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學界熱議“應急供應鏈與公共安全”

2月15日,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組織的“應急供應鏈與公共安全”線上沙龍召開。沙龍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教授擔任主持人,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出席並講話。商務部、工信部代表和近200位業界、學界供應鏈專業人士參加。

本次沙龍一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產業、全國和全球供應鏈整體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更主要是廣泛探討從供應鏈的角度如何應對當前抗擊新冠疫情,推動復工復產,推動國民經濟進入正常運行的軌道。以及從長遠來看,我國如何建立高效協同的應急供應鏈體系。

在今年疫情發生以後,中國在應急供應鏈協同方面展現出快速應對的能力,尤其突出的是,眾多供應鏈企業在抗疫和保民生物資供應、倉儲調配、物流運輸、供需對接、基建項目、全球採購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充分說明了無論是在社會經濟正常運行時,還是在遭遇重大突發事件時,現代供應鏈都發揮了至為關鍵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清晰地認識到,當前疫情也對供應鏈造成了很大影響,也暴露了我國供應鏈在協同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經濟形成了一定衝擊。本次沙龍經過近3個小時的討論,各界基本形成一致觀點:

一、新冠疫情不僅影響到了中國供應鏈,也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了一定影響。

中物聯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胡大劍認為,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中國經濟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已經融入全球分工體系,是全球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配套能力中心,中國經濟的全球外溢性(正面和負面的)明顯增強。

北京物資學院副院長何明珂認為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和國際聲譽、損壞國內營商環境、增加成本這三個方面。疫情的輻射效應正在展開,造成一些供應鏈的斷鏈、破損、停滯、分流,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重構。但供應鏈的重構或將成為一次機會,推動我們主動調整,做強我國供應鏈。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史楊焱(Peter Shi)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為例分析了疫情對國際供應鏈產生的影響,認為以中國工廠為上游供應商的企業大多遭遇了原材料斷供、延遲交付等問題。中國市場受疫情影響消費情緒低迷導致一些銷往中國的產品製造商產品堆積、停工停產。同樣一些國家對於中國人實施限制入境政策也導致本國一些消費產品市場受到衝擊。

聯想集團供應鏈總監張敏提到,聯想和富士康都在武漢有生產基地,武漢的疫情對全國乃至全球IT行業都產生巨大影響,期望政府能夠支持IT行業有序復工,儘快緩解目前的困境。

蔡進建議要挖掘深層次的矛盾,將供應鏈的應急能力和目前所處的大環境結合起來,立足於長遠,就本次疫情出現的問題反思,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的協同水平、數字化和反應效率,繼續深入融入全球供應鏈,讓國際供應鏈也成為我國應急儲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本次疫情中服務業受損最嚴重,以生鮮批發市場、中小型餐飲企業為代表,餐飲供應鏈上下游將經歷一次大洗牌。

中物聯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胡大劍指出,有調查數據預測85%的中小企業現金流支撐不到3個月,支撐6個月的企業可能不到9%。這說明如果在4月底之前不能夠復工,將有85%的企業直接退出市場,影響到近70%的就業。

西貝餐飲物資部高級經理孫月陽提到,目前西貝堂食已經基本暫停營業,客流量降低了97%,現金流非常緊張,就算加上貸款也只能維持3個月。

凍品在線CEO林志勇認為,餐飲行業的上游企業目前開工率不足10%,整個市場基本上是在消耗庫存,因此拉高了價格,預計接下來幾個月依舊會是餐飲供應鏈的低迷期,大量小型餐飲企業與個體戶將經歷大洗牌。

三、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基本符合供應鏈特徵,各行業不是割裂的,單一企業或單一行業的復工無法實現,必須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同時復工,才能真正恢復產能,保障物資供給。而物流網絡的中斷是復工最大的阻礙。

蔡進指出應密切把握住當前的宏觀環境,要將供應鏈的應急能力和目前所處的大環境結合起來。要從全產業鏈的角度落腳,撬動最終需求,通過供應鏈的作用推動整個經濟的恢復和正常運行。

北京物資學院副院長何明珂提出,再大的疫情和災難一定要保障交通、物流、供應鏈。現在復工首先應該儘快恢復交通、物流、供應鏈!需要有關部門儘快研究對策,調整政策。

聯想集團供應鏈總監張敏建議物流企業優先復工,製造企業必須在供應鏈上下游整體復工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恢復生產。

徐州徐工物資供應有限公司/徐州徐工智聯物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大為也提到企業在物流與勞動力方面的困難,認為供應鏈上任何一環節的缺失都會導致整個供應鏈停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必須整體復工,企業才能正常運轉。蔣大為建議核心企業對其供應鏈夥伴進行必要的幫扶,通過風險分擔、資源共享等方式為自身供應鏈加保險。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原黨委書記劉慧認為穩固的應急供應鏈要包含市場要素和政府、企業、社會機構、民間團體、社會個體等社會要素,其中政府公共部門要針對戰時方案專門制定緊急狀態採購目錄,行業協會、非政府組織等民間機構為公共部門提供政策建議、經驗總結等智力支持,企業也要制定應急服務預案並向有關部門備案,以供緊急時刻快速調動。

四、在生產要素嚴重受限的情況下,各行各業復工企業都應對需求劃分優先級,稀缺資源(如勞動力和運力)首先要滿足優先級高的需求。這需要全國各地對現有生產資源進行臨時的重配。

蔡進提出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讓當前有限的供應鏈資源在供應鏈網絡上進行有序、有效地流動,優先保證重點領域的勞動要素供給。對於目前我國供應鏈受疫情影響出現的斷裂、休眠、失衡等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利用供應鏈特有的成本、風險共擔作用幫助部分企業度過難關。

中物聯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胡大劍認為平衡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之間的關係,讓更多企業有序復工,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乃至政治問題。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刺激政策,以提振市場和資本信心,對沖停工帶來的影響。

海爾智家供應鏈總經理應東旭介紹了海爾目前人員到位率、門店開業率、產能及物流運力恢復情況等。他以海爾經驗為例,建議復工企業整體統籌生產要素,對生產和經營中的各項需求劃分優先級。

聯想集團供應鏈總監張敏建議對現有的勞動力等生產資源進行臨時的、區域性的調配,將被困當地、臨時閒置的服務業勞動資源短期調劑到缺口嚴峻的工業生產部門,提高供應鏈整體的效率。

五、疫情結束後中國經濟將迎來一波新的爆發期。數字化、自動化、無人化、線上線下聯動將是新的發展趨勢。

蔡進指出,在此次對抗疫情過程中,供應鏈能力本身較強的企業發揮出了明顯的作用,這說明供應鏈是保障社會應急反應效率的重要工具,是恢復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的抓手。

中物聯採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胡大劍指出未來中國治理體系應該向“小政府、大社會、大市場”方向發展,構建一個政府、社會和市場橫向協同合作的多主體、多層次、多功能、全覆蓋的治理體系。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趙先德提到,本次疫情中供應鏈數字化程度較高的企業普遍快速反應能力強,如京東、阿里等,不論是在抗疫物資供應還是在日用品供應上都表現突出,這也說明信息技術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中的重要性是日益上升的。此外,自動化設備與無人設備的應用也在本次疫情中引起了重視,將成為未來供應鏈發展的新趨勢。建議業界和學者繼續研究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持續創新企業供應鏈,利用數字化手段管理整個社會不同的環節,如社區管理、交通運輸管理、進出口海關管理等。

凍品在線CEO林志勇認為在這次抗疫中,一些大的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和各行業的供應鏈數字化平臺都發揮了很大作用,建議各級政府積極鼓勵新型供應鏈平臺的建設和發展。疫情將使餐飲行業的中游批發商經歷一次轉型升級,在有關部門整頓之下,今後批發市場經營將更加規範有序,同時下游生鮮配送到家業務將迎來一波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