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孩子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怎麼辦?從內外分別找原因和策略

由於疫情被困在家,孩子這周都在上網課。可是,每天讓他上課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早上小風還在被窩裡,就開始嘆息:哎,不想上課呀,病毒來了,你們都不用上班,為什麼我卻要上課?

然後磨磨蹭蹭的穿衣、刷牙、洗臉、吃飯。。。媽媽一遍遍地催,孩子一會會地磨,好不容易到了上課時間,卻發現,沒有拿筆,本子也找不到。

又是一陣忙亂之後,終於開始上課了。他卻說:你在我旁邊我不能認真學習!於是把門一關。被堵在門外的媽媽,除了生氣,還心裡一直打鼓:這孩子真的是在上課嗎?他會不會偷偷地玩手機?

像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特別是疫情期間,所有的孩子都在家裡上網課。隨著網課的開展,孩子們在上課時間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等各種現象就表現出來了。

其實孩子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的現象很普遍。據調查,53%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表現。


53%孩子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怎麼辦?從內外分別找原因和策略


總結起來,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的孩子有四個表現:

第一種:啟動慢。

啟動慢是指孩子從答應一件事,到他真正去做這件事情的過程比較拖拉費時。

比如說讓他洗個碗,他答應得好好的。可兩分鐘過去了,他一動也沒動,你忍不住催了他快一點。五分鐘之後你再去看,碗筷還是孤在桌子上沒收,一直到你發火了,他才開始真正的去洗碗。

第二種:過程慢。

過程慢是指孩子做事過程中邊做邊玩,容易走神,效率很低。

這種情況經常體現在寫作業過程中。本來半個小時可以寫完的作業,可孩子邊寫邊玩,一直磨到一兩個小時才完成,而且作業還經常是馬馬虎虎,字跡不工整,錯誤還多。

第三種:沒有學習興趣。

孩子對任何事情都很積極,除了學習,提到學習就開始心情不好。

對學習沒有興趣,一提學習和寫作業他就開始各種煩躁,發脾氣,哭鬧。這種孩子我們常說,他什麼都愛,就是不愛學習。

第四種:學習心態有問題。

孩子對做任何事情都表現得很不情願。

這類孩子一般都懶,做什麼事情都不積極,不情願,然後也體會不到快樂,總感覺無聊沒勁。


53%孩子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怎麼辦?從內外分別找原因和策略




今天我們從外在和內在分別分析原因和策略。

第一、父母消極的應對方式。

積極的應對會把問題導向積極的發展方向,消極的應對導向消極的結果。

當孩子出現了磨蹭拖拉的情況,大部分家長往往是不斷地催和不停地嘮叨,還有的是諷刺,甚至有時候來火了就打罵孩子。這樣的方式不但不能激勵孩子改進,還會讓孩子給自己貼上一個消極的標籤:“我就是磨蹭的,我就是拖拉的,你催我也沒有用啊,誰讓你把我生成這個樣子呢?”

應對策略:積極的應對方式。

首先對孩子表示理解,比如孩子在玩積木,一直不肯去做作業,那麼家長可以跟孩子說:

你還很想玩,是不是?媽媽很理解你現在的心情,有時候媽媽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通過這樣的談話方式,孩子能夠快速的把注意力從玩積木轉移到去思考:我要不要做作業的問題上。

其次引導孩子分析後果:1、馬上去做作業,很快就做完,然後我們可以跟媽媽一起玩遊戲。而且因為今天表現好,明天還可以獎勵玩積木的時間;2、繼續玩積木,會怎麼樣?作業最終還是得自己做,等做完作業,就很晚了,就沒有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遊戲,而且因為今天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明天的遊戲時間也沒有了。

最後讓孩子自己選擇。已經明確了後果,孩子自然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且當他自己主動的作出選擇之後,他的積極性肯定會更高。


53%孩子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怎麼辦?從內外分別找原因和策略




第二,身邊誘惑多,自我掙扎中,意志不斷被消耗。

人的意志力就跟肌肉一樣,運動時會被消耗,需要時間來補充和恢復。

舉個例子:

孩子正在看電視,家長就跟孩子說:“寶貝你該去寫作業了。”

孩子聽完,心裡會響起一個聲音:我還很想看電視啊,能不能再讓我看一會呀?

這時,心裡同時又會出現另外一個聲音:不行,我要去寫作業,不然的話一會媽媽該發火了。

但是,還有一個聲音又會說:爸爸媽媽都在玩,我也再看一小會兒吧。

這樣的內心掙扎其實就是意志力消耗的過程。當孩子最終決定去做作業的時候,他已經掙扎了好長一段時間,意志力也被消耗了很大一部分。所以當他寫作業的時候,由於意志力已經被消耗了,學習效率,學習持續時間等都會受到影響。

應對策略:排除一切干擾,一個時間裡只做一件事。

剛才看電視的例子中,如果家長在寫作業時間到之前,幫助孩子把電視機關掉了,並且準備好了寫作業的工具、書本等,孩子就能快速把注意力從電視機轉移到寫作業上。

還差5分鐘時,提醒孩子:馬上要寫作業了,請儘快把電視機關掉。如果孩子在掙扎,那麼家長就自己關掉電視機,讓孩子準備寫作業事宜。


53%孩子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怎麼辦?從內外分別找原因和策略



第三,學習氛圍導致。

學習氛圍的重要性,家長都很清楚。積極的學習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

應對策略:三個方法

方法1、父母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這裡的學習計劃指的是父母自己的學習計劃。

父母針對興趣或者工作而制定學習計劃,並且把計劃告訴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體會到:學習原來是一輩子的事情,哪怕爸爸媽媽已經長大成人了,已經工作了,他們依然要學習。學習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2、分享學習感受,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父母經常可以分享學習之後的感受。

例如爸爸跟媽媽聊天,說今天學習了什麼東西,覺得收穫特別大,很滿足。

然後媽媽也分享一下,最近讀了什麼書,有什麼受益。

最後再問問孩子,他在學習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收穫,什麼感受。

總之儘可能讓家裡出現一種因學習而快樂的氛圍。

方法3、跟孩子互動學習某個主題知識。

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某主題的知識,比如大自然、宇宙、博物館、地理等等。

互動學習是培養孩子學習積極性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在家裡就經常跟孩子一起做。

首先,我們會確定學習的主題,一般以孩子興趣為導向。最近我們的主題是植物世界。

其次,一起選讀感興趣的內容。

晚上有空時,我和孩子各拿一本關於自然的書,各自從中挑選一篇內容,我讀給他聽,他讀給我聽。孩子讀了一篇年輪,我讀了一篇種子。

再者,認真傾聽,並且提出不懂的問題。聽完孩子讀《樹木的年輪》,我問孩子年輪怎麼辨別方向呢?孩子就會仔細的跟我說書上是怎麼講的,講得不清晰時,他還會找到書上的具體位置再讀一遍。

最後,藉助手機拓展知識。但是我發現,孩子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是在北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是有區別的。於是我們一起用手機去搜索相關的知識。最終我們都搞清楚了,並且真的知道如何去運用。


53%孩子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怎麼辦?從內外分別找原因和策略




第四,學習興趣的培養。

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但是,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關鍵是要有方法。

應對策略:分享3個方法。

方法1、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學習,而是學習能力不夠,具體表現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好、不懂學習複習方法、聽課效率低等等。起初他們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去學習,卻沒有收到成果,故而越來越不願意學習。所以,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一個關鍵方法。

這些方法需要家長多觀察孩子,多學習和收集方法,從而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我們《一對一家庭教育指導圈》

也會每天分享各種具體的方法。

方法2、創造機會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成就感。

先幫孩子找到他的優勢或亮點,再幫他把優點塑造成突出表現,也即想辦法讓這個優勢在班級裡有明顯的進步,或者是有突出的表現。當他取得這樣的成績的時候,同學們會崇拜他,老師會公開表揚他,他就能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有些家長會說,我孩子沒有優點。如果學習科目上沒有,就從某個科目具體的點去找,比如口語、理解、計算等。如果還說找不到,那就從性格上去找。

方法3,藉助外力。

外力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老師讓老師找機會去鼓勵引導和認可孩子,孩子慢慢的喜歡上這個老師,他就會慢慢的對學習也更有興趣。

另一種就是通過學習解決實際的問題。例如,洗衣機是怎麼工作的?男孩子,通過學習去找到原理,這樣子他會發現原來學習是這麼有用的。從而,慢慢對物理產生興趣。

上述的方法都是從外部去幫助孩子,那如何從內在去幫助孩子,讓孩子發自內心積極學習呢?


53%孩子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怎麼辦?從內外分別找原因和策略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積極性?


今天分享一個特別有效的方式:目標式自我管理。

目標是做管理分4個步驟:

第1步:定目標。

特別提醒一點:根據孩子具體的情況定目標。

對於學習特別不積極的孩子,在定目標的時候不能定內容,尤其是不能定成績目標,而是要定堅持的天數。

通過堅持多少天的學習時間來強化孩子的學習行為,並且當孩子完成的時候,除了獎勵孩子,還要去強化孩子的學習感受。

對於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的孩子,那麼我們在定目標的時候可以是具體的內容,比如具體的成績,比如排名,比如看完什麼書。

對於學習比較好的孩子,就引導孩子設立夢想。

第2步:明確計劃。

為了實現目標,每一天要做什麼事情,一定要用序號羅列出來,讓孩子明確自己要做哪幾件事情。

第3步:對完成結果要有具體的要求。

父母必須規定:事情的完成時間點和質量。

第4步:一定要有獎懲規定,父母要堅持監管。


我們在獎勵孩子的時候往往會獎勵孩子物質或者是獎勵他的娛樂時間,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對,而且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錯誤的認知:我是為了玩遊戲去學習,我是為了獎勵而學習。

這裡我特別想讓大家記住一句話:用痛點去懲罰,用愛去獎勵。

什麼是痛點懲罰呢?就是孩子平常特別愛做的,或者是孩子特別討厭做特別害怕去做的事情,特別愛的比如玩遊戲、看電視等;特別討厭去做的,比如運動、做家務等。

那什麼是用愛去獎勵呢?用愛獎勵就是:陪伴孩子一起體驗。這種體驗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可以做到,比如晚上睡覺前陪孩子一起玩個遊戲,或者是與孩子一起互動學習。那大一點的孩子呢,哪怕你用半個小時陪孩子一起玩手機遊戲,都會比你直接獎勵孩半個小時遊戲時間更有效果。


53%孩子拖拉磨蹭、學習不積極怎麼辦?從內外分別找原因和策略



作者寄語

強者談習慣,弱者談喜歡。永遠別指望一個幾歲、十幾歲的孩子靠自己去持續地、勤奮地學習。每位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足夠堅持和專注的家長在支持和鼓勵。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