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繳納養老保險10萬元,退休後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划算嗎?

小李看理財


近年來,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成熟,退休老人的養老金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老人認識到有一份養老保險的好處。比如,我岳母剛退休時養老金只有390多元,經過近20年的養老金調整,目前養老金已經超過了3000元。

養老保險的補繳政策

可是,大家也該明白,過去我們參加養老保險才繳納了多少錢?現在每月領取幾千元的養老金,肯定是收不抵支的。因此,國家也在嚴格把控有關養老保險的政策,嚴格規範養老保險的補繳政策。

2016年,人社部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的通知》,文件中明確,各地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採取一次性繳費的方式,將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等不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範圍。因此,一次性繳費的方式對職工養老保險肯定行不通了。

國家還明確,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不得以事後追補繳費的方式增加繳費年限。但是,對於符合國家規定補交養老保險費的,應當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繳納滯納金。

目前國家還允許補繳的政策,只有經勞動仲裁、勞動監察、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等有關部門確認雙方存在勞動關係,能夠提供出工資表等佐證的,才可以進行一次性補繳。補繳的主體是企業,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補繳社會保險費的滯納金。職工本人只需要承擔個人部分就可以了。當然,肯定有一些人想鑽空子,通過跟企業串通的方式補繳社會保險,這種情況明確就是騙保行為了。如果被查處,甚至會觸犯刑法,判處有期徒刑。

養老保險的全覆蓋

如果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繳費不滿15年,或者直接沒有參加過職工養老保險,怎麼辦?為了實現養老保險的全民全覆蓋,我們的養老保險可以分為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為了實現人人有保險的目標而設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如果到達60歲,可以通過一次性補齊15年的方式領取基本養老金。

如果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不滿15年,既可以選擇延遲退休繼續繳費,也可以選擇轉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到60歲一次性補齊辦理退休手續。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一種福利性保險,最大的好處是個人繳費部分會全部進入個人賬戶,也就是不會虧本。職工養老保險進入個人賬戶的只有繳費基數的8%,而平時我們繳費是繳費基數的20%。所以萬一提前去世,只返還個人繳費部分的40%和個人賬戶記賬利息,有可能虧本。

養老保險待遇的區別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養老金都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兩者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一樣的,都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60歲都是139個月。

兩者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差距有點大。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繳費檔次等因素掛鉤。按60%基數繳費15年,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一般都能領取六七百元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是由各地補貼而成。國家的最低標準是88元每月,各個省市一般在100~170元之間。



如果10萬元補的是職工養老保險,退休時每月能夠領取800~1000元的養老金。如果補繳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也能領取800~900元的養老金。

看似差距不大,但待遇是在以後的養老金調整中拉開距離的。退休以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由於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國家會每年調整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主要跟財政供養能力有關,一般增長十分緩慢。

所以,如果有條件還是參加職工養老保險更划算一些,更有利於應對長壽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