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離不開學習,可學習為什麼那麼難呢,任何年齡都值得看

學習是人人都經歷過的事情,幾乎人人都羨慕學習能力強的人,都渴望自己有好的學習能力。大多數人對學習的認識和應用都是模糊的、甚至錯誤的。他們不知道廣義學習的巨大能量一直潛伏在人們身上,但是我們注意不到它的存在,更談不上用好它。

本號專注於認知提成,心智成長。可以關注、分享、留言、討論!

論學習


做任何事情離不開學習,可學習為什麼那麼難呢,任何年齡都值得看

學習也是一種技能,正確認識 學習,學習就會變得不那麼難

大多數人學習能力的現狀

學習是人人都經歷過的事情,幾乎人人都羨慕學習能力強的人,都渴望自己有好的學習能力。可大部分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是不盡如意的,至少沒達到自己應有的水平。很多人籠統地認為“只有智商高,天賦強的人,才會有好的學習能力”。筆者觀察,關於學習,一般有以下幾種現象或者觀點;

1、很多人是把學和做(實踐)是分離的,把學當成任務,認為學好了再做。更有甚者,甚至把學和做對立,學的時候不能做,做的時候不能學;

2、很多人認為學習就是記憶,認為記住了就學會了,而記得話,又主要靠機械死記、硬記,可這樣記憶是件很痛苦低效的事情,反覆記,反覆忘記,搞了個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表,也堅持不了,仍然沒用,遺忘的速度永遠大於記憶速度,最後搞得信心大挫,終於放棄再學;

3、很多人學習時,就是在看書、看視頻或者看別人怎麼做,可是看的東西總是模糊的,自己用起來時總是這不會那不知的,於是一天長嘆“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4、有人一學習就打哈欠,玩就眉飛色舞;學習時候痛苦不堪,一學腦皮就緊緊的、胸口堵堵的,興趣點完全放不到學習上面來;

5、有人一學習就會走神,人拿著書,思緒早已飛到九霄雲外,有些是想著某個人或者某些事,有些是雜念亂飛,不學的時候就不飛,總之心根本靜不下來。這時,人們往往只是簡單地認為自己或者別人不專心,注意力不行,而不去追查和分析為什麼注意力不行,不去研究和運用注意力的規律,從而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永遠得不到提升;

6、很多人只為考試而學習,平時沒有學習或看書習慣,平時學習好像要ta命一樣;

7、有人學習時總想偷懶、找捷徑、快,但往往“快變成了慢”。

認識學習

我們先看下漢語詞典對學習的定義: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學習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

1、剖析學習這個概念

1)學習的本質

學習是一種實行為,行為就是實踐,所以一定不能把學習和實踐運用區分開,甚至對立起來。“學以致用”,學習是為了用,要在用中學。

2)學習的目的

學習是有目的的,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知識、技能、經驗、利益、愛好等。知識包涵記憶量和正確瞭解和認知。

3)學習的方式

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一般人下意識裡只把閱讀、聽講當成學習,但真正最有效的學習是實踐。

4)學習的種類

狹義:類似學生的學習,把學習當工作在集中做。學習方式主要是靠閱讀、聽講、記憶;學習結果獲取知識量、知識面、記憶量。

狹義學習最適合對學習對象做框架性瞭解。

廣義:類似人們生活和工作的過程中“不學而學”,學習方式主要通過生活工作實踐;學習結果是增長了經驗、技能等;例如人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走路、說話;在工作當中不知不覺增長了專業技能,可在學校的時候可怎麼也學不會。廣義的學習它根本感覺不到在學,就像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沒用痛苦的記憶和迅速的遺忘,好像是所有人的天賦異稟,事實也確實如此。希望提高學習能力的人最需要琢磨廣義學習,要特別留意和加強自己的廣義學習能力。要增加能力要靠廣義學習

2、常見誤區和對應解讀

1)看書寫字才是學習

上面說了,學習分為狹義的學習和廣義的學習。讀書寫字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尤其對狹義的學習,但讀書寫字不等於學習的本身。看書,或者看視頻,對了解型的學習是可以的,但是對於要增長能力或者擴大記憶的學習,這種學習幾乎是非常低效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苦惱自己學什麼都學不會,看了很多遍還是記不住、掌握不了、不能轉化為能力,這是因為我們把簡單的看當成了學習甚至學習的全部,這是一個典型的學習誤區。

比如我們用看的方法來學習外語,即使我們學了10年20年,但是還是學不好外語,說不好外語,就是因為我們這個學習的誤區造成的。而你在說你的母語或方言時,只要三五年就非常溜了,而且單詞記憶量非常大,而且你都意識不到自己單詞量很大。再比如我們一個勁的看文章、看報紙,但是要我們自己來寫文章、寫新聞,發現無從下筆,這也是我們的學習方法、學習誤區造成的。

看書寫筆記只適合於瞭解型的學習,就是對於一塊未知領域,我們一點都不清楚的時候,通過看書、看視頻講解,做一些泛泛的瞭解,這個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想是增加記憶量、或者增加技能和能力的學習,就不能用“看”的方式來學習。

2)學習能力強是因為智商高、天賦好

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把學習能力強的人簡單地歸為智商高、天賦好。但是在你周邊的人,你又不輕易承認自己的智商比別人低。但就有可能在學習能力上就是鬥不過別人,心裡就很不服氣,顯示出一種很矛盾的心理。學習真的很需要很強的智商和天賦嗎?非也!在高端比拼裡面也許需要高智商和天賦,但是對日常的、大眾的、普通型的學習中根本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和天賦,小布什當總統智商也才90。只要你不是傻子,絕大部分人的智商和天賦,對普通型的學習是已足夠、足夠、足足夠的。

還是那個比方,如果說學語言需要很高的天賦,那我們這個世界就慘了,大多數人都會變成啞巴、不會說話。但事實上不是,事實上連傻子對自己的語言掌握幾乎都非常溜,這是為什麼?這說明所謂智商對學習沒有必然的決定性,那什麼才是呢?1、是對學習的正確認知;2、學習其實也是一門技術,需要熟練駕馭這門技術;3、要勤而行之,要真正掌握這三點,基本上就會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當你在學習一個事情,如果不會像走路一樣,沒有明顯感覺在進步的話,那麼就要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對了。

3)認為年齡大了,學習能力下降了,小孩才有好的學習能力

科學研究大人的學習能力整體而言比小孩要強,而不是小。小孩的機械記憶能力可能比大人強。這是因為小孩子內心單純、好奇心強、腦子裡雜事纏綿少、注意力受牽制比較少、在做一個事情的時候相對比較單純。而大人因為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腦子裡面雜事纏綿,所以表現出的學習能力比較差。大人隨著經歷、經驗、記憶的增加,學新東西時,新知識與老知識的關聯性、聯想性更強、更多,而且大人的理解性更強、思考力更強,所以大人的整體學習能力是高於小孩的。

但為什麼有的成年人說自己的記憶力不如小孩呢?大

人記新的單詞,背一首新的詩,好像記憶力比小孩要差很多。這是因為小孩在學校裡,老師是要求默寫單詞,一遍又一遍地默寫,到必須默寫出來為止,背課文也是要背誦的。當你長大了之後,你開始變得偷懶,只是靠看來學習,不會通過默寫或者背誦來增加你的記憶庫存,你的記憶力當然比小孩要差了。當然人到老了很老的時候,人的腦細胞會減少,記憶力會減少,那是另外一個事情,但正常的情況的大人,其記憶力還是很強的。

還有,“認為年齡大了,學習能力下降了,記憶力下降了”這種錯誤的認識也束縛了我們的學習能力。因為自己都先入為主地認為學習能力降低了,所以在內心裡面就放棄了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時學習能力就會被負面的認識鎖起來,不會被激活。

4)學習靠毅力?

靠毅力不假,但我們要問自己毅力從何而來,靠自己對自己的苦逼嗎?人是快樂驅動的動物,靠苦逼、靠毅力堅持的事情,幾乎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靠譜。關於毅力的來源,可以看我另外一篇文章《為什麼能力強的人哲學水平都比較高,細看本文,你的能力也會提高 下》。臥薪嚐膽的毅力一定來自於深沉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念。

另外學習本來可以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學習任何東西,知識東西都會是很快樂的事情,幹嘛一定要搞得非常苦逼的、很痛苦的、是很難承受。人的本性是要逃避痛苦的,所以靠很痛苦的學習,想要達到很高的效果,這是不敢想象的。你可以去觀察和採訪那些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習很有成就的人,他們的學習一定是非常的快樂,非常的有收穫,非常的愉悅,非常有成就感的。

當我們硬是要靠毅力去學習的時候,要搞清楚毅力從何而來,學習這個原動力如果沒解決好,自己逼自己的毅力是不可持久的。

5)學習靠注意力

有人說學習是靠注意力的,這話說的倒是不假。你怎樣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可以控制嗎?是注意力控制人,還是人控制注意力? 影響注意力的因素有哪些?有些人竟然在做這種練習:就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或者盯住盯住一個點不動,認為這種方法去練習注意力,這是多麼的愚蠢和荒謬啊。

注意力是暗藏心底的內心活動,只有堅強的意志、決心或比較高的心智的時候,才可以熟練駕馭它,否則人是受注意力控制的。就算把你安靜地放在一個房間裡,或坐在教室裡面,但是那也是守住你的人,守不住你的心,也許你端正地坐在那裡,但是你的思緒是亂飛的。

“春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老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不專心,就是指注意力沒在你自己控制之下。我們常說做某件事情進入狀態了,就是指你的注意力和你所做的事情,兩者結合的比較好,這個時候做事的狀態和效率是最高的,做事所獲得的喜悅感也是最高的。在下文章節當中,會專門討論影響注意力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去克服這些因素,從而儘可能的讓自己能夠駕馭自己的注意力為學習服務。

影響學習注意力的因素

影響學習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概括一下就是以下的4種:1、慾望;2、憂煩亂;3、恐懼;4、猶豫。這些這些因素不但會影響學習的注意力,也可以影響人做任何事情的注意力,所謂心不在焉、心猿意馬、心煩意亂就是指注意力和所做的事情分離了,手裡做的是一套,心裡想的是另一套。當然,人根據對做事的熟練程度不同,對注意力的消耗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當人在學習新的東西的時候,就需要很高的注意力;當熟練掌握某種能力知識和技巧的時候,人對注意力的要求程度就會減少

。就打個比方,當你剛學習開車新手的時候,兩隻手兩隻腳對付一個方向盤、油門、剎車、離合器,你感覺到很不夠用,手忙腳亂,忙不過來;但當你很熟練駕駛汽車的時候,你可以哼著歌、跳著舞、談著話,很輕鬆地開著車,好像你的神經系統能自動駕駛車一樣。

1、慾望

假如你坐在課堂裡學習,旁邊有一個女孩子香氣撲鼻、身材爆棚,時不時還擺弄幾下,而你又是一個正當青春的青少年的,這個課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你一定你的注意力就很難保證到學習上去,這個時候就是慾望中火。人下意識的慾望能夠吞噬人的注意力,使人的注意力不受主觀控制,從而學習效果會很差。這裡說的慾望是色,慾望慾望有很多很多的形式,比如說有:利益的慾望、名利的慾望、有佔有的慾望、生理慾望等等,七情六慾嘛: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當你的慾望和你當下所做的事情沒有重疊時,那麼這個慾望對你的學習效果就是做負功;如果慾望和你學習的目的是一致的,那麼慾望對學習效果就會做正功,是促進力而不是阻力。

2、怒悲憂煩亂

當人處在憤怒、悲傷、憂鬱、煩惱心裡很亂的時候,這時人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在學習上面,學習的效果就會自然非常的差。處於這種狀態時,最好不要去學習新的東西,安排做一些很熟練的事情,不需要耗費太多注意力,而只是工作量的事情,慢慢的疏散和舒緩自己的狀態,慢慢從這種狀態中平靜下來,之後再安排注意力要求高的學習任務。

3、恐懼

恐懼是一種比較難控制的心理情緒,恐懼的本身,往往比所恐懼的事情(對象)的傷害性要大很多,恐懼是人的一種本性。對於恐懼,我們只能是平靜的分析,恐懼的根源在哪裡,恐懼的根源我認為是人有恐懼這個本能。當然恐懼這個本能既能給我們帶來有利的方面,比如說規避危險;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利的方面,比如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所以對待恐懼,我們要平靜地去分析和麵對它,能規避的就規避,不能規避的就勇敢地、平靜地接受事實,該怎樣就怎樣。

4、猶豫

在人的心智沒有足夠成熟之前,猶豫也是人難以駕控的一種心理活動,猶豫也是一種痛苦的根源,當人猶豫的時候就會忐忑不安、左右不是、六神無主,別說注意力集中精力做事情了,猶豫比較厲害的時候,幾乎連正常的日常活動都進行不了。

如何提高學習能力

學習本身也是一種行為、一種活動,我們不需要把這種活動神秘化,特別化,他本質也是一門技術、技能,任何技術技能都是可以學習並提高的,學習也不例外。只要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用正確的方法和正確的行動,學習能力本身也是可以學習並提升的。

1、明白學習的目的

學習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明白和清晰自己的學習目的,因為不同的目的會決定不同的學習途徑和方法,不同的途徑和方法就會決定不同的學習效果。

1)瞭解

如果你的學習目的只是瞭解,瞭解一般是指,對某一塊新領域,進行一些掃盲盲性或大綱 性的認知。這個時候,應該採取聽或看的方式,找有經驗的人士,讓他來做講解講座,然後在下面聽問答的方式;或者是找一些好的資料、書籍、視頻來看,因為是瞭解,不需要很深的理解,主要是知道框架,有了解只是你知道了解,所以只要通過看閱讀嗯書籍資料或者視頻,或者聽講座啊之類的就可以了。

2)記憶

如果你的學習目的是為了增加記憶量,比如要背下唐詩三百首、要記下乘法口訣、工作的一些基礎知識等等。這個時候一定不能用看的方法來學習,就因為看會矇蔽你,一看你覺得全會、全都知道了,但把書關起來,你會發現這不會、那不會、漏洞百出,因為你看的時候大腦是模糊的。對於記憶最好的學習方法是背誦或默寫,第一篇看,第2遍就開始背誦。比如說你要背一個單詞,你看第1遍,第2遍就要開始默寫,不會沒關係,看一下,但不能抄默寫,然後後默讀3遍,就這樣也許你每一次默寫只增加一個字母,但是你這樣默寫個四五遍之後,最多默寫10遍之後,這個新單詞,你基本上會進入永久記憶(當然學外語,記單詞不是好的方法,請關注:人生那條河,以後我會有專門文章介紹真正有效的學語言的方法),記憶其實就是這麼神奇,通過默寫來記,就容易記住;通過看,記憶效果就很差,人的輸出記憶比輸入記憶要強很多。如果只想通過聽來記憶,就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如果只想通過看來記憶,過目不忘那是神話。

打個比方,你開車記憶路,如果你是坐車,也許走過很多遍了,路都記不住。但是如果你自己開車,也許開幾遍之後就記得非常熟了,而且可以記非常非常遠,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但是你如果是坐車或者用導航的話,離家幾公里之外的路就不記住了。記憶就這麼奇怪,這就是被動記憶與主動記憶的差別。所以當你的目的是為了把東西記下來時,你一定要用主動記憶,要用默寫、要用背誦或者行為輸出的方式來記住。

3)技能(能力)

如果你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一個技能、能力,那麼這個時候一定要用廣義學習的方法來學習。廣義的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是一種行為實踐的行為,對於不會的東西,我們就當在查手冊或者問人,或者直接在模仿。因為在實踐過程中,問題和需求點非常針對,所以掌握起來特別的有效,學習好和記憶的效果就特別的好。

如果僅僅是看或者背誦,你會非常的勞苦而無效,最後不得不選擇不了了之,最終選擇放棄的下場。打個比方你要學會一種新的語言能力,那麼你一遍一遍地看視頻、看書或者背單詞,也許你背十年二十年,都不能流利地說一門新語言。但大家想象一下,你自己的母語語言能力是靠背出來的嗎?是靠學出來的嗎?根本不是!你的母語的記憶量非常得大,大得驚人,而且你都可能沒有意識到你母語詞彙量的巨大;你都根本沒有感覺到學這個過程,在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就會了。

再比如你學習開車,你哪怕把所有的文檔都書背得滾瓜爛熟,不去開,你怎麼也不會開。但是你如果跟著會開的人,自己去開試著開,也許你沒有上過任何理論課程,你都會開車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很多的技能,實際上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這就是平時我們經常在用的廣義學習,也許我們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廣義學習這麼大威力的神技時刻不離地潛伏在我們身邊。這才是最強大的學習力量;才是最有效最寬廣、最有革命性、最無窮無盡的學習力量,我們一定要把它利用起來。

2、不能把學習當做學習,學習像是表演

一定不能把學習和實踐分離,學習是實踐的一部分,他們是相輔相成的,在實踐中遇到疑問去找答案,帶著帶著疑問來學習,把學習當做查找。

我們還需要搞清楚學習與考試的關係,如果考試單純的考的是記憶量,那麼就通過背誦的方式學習;如果考試考的是理解和運用能力,這個時候就需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然後運用和表達自己的理解。比如我們考試讓你默寫一首詩,這裡考的是記憶,當然記憶是學習的一部分,而記憶也是可以用廣義學習的方法來加強的,如下一段文字;那如果考試創作一首詩,這個時候就是考的是能力。這個能力包括:你的情懷、理解能力、對文學美學的感悟能力、以及調遣文字的技能。這個能力考試要比記憶的考試,要求要高很多,但掌握方法也是不難。如上文所說,所有的能力只有通過在實踐當中的廣義學習才能夠學會。但如果沒有實踐呢,那該怎麼辦?這時就應該像表演一樣,給自己營造一個虛擬的或者模擬的實踐環境或場景,哪怕是內心裡的表演。

比如我們背一首唐詩,我們不能一遍一遍只背誦文字的發音,還要理解這個詩的場景,表達什麼意思,抒發什麼感慨,把自己想象成詩人,在詩的場景下觸景生情,聯想出場景裡所有人都有的同感,然後用文字表達出來,自己的表達肯定沒有詩人好,就模仿詩人的文字表達,這時你還會琢磨為什麼詩人這樣表達就能出現意境和效果,自己為什麼不行。這時,以前令人枯燥頭疼的記憶或者學習變得非常生動、有趣,你的理解能力和你的寫作能力就自然會提高。模仿著,模仿著,不但思背誦變得很容易,而且對詩對文學的感悟,感性能力也會大大加強。這就是所謂“熟讀唐詩300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道理。

所以學習我認為和表演很像,廣義的學習本質就是一場師傅帶徒弟的模仿秀。把自己放在一個設想的環境裡,然後模仿師傅去怎麼做或者怎麼表達,如果不會的時候就問一下師傅。這個師傅可以是一個具體的人,也可以是抽象的師傅,比如說一篇文章、網上查、一本書等等。在這種模仿秀型的學習裡,人的記憶能力是很強的。在模仿秀裡,開始會很生疏笨拙,逐步會變得熟練,最後會變得隨心所欲、得心應手的熟練,最後會變得充分熟悉,爐火純青,這時就會變成了自己的能力。這就像賣油翁說的“無他,唯手熟耳!”

3、排除內心的干擾

注意我說的是內心的干擾,而不是環境的干擾,以為環境的干擾好排除,內心的干擾不好排除。及時環境的干擾排除了,但內心的干擾不排除,也是沒有用的;反過來,如果內心干擾排除了,哪怕環境干擾不用排除,環境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也是不大的,甚至沒有影響。

排除干擾,首先要明白學習當下的內心活動是哪些因素在干擾自己的注意力,是慾望?還是憂煩怒亂?還是恐懼?還是猶豫?如果是請見前文,影響學習注意力的因素當中析這些干擾因素和排除這些干擾因素的辦法。

有一些錯誤觀點也會影響學習。比如說有時社會上流行一些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科是傻子學的,理科是聰明人學的”。也許這些話只是有人荒誕的玩笑,但是對心智不高學習者、尤其是小孩子,心裡會產生很大的干擾。他們會下意識認為“如果我把文科學好,就是傻子了。”這真實冤大頭了,不要笑,只是你沒發現,這種情況是存在的,甚至影響很嚴重,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還有,我們要了解注意力的規律,把注意力和學習活動結合起來,讓注意力為自己的學習活動做正工而不是負工。古代人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實就是這種做法:就是讓自己的注意力和慾望和學習活動關聯統一起來。

4、要有層次性

學習一定要有層次性,森林、樹木、樹葉要分清楚。森林是指對未知領的一個全貌,對於學習,這是面上的東西,需要以瞭解性的方法來學習,通過看、聽、觀來做概括性的瞭解,這個過程不要花很多時間;瞭解全貌之後,要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樹木。什麼是自己的樹木,比如說你在做的項目、學習的每一個章節。對於樹木要採取理解、模仿、表演的方式來學;樹葉是具體的某個知識點,這個是你在做題目或者做項目時遇到具體不懂的、沒記住的知識點,這個時候你要通過查找的方式來學習,所謂拿來主義。知識點,太海量了,如果確實是應該記住的就背下來,多數不用背的知識點,就不要他們浪費時間去背,知道它們的存在,遇到知道哪裡查就行了,有時查多了,反而自然也記住了。比如以前鉛字打印員,一個字盤上面的幾千個字,打字員能熟練記住每一個字的位置,在旁人看來覺得非常神奇,但打字員覺得不屑一顧,打字員不覺得自己有驚人的記憶力,而是覺得在工作過程中,長期枯燥找字過程中,自然會記住了而已。

5、持之以恆,點滴積累

任何學習行為要想有結果,都需要持之以恆的點滴積累。但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為什麼呢?一般人認為是毅力,是毅力逼著自己在堅持學習。我認為這首先要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是認知的問題,認知決定了毅力,要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麼,為什麼要學習,真正明白自己學習的動機、理由、目的,以及自己對這種動機的強烈渴望,才是你毅力和堅持的前提。

人的本能是趨向快樂的,痛苦苦逼的堅持和毅力是很難做到的。對大多數,如果沒有正確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糾正態度和認知,會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要是掌握的正確的方式和正確了態度和認知之後,學習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其樂無窮。

“那條河談認知”專注幫助人們清晰化、正確化、體系化自己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基礎認知。更多文章可關注後查看。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