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提升機構的教研水平

教學質量是教育機構的生命線。即使你機構的模式再好,營銷再強,服務再專業,但教學質量跟不上的話,也會做得很痛苦,而且別指望學校會做大。

五步提升機構的教研水平

小機構教研流程

1.形成1.0的版本

做教研的前提是要有個好老師,所以校長要把學校裡授課能力比較強的老師挑選出來,適當壓縮課時,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做研發,同時給予他們更高的薪酬,這樣他們才更願意貢獻自己的講義,研發出來的講義是我們形成標準化的第一步。

由學科帶頭人牽頭,對講義進行研討,提出修改意見,這就形成了1.0版本,可以讓老師應用到教學中。

2.預留2.0版本

版本雖然經過討論修改,但畢竟沒有實際上過“戰場”,是不是“紙上談兵”立馬見分曉。所以在一線老師實際教學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問題出現,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再改版,使之更加適合實際教學,這就是2.0版本。

3.呈現3.0版本

版本就是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改進,由專業教研人員形成新版本,再應用,再檢驗,再完善……不斷重複這個教研過程。

五步提升機構的教研水平

教研工作三原則

1.知識延續性原則

老師一定要知道學生未來考試中會考什麼,只有對考點了如指掌才能有針對性進行教研產品的設計教學。

老師需要做一些周邊省市的試卷,看看周邊省市的出題的規律,各個省市之間在考題上會有一些雷同,這就是知識的延續性,建議校長可以讓自己的老師去做一些這種試卷,對教研工作很有幫助。

2.知識關聯性原則

所謂知識的關聯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老師要知道本階段考試中常見的題型是哪些,易錯的題型是哪些,並且在教研時重點關注這一塊兒;

(2)一個知識點可以延伸成多種題型。做教研的老師要清楚地知道它通常以什麼樣的題型呈現,是基礎題、填空題、閱讀題、還是寫作題等;

(3)一個知識點有多種用途。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喻句在記敘文中是修辭方法,在議論文當中就成比喻論證了,在說明文中就是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所以一個知識點會有多種的用途。

因此老師在做教研時一定要把握好知識的關聯性。

3.化繁為簡原則

在教研時一定要善找規律,歸納總結。有的老師把這個題越講越複雜,書越教越厚,而有的老師卻把這個書越教越薄。怎麼做到把書越教越薄呢?那就需要你在教學中找出知識的規律來,並且總結歸納,就像語文學科,可以將成語歸為一類,可以將修辭手法歸一類,可以將標點符號歸一類等,在設計教研產品時要靈活運用。

五步提升機構的教研水平

教學服務

1.隨堂測驗

在課前,老師會進行隨堂測試,測上一講學習的內容。不僅可以督促學生複習上一講的內容,還可以引導老師通過複習引入這一講課程內容。在班群內公佈小測結果,但是,一次課只有兩個半小時,無法把所有小測的內容進行點評和分析。小測的結果和點評課後會發在微信群中,隨堂小測的講解會由老師提前錄成視頻,方便後期發送給孩子觀看。

2.雙師課堂

每個班級在上課時配備一名講課教師和助教,講師和助教並不是固定的。根據老師的時間安排,在A班上課的老師也可能是B班的助教。助教將上課情況發送在家長群裡,助教會詳細的反饋課堂情況,隔幾分鐘就會拍一些照片或者小視頻放到班級群裡給學生家長看。家長足不出戶也可以瞭解課堂現場。

3.課後服務

每個班級會建立微信班群,班群裡會有老師、助教、家長,課堂現場的直播、日常作業的講解,都會在這個群內進行。

(1)小測詳解

上課沒有時間詳細講解的隨堂小測,助教會將講解視頻發放在群內,作業上有問題的孩子可以對照更正。

(2)作業詳解

課堂上佈置的作業,也會提前寫好詳解、錄製好講解視頻。老師讓家長引導孩子們先做作業,做完之後,會發布答案。對完答案以後先給孩子看詳解,如果看不懂在給孩子看詳細的視頻。

(3)每日一題

每天班級群內會發布一道由老師根據過去學過的重點難點出的題目。題目做完了之後,教師會進行點評。點評之後,助教會在群內上傳老師的解題過程視頻。

(4)班群複習

定期在班級群內以問答的形式,讓孩子口述上課的內容。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家長也可以在群內提問,有老師進行講解。

在班群內每天與家長互動的頻率和次數一定要夠。每天給孩子發佈任務,相互交流,就很容易形成一個與家長的強互動。形成強互動以後老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和學校之間就會產生感情,這樣的話再續報各方面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步提升機構的教研水平

教師授課必備技能

上臺授課的老師必須滿足三點,才可以通過考核,缺一個不準上講臺。

1.幽默

對於成人來說,即使是聽郭德綱的相聲,也不可能連續聽兩個小時不走神。對於孩子來說,更不可能不走神全部聽下來一堂課。你幽默都不能緊緊地抓住他,你不幽默就更不行,講課一定要好玩有意思。

所以,幽默是對老師的第一個硬性要求。怎麼做到幽默呢?比如,反差幽默。對於孩子來說,反差變化就是一種幽默。有的時候在黑板上寫一個字,老師給孩子說:“我寫小點,你們看不清別怪我。”卻突然寫一個特別大的字,小孩就能哈哈樂半天。

這就是孩子式的幽默,提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去努力研究孩子,懂得孩子。

2.總結

題目的數量是無限的,但是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是有限的。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把所有的題都刷一遍。所以,如果一個老師只會就題論題就很糟糕,老師的總結能力非常重要。老師一定要用有限的思路和方法來幫助孩子解決無限的題目,把思路和方法提煉出來。

3.互動

互動也是老師必備的一項技能。上課一定不是一場獨角戲,和孩子的互動非常重要,跟孩子之間要有強烈地互動,讓講臺做題、上講臺講個笑話等等。

在課堂上,孩子本身是非常渴望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表現自己的慾望。這時候你一定要跟他互動,來滿足他的需求,把成就感留給他。

例如,適當在課堂上犯一些“小糊塗”,“3加5等於幾來著?”“等於8”“等於8,對對對,我怎麼糊塗了。”

即使這樣的小插曲,孩子們也會覺得挺開心的,覺得居然我比老師會的多,老師也有不知道的時候。

把成就感留給孩子,不要自娛自樂也不要耍酷,孩子滿意了高興了,對課程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自然也就提上來了。

五步提升機構的教研水平

如何提高老師的積極性

1.首先要樹立一個用人的標準

公正公開選人用人,注重德才兩個方面並重,不能僅僅因為缺人而用某個人。

在招聘老師的時候就需要明確其崗位的工作職責,招生轉化、續班工作是否涵蓋在常規工作職責當中。另外還需要用人之所長,努力營造人盡其才,有活力的團隊,對你期望的動作完成得好的人或事及時反饋給所有人,以表達校長所期望出現的見過的。

2.創新原有的老師激勵機制,激發老師的工作活力。

激勵機制涵蓋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個方面。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不僅給員工的是工作機會,更是一個發展平臺,發揮其個人的潛能,從而改善招生轉化、續班的動力。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才能讓老師的工作熱情從心底激起來。適時樹立典型進行激勵,公開、頻繁的營造正面的典型,使其他老師有明確的努力方向,讓其明白不僅僅是上課,還有續班、招生轉化等;最後是設置目標任務,讓老師有明確的目標,有工作方向和目標,就會有了一定的壓力。

3.關心愛護每一個老師,營造積極和諧的工作氛圍。

校長要想老師之所想,替老師想他們的需求,這是調動老師積極性的內在因素。尊重、理解、關心的態度對待,換位思考,平時多和老師溝通,從而理解老師沒能達成期望的處境和困難。

4.增加老師的工資待遇,努力創造主動的工作環境。

創辦教育培訓機構,就應該時刻把教學質量、學校利潤放在前兩位,把提高老師的待遇作為目標。老師就是學校生存的根本,學校發展的資本,作為校長,如果你不善待,不能夠幫助其成長,給到的福利待遇體現其價值,老師們很有可能會消極對待原地打轉或流動到其他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