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器格物:歲月靜好

拾器格物:歲月靜好

圖丨陳晉漁


夏初仲秋兩季,天高雲淡,峰巒幽深處蘭香馥郁。安頓於如此煙霞雲深處,定能將肉身身心俱安;若再能傍山林,依草堂幽竹間,構斗室、燃藜燈、設茶器、汲清泉、己主茶、不問世事,與一二道友開卷清談,其清逸之情,難以言語,一洗塵世浮華鄙陋之習,而得廣大空明之境也!勝似塵世一切富貴榮華。

拾器格物:歲月靜好

圖丨墨痕戊辰

俗世富貴,生活的奢侈與講究,如果能看得清楚了,皆是自心的妄作。


日子對於人來說長也罷,短也罷,總是這麼一天一天地過出來的。

但人對於時間來說,有說長的,有說短的,眾說紛紜,各人自有定量。若要深究,時間其真實含義只有“寧靜”二字。否則你將永墮煩惱,苦不堪言。

拾器格物:歲月靜好

圖丨頑頑-石夫人

素來喜讀沈復的《浮生六記》,李漁的《閒情偶記》,田子藝的《煮泉小品》,這些或許是先哲、古人為啟迪今人而作的伏筆,也是給今人最好的心靈滋養。只是今人識者少,娛弄風雅者多,當下尤甚。

與山水為伴,與草木為鄰,晨望旭日,旦夕禪坐,遠聞古寺鐘聲,於我來說,真的是慕極了古人的閒適雅趣。

隔世輪迴,雖曾喝了孟婆之湯,但還記於阿賴耶識中,於我來說它對我總有一種隱約的提示,這種提示有時倍感親切,只是忘卻了劫世經年的記憶。

人生已逾暮之歲,隱逸之心,不時冒於心頭,只是....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事萬物都隨六道因緣果報而來。劫世一次又一次的因緣變化讓人迷失在了塵世俗海之中。人世沉浮無際,變化無常,不知因緣果報,塵世再多的華麗與富貴終填不滿自心的慾望。

拾器格物:歲月靜好

圖丨月瀆公子

當年彭澤令淵明辭卻縣令,歸於田園。數畝薄田,幾間草屋,植松菊於草堂。有客來訪,無有貴賤,一盞粗荼,共飲庭前;一盤河魚,幾碟素果。妻於廚房,家餚清妙,素香飄逸,稚子兩三嬉於草野。於淵明來說,早年落入塵網,已成往昔舊事。

今日平淡田園,歲月靜好,方是淵明放下俗世的一生所歸。一放俱放,心印朗月。

拾器格物:歲月靜好

圖丨陳晉漁

舊年曾去山林,有一僧人見我,立足向我雙手合十:“施主,放下,方能如願。”

於佛腳下,微若塵埃,若放不下我執,如何豁達清明?

月隱星淡,老境、古境、枯境、一切,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