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篇————我的奶奶


人 之 初

(一)

1901年12月26日(農曆),在李官大營子村劉姓家裡一個女孩出生了。劉家有百畝土地,幾十間房屋,還有幾個夥計。在東北農村,這樣的家境是地主了。劉家共有四女二男,1901年臘月出生的女孩是最小的女兒,取名劉仙芝。家境富裕,又是最小的女兒,仙芝的童年在無憂無慮中度過。劉仙芝性格開朗,有點不拘封建禮教, 姐姐們包腳都按規矩流膿流血也忍受疼痛,腳小好找婆家,而她卻不管這些,腳疼就偷偷放放裹腳布,疼輕點了就在自己纏上。結果是腳包的很生(這是她告訴我的,其實我不懂怎麼叫生),就是又大又醜,根本沒有三寸金蓮的樣子。

追憶篇————我的奶奶

年老的奶奶

三個姐姐相繼出嫁了,大姐婆家是開粉坊的,二姐家裡有地有房產也是地主家庭,三姐婆家有買賣還有土地,更富裕。四妹怎麼辦呀?父母有點愁,姐姐們也幫著父母發愁。

1921年,四妹終於出嫁了,嫁到古城永寧韓姓家裡。韓家有幾畝薄地,哥兩個,一個種地一個做點小買賣維持生活。主要是韓家老二,就是劉仙芝的丈夫,人很聰明又有威望,正做著小買賣。做芝麻糖糕等小吃的外賣,生意還紅火。仙芝嫁過來了,買賣還可以維持家用。姐姐們覺得仙芝有福呀,嫁個好人家,不用愁吃穿了。大家都安穩的過日子,偶爾串個門,誰也不用太掛心誰。仙芝先後生了三個兒子,日子一天天過去,雖然她不是心靈手巧的家庭主婦,管家也不是兢兢業業,但是生活還是很幸福。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1941年,劉仙芝的丈夫得了重病,不到一年撒手人寰。此時仙芝身懷六甲,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彷彿天塌下來一樣,苦日子從此開始了。 劉家姐妹們都為小妹妹難過,這可怎麼過呀,一個快生孩子的寡婦領著三個半大小子,種地也沒人領著幹,恐怕飯也吃不上了。

艱難歲月

(二)

1942年,仙芝最小的女兒,小九出生了。沒看到父親的孩子,母親格外疼愛。三個哥哥也是百般呵護小妹妹,可是家裡太窮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窮人家 的孩子再疼愛還能怎樣?從丈夫去世開始,每年仙芝都受到孃家的大量資助。平時,三個姐姐有的資助糧食,有的資助菜蔬。每到臘月年豬殺了,仙芝的哥哥趕著大車,拉上豬肉、粉條、豆腐等年貨送到妹妹家,好過年,這個時候也是仙芝家最快樂的日子。可是也不能老依靠人家的救助呀,孩子們漸漸長大,仙芝把老大送到人家做長工,老二、老三送到人家放牛。由於老二、老三太能吃,人家讓老二和老三輪飯吃。每當在家吃飯,就是他們最難熬的日子,因為家裡實在是沒什麼吃的,就盼著輪到在人家吃飯的日子。

1945年大連地區解放,開始了打土豪分田地。仙芝的孃家被分了,姐姐家也被分了,仙芝一點依靠都沒有了。心中很是不平衡,好在她和孩子們分到了土地和牲 口,她領著兒子們種地種菜,維持生計。不久大兒子應徵入伍到部隊了,二兒子跟著勘探隊走了,家裡剩下三兒子和小女兒,日子過得很貧困。小女兒到了上學年齡,村 裡有一所日本人留下的小學,十里八村的孩子都到古城裡的這所小學讀書。仙芝的小女兒小九也到了這所小學。老師問小九,叫什麼名字啊,小九怯生生的說:“媽媽叫我小九”。老師笑了,同學們也笑了,這是什麼名字呀,老師問大名叫什麼?“不知道”。老師又問:姓什麼排行什麼字呀?小九說:“姓韓,排行廣字。”好 的大名就叫韓廣玖吧老師說。三個哥哥的名字分別是:廣利,廣明,廣深。仙芝共生下九個孩子,只活下四個,所以給最小的女兒取小名叫小九。

光陰似箭,仙芝大兒子隨著大軍參加瞭解放全中國。打完錦州戰役之後,負傷加上嚴重的風溼病,病情好轉主動要求復原了,回到了家鄉。二兒子成為 正式勘探工人,穿行於大小興安嶺的密林中,三兒子學習出色,小學連跳兩級,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大中專學生,抱著建設國家的雄心壯志,考上蘭州工業學校學習建築設計。仙芝和女兒小九的生活也有很大改變,入合作社了,仙芝在社裡乾點農活,小九上學讀書。

追憶篇————我的奶奶

爸爸和姑姑小時候上學很困難。


步入老年

(三)

時間荏苒,光陰如梭,仙芝漸漸老了,三十幾歲守寡,領著四個孩子過日子,轉眼仙芝好到六十歲了。大兒子在永寧結婚了,二兒子結婚了媳婦跟隨到黑龍江定居,三兒子畢業後工作一年,趕上 國家鬧饑荒,他的工作停了,擔心遠在千里外的母親和妹妹,又回到了家鄉。等到三年後國家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三兒子已經回不到原單位了,只得在家鄉務農。可是到結 婚年齡了,家裡一貧如洗,他的理想抱負被眼前的生活全淹沒了。很幸運,一個賢惠的姑娘嫁給了她。

天倫之樂


(四)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仙芝已經到了老年,她和三兒子生活在一起。兒媳勤儉能幹,兒子學校教書,一個孫子兩個孫女膝前纏繞,仙芝過上了平和幸福的生 活。但是她還是常常想到過去的歲月,想到她孃家的果木園,那些杏子、李子、蘋果熟透了,紅彤彤的掛滿枝頭;想孃家僱傭的把頭多麼能幹活,一年掙了幾擔糧食 幾鬥米,家裡一年都吃不完;想在家時和姐姐們一起繡花做鞋時的情景;想丈夫在的時候,僱的夥計開得糖房,那些往日的光景。

常常閉著眼睛坐在炕上,哼哼小 時候學過的歌謠,告訴孫子孫女們一些意想不到的名言警句。例如:看到鳥兒落在院子裡吃食,她會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三個孩子哪懂得其中的含義,高興地在院中跑啊跳啊,捉鳥玩。現在她的孫子孫女都長大了,才覺得奶奶的偉大,沒念過書的奶奶怎麼會知道那麼多寓意深刻名言警句。在閒的時候,仙芝會給孩子們說謎語,逗 孩子們玩。例如:南面來了一群鵝,不脫衣服就下河。是什麼呢?是餃子。那個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頓餃子,孩子們這個饞呀。還有,房簷下一窩猴,吃飯就露頭, 謎底是牙齒。仙芝大字不識,她怎麼學會這麼多知識呢?真是欽佩她。最使仙芝懷念的是,當年買一斤黃鱗子魚才一角五,至今幾十年了,再也沒有吃過那麼好的黃鱗子魚了。兒子媳婦覺得不可思議,現在物質比以前豐富多了,怎麼她還是想以前那些事呢?

記憶模糊的老年

(五)

孫子孫女都大了,找對象了。孫女對象到家裡,奶奶高興地問長問短。孫子領女朋友來家,奶奶摸摸手摸摸臉,很喜歡。可是她眼睛花了,還有一隻有白內 障,耳朵也聽不清了,可能直到去世她也沒清楚孫女婿到底姓什麼。一個姓潘,一個姓喬。她老打岔,不是說姓般就是說姓蕭,老是說不準。新上門的姑爺臉都問紅 了,奶奶也聽不清楚。

八十五歲以後,仙芝大腦也有點萎縮了,有時候不認識兒子媳婦,就認識孫子,喜歡孫媳婦。有時候記不住吃沒吃飯,剛吃完飯就問做飯了沒 有。白天睡覺,晚上起來收拾自己的東西。到1987年年底,仙芝自己不能吃飯,走路也不行了,有人攙扶著,才能勉強到院子走上幾步。1988年底,仙芝只能在炕 上活動了。她有時候一天白天都在睡覺,晚上一夜也不睡,在忙活收拾自己的衣服鞋子,擺弄來擺弄去。飯量也減少,問她喜歡吃什麼也不知道。大小便不能自理 了,不知道什麼時候便在哪裡。六十多歲的兒子媳婦,一個人根本護理不了個子高骨架大的仙芝,常常是兩個人才能換下髒了的床單和被子。剛洗好,不定什麼時候又髒 了。孫子孫女都在外工作,沒有時間伺候奶奶,重擔全落在爸爸媽媽身上了。

1990年初春,仙芝更糊塗了。常常表現的嗜睡,吃的東西更少了。仙芝三兒子覺得不好,於是把妹妹仙芝唯一的女兒小九,和仙芝的孫子孫女們找到一起, 開了家庭會議,告訴大家老太太近況。小九丈夫是醫生,給仙芝檢查了身體,告知大家老太太身體器官老化,小腦萎縮,大家有時間就輪流來伺候老人家吧,恐怕活在世上的時間不會太長了。

仙芝的身體每況愈下,漸漸的不吃東西也不說話了,彌留之 際仙芝時而醒來,一會清醒一會糊塗。孫子孫女拉著她的手,她的臉上很安詳,紅撲撲的。1990年 正月十四,仙芝從早晨睡到下午,臉上潮紅。三兒子說老太太不好,孫子孫女忙給奶奶清洗身子換上衣服。仙芝還是那樣睡著,氣息越來越弱,喊她也沒有一點回 應,孫子緊緊拉住奶奶的手眼淚止不住往下流。到了晚上十二點,仙芝已經沒有一點聲息了,她的手也漸漸變涼,脈搏也漸漸沒有了。仙芝去了,享年八十九歲。

追憶篇————我的奶奶

我奶奶和我們姊妹仨還有我表妹唯一合照。


劉仙芝我的奶奶永垂不朽!

《三字經》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寫下這個題目是想說,我的奶奶不管走過什麼樣的歲月,她老停留在小時候生活的嚮往中。生活低谷的時候, 她一個寡婦領著四個年幼的孩子,生活困苦,可是她內心是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帶給孩子們的是樂觀積極向上。三十幾歲守寡,卻從沒有悲苦、失望的時候,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她呢?她大字 不識,卻能說出一些富有哲理的名言,是如何學的呢?她重男輕女,這可以理解,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就是到最後兒子女兒都不認識了,她還是認識大 孫子,孫媳婦,這簡直不可思議。她對分孃家土地,房屋的事情,到臨死她也不理解,那些財產是父兄出力掙來的,為什麼要分給那些懶人呢?遊手好閒的人呢?

我奶奶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婦女中的一員,她的偉大之處是那種樂觀的精神,不向困難低頭,懂得一些大道理,不拘一些小理,寬厚、仁慈、樂觀。我永遠懷念她,我奶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