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老外是什麼體驗?

知足者長樂2505


這個問題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由於一定的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些嫁給老外的中國女孩,雖然樣本數並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

首先聲明,本人沒有嫁過老外,其次本人對中國女人嫁老外也是不排斥、不鼓勵的態度。

由於業務的關係,本人接觸過幾個嫁老外的女孩,暫且說出他們的經歷供大家參考:

A女,上海人,嫁德國人

工作中與A女接觸,這是一個很知性、感覺很有修養的上海女人,由於留學德國嫁給德國人。後來兩個人都在德國著名的銀行工作。她說起差異最大的是文化差異。

結婚的時候,A女說要給家裡5000歐元作為彩禮。老外很不理解:我們兩個人結婚,為什麼要給父母錢?經過反覆解釋仍然想不明白。最後A女說,不管怎樣,如果我們結婚就一定要給父母5000歐元。老外雖然同意給了,但是覺得中國人不可思議。

結婚後回上海探親。離開德國前,A女提出要給父母購買禮物。老外說,為什麼要購買禮物,難道我們回去不是最好的禮物嗎?最後說,如果一定要購買禮物,到機場購買一束花不是很好嗎?A女說,不是花的那種禮物,而是很有意義和實用的禮物。但無論A女怎麼解釋,老外也不明白為什麼要購買那樣的禮物。

這就是中國女孩巡給老外的文化差異。

B女,山東人,嫁美國人

B女留學美國後嫁美國人。平時兩個人的關係更像是兩個生活在一起的獨聯體。男的是一個醫生,工作相對穩定,收入也高,下班基本回家,沒有什麼應酬;女的做與中國的貿易,出差多、應酬多,甚至週六週日也要經常去工作。

一次與B女一起吃飯聊天。B女說,嫁給老外從正面講是充分信任,互相不干涉彼此的生活和工作,她舉例說,週末她如果出去工作,老公也不會過問,你自己出去就好,不會像中國的一些男人那樣嘮嘮叨叨地抱怨,或者問這問那。但是從反面來講,就是缺乏互相的關心。老公從週五晚上開始打遊戲,一直到週日早上,然後開始睡覺到週一早上上班,生活是很有規律,但是不是你的規律就不知道了。

相互獨立,缺少中國傳統夫妻的相濡以沫,對於那些追求個性獨立、經濟獨立、生活獨立的女孩也許更適合,但是對於那些家庭觀念太強的人也許就不合適了。

談到中國女孩嫁老外的事情,他淡然地說,自己不排斥但是也不接受,認為很多中國女孩嫁給老外以後生活習慣和文化會發生一些變化,所以再嫁中國人也就困難了。


謝家灣小胖


本人是男的,我也想說說我的個人想法。我不知道嫁給老外是什麼體驗。但是我始終不看好,中國女人嫁給外國人。當然也不是我能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生活,可能是我個人有點傳統思想、哈哈。但是我還是想說一下,自己的觀點,我看了好多新聞中國女人嫁到非洲,好像日子都過得比較低微,得不到尊重,低人一等。這樣的女人,我只能微微一笑,活該。中國這麼大,這麼多好男人,你偏偏要去找老外,崇洋媚外。當然,也有個別女人嫁給老外,也過得比較幸福。不要說我一杆子打死一群人。總之:一句話、不支持、不看好、中國女人嫁老外。




亽閒煙火


我認為有以下方面體驗。

第一、AA制婚姻俗語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實際上,中國女人嫁給外國人,首先最難接受的是夫妻間的AA制。西方國家家庭夫妻間經濟上大多AA制,夫妻各有自己的賬戶,也有共同的賬戶,各種費用的支出都分得清清楚楚。父親節邀請父母來家裡吃飯,父母還主動給飯錢;把妻子父母從機場接回家的10美元油費還要當著父母面問妻子要。嚴格的AA制對從小在父親養家、長大男人付費為主流觀念的中國社會里長大的中國女人,其心理衝擊力可想而知,要適應著實不容易。

第二、浪漫的生活 甜蜜的性外國男人的確比中國男人更有浪漫的基因,他們一般熱情外向,對感情很浪漫,很會寵女人,對女人經常甜言蜜語。 一些嫁到外國的女人說,洋丈夫成了她們性方面的老師,開啟了她們的甜蜜的性生活。因為國外的人工費特別高,所以外國男人大多比較能幹,家裡,裡裡外外的房子小修小補,甚至汽車維修都能自己動手做。還有一點就是嫁給歐美男人,不會有緊張的婆媳關係,因為他們獨立得早,父母對個人感情上的事不會管,與外國人過日子相對簡單很多,他們有什麼都會直接說,顧忌的東西較少。

第三、大齡剩女與失婚攜孩女性的“救星”《一輩子做女人》中,那位一心只想嫁給美國人的導遊陽雪說:“美國人很看重女人的性格,做他們的女人,一定要外向爽朗,性格好大多就能贏得愛。而且,他們的審美觀不同,越是單眼皮細眼睛越覺得很東方,所以,千萬不要將你的單眼皮高顴骨給整了,你要知道,這是你的特色,你的東方之美。”在老外眼裡,呂燕就是最有東方特色的美女,他們認為林青霞跟呂燕沒什麼區別,中國女人長得都差不多(其實這跟我們中國人看外國人不容易辨識,覺得長得差不多一樣,沒有歧視的意思)。這種審美觀,讓老外成了在中國不被中國男人待見的女人的救星。而且老外比較注重感覺,對於女人的年齡並不敏感,也不介意前妻所生子女一起生活。不象中國男人不管20歲、30歲、40歲,喜歡的永遠都是20歲的女人。所以,不少大齡剩女與失婚攜孩女性願意嫁給老外,老外成了她們的“救星”。

第四、文化與思維差異東方日出西方雨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中外人文差異也會時時處處出現在跨國婚姻中。前兩天,我相認的一位嫁到美國的蘇蘇姐姐給我打來越洋長途電話,我們聊了很多跨國婚姻的差異問題。蘇姐是帶著15歲的女兒嫁到美國去的,女兒剛滿18歲,大學還沒畢業,丈夫就跟她溝通說,讓女兒自己申請助學貸款上學;蘇姐和先生結婚前,她先生要求她在一份財產公證材料上簽字,說是婚前財產公證,是每一個美國人在舉行婚禮之前例行的法律手續,蘇姐為此還難過了一段時間。蘇姐大學的專業學的中文,英語不太好,到美國後邊學英語,邊教中文,一天下來感覺很累,下班一進屋就想躺下,可是先生工作了一天,下班後還要去打球、跑步;週日蘇姐很想在家安安靜靜休息,洋丈夫卻一定要開車到很遠的地方體會大自然。中國人喜歡儲蓄,每個月存一點錢,先生則喜歡用信用卡,月光族 超前消費。家的房子、汽車、家電全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的。還有一點,老外最受不了的就是娶了一箇中國女人好像是娶了一大家族人,各種家人、親戚來美國旅遊都不住酒店了,全住家裡,家族裡有什麼事,她的女人都得管,這經常成為吵架的導火索。

第五、飲食差異俗語說:民以食為天,特別是中國人,為了美食,向來精益求精,從不計較花費時間與精力。外國人其實並不是不會做飯,只是不願意在飲食上花太多時間與精力。閨蜜阿穎在北京一所大學與同班留學生傑克相識相戀,大學一畢業就跟隨傑克回德國結婚了。剛到德國時,阿穎覺得牛排、香腸、麵包、沙律、肘子還挺好吃的,但久而久之就想念中國菜了。但是外國人對中國人做菜的油煙味很難接受,在家裡長期做中餐基本不可能。雖說美國也有中餐館,但其出品的菜做得都很本地化了,吃起來很不地道,但就是這樣的中餐館也經常人滿為患,排長隊候餐。有時突然想吃小米粥、小醃菜什麼的,心裡特別想吃,卻根本買不到。德國的肉類基本都是冰凍多時的肉,沒有新鮮的,無論怎樣烹飪,吃到嘴裡都不是滋味。

綜上所述,異國婚姻的確存在著以上種種的情況,有浪漫也有差異。事實上,不管是異國婚姻還是本國婚姻。





譽君


俗話說,"一粒米養百種人"這就是在人世間,也就是人的種族,人的性格,人的生活習熟及風俗習慣是各異不同的。尤其是在國內的華人要嫁給外國人,即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種族的習性是各異不同的。尤其是他們(老外)的飲食慣例所用的餐具都是盤子,餐杈,餐刀等,食物都是奶絡,麵包,牛油,羊排等之類食物。我想,按照華人的生活方式及禮儀習性更是異別不同了!即然您已和老外成家立業了,那您就必須要識性者同居,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您就會慢慢地溶入這個世界裡了!


何敏民


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是否能拉進差距,貴在堅持二字。畢竟婚姻是磨合一輩子的事。只要嫁的是愛情,畢竟情比金堅。



城北少年


中國女孩嫁給老外是什麼樣的體驗呢?這個問題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由於一定的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些嫁給老外的中國女孩,雖然樣本數並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

首先聲明,本人沒有嫁過老外,其次本人對中國女人嫁老外也是不排斥、不鼓勵的態度。


剪輯初始化


嫁給外國男人特別是嫁給老年外國人的,基本都是為了出國,你還真認為有愛情!


福是人修


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要看想要的是什麼了,如果語言都通的話,或許會更好點,其他的都是過日子,看自己喜好了


拾一月的雪


1、接觸新鮮事物多,學習更多東西

2、接觸異域風光文化

3、可能提升眼界

4、總之人膚色的差異並不會帶來很多方面的體驗改變

人有主觀能動性,只能想到與中國人的差異


塗方誌a


嫁給與老外就是一種新鮮的感覺,你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東西,比如說他們國家的語言等等,然後你也可以去他們國家旅遊啊什麼的,靠著老外,有些東西可以免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