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四君子,各有風姿——梅,蘭,竹,菊唐宋詩詞四十首

花中四君子,即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蘭、竹、菊。

其中,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

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徵。

竹,也經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

菊,它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還豔於百花凋後,不與群芳爭列,故歷來被用來象徵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整理花中四君子唐宋詩詞各十首,共四十首,歡迎品讀,欣賞與收藏。

<strong>梅


花中四君子,各有風姿——梅,蘭,竹,菊唐宋詩詞四十首


(一)梅花

【作者】羅鄴 【朝代】唐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
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二)梅花

【作者】韓偓 【朝代】唐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豔陽。
龍笛遠吹鬍地月,燕釵初試漢宮妝。
風雖強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應笑暫時桃李樹,盜天和氣作年芳。

(三)梅花

【作者】羅隱 【朝代】唐

吳王醉處十餘裡,照野拂衣今正繁。
經雨不隨山鳥散,倚風疑共路人言。
愁憐粉豔飄歌席,靜愛寒香撲酒樽。
欲寄所思無好信,為人惆悵又黃昏。

(四)早梅

【作者】張謂 【朝代】唐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五)早梅

【作者】齊己 【朝代】唐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豔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六)卜算子·詠梅

【作者】陸游 【朝代】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七)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八)雪梅·其一

【作者】盧梅坡 【朝代】宋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九)紅梅

【作者】王十朋 【朝代】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猶餘雪霜態,未肯十分紅。

(十)梅花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strong>蘭


花中四君子,各有風姿——梅,蘭,竹,菊唐宋詩詞四十首


(十一)古風五十九首其三十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十二)種蘭

【作者】陳陶 【朝代】唐

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
春風長養深,枝葉趁人長。
智水潤其根,仁鋤護其芳。
蒿藜不生地,惡鳥弓已藏。
椒桂夾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鄰桃花塢,右接蓮子塘。
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幽人飢如何,採蘭充餱糧。
幽人渴如何,醞蘭為酒漿。
地無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嘗仙人藥,端坐紅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來,佩花徒生光。
刈獲及葳蕤,無令見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葉豈可忘。
舉頭愧青天,鼓腹詠時康。
下有賢公卿,上有聖明王。
無階答風雨,願獻蘭一筐。

(十三)幽蘭

【作者】崔塗 【朝代】唐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十四)芳蘭

【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裡作芬芳。

(十五)種蘭

【作者】蘇轍 【朝代】宋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十六)種蘭

【作者】薛季宣 【朝代】宋

蘭生林樾間,清芬倍幽遠。
野人坐官曹,茲意極不淺。
西窗蔽斜日,松釵架春晚。
牆陰蒔花木,憔悴根日損。
植此山國香,坐與前事反。
扶疏可紉佩,心緒端有本。
芽生僅盈壇,高風成九畹。
群芳顏色好,祗自誇園苑。
何如淡嚼蠟,草莽曾誰混。
對我靜無言,忘形如莽篿。

(十七)入忠軒書院詠蘭

【作者】丘葵 【朝代】宋

階庭暫託根,只與綠苔親。


自少枝條分,不爭花卉春。
輕寒青瘦硬,出檻紫鮮新。
風雨時吹洗,含芬待主人。

(十八)卜算子·蘭

【作者】曹組 【朝代】宋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

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十九)蘭花

【作者】吳惟信 【朝代】宋

寒谷初消雪半林,紫花搖弄晝陰陰。

是誰曾見吹香處,千古春風楚客心。

(二十)蘭花五言

【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護雨重重膜,凌霜早早春。
三菲碧彈指,一笑紫翻唇。
野竹元同操,官梅晚卜鄰。


花中不兒女,格外更幽芬。

<strong>竹


花中四君子,各有風姿——梅,蘭,竹,菊唐宋詩詞四十首


(二十一)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


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哳鳴山禽。
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餘陰。

(二十二)苦寒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
鳥聲有悲歡,我愛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髮。

(二十三)竹

【作者】李嶠 【朝代】唐

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氛。
白花搖鳳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雲。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二十四)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作者】錢起 【朝代】唐

泉壑帶茅茨,雲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
閒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

(二十五)竹裡館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二十六)夏夜追涼

【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二十七)滿庭芳

【作者】秦觀 【朝代】宋

碧水驚秋,黃雲凝暮,敗葉零亂空階。

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

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傷懷。

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

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

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

(二十八)浣沙溪

【作者】周邦彥 【朝代】宋

翠葆參差竹徑成。

新荷跳雨淚珠傾。

曲闌斜轉小池亭。

風約簾衣歸燕急,

水搖扇影戲魚驚。

柳梢殘日弄微晴。

(二十九)鷓鴣天

【作者】陸游 【朝代】宋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

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

(三十)鷓鴣天

【作者】蘇軾 【朝代】宋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strong>菊


花中四君子,各有風姿——梅,蘭,竹,菊唐宋詩詞四十首


(三十)菊花

【作者】元稹 【朝代】唐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三十一)九月十日即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三十二)題菊花

【作者】黃巢 【朝代】唐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三十三)不第後賦菊

【作者】黃巢 【朝代】唐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三十四)菊花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三十五)秋興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三十六)日寄岑參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出門復入門,兩腳但如舊。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軒,飲食錯昏晝。
寸步曲江頭,難為一相就。
吁嗟呼蒼生,稼穡不可救。
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
大明韜日月,曠野號禽獸。
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
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
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
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
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三十七)寒菊 / 畫菊

【作者】鄭思肖 【朝代】宋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三十八)多麗·詠白菊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

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皋解佩,

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

天教憔悴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三十九)趙昌寒菊

【作者】蘇軾 【朝代】宋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四十)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

【作者】晏殊 【朝代】宋

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

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

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