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你怎麼看?

A走過四季


這裡說的是青少年男女性教育的問題,並不是什麼俗語,而是現代社會應該注意的問題。

“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這句話,一半對,一半不對。

有些人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這種話純屬胡扯,是非常惡臭的。

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要對他們進行妥善的性教育。長大後,女兒和父親的親暱要有個度,同理兒子和母親也是一樣。

譬如,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父女共浴、母子共浴的現象。如果是嬰兒還算好說,但隨著孩子的長大,就必須注意親子關係的界限。

應該培養的性別意識:“女大避父,男大避母”

父親對女兒的愛不能出格,必須要區分是父愛,還是有猥褻的嫌疑。

父母應給孩子創造出“男女有別”的生活環境,對他們進行性教育,讓孩子知道哪些是連父母都不能觸及的個人隱私。

就像前面說的洗澡,孩子大了就要獨立洗澡。

再比如,各種對孩子的撫摸和親吻,這些都要有度,都要知道哪些行為是界限。

總而言之,女大避父,男大避母,請大家謹記。


HuiNanHistory


從性教育上來說,女大避父,兒大避母,無可厚非,但從心理成長角度來說,還是這句俗語更準確:“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

俗話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這輩子的小棉襖。”女兒一般會同父親交好,有什麼秘密也喜歡和父親說,從心理學上分析,這是異性之間的一種默契。

父親是女兒最好的參照物,女孩對男性的認知大部分都是從父親那學的,而且能從父親那裡獲得滿滿的安全感。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女孩,長大後對男性的挑選和相處都會有自己獨到的方式,也有利於婚後與丈夫的友好相處。

父親這一男性角色,賦予了他陽剛,果斷,獨立的性格,在和女兒交流時,就會潛移默化的把這種品質傳輸給她,可以減少女孩的優柔寡斷和多愁善感的一面,在生活中更能變得獨立,幹練,豁達。

那溫暖如茶的父愛,給了她一個芬芳的開篇

民國才女林徽因出身書香門第,她的祖父是清朝翰林,父親林長民是民國名流。林徽因小的時候就很懂事,父親外出的時候會幫著照顧家裡,還會給父親寫信報告家裡的情況。

林長民對貌美,聰明的林徽因愛若珍寶,從小就讓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林徽因十五歲時,林長民就帶她出國一年見世面,後來還送林徽因出國留學。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節選

從林徽因的詩句中就可以看出,字裡行間透露著輕快,灑脫,帶著陽光般的自然與驕傲。縱觀林徽因一生,一切都像是沐浴在陽光下面,溫暖,透亮。造成這一切的緣故,除了林徽因自帶光環外,最重要的是林徽因每個人生重要的階段父親都在場。

父親榜樣的力量,造就了林徽因的大格局,如果說母親影響的是她血肉,而父親則是構築她靈魂的脊樑。

拒絕巨嬰,兒大要避母,讓孩子脫離依賴

母親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母親的格局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但母親作為女人,或許思維的角度會有所不同,有意無意中,多少會影響男孩的成長。

男孩漸漸長大,渴望自由渴望獨立渴望成長。可是在母親面前,自己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上有母親這棵參天大樹的庇護,無風無雨,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看著嬌豔,實則羸弱。依賴母親久了,長大後就缺少自信,缺少擔當,性格也會唯唯諾諾,變得軟弱。

雖說保護孩子是母親的天性,但過度溺愛就是一種傷害,兒大避母,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母親的寵愛,讓他一直是個沒長大的男孩

一個人的性格最重要的源頭是家庭,而男孩的性格與家庭中的母親又密不可分。

《都挺好》中的蘇明成就是個長不大的“啃老族”,這一切還得歸罪到蘇母身上。蘇母在的時候,蘇明成的生活全靠蘇母支撐,就像一個沒斷奶的孩子,而且為人處世也很幼稚,和他的年齡很是不匹配。

雖說蘇明成最後性格有了很大的變化,但這一切的代價也是相當大的,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綜上,俗語說:“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當然,這句話要辯證的去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都不可或缺,只是在教育男孩女孩身上,父母的角色要有的放失。


深沉的海


兒子和母親是特殊的關係體,再“親密”也“有間”,“無間”反而不健康。不但影響孩子獨立,也影響老母親的心情!對兒子盯得越緊,付出越多的母親,在兒子成年後就會越不平衡。

對女兒來說,媽媽本身就是自己的同屬,在媽媽身邊能夠耳濡目染一些女性的優點長處和持家生活之道。可是男孩不一樣,媽媽介入越多,照顧越周全,男孩就越容易變得軟弱,依賴。總是跟媽媽生活在一起的男孩,性格方面也有些女性化,喜歡嘮叨,喜歡管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MAN力喪失。這並不是說媽媽給他的影響都是負面的,而是中國女性持家的傳統特色,導致一些事無鉅細的瑣碎料理勢必落在女性身上居多。特別是那些在生活中得不到另一半的重視,感情不和諧的,就會把情感和寄託都放在了兒子身上,用自己的佔有慾慢慢地把兒子打造成媽寶男。這樣性格的男孩,在婚姻生活中相當於處處埋雷,很容易引爆爭吵。

而女大避父一般僅指女生的隱私方面,在精神引導上,爸爸的引導不可或缺。可以影響女兒的擇偶觀,生活觀,世界觀。女孩和爸爸走得近,身上摻著點男性的爽利和硬朗,其實會比嬌柔的女性更有人格魅力更吸引人。

雖然男女平等喊了幾百年,但男女的社會分工又天然不同。需要父母引導的性格秉性方向也天然有差異。既然媽媽都知道不能給兒子買洋娃娃,又為什麼要按照洋娃娃的可愛聽話的思路養兒子呢?

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幼年時給予親密與安全,長大後適時得體的退出。這就是明智的父母。

原本就沒有恆久的親子關係。父母是陪伴他們走向自己人生的一個重要使者與護法,但並不是孩子生活的主體。不管多麼愛孩子,長大後你都要指導他愛別人,並放手讓他和愛的人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創建獨立的社會單元。既不能讓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他們成年後感到窒息。


魔教萌主


女大當然要也要避父了,子女與父母之間,一定要有分寸感。

這種分寸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女兒大了不能像小時候一樣,和父親太過親密。

這樣會讓人說閒話的。

舉個例子,日本有個習俗,就是女兒長大後和父親可以一起洗澡。

也許在日本他們習慣這種傳統,但是在中國人眼裡是絕對不可以的。

因為在我們骨子裡就認為,一定要遵守倫理道德。

兒子和母親也是一樣,一定要掌握親情的尺度。

記得前幾年有個臺灣的女演員,兒子都10多歲了還每天要吃奶。

結果因為過度溺愛,兒子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這種例子很多,非要說什麼道理,還真說不出來。

但是和親人保持一定距離,這樣更會讓關係長久,也不會讓彼此尷尬,符合中國人對待倫理的看法。


十點歷史君


這一俗語其實是個教育問題,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問題。

母子(網絡圖片)

<strong>這一俗語說“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是人們長期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如何教育孩子的警句。

子女長大了,當父母的要考慮孩子的將來了,總不能跟著孩子一輩子,孩子終歸還是要成家立業的。那麼,孩子大了,應該怎樣教育孩子獨立自主,成家立業呢?這的確是擺在父母面前的大事。

子女由於性別不同,他們的先天性格和思維與心理活動是不同的。子女從小在父母懷中,在不同程度上都會產生依賴性,對以後自己獨立生活基本沒有什麼概念,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因此,父母依據生活經驗,提出了“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這一經驗總結。事實證明:這一俗語總結出來的經驗還是有道理的,也是可行的。

“女大不避父”(網絡圖片)

“女大不避父”就是要求女孩子要經常接觸父親。通過父親瞭解男人,為自己選在什麼樣的男人談戀愛結婚,具有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起碼女孩子能從自己父親身上得到啟發,以後找個什麼樣的男人作為自己的對象。

“兒大要避母”(網絡圖片)

“兒大要避母”就是要求男孩子不要再依偎在母親的懷抱了。要學會獨立地生活,為以後擔當起家庭責任做好思想準備。男孩子大了,還像以前小時候那樣在母親懷裡撒嬌,那麼,他會永遠長不大,沒有男人味了,肯定會耽誤男孩成家立業。

對於“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這一俗語,我們一定要正確理解,千萬不要曲解成其他的什麼男女關係或性別方面的問題,這與男女關係性別等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其實質就是孩子大了,當家長的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問題,絕無其他。


言者青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兒大要避母是沒問題,其實女大也要適當避父。

首先說說兒大要避母。

這主要是兩點。

第一是戀母情結。

日本有個著名作家就有嚴重的戀母情結,以至於無法接受別的女性成為伴侶。

這個作家功成名就,社會地位很高,非常有錢,但一生未婚。

他有過2個同居女友,然而都是同居不到1年就分手。

這是因為他過於戀母,對於其他女性有一種本能的排斥。

同時,他找的的女友都是那種成熟女性,其中一個比她大六歲。

然而女友發現他的愛情觀很奇怪,不願意做他母親的替身,就都離開了。

最終這個作家到70歲的時候,還守著90多歲的母親,兩人相依為命,就這樣度過一生。

作家死後,因為沒有後代,將所有財產捐獻給慈善機構。

母親晚年曾經懺悔,認為在兒子少年時期,她沒有適合的保持距離,和他過於親密,導致兒子變成這樣。

一說,作家到11歲的時候,母親還親自為他洗澡,有時候兩人還睡一張床。

第二是性格原因。

通過對單親家庭的分析,只有母親家庭的兒子,如果同母親關係過於親密,往往會導致性格女性化。

說通俗點,就是性格會軟弱、猶豫、依賴性強。

這樣的男人進入社會,不容易混得好,甚至站不住腳,是所謂窩囊男人。

女大不避父

只說對了一半。

也是對於單親家庭中,沒有父親的女兒經過研究,發現她們的性格容易偏激、極端,考慮問題會比較不全面,很容易感情用事,而往往不會冷靜分析。

在對於女性犯罪的研究中,很多女犯人都出自於沒有父親或者父親名存實亡的家庭。

同時,如果女孩子長大的期間沒有父親存在,她會本能的渴望一個這樣的角色,出現一定的戀父情節。

這樣的女孩一旦走入社會,比較容易被年齡較大的男人欺騙。很多不倫戀情,就是這樣發生的。

所以,在女兒成長環境中,父親頻繁出現給孩子以關懷和教導,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父親要切記,在女孩進入青春發育期以後,一定要同女兒保持一定距離。

這主要是女孩子在發育期,因為荷爾蒙的影響本能會同父親很親密。

所以,父親一定要有所避諱,才能保證女兒心理的正常成長。

日本明治維新前後,對於男女的事情不是很避諱,經常有全家一起泡溫泉、泡澡的。

即便女兒已經發育成大姑娘,父親往往也不避諱。

但戰後,這種情況就基本全部消失了。因為父親不避諱女兒,尤其是讓女兒看到一些不該看到的東西,很容易造成女兒各方面尤其是性心理的早熟。

這對於女孩的身心發育是非常不好的。
23歲的日本女星北見直美曾經說:家裡除了一個爸爸之外,還有3個哥哥。而北見直美之所以至今還會和爸爸哥哥一起泡澡的原因就是,一個一個的輪流洗澡太浪費時間了,所以這樣是最快速的辦法。在節目的現場,主持人和嘉賓們在聽到這樣的說法之後,個個都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北見直美還在節目的現場直接提問,問在座的人,在這個年紀,還可以接受和自己的爸爸哥哥們一起洗澡嗎?當然,得到的答案就是大家心中想的那樣:不可以。

這個節目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北見直美受到輿論很大壓力,被迫退出演藝圈。


薩沙


歡迎走進文史工作坊!

“兒大”要避母,說的是防止兒子不能獨立,發展成戀母情節的一種說法。

男子漢就要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有責任心,有擔當。媽媽一般都很寵愛兒子,如果兒子長期黏著媽媽,就會使兒子成為媽寶男,養成依賴心理,做事猶豫不決。

自古中國最難以解決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一般媳婦和兒子結婚以後,都會希望不和婆婆公公住在一起。這是人之常情,而婆婆看媳婦不爽,也是人之常情,自己花這麼大的精力培養的兒子被一個比自己年輕貌美的女子搶走,肯定心理是不開心的。

“女大不避父”,強調的是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反映了自古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

父親對於女兒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影響女兒一生的愛情觀念和家庭觀念。所謂“父愛如山”,便是如此。在女兒的成長中,父親是女兒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位異性,在家庭中的作用不必多言。

如果父親是性格暴躁的,可能女兒對異性多有恐懼感;如果父親是冷漠的,可能女兒對異性是陌生的好奇的,在與異性交往中不容易識別渣男。

個人認為從小培養孩子快樂和感恩能力最為重要。

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應該讓孩子學會快樂,陽光一點。只要是快樂的人都會讓人如沐春風。

而感恩更是重要,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媽媽的難日,這一生如旅行,見證世界的是是非非,常懷感恩之心,就會讓自己不那麼尖銳,不那麼自私。這樣,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文史工作坊


歲月無情,一切皆有可能發生。

我認為“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這句俗語有道理,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又是說不通的。

我看了朋友們的回答,都是把“大”字簡單地理解為“長大了一些”這個意思,我認為這過於簡單和膚淺。


你想到過沒有,那些只有一個女兒的臥床不起老父親,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 ,做女兒的應該如何照料?那些只有一個兒子卻又打了光棍兒的老母親,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做兒子的又應該如何照料?這樣的家庭現在有,從前更多,所以才有了這句俗語。

所以啊,這個“大”字的真正意思應該是:成熟了,懂事了。


說來也巧,前幾年我母親住院的時候,我伺候了幾天,同時伺候的還有妻子或是妹妹,因為母親感覺只讓我自己伺候她不方便。

而同一個病房裡,有一個病號就不行了。她是一位90多歲的老太太,一個70歲的兒子還是光棍兒。兒子不伺候她還能有誰?老太太大小便全由兒子扶持。

在病房外面的過道里,有一位年近50的婦女,伺候一位80歲的老爺子,為他端著便盆小解。我猜想,那不是老夫少妻,那是一對父女。一個午飯後,我與這位病號閒聊得知:他是退休工人,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女婿在外地。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女大不避父”說得好啊!“兒大要避母”在個別家庭是不適用的。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女大不避父,男大不避母,,年齡得有個界限,十六,七歲就的男孩,母親上廁所,就因兒大不避母這句話,成年男孩就隨母同廁。女大不避父,成年少女父母在浴室沐浴,難道你也共一室沐浴。前幾天在頭條一篇文章中,說是一個男的媽媽進公廁,怕年幼的兒子脫離監護,把兒子也帶給了女廁。引起了同廁女性責斥,多人在評論區站在同廁女性一邊。我認為)孩子在學會走路後及早教育如何避父,如何避母。


辛繼生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女大不避父,兒大要避母”這是一種常見的說法。


男女有別,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思維,並且確實是有很多區別的。

以我們都不陌生的強姦罪來說,其實這個罪名就有一個暗含的條件,就是男性對女性實施非經女主同意的性侵犯行為,才叫強姦,那麼如果是一個女性強迫男的做那樣不喜歡的事情呢?對不起,根據法律的規定,這不叫強姦,不能用上述罪名定義。

所以男女之別,其實是很常見的,就算是在嚴格的法律上,也是有不少想不到的區別的。

兒大要避母。

這是我們都能理解的,到了一定的年齡,孩子就需要和父母分床睡了,不僅是培養獨立的生活習慣,也是避免很多小麻煩。畢竟男孩在很多事情上,是比較容易好奇的,好奇就會出一些問題。

而女大不避父怎麼說呢?

可能是因為女孩本來就比較思想單純,一般比男孩性懵懂晚一些,而家庭中,父親對女兒也是有其寵愛,俗話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自然是呵護有加,疼愛都來不及,更別說別的什麼想法了。

但是其實,不管是男孩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都需要注意避嫌,讓孩子注意到男女之別,這樣對孩子對家庭都是比較好的。

更多歷史文化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