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到底有沒有必要立即就拍片?

醫學小偵探


客觀的寫一下這個話題,也許有的人認為,該排查一下拍個片子又何妨?心理踏實,也許有的人認為,亂收費,幹嘛做不必要的檢查,那麼到底應不應該拍片?什麼條件下該拍片,真很簡單……

1.為什麼要拍片?

如果一個正常的醫生,是考慮到病人可能患有什麼問題,有必要做相關檢查進一步確診的時候才需要拍,例如,外傷之後,感覺軟組織腫脹,排除一下有沒有骨折;腰腿痛,咳嗽打噴嚏有感覺,做個CT看看有沒有腰椎間盤突出……

2.沒必要的拍片

有很多時候是沒必要拍的,例如,只有腰部的不舒服,彎腰時間久了,考慮腰肌勞損這種,拍片有骨質增生和椎間盤突出和治療也沒什麼關係,拍了幹嘛?或者久坐腰痠,考慮小關節紊亂,拍片也看不出來,沒價值。

3.不排除,套路的可能

有少數醫生,處於各種原因,反正錢不是他花,反正報銷,反正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先拍個片看到啥是啥,這種誰遇到誰倒黴,也不排除和科室要求和利益掛鉤可能性,當然這是少數人。

4.相信誰,選擇誰

由於自己不知道狀況,不同醫生的意見可能相左,這個時候根據感覺來吧,信就積極配合,不相信就換一個醫生,畢竟開出來片子,是否要拍還得看你是否繳費不是?上面已經寫的很清楚,自己斟酌吧:)!


喬棟談健康


腰痛首先想到的是拍片、CT或DR,這是被洗腦的結果,根本沒必要。你如果想要拍片,我可以給你下結論~“腰間盤突出”,看看拍片後與我的結論是否相符,不符你可以罵我。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結果是不會錯的:腰痛的人一定有“腰間盤突出”,“腰間盤突出”的人不一定腰痛你信嗎?

我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很有意思、特別讓人難忘的例子。我是做松筋療法,專治“頸肩腰腿痛”,腰痛的患者多的很,有一天,一個身體狀況良好的三十多歲中年人,手上拿著“CT”片子來找我,說是“腰間盤突出”。問他:有什麼症狀?他說沒有啊!沒有你找我幹嘛?他說十多天前因吃壞肚子“腹瀉”去住院,除報銷兩千多塊錢外自己花了800多塊錢,從來不腰痛的他“買”回來一塊“心病”~“腰間盤突出”,有事沒事的感覺腰不太對勁。我檢查後對他說沒事,一般中老年人即使沒有腰痛拍片也是有腰間盤突出或膨出,但這個膨出或突出多數人是不會產生症狀,只有少數人壓迫到神經根才有“坐骨神經痛”,你自己覺得“不對勁”完全是心理因素,沒有必要在心裡埋下陰影。北京有一個專家講的好:“體檢查出來的不是病,是病查不出來”,特別是不合理的“醫保”制度:住院時的一切檢查都可以報銷,使拍片檢查氾濫,不但大量的醫療資源白白浪費了,而且還誤導百姓,現在的人一說到病就去醫院檢查、拍片,好像拍片能治病一樣😄真讓人不理解。腰痛首先要分清肝腎虧虛症、風寒溼痺症和氣滯血瘀症這叫做“辨證論治”完全可以一劑見效,如果有條件的話外治加內服,那效果才是棒棒的!拍片查不出症,不知症又如何治療?止痛片嗎?止痛片又何須拍片?


海納百川150093956


看似簡單的腰痛是常見病,但是病因複雜。交給醫生決定是不是需要拍片及拍哪一種片子。常見如下:

1、腰肌勞損。

2、腰椎間盤突出。

3、腰扭傷。

4、腰椎壓縮骨折。

5、椎管狹窄。

6、腫瘤。

7、結核。

8、感染炎症。

9、風溼類風溼。

10、棘突炎。

11、棘上韌帶棘間韌帶炎,豎脊肌炎等 等等等。

12、泌尿繫結石、感染等。

13、腹膜後腫瘤、膿腫、結核等等等等。

這個所謂簡單的病,和其它所謂簡單的病一樣,度娘都看不懂、看不懂。怎麼辦?看醫生,醫生先查體再定方案!

噴醫生,你內行。看病還是交給醫生吧!


外科之印象


腰痛有沒有必要拍片

(1)按現在高科技醫學水平那麼高,不但有必要拍片,腰部疾病甚多,而且還應該做腎彩超看是不是(腎囊腫或結石反射)導致腰痛,或(婦科病也可以引起疼痛)腰肌勞損而引起腰疼痛症狀。

(2)一般情況腰鍛鍊身體就可以緩解疼痛症狀(晨練漫步競走然後倒走)爬牆式鍛鍊,俯臥休息等調理結合達到自行恢復目的。

(3)腰痛病人極速發病,希望大家提前拍片(保持早發現早治療)要把握好最佳時機,尊醫進行康復之,給你帶來最佳緩解效果,謝謝參考。







頸腰椎李甲辰


關注骨科王健醫生,每日更新科普知識

腰痛是指下部腰椎等區域感覺到疼痛,經常還伴有坐骨神經痛,疼痛向一側或是兩側臀部或是下肢放射的症狀出現。對於出現腰痛時到底有沒有必要立刻去拍片子來查看症狀呢?

答案是因人而異的。

如果是沒有任何的腰部的疾病史或是扭傷史的,要關注一下自己的腰部疼痛是如何產生的,還有就是觀察一下自身行走和坐下等動作時腰部是否會產生疼痛等其他症狀。先檢查出腰痛的原因,再根據原因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拍片進一步檢查。

如果之前在腰部有任何疾病史的,在發現腰部出現再次疼痛時,就有必要立即去醫院進行檢查,再根據腰痛的特點是否與之前相同,或者是否出現了新的情況,來選擇是否需要立即拍片查看腰部的情況。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等腰部疾病的,就有必要立即拍片進行檢查了。在檢查之後根據醫生的醫囑進行藥物治療或是手術治療等,除了積極配合醫生診治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腰痛的人也要多加註意。

1、 保持正確的坐姿,切勿久坐久站。要選擇適合自身身高的椅子進行休息,避免長時間坐在沙發、小矮凳等讓脊椎受壓過大的地方;在久坐久站之後要注意放鬆一下,給脊椎和相關的肌肉一個休息的時間,可以選擇伸展四肢或腰部的動作來進行放鬆。

2、 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腰部在受涼或是受潮的情況下也會產生痠痛的情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好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的同時也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工作,防止其受涼誘發的疼痛;並且在搬東西或是工作時要注意腰部的使用,不可過負荷。

3、 加強身體鍛鍊。多選擇一些腰部相關的運動來增強腰部的力量,通過鍛鍊來促進腰部區域肌肉鍛鍊的同時還能促進血液的循環,有利於代謝物的排出。


骨科王健醫生


很多人去看腰痛,去醫院拍片,比如醫生讓做個CT,一想;CT可比X線貴呀,為啥不讓我做個X線,這醫生是不是坑人呢?

還真不是醫生坑人,不同的醫學影像檢查有不同的特點,醫生需要根據病人及病症開相應的檢查。例如腰痛也有很多種情況,不同情況所採用的檢查方式也是不同的。

X線

X線可以檢查腰椎外部結構是否正常,有無崩裂、滑脫、硬化等情況,如骨質增生、骨折、椎小關節硬化、化膿性炎症等。

<strong>

腰椎CT

腰椎CT可以看到椎體內部的結構和是否有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是否壓迫神經根等。

磁共振

磁共振比CT要檢查得更清楚細緻。它可以更清晰地顯示神經根或者脊髓受壓迫程度,還可以檢查骨骼病變。

一般情況下,X線拍腰椎的情況比較多,但如果要更準確清晰地瞭解椎間盤情況,例如腰椎間盤突出,則最好是選擇腰椎CT和磁共振。

如果是腰肌勞損,一般情況下肌肉損傷臨床可以診斷,拍片只是排除其他病變可能。

最後,希望看完我的科普文章,大家能對醫學知識多一點認識,也給醫生們多一份理解與信任。#清風計劃#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其實,腰痛患者在骨科門診非常普遍!因為腰部活動度較大,又是承重的椎體,所以,腰痛的原因也複雜。一般情況下,醫生都會根據患者的受傷原因及症狀,建議做個影像學檢查,例如DR、CT、MRI等。有些腰部反覆扭傷,有些高處墜落傷,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的,都需要拍片檢查;特別是一些中老年婦女,腰椎退變及腰椎滑脫的情況較常見,拍片可以為醫生提供更好地診斷及治療依據。


優哉遊哉曹維


拍片是有必要的,腰疼有可能是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椎管囊腫、椎管狹窄等等,也可能是綜合性的,有好多患者來我這帶的醫院排的ct或x光片,醫生說沒啥事,開點止疼消炎藥讓回家休息吃藥,可是一直沒有好轉甚至病情加重,我看片子結合觸診基本都是椎間盤突出或者脫出,可是ct根本看不到椎間盤,讓患者去拍個核磁確診,結果都是椎間盤突出、脫出,你說耽誤病不?


痛症康復劉老師


我認為腰疼要不要立即拍片,這要看疼到什麼程度,如忍受不了就需要拍片,通過醫生檢查,可能得了腰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是骨癌,再有可能是得了腫瘤等病。


梅奶奶7怎麼照啊


一個腰扭傷患者,拍片發現是骨鉅細胞瘤。一個年輕的電梯工,因睡覺落枕來就診,拍片發現是轉移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