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丨邓敏:武汉封城25天

自在丨邓敏:武汉封城25天

*这是品观APP《自在》栏目2020年第7周的推送

13日一睁眼,湖北新增确诊14840人,经历过以万为单位的武汉人,看到这几天两千左右的数字,自然比较平静。看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表现悲观和乐观都不合适,原本没什么好写的,何教授发来一首歌,是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为中国创作的歌曲《黎明的编钟声》,配乐融入编钟,清脆柔和的旋律,瞬间被感动了,体会到内心宁静的喜悦。

自在丨邓敏:武汉封城25天

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为中国创作《黎明的编钟声》(CHIME OF THE DAWN BELLS)

音乐确实是无国界的,音乐也是心灵的艺术,史蒂芬·平克说:“艺术,是让人觉得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的原因之一,因为艺术在人类体验中注入了美感和洞察力。”

封城的日子,活成了一个无用的人,每天赖在书桌上,看了一些无用的书,倒是可以说说书里一些有趣的人。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翻开胡适《哲学的盛宴》,导言开门见山的一句话,见识了胡适的两种风范,一是开白话文的风范。古文向白话文过度,文字里亦古亦新,读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一是开治学的风范。胡适对根本两字的较真与探索,首先反应在他对史料研习与审定的严谨之上,其次因为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在中西哲学的比较中,胡适强调批判精神与独立思考,所以在治学上,他常说:“希望学者读古书总须存个怀疑的念头,不要做古人的奴隶。”

能开一代风范,胡适从根本上求根本的解决,这种精神在他的研究中可见一斑。《哲学的盛宴》中国篇讲的是轴心时代的诸子百家,老子、孔子、墨子、庄子、荀子,这些人都是常看常忘,想起来都模糊有点印象,真问也说不出一二。看完胡适分析的诸子,十分的脸红,原来常常引用的一些名言警句,大部分理解都是错的。

这就回到对“根本”的求索了,胡适说:大凡一种学说,决不是劈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仔细研究,就会寻出这种学说的许多前因,有许多后果。所以,了解一句话,就得了解那篇文章,进而了解那个人,而那个人的思想必定建立在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会状态和思想潮流中,要寻得根本,那就得深入了解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之前的时代,因为时势与思潮都是相互推动的。

所以,胡适讲老子时,必会详细考证老子之前的时代,老子之前的两百年思潮只有一部《诗经》,政治黑暗、贫富不均、民生痛苦,老子正是见那种时势,受那些思潮的影响,成了时代的反动者,他笑称是老子是革命家。

自在丨邓敏:武汉封城25天

胡适

哲学家大部分都是批判者。首先是有时代的土壤,其实有批判的对手,真正博学才能生辩,所以批判需建立在对批判者的深入研究上,孔孟虽然是一家,孟子也是在批判孔子中继承。

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荀子,正是因为研究了诸子百家,了解了那个时代思想的根本,才能开出解决根本问题的新局面。

看胡适讲哲学确实别开生面,感觉有种神仙打架的趣味,打的是思想的架。古今中外,哲学就是人们用思想打架锻炼出的智慧,能开新局面的思想一定是从根本上求根本的解决。

《推开哲学的门》是很早读过的一本小书,傅佩荣将西方哲学分四个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宗教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选了77位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做了个素描一样的介绍。翻开来,从划过的横线来看,大多是名言警句,再读,开始有点理解一招一式的根本。

阅读如交友,最开始吸引我们当然是外表,那些格言警句就是容貌与衣服,有了好看的外表,你就会有兴趣了解他的经历,经历造就思想与性格,如果喜欢,你就会进一步了解他的朋友,他的时代,只有从根本上做了了解,你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才有可能寻出根本的解决。

史蒂芬·平克用621页(489页正文、70页注释、40页参考文献)写成了《当下的启蒙》,作者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从历史的纵深,围绕人类的寿命、健康、食物、财富、贫富差距、环境、和平、安全、恐怖主义、民主、平权、知识、生活质量、幸福十四个维度,论证了人类从根本上是进步的本质。

自在丨邓敏:武汉封城25天

史蒂芬·平克

“人类是进步的”,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何还需要用几百页文字来论证?这正是当下人们认知的局限,面对一个问题,要不自满地乐观,要不本能地悲观,大部分人不会理性思考。平克的过人之处,正是从根本上论证人类是进步的,他认为启蒙是一种关于发现和改良的持续过程,进步只有在回顾时才能看见,而能够超越今天的就只有明天。面对当下及未来,平克指出启蒙运动的四大理念“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依然具有永恒的价值。

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将乐观主义分为自满的乐观主义与有条件的乐观主义,前者是孩子在圣诞节的早晨等待礼物时的感觉,而后者是一个孩子想要一间树屋,他意识到,如果他能找到一些木头和钉子,并说服其他孩子帮助他,他就能建一间出来。

显然平克是一名有条件的乐观主义者。面对疫情,凡事从根本上着想,做有条件的乐观主义者,这是无用之书给我的一点启示。

自在丨邓敏:武汉封城25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