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子女多,但都不願意贍養老人,有什麼好辦法嗎?

美麗鄉村丹丹


在農村,這種現象確實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孝順老人的例子。每年過年才回一次家,每次看到我的爺爺奶奶都是不同的景象。皺紋一年比一年多,背一年比一年彎,有時候咳嗽了,好幾分鐘停不下來,我看到了,心裡很是酸溜溜的滋味。所以每年回家大部分時間都是陪著他們說說話,聊聊天。

在農村裡,由贍養老人這個問題還是很實行分家這一做法的。在我身邊就有這種事情發生。她和我奶奶是一平輩的人,我叫她姑奶奶(不是你們想的那個姑奶奶哦),她家就有好幾個孩子。在12年的時候,由於家裡出了點事,幾個兄弟就要分家,但是她的歸屬卻在幾個兒子當中發生了爭執。最後跟了小兒子,卻也因為這個事情,幾兄弟之間也不和諧了好幾年。

對於這個問題,從親情層面來說,贍養老人是孩子長大的責任。所謂一報還一報,她拉扯你長大,你就有責任護她平安一路。但是在農村,這樣的問題很現實,現實到從旁人的眼中看就不是一家人。因此出現兒子們吃肉,老人卻在一旁吃青菜的現象。

從法律層面來說,是最公正、強硬的手段。《婚姻法》中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也就是說子女獨立後有義務贍養老人,對於多個子女,是共同承擔贍養義務。法律的公正與公平規範了很多家庭,使得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所以,對於那些不願贍養老人的,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實行。


居山先生小邦


看到這個問題,不禁想起了我的奶奶和姥姥,她們都在我家住過較長的時間,也經歷過各個子女家輪轉居住的經歷,也有被兒媳打罵欺負的情況出現過,我的姥姥因為老年痴呆,還是我母親親力親為照顧了幾年才老去的。

在我看來,其實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也不在於子女的多少,贍養老人的問題都存在,也基本都和經濟情況、兒女小時候的的道德教育、婆媳公媳關係等等有直接關係,往往子女眾多的家庭老人贍養的問題反倒更復雜。

1.       經濟能力造成的贍養問題,往往一家兒女有好幾個,只是都差不多的經濟能力,都不太好,這時老人的贍養就容易出問題,一般多數人採取的方式是讓老人輪流到子女家吃住。對於這種方法,我是極其不贊同的,這種輪轉對於老人來說很容易讓老人家覺得自己就是個包袱,被推來推去,而且老人喜靜不喜動,剛剛在一家住熟悉了,就要搬到另一家從新適應新的飲食和居住環境,這樣對於老人的健康和心理非常不好。應該讓老人選擇一家自己願意且子女自己也同意的家庭固定入住,其他兒女在金錢上給與一定支持即可。如果經濟能力都比較好,其實根本就不存在贍養的問題,我的一個姑姑家裡有兒女六個,因早年一起做生意發了財各個都是身家千萬,所以我的姑姑從來都是想去哪一家就去哪一家,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間去,因為每一家都有錢、房子也大、都有時間精力,所以錢、空間、時間所造成的衝突、壓力、和矛盾都被化解了。所以說老人贍養,尤其是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經濟能力佔很大比重,因為農家老人往往沒有退休工資等老保性收入。

2.       孩子小時候沒教育好,長大了不願意贍養老人。這個情況現在比較多,有些老人的子女不但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還要反過來啃老,甚至對於自己的父母打罵摧殘以達到要錢的目的。想想也是夠讓人心寒恐怖的。但這類情況可以說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如果子女有能力卻自己主觀上就不想贍養老人,那老人自己也只能走法律途徑讓司法機關強制子女盡贍養義務了。

3.       因家庭關係而不贍養老人的,這也是很多的,尤其是很多婆媳關係不好,兒子又不能或不會調解的,往往搞的雞飛狗跳家庭不寧。如果是兒子或兒媳主觀上就是不想贍養老人,這個還是要村集體、村委等部門進行干預,要建立起一種贍養光榮,盡孝光榮的行為嚮導,畢竟農村的環境範圍不大,誰家也不想因為不贍養自己父母而讓別人戳脊梁骨吧?萬不得已,也得走法律途徑,不過這是最後一步了,父母用法律手段逼著兒女來盡孝,即便達到了目的,想想也是夠悲涼悽慘的。

所以,國民的養老問題是個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農村老齡人口的贍養,因其本身收入低、保障性福利少等更是越發的尖銳。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結構的變化,國家應該支持成立更多的公立公益的養老機構、私人化的養老企業,並從法律法規、行政規範、工商稅收等各個方面給與界定,讓養老產業能健康快速的發展起來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畢竟如今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還想要養兒防老,恐怕是行不通了。





瑩瑩小鄉姑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說一個我家裡面的真事。我姥姥今年89歲了,每天跟我小舅生活在一起。我小舅又沒有結婚,在農村來說是個單身漢,照顧自己還行,還要照顧我姥姥,而且我姥姥只剩下一顆牙齒了,日子過的很心疼。我姥姥有3個兒子2個女兒,我媽排行老大,去年的時候把我姥姥接到我家住了4、5個月。到現在也沒有商量出一個贍養姥姥的好辦法,我呢現在能力有限,只能是每次去的時候給我姥姥幾百塊錢,也希望她老人家能理解。

通過我姥姥這個事情,我覺得照顧老人各方面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作為老人,在自己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時候,要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打算,特別是老的不能動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安排。拿我姥姥來說,3個兒子就有一個兒子和兒媳與她有矛盾,並且很多年了。現在姥姥不能動了,她的那個兒子和兒媳不管不問。所以說,在現階段農村養老體系不健全的時候,農村養老還是靠自己的子女。老人提前安排好是第一步。

第二,我覺得村委會有責任行動起來,監督這些事情。還拿姥姥這個事情來說,村委會成員就應該站出來,瞭解家庭情況,拿出解決方案。有困難不用怕,方法總比困難多!村委會解決好這些事情,才是真的為農民辦事。

第三,當然了,有人會質疑做到以上兩點就能解決好贍養老人的問題嗎?當然不能了,我覺得還要靠立法,把不贍養老人作為一種法律來實施。對那些不贍養老人的人實施懲罰,讓他們的不贍養老人的成本增加,這種措施真的可以嘗試。

我覺得贍養老人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我們一定要努力做到更好,謝謝!


山林小宋哥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說我老家一個真實事情,我們鄰居老人都七十多了,家裡有兩個兒子,自從大兒子結婚以後就和大兒媳婦不對付,互相看不順眼一直有矛盾,所以大媳婦搬出去以後一直沒有往來。小兒子結婚以後一直沒有小孩,也特別鬧心,就一直是各顧各的,現在老了還是自己做飯,自己下地幹活。


【1】從小培養,

父母要從小就培養孩子孝順父母的傳統美德,更要以身作則,贍養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以父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



【2】村集體干預


現在農村的孤寡老人特別多,希望村幹部多去關心一下這些老人,瞭解老人家庭的實際困難,根據情況做出正確的決定。


【3】國家介入


希望國家應該多出臺關於老人贍養的法律法規,保護老人的身心健康,讓不扶養老人的年輕人承受金錢損失,道德譴責,


最後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從我做起,以身作則,給下一代樹立一個榜樣,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到時候追悔莫及。





打工小寧


我就是農村的,並且從事過民政調解工作。過去農村,確實存在贍養問題。主要是兒子不願意出錢出糧的問題。農村養老,不要說女兒,只說兒子就是。因為儘管法律規定了贍養義務是兒女共同應盡的義務,但習慣上女兒不分財產,也不強迫接受贍養義務。至於女兒出於孝心,盡了義務,也是自願的。

而現在的農村老人贍養,已不再是過去的錢糧問題,而是陪伴和伺候,如何讓老人快樂生活的問題。現在的老人,每年有將近兩千塊的養老保險,像我們村每年沒人有五百塊的老人生活補貼,還有一千塊錢的分紅,逢年過節還有米麵肉蛋,加起來大約三千多塊錢。若無大病,吃穿是不成問題的。

可以肯定的說,現在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已經不是問題,即便有個別戶口出現贍養糾紛,大部分是覺得財產分配不公造成的。而且都是男性老人居多,那也是過去。

我在各種場合都講贍養義務是沒前置條件的,不依財產取得多少作為條件。財產繼承權在老人生前,是由老人贈予形成的。贈予權是由選擇的,給誰多少,給什麼,是由贈予人決定的,是贈予人的權利。不允許我不要財產,也不盡贍養義務,這也是法律規定。

就現在看,到的,不贍養父母的兒女,不是沒有,是很少很少了。即便出現,也不是大問題。除了擔心法律責任,還有就是擔心在村裡人中的名譽問題。


羊娃唱風


首先就題論事

第1:

農村子女多,至少是兩個以上,每家每個月或者按年出贍養費,至於多少與家中老人協商。

第2:

不願意贍養老人。首先是孝順與不孝順。

孝順的:

那不用說,老人也是最希望的與子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不孝順的:

老人去養老院是最佳選擇,如果在農村獨住,老人涉及到有個頭疼腦熱的無人問津,很危險,嚴重點的就不說了。

以上回答只如題所答。

以上回答只是個人意見或建議,僅供參考。

我的小時候,和我長大成人

在你不能自主飲食的時候

在你不能自主行走的時候

想想天下父母心

勿噴。




劉沁之


我騎車在南方的陌生的鄉間小路上,遇上一個小個子女孩,娃娃臉,可她身後揹著一個嬰兒,立馬陰天,闇然神傷,不由的悲從中來。就覺得沸騰的生命一下子冷卻下來,覺得心石塊一樣的下沉……

她能養誰?嬰兒,父母,還是自己?她最可怕的是再無可能去學習什麼了。她會有多餘的精力去考慮父母嗎?她的人生可能就剩下活著了。

她已經沒有能力弄清楚自己該怎麼長大,怎麼成人。到時侯不養父母就太正常了。她的生活邏輯已經定死調了,恐怕連夢都貧窮到不會做了!

人連做夢都不會了,還能養活誰呢?

當然,她只是一種,一部分。不是全體。貧窮到極致會兔除人的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這就是半大老頭的回答了。能力的喪失意味著愛,責任的喪失。


秋歌988


其實在農村,子女多,但都不願意贍養老人的人還是比較少的,有極個別的家庭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我們來講,還是沒有子女不贍養老人的,當然對老人不是很好的人還是有的。

百善孝為先,在我們國家從小就會教育我們孝道,孝道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一種文化傳統。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贍養老人,關愛老人,尊敬老人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那麼為什麼會還是有不贍養老人的子女啦。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我們村現在存在著一個問題,其實也不只是我們村有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婆媳關係搞不好,很多家庭經常會出現一點小矛盾,老年人本來那個時候的生活條件就要差一些,生活方式和現在年輕一點的人不太一樣,價值觀也所不同,從而就會發生一點矛盾。而有一些家庭隨著時間的增長矛盾越來越深,到最後像仇人似的。這個時候男人所扮演的角色啦,一邊是自己的父母,一邊是自己媳婦,左右為難。而在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個形容詞叫做‘幸福的耙耳朵’,有一些男人在媳婦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的。其結果就是想對父母好一點又不敢的尷尬境地,在外面會有人說你不孝,在內又說不上話來。

第二,子女有好幾個而沒有人贍養老人的。這種情況一般是幾個子女是因為贍養問題斤斤計較,這個子女多出了一點錢,那個子女少出了一點錢,這個子女多拿了一點東西,子女少拿一點東西。就這樣產生矛盾導致了父母一個都不願意贍養。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要繼續加大孝道文化教育,讓每個人都知道贍養老人是子女的法定義務,成年且有經濟能力的兒女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免除,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必須贍養老人。同時國家再出臺一些措施,比如不贍養老人在某方面有什麼限制等,買不了房買不了車等。這種實質性的處罰方式,應該會有所幫助。

‘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在很小的時候我就一直聽著這句話,我現在也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養兒女真的很不容易,不為別的,我們就衝‘感恩’這個詞都應該去贍養老人,贍養父母,況且,你就算是報恩,父母的恩情你能夠報答完嗎?

讓我們一起弘揚孝道文化,傳播孝道文化吧


大兵在鄉村


首先,絕大多數人是善良的,父母老了,和父母一起住,在農村是正常現象,家和萬事興

第二,你說的這種現象,有可能存在,父母年輕時強勢,和兒女有心結,解不開,導致孩子不去贍養,那麼,如果有可能,幫忙勸解

第三,兄弟姐妹多,小時候不能一碗水端平(大部分父母做不到)導致兄弟姐妹有心結,互相攀著,不去贍養,這個也必須有明白人出面調解

第四,人品問題,再加上窮,覺得老人是負擔,不願意贍養老人,這樣的,也沒辦法,畢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百善孝為先,人在做天在看,要相信因果報應,現在人很多打著反迷信的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哎

要知道,家和萬事興,如果連贍養老人都做不到,那麼,不僅僅枉為人子,不贍養老人看似佔了小便宜,其實這樣的人不但不成事,自己家也會不安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生活經驗,自然經驗懂得還是比年輕人多,終有一天會知道的

如果可以勸,那麼引人為善也是在為自己積德


老周生活


農村子女多,但都不願意贍養老人。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不是吃了這頓沒下頓的日子了,雖然說不上多麼富裕,但都能吃飽喝足多少還有點積蓄。也都蓋上了二層樓房,並且有的家裡都買上了私家車,並不比城裡人生活差。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要不得多虧了國家的政策好啊,才使得我們貧苦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農村是有個別的子女不贍養老人,但不能說都不願意贍養老人啊,大多數家庭還是很和睦的,都能對老人進到贍養的義務。別光說農村人,就是城市的人不贍養老人的也大有人在。那些不願意贍養老人的子女,我覺有幾方面原因,百善孝為先,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大家都不那種忘本的人,肯定是有原因的。

第一,老人對子女偏心,大家都知道農村的老人一般都有好幾個子女。五個手指還不一樣齊呢,哪能做到對待每個子女都公平不偏心,還有就是農村對於重男輕女問題也特別嚴重,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我想大家都看過都挺好這部電視居了吧,難到對父母的態度冷漠,對待自己的父母像仇人一樣,是蘇明玉一個人的錯嗎,是她不願意贍養老人嗎,是由於老人寒了子女的心,才不想去贍養老人。

第二,子女的壓力大,他們的生活壓力比較大,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庭,有妻子孩子要養,對金錢比較看重,對於自己的小家庭才剛剛能維持生活,沒有很大的能力去贍養老人,其實這也是他們自私自利的一種表現了,這也不能作為不贍養老人的理由,現在誰壓力不大啊,都像他們這樣,那些老人可怎麼辦,作為子女只要你有口粥喝就不能缺老人的,從哪裡不能擠出一口飯呢。

第三,老人的積蓄不多,如果老人有萬貫家財可以繼承,誰不爭的去孝順,這樣百年之後就可以分得一部分財產,但實際上農村的老人一般都沒有什麼積蓄,這樣子女就不願意去贍養,覺得老人是累贅,只會費力不討好,辛辛苦苦伺候老人到最後什麼也撈不著。

第四,大家的道德缺失,現在的人都一心向錢看,所以很多人都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四季都不回家,有的兩三年都不回家看父母,有的是留自己的妻子在家照顧老人,雖然妻子有這個義務照顧,但那也不是生她養她的父母,肯定在心裡上不能接受,願意盡心伺候自己的公婆。自己在外邊吃飽喝足了就不想著自己家中的父母,這就是社會上普遍的道德缺失, 大家太物質化了,把孝道都拋在腦後了。孝順不是嘴上說說的,要有實際行動才行。

我覺得政府也要加大對老人的扶持,給農村老人多一些幫助,多發點養老金,讓老人以後沒有後顧之憂,讓子女可以安心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