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守望情暖贛鄱 抗擊疫情江西在行動 讓疫後生活恢復有序,須做好“加減”法

疫情形勢嚴峻,已到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在線下戰場,醫護人員、基層幹部等全力以赴救治病患、保障物資供應,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在線上戰場,得益於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遠程問診、遠程教學、遠程招商等探索不斷,“第二戰場”正在不斷開闢。

疫情防控是一場總體戰。正值疫情防控膠著對壘之際,尤其大量流動人口返城、復工復產,壓力不容小覷。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只有改變原始的“數豆子”方式,才能防止“掉鏈子”現象發生。而能否在“第二戰場”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做好“加法”與“減法”至關重要。

做足“加法”,指的既是互聯網工具功能和項目完善,更是政府效能的增加。近期,一些互聯網新應用、新服務“因疫而生”,能預料到的是,這些新事物可能會出現群眾知曉率低、卡頓閃退、兼容性差等諸多問題。做好“加法”,就是要把更多功夫做在看不見的地方,多從用戶的角度來想問題,多設置應急預案,“凡事多考慮一分”。

做“足”加法,還意味著多一些創新探索。最近,江西首家新冠肺炎在線義診平臺上線,受到許多群眾好評,民眾只要點幾下手機,就可以聯繫到相關專家團隊免費諮詢問診;杭州等城市則因地制宜推出“健康碼”,方便群眾出行……這些小程序、微功能都是“自我加壓”,但很好地體現了政務服務類工具“服務群眾、方便群眾”的初衷。

多做“減法”,首先是要簡化上“網”用“網”的流程。在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避免高密度的人群聚集是對大家最好的保護。特殊時期,很多公共服務都需要通過網絡辦理,在確保安全、規範的前提下,要儘量優化流程,減少“梗阻”,讓群眾在網絡上體會到優質高效的服務。

多做“減法”,還意味著要降低上“網”用“網”的門檻。近期,很多地方受疫情影響延遲開學,在落實“停課不停學”工作過程中,城市學校有條件開設網課,但偏遠貧困農村地區有不小的困難。近期,有關部門積極協調中國教育電視臺等單位,從下週一開始通過直播衛星平臺傳授學習資源,讓“停課不停學”的門檻降低,就是很貼心地在做“減法”。

技術不是萬能的,但做好線上工作,有助於讓社會生活儘快恢復正常秩序。事實證明,“互聯網+防控疫情”既能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又能讓群眾和企業不出門就能辦成事、辦好事。各部門、行業、領域都要擁抱信息科技,有所為有所不為,讓疫情應對能力越來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