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缺席,真好——本溪記者戰“疫”感受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新春不再平常。

沒有缺席,真好——本溪記者戰“疫”感受


沒有缺席,真好——本溪記者戰“疫”感受


從春節前的1月22日,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開始,我便以一種“衝鋒”的狀態,參與到防疫阻擊戰的各種會議和領導活動的報道之中。

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記著發生的那些大事,更記著大事面前的那些大是。

當記者多年,在年三十守歲後的第二天就要全情投入工作,還是第一次。大年初一,市委書記專題會調度疫情防控工作;大年初二,市委常委會進一步安排部署;隨後,市領導深入基層調研,防控指揮部實時調度;直到元宵節那天,仍在採訪的我,都沒機會再跟家人聚在一起,按時吃頓團圓飯,還要不斷安慰自己說戰“疫”期間不宜聚餐……市委大院,無一日休戰。所以,這個史上最長春節假期,比平時還要忙碌很多,讓早早就盼著過年的4歲女兒滿是失望。

一次次採訪,似一場場戰鬥。會場上,大家座位安排得很分散,都帶著口罩,總是讓人感覺到一絲壓抑;調研暗訪中,市領導深入一線檢查指導,我每次都跟隨採訪,雖有防護措施,但還是有一些擔心;起初那段時間,公交車還在停運,又不敢坐出租車,上下班要走40分鐘,累得腰痠背痛,一身汗水……

再忙再累,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心裡也是暖的。由於沒有特別準備,家中的口罩短缺、消毒液和酒精告罄。妻子一通翻箱倒櫃,也僅僅找出兩個口罩,一併交給我時只說了一句,“大過年的,就算帶著口罩,也別忘了微笑。”當時,真是覺得好幸福。

在抗擊疫情的這段時間裡,我收穫最多的是感動,那些親眼所見的感動。當中,又有兩個背影格外閃亮。

由於防護服是一次性封閉用品,一線工作人員都捨不得因為上廁所這種“小事”而浪費,所以一整天都不敢喝水。可即便這樣,換崗時他們也早已被憋得嘴唇發紫,一脫下防護服就衝向廁所,還不忘隨手抓起瓶冰涼的礦泉水,那個手忙腳亂的背影讓人心疼。

另一個背影出現在暗訪途中。不知什麼原因,一個確診病例的鄰居竟然在居家隔離期間不戴口罩走出家門,並且打算開車外出。社區工作者一時勸阻無效,眼看著車子已經發動,調研中的一位市領導立即衝上去,死死拽住車門,對那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幾次三番才將該男子勸返回家。疫情面前,這位領導的背影讓人感覺到很踏實。

2020年,我們少了很多握手和擁抱;我們卻用堅定的肩並肩和耐心的守候,讓冬天裡的溫暖絲毫不減。

沒有缺席,真好——本溪記者戰“疫”感受


記者感言

友人的朋友圈轉發了一首詩,最後那句是“活這一世,我與你共患難風雨同舟;看這一次,無數的雙手撐起黃鶴樓”,讀後很是精神一振。

生活在文明和諧的環境中,習以為常的安穩讓很多概念似乎越來越淡化。但當疫情爆發時,我們幸福地發現,“無畏”“犧牲”“奉獻”“堅守”……都沒走遠。

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想說,為了歲月靜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扛起自己的那份責任,哪怕僅僅是幫助那些勇敢的逆行者們擦擦汗、拍拍手,都好哇。

本報記者 潘祖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