史慈、張遼、夏侯惇、徐晃、夏侯淵、張郃、高覽、甘寧、淩統、曹洪、魏延、文聘、李嚴

一流武將排名更簡單,因為作者直接給出了,就是銅雀臺出場順序(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如果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曹操命令車輪戰龐德的時候,後四個人順序不變(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這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按照越厲害的出場越晚,可知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

張遼和徐晃,關羽對張遼評價很高(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對徐晃卻很蔑視(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可知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張遼>徐晃。

夏侯惇多次挑釁關羽,關羽對夏侯惇的態度“吾豈懼汝耶!”參見關羽千里走單騎那一章,可見關羽眼裡,夏侯惇是一個頗具實力的對手,但應該強不過張遼,因為除了許典外,關羽對魏將評價最高的就是張遼,因此張遼≥夏侯惇>徐晃。

孫策和太史慈,和許褚典韋一樣,平手,但最後的結果是孫策抓住太史慈的雙戟,太史慈只抓到了孫策的頭盔,只能抵擋,可知孫策略上風。而太史慈對張遼,聽到背後有動靜,撇開張遼,略顯從容一點,可知孫策≥太史慈≥張遼。

之後是甘寧淩統,淩統和張遼50合平,然後孫權鳴金,可知淩統下風,而張郃與張遼50合平,不僅沒落下風,反而許褚看得著急出戰,可知淩統≤張郃。

甘寧是當時東吳武力第一,比淩統強,淩統50合平張遼,理論上甘寧也可以,只是他的戰績太少,和曹洪那一次是曹洪引他進城,沒有理由強於張郃,因此張郃≥甘寧≥淩統。

再說魏延,和魏延交戰最久的是文聘,可知作者給出的武力定位就是魏延文聘一檔,出於魏延後期表現更出色,因此魏延≥文聘。

接下來增加兩個有爭議的,第一個,高覽,高覽和張郃齊名,和超一流武將許褚交過手,和顏良文丑同為河北四大名將,因此和張郃武力應該是接近的,強於甘寧淩統這些人(高覽和張郃更接近,而且和超一流武將交過手)。但因為被偷襲致死,減分,因此張郃≥高覽。

第二個,李嚴,入選理由:和超一流黃忠四五十合平(但黃忠說自己即將生擒李嚴),由於戰績太少,後期沒有更多的交戰記錄,所以沒有證據證明強於上面那些人,只能排在25名將最後一名。

一流武將也出來了:孫策≥太史慈≥張遼≥夏侯惇>徐晃≥夏侯淵≥張郃≥高覽≥甘寧≥淩統≥曹洪≥魏延≥文聘≥李嚴。

最終排名:

1.呂布

2.關羽

3.馬超

4.張飛

5.趙雲

6.許褚

7.典韋

8.黃忠

9.龐德

10.顏良

11.文丑

12.孫策

13.太史慈

14.張遼

15.夏侯惇

16.徐晃

17.夏侯淵

18.張郃

19.高覽

20.甘寧

21.淩統

22.曹洪

23.魏延

24.文聘

25.李嚴


巨龍風暴


第一名:呂布

無論是從任何角度來評論,呂布首席猛將挑大樑的寶座始終是無可爭議的。與其說虎牢關一戰,三英得以揚名,不如說呂布從此奠定了三國第一猛將的位置。還留下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千古佳話。

第二名:趙雲

書中的趙雲曾多次挽救劉備陣營的將領與危難之中。其膽識無人可及。最為出名的莫過於長坂坡的一戰,一竿長槍殺的八十多萬曹軍喪膽。

第三名:典韋

典韋可謂三國悍將曾多次救得曹操與危難之際,所用雙戟重達80斤力氣之大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

第四名:關羽

有人說他有名無實,號稱無敵而非無敵,然而,卻沒有人去否認其人的勇猛確實是萬人之敵。只一個回合斬殺董卓手下頭號猛將華雄,官渡之戰誅殺顏良文丑,當時文丑正在追殺徐晃,氣勢正盛,關羽躍馬揚刀截住廝殺。

第五名:馬超

獅盔獸帶,銀甲白袍,是他那永恆不變的標記。槍法如狂飆,招數狠辣,槍槍奪命,武藝超群,飛揚跋扈,世人稱“白虎星君轉世將”。

第六名:張飛

燕頷虎鬚,豹頭環眼,身高八尺,脾氣暴躁,粗中有細,重情義,勇如一國,敵號萬人。

第七名:黃忠

黃忠的箭法舉世公認,號稱“箭神”。能開三石之弓,他的箭術,是三國裡獨一無二的,百發百中,箭無虛發。在老年時期表現活躍,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常常獨當一面,與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齊名。

第八名:許褚

和典韋一同統率著曹操的親衛隊“虎衛軍”。綽號“虎痴”。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第九名:孫策

一杆霸王閃獨戰東南地,打下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綽號“江東小霸王”。年紀輕輕既興王伐夷,掃蕩江東無人敢居於孫策之上。

第十名:太史慈

東漢末年江東軍團名將,東萊太史慈,一出場便匹馬單弓射死數十黃巾餘黨,衝出北海之圍,自少已十分好學,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弦不虛發。

及至神亭,在神亭演出了一場顛峰對決,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戰了幾百合不分勝負,兩人武力基本相近,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

第十一名:夏侯惇

獨目蒼狼,冷漠的眼神,不羈的挑釁,以麒麟牙為武器的高速攻擊,魏國的軍神,曹操帳下最驍悍的一員大將,綽號“盲夏侯”。

第十二名:夏侯淵

第一個死於上榜武將之手的武將。在定軍山中蜀將法正之謀,為黃忠突襲斬殺。是老曹家創業的元老,與張遼、曹仁、徐晃、張頜並稱 曹營五良將 。

第十三名:張遼

曹營五良將 之一。張文遠人品好,與關羽關係好,武功才華亦是上品。曾在合肥以七千守軍大破孫權十萬大軍,險些俘虜孫權本人,威鎮逍遙津, 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 。伐吳時被丁奉射中腰部而死。

第十四名:張頜

原與顏良、文丑、高覽並稱河北四庭柱 ,降曹後為曹營五良將之一,但並沒有多少獨擋一面,自領一軍的機會。僅有的幾次如 街亭之戰 來看,是五良將中最有謀略的人。後為司馬懿妒忌,借刀殺人,被蜀軍射死。

第十五名:徐晃

曹營五良將之一,官渡之戰中截燒袁軍糧草數千車,保證了曹軍的勝利。他的武力頗有蹊蹺,能跟許楮戰50合不分勝負,也能與箭傷將愈的關羽戰80合還佔了上風,但在顏良手下卻只走了20回合。



如果要追溯正史的話,論勇猛和個人單槍匹馬的戰鬥力,我想文鴛是武將第一。

演義裡的“三英戰呂布”、“單騎救主、七進七出”、“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皆是杜撰,而非史實,關羽、呂布之類的名將應該是出色的戰場指揮家,而非真正的“武功蓋世”。而如趙雲、典韋、許褚之類的貼身親衛,確實需要高超武藝,但也並非憑藉一人之力保護主公安慰,而是掌管著警衛隊,除了自身武藝外,安保工作的佈置才是諸位的強項。而在正史裡記載著的憑著個人勇猛陷陣殺敵的,戰績最佳的當屬文鴛。



文鴦是文欽之子,所謂虎父無犬子。在高平陵政變後,曹爽被殺,文欽失去靠山,又與司馬師不和,遂被外派駐守揚州,防禦吳國。嘉平六年,大將軍司馬師廢魏帝曹芳,毌丘儉和文欽決定起兵勤王。


由《晉書》記載,文欽等準備勤王時,由於謀劃失敗,司馬師派鄧艾為先鋒領兵圍剿,時年十八歲的文鴦展現了超強的膽略,建議父親文欽趁鄧艾軍立足未穩,掉頭返擊司馬師部,於是文欽率兵襲擊,與文鴦分兵二路,趁夜夾擊司馬師。文鴛至司馬師營下,令士卒擂鼓邀戰,並齊聲大喊“鄧艾已死,速降不殺”,使得本來就有眼疾動了手術的司馬師嚇得眼球爆裂。由於司馬師不敢應戰,文鴛又未等到文欽前來匯合,便準備撤退,司馬師下令趁勢追殺,文鴦又是出乎意料的掉頭,領驍騎十餘人一同殺入敵軍陣中,所向披靡,然後才引兵離去,退至壽春。


司馬師又派司馬班率驍騎八千到壽春欲剿滅文欽父子,此時文鴦單槍匹馬衝入數千騎兵陣中,殺傷百餘人,進出六七次,追騎不敢逼近,文鴛全身而退,投奔吳國。此役之後,司馬師回軍後病死。這也是查盡三國時期史料後,個人戰績最為兇猛的記載了。

後魏國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司馬昭,吳國命令文欽父子馳援諸葛誕,但諸葛誕殺了文欽。文鴦和其弟文虎投奔司馬昭。文鴦在晉朝時期,平定鮮卑叛亂,使胡人歸降者有二十萬人,威震天下,後因捲入晉朝內部鬥爭,被諸葛誕後人誣告至誅滅三族,一代名將隕落。


棍哥觀史


看了眾多的評論,一致認為三英戰呂布,呂布全身而退,呂布武功當然第一,以某愚見,這種認為不能說不對,不能說全對,僅僅侷限於虎牢關之戰,呂布第一無可厚非,如果縱觀全局,呂布第一就要大打折扣,呂布自李郭二人趕出長安以後,四處遊蕩,無復昔日的英雄,張飛數次挑戰呂布,呂布總是懼其勇避之,呂布乘其酒醉夜襲徐州,張飛領十八騎燕將棄城而走,呂布明知其醉卻不敢追擊,幾經不配在稱第一,張飛於當陽橋上一吼吼跑了曹操數十萬精兵強將,三國之中,無人過及,義釋嚴顏,智勝諸葛,瓦口關與魏之名將張郃鬥勇鬥智,殺得張郃丟盔棄甲,落荒而逃,誰將可及。不才認為,三國演義以智勇而論,當屬張飛第一,,,當然,三國演義中,要想說第一這個問題,恐怕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就象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理不出一個頭緒,理出來了也沒有多大意思,每一個人經歷不同,每一個人的看法各異,第一,只存個人的心中,自己認為誰是第一,誰就是第一,沒有爭議的必要。


肖昌洪0304


文無第一,武無等二,呂布呂奉先無愧第一!主要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

一、猿門射戟,袁術派紀靈慾滅劉備,呂布為了自已的利益,團結弱小的劉備,達到牽制強者一方的作用,在小沛營地猿門擺戟射箭,呂布神力紀靈等諸將不得不服,最後退兵。縱觀漢末,無人能及!

二、三英戰呂布,古人講究以一對一,單挑獨鬥,劉備一世英名,滿口仁義道德,兄弟三個打呂布一人,實為不齒。雖然三人打一人,劉關張都是三國名將,張飛張陽橋頭喝退百萬兵,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還只是打個平手,如果單挑呂布,分分鐘幹下馬來,可見呂布功夫了得,天助神力。

呂布猿門射戟懂得聯合劉備平衡袁術,同蜀國聯吳抗曹,和我國在蘇聯強大時聯美,在美國強大時聯俄如出一轍,呂布也有謀略。呂布幾易其主,把當代人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利益發揮得淋漓盡致,最終因這事被劉備一句“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被曹操所殺,一代英豪"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生活的fans


三國武將排行榜就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呂布了。雖然呂布人品不咋地,但武功確實很好,呂布手持方天畫戟,面對關羽、張飛、劉備三位英雄的同時進攻,他仍然能絲毫不落下風。面對曹操的六大名將的群攻,他依然能夠全身而退,可謂是天下無敵。

而趙雲趙子龍手握龍膽槍,武力非凡。在長坂坡之戰時,面對十萬曹軍,斬殺敵將50餘員,從曹操的手中救出了後主劉禪。漢中之戰,面對張頜、徐晃二將,仍然是無敵的存在。號稱常勝將軍。

很遺憾,無論是演義中,還是各類史書中,都沒有二人對戰的記錄。雖然二人沒有對戰記錄,但二人卻有著另外的一層關係,什麼關係?師出同門!

在三國志平話中有提到,趙雲的師傅名叫童淵,被譽為漢末的“天下第一槍”,趙雲正是童淵的得意關門弟子。

那麼,呂布的師傅又是誰呢?關羽呂布的師傅,沒有資料有過記載。但我們仍然能夠通野史推算出來。

據野史記載,呂布年輕時,曾在山中遇上了一個老者,老者向呂布傳授了一份絕世武功,這個武功的名稱就叫《天龍戟法》。眾所周知,呂布是幷州人士。在幷州,又會戟法的老者並不多,而最出名的便是李彥!李彥號稱“天下第一戟”,很可能就是傳說中呂布的師傅。

而李彥和童淵卻是同門師兄弟,所以,這樣推算出來,呂布和趙雲二人也算是師出同門了。按照這個法則,算起來,二人的水平應該也是不相上下,至少趙雲和呂布對戰,不會落於下峰!如此而言,趙雲和呂布的武力應該是持平的。而趙雲的人品遠勝於呂布,所以天下第一武將,非趙雲莫屬,大家覺得呢?


誠人之音


民間一直流傳“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這是按照戰鬥力來排名的,而“文無第二,武無第一”的排座次思想在人們心中不置可否,民間流傳的排名都是以與其他武將對戰時候作為參照的,但是如果三國武將硬要排名的話,還是要綜合一點,武將裡面第一非關羽莫屬。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是以“忠義”作為民族靈魂之一傳承的,而關二爺就是“忠義”的化身,關羽一生勇冠天下,忠厚仁義,符合我們的三觀,說呂布第一,根本不可能,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怎能堪當此榮耀呢?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陳壽.《三國志》

趙雲排第一有待商榷,雖為常勝將軍,但趙雲一生並無極其精彩的戰績,僅為勇猛善戰的將軍而已,《三國志》中對於趙雲的描寫也是極其惜墨,典韋雖勇,可也無關羽精彩,關羽忠勇仁義,且有韜略,被稱之為“萬人敵”,是“國士無雙”的人物,同樣有如此聲譽的武將還有張飛,但是在三國裡面,張飛一直以兄弟的身份侍奉關羽,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

“少於關羽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陳壽.《三國志》

關羽一生精彩絕倫,他追隨先主劉備南征北戰,顛沛流離,好無動搖過自己的信念,這是為忠,從曹營為報曹操知遇之恩,而為其斬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這是為義,而曹操百般挽留,給予高官厚祿,可關羽不為所動,並對曹操言明自己對曹操的感激和追隨劉備的決心,這是“忠義”同時在他身上的體現,關羽“水淹七軍”這是“智”的表現,試問三國所有武將全部在內,有誰能夠超越關羽呢?

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乃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六》

關羽後來被歷代君王封神,而在民間武將出身廟宇最多的就是關羽了,這說明自古至今關羽在人們心中就有著崇高的地位,關羽是忠孝仁義的化身,他的精神就像泉水一般滋養著我們的民族之魂,他是民間祭祀的主神之一,即便在海外華人也都崇尚關公精神,所以關羽無論在任何角度上來講,都可以堪稱三國武將第一。



鴻涵先生


沒懸念,三國第一將當屬關羽,以下是關羽正史!武聖關羽,出道便隨皇叔征戰天下,曹操取徐州之前,關羽聞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貌美,約定破城之後得此女為妻,但曹操言而無信見後納為己有,關羽凡人也,愛美之心人皆有,這一點只能說曹操無信好色而非關羽好色,而後劉備隨曹操返回許都,圍獵之時關羽見曹操欺凌君主,勸劉備殺了曹操,劉備不聽勸,此一役足見其對漢室的忠。後曹劉徐州之戰,關羽雖被迫降曹,但確實因為皇叔家小所累,降曹後富貴爵祿沒有打動武聖之心而後復歸劉備,足見其義。之後白馬之戰,三國志中唯一被記載的萬軍之中取主將首級且安然歸來的悍將,原著中說斬殺顏良後,袁紹諸將沒人擋得住,足見其武藝絕倫,勇猛無匹。數年後關羽受命駐守荊州,11年中,西川來報,馬超歸降劉備,關羽聞馬超武藝非凡想赴川與馬超一戰,諸葛亮寫信安撫關公,關公罷之,再有孫權想奪荊州,遣使來與關羽結親,關羽卻說虎女不可配犬子,此兩件事足見其傲。而關羽鎮守荊州固若金湯無人敢進犯,直到關羽主動發起襄樊戰爭,困曹操頭號大將曹仁,曹仁求救,期間亂箭射中關羽臂膀,箭頭有毒,醫官刮骨療毒,劇痛無比之下,關羽談笑飲酒,此事足見其堅。後曹操遣五子良將之首的于禁率領龐德來戰,關羽帶傷借荊襄雨勢,蓄水決堤,擒降於禁斬殺龐德,七軍盡沒,這一役足見關羽之智。七軍大敗,曹操被嚇至商量遷都以拒關羽,自此關羽威震華夏之名廣為流傳,此事足見其威。而後東吳無信,協助徐晃前後夾擊荊州,加之傅士仁,糜芳二賊叛變,關羽敗亡!死後的第二年民間便已自發開始紀念關羽,崇拜之人不計其數,直到現在各地關聖廟依舊香火不斷,千年來人們敬重的關聖帝君具備的才德都可謂任何年代都值得人們學習,因為他忠義,堅韌,仁慈,上進,這才是三國最完美的武將,有人這會就說了,關羽他傲啊,沒錯正是因為傲,才能看得見他曾經是個凡人,不像某迷們說的誰誰誰完美,恰巧因為誰誰誰的完美才能襯托出誰誰誰的虛假,不實。再觀與關羽同時期學者的那些評價,此處不一一列舉了,所以縱觀整個三國武將中無人能與關聖一比!


獄君


《三國演義》誰是第一武將,這個話題非常好。論武藝,多數人公論是呂布第一,但三國武將也不能光看武藝。大致來說,三國武將的參數值,注意是武將,不是丞相、謀士,應該按以下順序排列:

首先是武藝。三國中衡量武將最重要的就是武藝,按照60的權重吧。

其次是智謀。歷史上最重要的統軍能力,被演義簡化為智謀。按30的權重。

然後是人品。人品對於部下是很重要的,但作為武將實力,其實並不很重要。按10的權重。

所有的才略,都分為五星檔次。其中五星為超一流,四星為一流,三星為較強,二星為平均水平,一星為垃圾。

既然武藝最重要,那麼武藝四星以下的就不考慮了。

這樣,我們衡量下一流、超一流的武將們:

呂布:武藝5.5星,智謀2星,人品2星,綜合5.5X60+2X30+2X10=410

關羽:武藝5星,智謀3.5星,人品5星,綜合5x60+3.5X30+5X10=455

趙雲:武藝5星,智謀4星,人品5.5星,綜合5X60+4X30+5.5X10=475

張飛:武藝5星,智謀3星,人品3星,綜合5X60+3X30+3X10=420

馬超:武藝5星,智謀2星,人品3星,綜合5X60+2X30+3X10=390

典韋:武藝5星,智謀2星,人品4星,綜合5X60+2X30+4X10=400

許褚:武藝5星,智謀2星,人品3.5星,綜合5X60+2X30+3.5X10=395

黃忠:武藝4.5星,智謀3.5星,人品4.5星,綜合4.5X60+3.5X30+4.5X10=420

顏良:武藝5星,智謀2星,人品2.5星,綜合5X60+2X30+2.5X10=385

龐德:武藝4.5星,智謀3星,人品4.5星,綜合4.5X60+3X30+4.5X10=405

文丑:武藝4.5星,智謀2星,人品3星,綜合4.5X60+2X30+3X10=360

張遼:武藝4星,智謀4星,人品5星,綜合4X60+4X30+5X10=410

由此可知,三國武藝中綜合水平最高的是趙雲,可謂武力、智謀、道德全面發展,也是羅貫中塑造的十全十美的武將。

至於樓主要比較的,姜維、司馬懿、周瑜這三個,都不是武將,而是統帥。比較統帥,演義中最重要的是謀略,而這三人謀略都差不多(周瑜打敗曹操,但靠了諸葛亮的配合。姜維和司馬懿都曾讓諸葛亮吃癟)。論人品來說,以三國演義的角度,顯然是姜維最好,周瑜次之,司馬懿第三。再論武藝,則是姜維最好,司馬懿次之,周瑜第三。因此綜合來說,這三個人姜維最強,周瑜第二,司馬懿第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