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為何中小學歷史教材上沒提及?

A立人


唐伯虎,是被過度神話了的一個人物,上歷史教材?他還真不配。唐寅在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所謂的江南四大才子,他們自己都沒敢這麼叫過,都是後人給加上的,實際上應該是吳縣四大才子才對。並且,他們的“才”也僅限於書畫詩詞,其他方面真是乏善可陳。這樣的人在大明中期那個文風繁盛的環境下,可以說要多少有多少。

為什麼是他們四個出名,我分析的原因是——科舉。科舉不順利,是這四個人的共同標籤,因為這,被後世一些人關注,吹捧成隱士一般,逐漸的叫出了“江南四大才子”的名號。就好比今天,蘇州的幾個高考落榜生靠刷頭條號吸粉成了大V,就被認為是“感動中國四大人物”,這麼個路子。還有一個原因,因為他們整天就是寫字作畫,留下後世的作品比其他人多,所以知名度就高一些。

真正的才子,應該是王陽明,楊慎,徐渭這種人物,這些大明冠絕天下的名士都沒有收錄進歷史課本,他一個只知道吟詩作畫luoben的秀才能進,教材編輯的人是活膩歪了吧?


百勝刀王胡逸之


我是賞心樂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歷史上的唐寅(字伯虎)是一個失意少年,命運坎坷,他被老婆拋棄、被體制排排擠,靠賣畫為生,最後落魄而死。雖然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自稱“江南第一次才子”;然而在張廷玉編撰的《明史·文苑》中所列出的明朝五十多位名士中,唐伯虎僅僅排行倒數十六,可見當時人對他的評價,並不如現在的評價這麼高。中小學歷史教材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中國以及世界上的重要歷史事件和對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人物,起到啟蒙的作用。中國歷史上優秀的人物太多了,明朝時期的唐伯虎顯然起不到這個作用,因此中小學歷史教材上沒提及。

影視劇中的唐伯虎

提到唐伯虎就不得不提到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塑造的形象,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瞭解唐伯虎就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的。以至於現在對於大眾來說,唐伯虎的“江南第一才子”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可以說是明朝最著名的網紅了。在星爺的演繹下,唐伯虎是典型的高富帥,風流不羈,名氣冠江南,撩妹手段一流,最終憑藉自己的機智和才華,抱得美人歸。除了文采風流之外,他還創立唐家霸王槍,含笑半步顛,還我漂漂拳,以及如來神掌和龜波動,讓人難免覺得唐伯虎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正因為如此,使得大多數人對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有誤解。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

在影視劇中,唐伯虎要了九個老婆,但是據有關史學專家考證,唐伯虎娶的並非秋香,所以沒有“點秋香”的軼事。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但在他大約二十四歲的時候病逝。後來可能又娶一女但因科舉舞弊案而離他而去。娶沈氏,或名九娘,傳十、十傳百之下變成唐伯虎娶了九個妾。而秋香根本不是華府的俏婢女,而是南京一名頗有名氣的青樓妓女,命途坎坷,與她有關係的是一 個叫做陳元超的書生。除了影視劇的演繹之外,歷史上的唐伯虎還畫得一手精美的春宮畫, 深受當時的達官貴人喜愛。他之所以被後人演繹出無數風流故事,應該與他創作的大量春宮畫有關。

一、出生末流的學霸,二十四歲遭受命運最大重擊

唐伯虎(1470年—1524年),名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 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直隸吳縣人,吳中四財子之一,自稱“江南第一才子”,明四家之一。

唐伯虎的父親是位經營餐館的商人,這樣的職業無法帶來高尚的社會地位,但顯然物質並不匱乏,也使得他在一開始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之後唐伯虎受到文林(另外一位明朝著名畫家文徵明的父親)的教導,文林把年輕的唐伯虎介紹給蘇州的士紳和文人社會,因此結識了沈周、吳寬和大書法家祝允明。他年輕的時候放蕩不羈,大部分時間和金錢都花在了飲酒狎妓上。

《明史》日:少年伯虎,恃才傲物,縱酒張揚,人稱孺子狂童。

然而在1493年到1494年短短兩年間, 唐伯虎接連失去了父母、子和鍾愛的妹妹。(當時的唐伯虎年僅24歲)後來在好友祝枝山和文徵明的好說歹說之下,終於走出人生困境,在29水這一年重整旗鼓,娶了第二任老婆,從此變得較為收斂且開始遠離誘感,轉而一心準備科舉考試。

1498年, 唐寅在南京的鄉試中,考中舉人第一名解元(也就是江南大區的第一,相當於半個狀元)。他的好友文徵明在他進京考試的時候,就勸過他:“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翻譯過來就是,以伯虎你的才華,拿下解元不難。但是你為人輕浮,恐怕難成大器,還希望你以後低調一些,不要惹禍上身。

可也真是說什麼來什麼。唐伯虎終究是沒能聽進去好朋友的逆耳忠言。在進京趕考的時候,與有錢的花花公子徐經(徐霞客祖父)前往北京參加會試,這是當時最重要的考試,主考官本來屬意唐伯虎為第一, 然而他和徐經卻涉嫌事先從主考官處得知考題,在嚴刑逼供之下,徐經終於承認事先賄賂了考官的僕人,儘管唐寅可能是無辜的,他只是遭人嫉妒而被牽連,但是卻在洩題案的疑雲下回到了蘇州,從此無意仕進。回到家鄉,第二任妻子因為他太窮扔下孩子跑了,周圍親友看他的眼光也變得複雜。一時之間,唐伯虎又從雲端跌回了地面。套用星爺的一句話就是: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了。

二、為了生計,賣畫為生

返回蘇州之後,唐伯虎恢復了舊日縱情飲酒以及頹廢的生活,同時開始作畫以維持生計,他早年曾經跟隨沈周習畫; 1500年開始正式拜周臣為師。及至1505年,他已經聲名大噪,並且有能力在蘇州附近的桃花塢構築別業。在“桃花庵”裡,唐伯虎頗感到一些愜意,他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唐寅《桃花庵歌》

這是落寞才子的自遣之作,又何嘗不是在極度失望愁苦之下的自我安慰呢?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看不穿的是什麼?我想就是唐伯虎內心極度愁苦又極力想逃避痛苦的心境吧!他晚年的人生太悲涼,悲涼到他無法放下,卻又時刻想放下。

三、為了活命,裝瘋賣傻

正德年間,唐寅迫於生計,答應了寧王朱宸濠的聘請,在寧王府任職。可是後來唐伯虎漸漸地發現了寧王的種種謀反行徑,他深感到一種危險,於是在正德九年裝瘋賣傻,迫使寧王放還了他。後來寧王起兵,被王陽明擊敗活捉,唐伯虎多虧當時的機智,才不至於受到牽連,從而撿回了一條性命。回家後的唐伯虎依然生活困頓,只能依然四處給人家寫詩、寫文章、寫墓誌銘以及賣字賣畫為生。他的後半生,就一直在這樣的孤獨、困頓、落寞、悲傷之中度過,這還是你所熟知的風流倜儻的唐伯虎嗎?

藝術家的人生大多是不幸的,藝術家的不幸是藝術的大幸

他的生活雖不風流,甚至是十分貧困,但他卻是個十足的才子,他的詩畫卻經過時間的滌盪而保存了下來,為人珍藏,價值不菲。

唐寅的山水畫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藝術成就,第一他能打破門戶之見,無論北方畫派、江南畫派,還是南宋的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畫師,他都認真學習,博採眾長,革新創造、最後形成自己的畫風。第二是他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營養,從而對他的山水畫創作起著重要的滋養作用。他的作品氣魄雄偉壯闊,造型嚴謹準確,筆墨精湛高深,都超過了同時代的一些畫家。第三既然要靠畫畫為生,“賣得出去”就成了一項重要指標。相應的畫中就多了區別於其他藝術家的特色“務實”,體現在了大量的仕女題材作品上。

但是,由於唐伯虎主打的消費群體是小市民階層,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線,註定不可能一卷千金。一旦沒人買了,他就會再度陷入貧困。所以,我們經常在他的詩作中讀到類似於: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孥並告飢。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這類的詩句,就是他的畫沒賣出去,沒錢了。不管怎樣,唐寅在明代的眾多文人畫家之中,是最靠近市民群體的一一個,因此也是特立獨行的一個。他兼顧文人畫和院體畫兩種畫風,縱橫捭闔之間不僅有著文人的高雅,也有融合了市民意識的淳樸。這大概就是唐伯虎為什麼受到了社會各階層人士喜愛的原因吧。

總結:中小學歷史教材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中國以及世界上的重要歷史事件和對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人物,起到啟蒙的作用。中國歷史上優秀的人物太多了,明朝時期的唐伯虎顯然起不到這個作用,因此中小學歷史教材上沒提及。他不是最好的,但也是誰也都替代不了的。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瞭解更多有趣的歷史知識可以關注@賞心樂史


賞心樂史


課本教材的選擇條條框框太多,很多很優秀的詩文作品不見得會選入,親不要高估了那些編者的水平和審美。

記得聽蘇教版主編有次在報告會上說,本來在選巴金文章入教材的時候,想選《懷念蕭珊》,結果上面不同意,後來才改成了現在的《小狗巴弟》。這個的高下一下就看出來了吧?審查太多。

納蘭的詞多美?選了多少?

書是要我們自己去讀的。書本上的形式文章太多。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英語小吃街



漁樵之人W


歷史教材中主要分為政治、思想文化、經濟三個模塊。

所以能夠在歷史教材上出現的多是這三個方面的精英人物。官話雖說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拋開不談,至少要有創造歷史那少許精英去做。而真正塑造社會形貌的自古以來一是政治精英,一是文化精英。

回到唐寅自身來看。他不過是明朝數百年長河中一顆稍現光亮的明星而已。將其歸為思想文化之類,但是他並沒有起到形塑的作用。對比來看。明初的解縉,主修永樂大典,既是文史方面的功業又對明初有政治功用。明中的王陽明,心學之集大成者,是對中華民族的人格塑造有過極大影響的人物。明末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既思慮人世哲學之大學問,更是對社會制度,國家理念提出新的見解。等等如此皆是對社會形貌有著極大影響力的存在,若非其詩畫功夫登峰造極到太白工部之境界,自然很難在本就字字千金的歷史書中留下姓名。

而試問現今的人,所謂認識唐伯虎。又有幾人是真正瞭解他才藝的呢?更多是後來的媒介傳播的影響力而已


掃地僧人不說話


我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各行各業人才輩出,他們對人類的發展起到了大小不同的作用,我國的中小學歷史課本摘取記錄的是各時期各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因為教材容量有限,要把五千年的歷史寫入幾本書中,必須有所取捨。

中小學歷史教材編寫是是基礎教育的核心任務,新生代正確的歷史觀來自於課本的學習,所以歷史課本要嚴謹,歷史事件要正確等等問題都要注意,同時歷史課的教育一定要強調愛國,以國家為自豪。

再者唐伯虎的具體歷史事件有的要考證,歷史上真正的唐伯虎是文學家、詩人,其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也很難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他的作品影響力也沒有達到一定的傳誦度,許多人是從影視作品上了解這個人物,而不是從其作品上,影視作品有時有改編的嫌疑。

最後其實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還記得唐伯虎這個歷史人物,說明他還是有歷史地位的。


輔冠數學老師滿江鋐


眾所周知,唐伯虎雖然是江南四大才子,但是其文學上書畫上的貢獻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還算不上至關重要的人物。而且他的性格放蕩不羈,風流韻事較多。目前小學初中小學的目標是建立良好的三觀,這與主流的三觀相違背,所以也不適合在小初學生課本中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