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馬列主義 工人貴族(labour aristocracy)

我的馬列主義 工人貴族(labour aristocracy)

霍布斯鮑姆指出,“工人貴族”用語“似乎從19世紀中期以來就已使用,至少已用來描述工人階級某種特殊的上層”。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的一篇政治述評(1850年10月)中指出,憲章運動已分裂成兩派,一派是革命者,“生活在真正無產者條件下的工人群眾是屬於”這一派的;另一派是改良主義者,它包括“小資產者和工人貴族”。以後列寧也把工人運動中的改良主義同工人貴族聯繫在一起;特別是他在第一世界大戰期間寫的著作中,證明“工人階級的某些階層(工人運動中的官僚和工人貴族……)以及……小資產階級同路人,就是這種傾向的主要社會支柱……”。麥克期·阿德勒在研究工人階級同法西主義關係中,把工人貴族歸結為“一個人數眾多的特權階層”,它“已經把自己從無產階級的其他成員中深深地分離出來”,對保守的意識形態的傳播負有責任。阿德勒的分析最後把工人貴族概念同“資產階級化”的概念(恩格斯在19世紀80到90年代的書信中已經使用這一概念)聯結在一起,從而指出了當前爭論的要點。霍布斯鮑姆斷言,19世紀末英國工人貴族約佔工人階級的15%,他進一步考察20世紀的變化,特別提到了白領工人和技術工人這一“新工人貴族”。這表明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跟工人階級地位較為普遍的變化和新中間階級的增長相形之下,工人貴族也就成為一種不那麼重要的現象。

我的馬列主義 工人貴族(labour aristocracy)


我的馬列主義 工人貴族(labour aristocracy)


我的馬列主義 工人貴族(labour aristocracy)


我的馬列主義 工人貴族(labour aristocracy)


我的馬列主義 工人貴族(labour aristocrac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