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丹
雍正之所以能異軍突起,最後登上帝位,離不開四位大臣隆科多、張廷玉、李衛和田文鏡的擁戴,但我想如果說雍正年間的重臣的話還可以加上鄂爾泰,他雖然在雍正即位之前並不出彩,但得益於雍正的賞識,在雍正去世時任命他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君。不過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幾個人之間的黨爭,切實影響到了李衛,進而影響了乾隆早年對李衛的態度。
隆科多從雍正三年就已失勢,雍正六年就死在了禁所;田文鏡在雍正十年病逝,所以這兩位暫且不表。而剩下的張廷玉被乾隆百般羞辱,最終在家憂鬱而死,鄂爾泰雖然在乾隆十年逝世時還是榮譽滿身,可是十一年後也被乾隆因其侄鄂昌與門生胡中藻之獄,撤出賢良祠。很多人可能會說乾隆對李衛很特別,沒有像羞辱張廷玉一樣羞辱他,但其實他和鄂爾泰很類似,都是死後遭到了一定的清算。
李衛和其他幾位重臣雖然都受到了雍正的寵信,但他們之間卻矛盾不斷,田文鏡彈劾過李衛,雍正不為所動,之後田文鏡又轉而交好李衛,在李衛母親死時專門派人持厚禮前往弔唁,結果被李衛趕了出去。李衛又彈劾過鄂爾泰的弟弟鄂爾奇,雍正把鄂爾奇撤職,又表彰了一下李衛,但並沒有動鄂爾泰。當時攝於雍正帝壓制朋黨,他們還不敢表現的太過。等到雍正帝一死,鄂爾泰、張廷玉和李衛就自立門戶,互相傾軋。
可是相較於鄂爾泰和張廷玉,李衛長期任職外地,未曾入內閣軍機處,所以勢力相對弱小。擔心遭到鄂爾泰報復的李衛,便上演了一出好戲,跑到雍正靈柩前哭得死去活來,暈絕不能起。乾隆知道他的意思,安撫他努力報國就行,先帝沒了還有他在,並且賞賜了他珊瑚朝珠,再賜他的長子李星垣武探花及第。
事實上鄂爾泰在之後也確實不斷攻訐李衛。李星垣曾上奏說他父親:“平日孤身獨立,恐不合之人就圖報復。”乾隆非常不高興,專門派人訓斥了李星垣,但是也明確指出不合之人就是鄂爾泰。這說明了什麼,李衛孤身獨立,相比鄂爾泰不結黨,而乾隆也明白鄂爾泰在搞李衛。另外乾隆在乾隆五年的一道上諭中還提到,李衛去世時有人奏請將其直隸總督降為巡撫,這背後也有鄂爾泰的授意。
乾隆還提出讓李衛納入直隸賢良祠中供奉,而很快湖南巡撫雅爾哈善就奏請將已故的田文鏡從賢良祠中撤出。這看起來兩不相干的事情其實就是一件事,如果將田文鏡撤出賢良祠,那李衛又有何資格進賢良祠呢?所以乾隆沒有撤田文鏡,而是將李衛納了進去。
乾隆為何如此偏袒李衛呢?其實關鍵就在四個字“孤身獨立”,說李衛一個親信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但相比較鄂爾泰,李衛確實沒行程像鄂爾泰和張廷玉那樣遍佈朝野的大勢力,所以作為乾隆最忌諱的是鄂爾泰和張廷玉,而不是處於劣勢的李衛。另外他幫助李衛,其實也是為了搞平衡,如果李衛這樣的重臣都被鄂爾泰搞掉了,那豈不是失去了制約嗎?所以對於急於尋求庇護的李衛,乾隆自然予以支持,甚至一度依賴李衛一派展開對鄂爾泰派的整肅。
只是兔死狗烹,等到鄂爾泰在乾隆十年病逝後,乾隆爺就用不上李衛一派了,比如作為李衛一派的主力彭家屏,就被乾隆斥責為李衛門下一走狗。而李衛也逃不過乾隆清算的命運,乾隆南巡江南,結果看到竟然有供奉李衛夫婦的花神廟。乾隆非常氣憤,說:“李衛於督撫中並非公正純臣,在浙江無甚功德於民,聞其仰皆皇考恩眷,頗多任性驕縱之處。”並且下旨毀掉李衛的雕塑。
好了,我們來複盤一下,李衛和鄂爾泰等幾個雍正時期的重臣相互攻訐,而李衛勢力較弱,尋求新皇帝的保護,乾隆又需要藉助李衛制衡鄂爾泰,所以對其進行了相對的支持。可是等到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後,乾隆又想起了李衛在雍正時期的驕縱之處,便毅然決然的將其雕塑毀掉,進行了報復。
邯鄲醉
雍正時期,李衛為四大寵臣之一,也是唯一安穩過渡到乾隆時期的大臣。然而,其他三位就非常不幸了:年羹堯功高蓋主、囂張跋扈,被雍正所殺;隆科多結黨營私、聚斂財富,死在大牢;田文鏡身體虛弱,病死家中。然,乾隆對李衛並不感冒!
(李衛)
百姓眼中的李衛
李衛的家庭還是相對比較富裕的,只是文化程度不高。早期,李衛是靠捐錢出任朝廷命官,後被雍正賞識,平步青雲。李衛為官清廉,體恤百姓,體察民情,深受百姓愛戴!
乾隆眼中的李衛
李衛是雍正時期的重臣,乾隆理應重視。但是,乾隆認為李衛對人民沒有貢獻,其性格倔強,不適合在朝中任職。
乾隆厭李衛之因
首先,李衛雖然能幹,但沒有什麼文化。說得不好聽的,如流氓地痞,跟劉邦差不多。然而,乾隆飽讀四書五經,有一個成語就能說明問題:“物以類聚”嘛!
其次,李衛性格耿直,言語太直。雍正時期,李衛就因為說話不好聽而被雍正警告過。而且,李衛在官場上,因辦事公正得罪了不少大臣。雍正因為這個,讓李衛改改,多年養成的習慣也改不了。到了乾隆時期,雖李衛在朝任職了,還是得罪了乾隆!
(乾隆)
李衛得罪乾隆之因
在乾隆時期,李衛做事依舊不管不顧。乾隆二年,彈劾誠親王與百姓爭地。乾隆三年,彈劾大臣朱藻。這兩件事,乾隆給予了肯定。但是,乾隆並不是雍正,其並不放心李衛。這就要從乾隆南巡說起了,乾隆在西湖花神廟,看到老百姓給李衛和他的妻子修建寺廟,並且供奉,乾隆大為惱火!於是怒言:“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說完,隨即命令拆除搗毀百姓為李衛修建的廟宇。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的駕崩,代表了李衛的地位也成為了過去。眾所周知,都知道李衛是一個好官,時刻都在為百姓著想,他擔心的是,他會因朝中官員的鬥爭,而成替死鬼。
(雍正)
李衛:去之所幸,死之可惜
好景不長,乾隆三年之時,李衛身患重病,一蹶不振了!雖然,乾隆也曾派貼身御醫前去治療,但此時的李衛已經病入膏肓了,因此沒多久之後,李衛便因病去世了,享年51歲。
感知歷史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僅次於康熙的皇帝,他在位60年,而且活了88歲,他之所以在位60年,還是主動讓康熙的,但乾隆退位後,仍舊把持朝政,嘉慶帝只是個擺設,其實乾隆是個非常自負的人,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他甚至不太看得起自己的父親雍正。
乾隆繼位後,就開始引導輿論,說什麼自己的皇位不是雍正傳的,而是當年爺爺在世時就看中了自己,而且雍正還是沾了自己的光才得的皇位,這些言論被乾隆加以引導,搞得好像真的一樣,而他繼位之後,就對父親雍正做出的事情進行反對。
雍正是個很勤快的皇帝,長年累月工作不休息,而乾隆卻偏偏常常玩耍,還下江南去玩,這不是跟父親唱反調嗎?雍正當年打擊過許多人,乾隆登基之後,就給這些人平反了,而對於雍正的心腹,乾隆照樣看不慣,比如李衛就是這樣。
看過《李衛》當官的朋友知道,李衛不太識字,但乾隆皇帝很喜歡他,因為李衛心思單純,而且對乾隆忠心耿耿,李衛性格風風火火,做事不顧後果,所以他看到哪個官員做了貪贓枉法的事,他就要彈劾,雍正派他去搞鹽政,李衛就猛烈抓捕鹽販子,完全是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
因為李衛做事認真負責,所以得到雍正嘉獎,而且雍正本事也是個熱血漢子的性格,李衛很對他的胃口,李衛因為功勞獲得賞賜,他就把這些賞賜放進儀仗隊裡,經常上街招搖,雍正知道就批評他,說他太招搖,李衛反而解釋說自己是在宣揚皇恩浩蕩,雍正也就不予追究了。
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了,乾隆登基之後,李衛算是換了新主人,可他仍舊我行我素,乾隆二年他還上書彈劾誠親王,說誠親王跟老百姓爭奪一塊地,第三年他有彈劾大臣朱藻,對於這兩件事,乾隆不置可否,可李衛偏偏是一根筋,腦筋不動轉彎的,依舊按照自己的性子來。
乾隆三年,即1738年,李衛去世了,後來乾隆遊江南時,發現在西湖花神廟中,竟然有老百姓跟李衛立了神像,還有百姓給他供奉香火,乾隆一看就生氣了,批評道:"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於是乾隆下令把李衛的像拆除了。
其實李衛的像又不是自己立的,是他死後老百姓紀念他的恩德立的,這並不能怪在李衛頭上,可乾隆就是看著李衛不爽,這或許是跟李衛的性格有關的,幸虧乾隆繼位第三年李衛就去世了,否則的話恐怕李衛在乾隆手下吃不到好果子,你覺得呢?
一食之間
雍正四大寵臣,唯有李衛善終,為何乾隆卻非常討厭李衛?
眾所周知,雍正皇帝有四大寵臣,分別是年羹堯、李衛、田文鏡和隆科多。在這四大寵臣中,年羹堯因為功高震主、飛揚跋扈被殺,田文鏡因年老體弱差點病死在任上,隆科多因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被囚死在獄中,只有李衛安穩的活到了乾隆朝。
李衛死後,乾隆最初還以總督例賜李衛安葬,並追贈諡號敏達。但過了幾年,乾隆就突然開始討厭起了李衛。乾隆不僅稱:“李衛於督撫中並不是公平純臣,在浙江無功德於民,聞其仰借皇考恩眷,頗多率性嬌縱的地方。設使此時尚在,猶當究治其愆!”而且後來在南巡的時候,看到杭州百姓在西湖花神廟為李衛和他的妻妾立廟也怒不可遏,當即命人拆除了李衛的廟宇。
百姓為李衛立廟,說明李衛在民間確實深得民心,為老百姓辦了實事,為何乾隆卻變得如此討厭李衛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李衛是能吏,但卻沒文化,乾隆恥與其為伍。李衛的辦事能力毋庸置疑,不管是兩淮查私鹽還是江南捕盜,李衛都能幹得得心應手。但李衛的出身卻不太好。這裡並不是說李衛出身卑賤,而是說李衛肚裡沒多少墨水。李衛家庭富裕,但卻沒多少文化,所以最後只能花錢買了個官。這在乾隆這種附庸風雅的人看來,李衛就是個文盲,能被他老爹重用只是走運罷了。所以在李衛死後許多年,乾隆收回了很多雍正賜給李衛的榮譽。
其次,李衛性格耿直,不善於拍馬屁。早在雍正時期,李衛就因為太耿直而被雍正警告。李衛在直隸總督任上,因為辦事公正、為官清廉得罪了很多人,遭人彈劾。雍正給李衛下諭旨:“近有人謂卿任性使氣,動輒肆詈。丈夫立身行己,此等小節不能操持,尚何進德修業之可期?當時自檢點,從容涵養。”
雍正是在提醒李衛,你可得稍微注意點啊!但李衛早已養成了嫉惡如仇的習慣,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改過來的,所以到了乾隆朝還那樣。而乾隆是個比較虛榮的皇帝,最喜歡的就是和珅這種善於溜鬚拍馬的大臣。所以李衛在他看來就是一根筋,冥頑不靈的典型代表。
最後,李衛在民間的聲望太高,令乾隆很不爽。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對於父親留下的幾個老臣都不太喜歡,因為這幾個老頭都比較固執。李衛一個沒文化的小流氓居然被老百姓“封神”,這讓他實在無法接受。所以乾隆後期往死裡貶低李衛。
送歷史個救生圈
李衛得雍正的重用,乾隆上位之後並不待見李衛,所以李衛辭官迴歸故里,乾隆先是假裝不答應,後來還是放李衛走了。乾隆三年,李衛病死,享壽51年。
不過,以前古代的君臣都是這一個套路,臣子說,“老了,不中用了,請皇上批准我退休吧!”皇帝就說,“先生不能退啊,朝中如果缺了你就不行啊!”於是,你推我讓一番之後,留下了君臣相得的美名。
(李衛肖像)
說乾隆不待見李衛,也不完全對,在表面上來說,乾隆還是挺和氣的,李衛病重的時候,乾隆還派御醫去幫忙治療過呢。但這僅僅是表面上的待見,就像劉表對待劉備一樣,表面尊重到無以復加,背後乾的都是“陰御之”的活。
從兩位帝王的執政理念入手,就知道為什麼李衛不遭乾待見了,看似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實內裡大有文章。
我們先來看看雍正是怎麼治理國家的,然後乾隆是怎麼治國的,比一比,就知道乾隆為什麼這樣對待李衛了。
其一,雍正沒收貴族莊園,釋放奴隸,增加國家的自耕農數量。
(雍正皇帝劇照)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到處跑馬圈地,這是肯定的。在多爾兗的傳記中,就有多次提到,滿人貴族在天下到處畫地為牢,乾的都是“劃分莊園”的活路。
這麼一干下來之後,莊園在貴族手裡,不用交稅。因此,在康熙朝,由於大量莊園、大地主的存在,國家損失了大量的自耕農集團,導致了康熙末年那麼大的一個國家,實物稅、銀錢稅僅僅800萬兩百銀。
就這個國家態勢而言,就充滿了暮氣沉沉,這才有了雍正鐵腕改革的必須和必要。
其二,雍正打破“滿漢壁壘”,重用漢臣。
(雍正重用漢臣)
在十二帝當中,也只有雍正才最自信地稱自已為“中國皇帝”,其餘的都是在防範漢人中度過的。雍正在位時,並不在乎什麼滿漢大防。他重用張廷玉、李衛等人,大膽地任用這些漢臣來幫他改革、集權和治理國家。
因此,李衛才會升官神速,李衛這個人,不認識幾個字,但是他對於政務這一塊,好像是天生的瞭解,辦事能力特別強,所以說他是“不學有術”。
康熙五十六年,李家出錢幫李衛買了個員外郎,就此摸到了官場的一點點邊緣。但是到了
雍正五年之後,他得到雍正的重用,當上了浙江總督的位置,平步青雲吧,這可以這麼講!
其三,乾隆再抱祖制,反對雍正變革,嚴守“滿漢大防”。
(乾隆劇照)
我們將幾個事情並列在一起講,大家看了之後,就一定會理解了!
第一件事情:張廷玉第一個遭到乾隆的打壓,曾經對乾隆提起,雍正皇帝曾經恩許他配享太廟。
乾隆聽到之後,一臉的不開心。張廷玉其實也不傻,他只是向乾隆投石問路而已,其意思就是“你還會跟你父親一樣敢於重用漢人嗎?”當然,結果並不理想,乾隆不想重用漢人。
第二件事情:李衛在乾隆二年的時候,彈劾誠親王的護衛與民爭地。
誠親王的護衛爭地,看著簡單,其實就是誠親王在雍正這一位鐵腕皇帝死了之後,開始嘗試地又幹起了“圈地”的活路了。
(李衛準備彈劾材料)
李衛是雍正老臣,也是改革的主要推手。看到誠親王這麼幹,立即上報給乾隆聽,其意思也很明白,“圈地”這個事是違法的,就看你乾隆到底認同不認同雍正的改革了。
當然,乾隆褒獎李衛之後,並賜其四團龍補服,作為獎勵,然後對誠親王圈地的事件也就不了了之。雍正是他的父親,連他的父親治理國家的政策都不能延續的話,那雍正的“拋開祖制,不講滿漢大防,重用漢人”的這個核心思想也就玩完了。
所以,李衛就請求告老還鄉了。
乾隆第五次南巡,在杭州西湖花神廟看到李衛和他的妻妾被供奉在廟裡。大怒,命人將神像砸碎,並且說李衛不是什麼“純臣”,就是不想讓李衛享得神廟香火供奉。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剛日讀史
李衛可以說是個傳奇人物,歷經康雍乾三朝。在康熙五十六年,李衛家裡給他買了一個員外郎的官做。李衛雖然官是買的,字有沒認識幾個,但是他辦事能力強,人直爽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在雍正即位後,李衛平步青雲,在雍正五年就坐到了浙江總督的位置。
李衛僅僅花了十年時間就從一個從五品員外郎成為朝廷的一品大員,封疆大吏。可見雍正對於李衛的信任以及器重。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因為勞累過度暴卒,乾隆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即位後自然不怎麼待見他老爹留下來的這幫臣子。比如對雍正朝重臣張廷玉,乾隆一上位就開始打壓這位老臣,讓他顏面掃地。要不是雍正有遺命要張廷玉配享太廟,估計張廷玉就要晚節不保了。
和對張廷玉態度不同,乾隆對於雍正的這個寵臣李衛還是非常重用的,因為他知道李衛確實是個能臣能辦實事。李衛在乾隆二年的時候,彈劾誠親王的護衛與民爭地。當時因為這件事還得到了乾隆褒獎,並賜四團龍補服。但是李衛知道乾隆對自己並不是真的信任,李衛就請求告老還鄉,但是乾隆不同意。
李衛在乾隆三年的時候病重,乾隆還特意派御醫去幫李衛診治。可惜李衛最後還是病逝了,乾隆當時非常的悲傷和惋惜(真的還是裝的咱就不知道了),乾隆以總督的規格厚葬了李衛,並賜諡敏達。時隔多年以後,乾隆第五次南巡,在杭州西湖花神廟看到李衛和他的妻妾被供奉在廟裡。盛怒的乾隆立馬命人把李衛和她妻妾的神像砸了。並且痛批李衛“非公正純臣”,一下就把李衛一生的功績就給抹沒了。
乾隆這個大獨裁者,怎麼會允許自己的臣下在民間被人民當神一樣供養。可想而知,當時要是李衛活著下場要有多慘,還好李衛死的快,乾隆發現他的神像的時候,他已經死了四十來年了。
錢錢他爹
清朝年間,李衛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不但曾服務於康熙,且成為了雍正的寵愛之臣。當時雍正對四個大臣寵信有加,其中李衛便是之一。不僅如此,李衛後來又成功效力於乾隆。只不過,在乾隆朝的李衛似乎並沒有繼續雍正跟前那樣的榮寵,甚至還讓乾隆很是不爽,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李衛的出仕原因,乾隆皇帝一開始就不喜於他,後來又因其直言,近而產生厭惡
李衛是出生在康熙二十六年的,但他沒有走科舉路線,而是在三十歲的時候,直接花錢買了個官。沒辦法,誰讓人家家裡有錢呢,這就叫任性。
事實上,李衛並不是家裡人錢便紈絝的主兒,有才識,有能力,且為人縝密,辦事牢靠。要不然到了雍正時期也不會那麼受寵信。
但這對於乾隆卻是個過不去的坎,他對李衛這樣的三朝老臣,一點也不看好,其原因竟然是第一印象不佳:你官是花錢買來的,我看不起你。
為什麼?人家乾隆按現在的話就是學霸,一個從小學習,滿腹經綸的人,對你李衛這樣一個用錢買官的人,那自然是一百個看不起了。
當然,這不是唯一讓乾隆不喜歡李衛的原因。李衛這個人性格耿直,說的好聽叫公正,說得通俗點那就是一根筋。對於自己看到的一些不好的事或者人就直接言語批評或向皇上勸諫,說的話也很不好聽,所以任職期間得罪了許多大臣。
這還不算,皇帝面前你總要給點面子吧?他偏不,有不對,不喜歡,當面就給你指出來,而且說話一點都不轉彎,那叫一個直接。
不過,李衛這個性深得雍正青眼,所以一路升官,仕途坦蕩。但是到了乾隆這裡就不一樣了乾隆更喜歡說話有分寸的人,偏李衛又改不了耿直的習慣,如此讓乾隆不爽也就在所難免了。
但李衛就是李衛,管你乾隆喜不喜歡呢,我就是我,動不動就彈劾一些行事不好的大臣,並積極為百姓謀取福利,為百姓做事,這雖然深得百姓愛戴,但是,這並不是雍正時期了,也沒有那個信任他的雍正皇帝了。
不過,這個時候的乾隆時期不喜歡李衛,甚至有些討厭李衛,卻並沒有做出什麼有損李衛顏面的事。畢竟是三朝老臣,還是要保留一點資格的嘛。乾隆也算很給面子,哪怕心裡不爽,但還真沒怎麼與李衛較過真。
李衛於民間受到百姓愛戴,為其夫妻建立寺廟,乾隆龍顏大怒,但事實上,乾隆對李衛保持了剋制,甚至給足了面子
李衛雖然得罪大臣同僚,得罪乾隆皇帝而不自知,但對百姓的事還是很上心的。在他為官期間,沒少為百姓爭取權益。也正是因為如此吧,百姓們對李衛心懷感念。
有一年,乾隆南巡途徑西湖花神廟,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地方竟然有一座寺廟,居然是他的臣子李衛與其妻的。百姓們不但為李衛夫妻建了寺廟,還香火不斷。
這下乾隆忍不住了,於是龍顏大怒,說:“仰借皇考恩眷,任性嬌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什麼意思?你李衛仗著我父親對你的寵信,就這樣嬌縱無禮,居然還敢借人之手為自己建寺廟,肯定是有什麼想法!
說完這句話後,乾隆就下令讓人將廟給拆毀了。這火來的有點異常,可能是心理不平衡了吧,畢竟乾隆覺得自己才應該是被百姓愛戴至此的人。
還好這時的李衛已經不在人世了,雖然乾隆對他的厭惡已經達到了頂峰,但奈何人已逝去,也沒什麼好掰扯的了。
其實,乾隆皇帝在李衛生前對他還是不錯的,他對付李衛也只是在李衛死後。當年李衛病重時,乾隆曾親自派了御醫去給他看病,只憑這一點,就足以表明乾隆對李衛不薄。
而在李衛死後,乾隆同樣給了李衛很大的面子,不但給按總督之職進行厚葬,還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
李衛才猷幹練,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無少瞻顧,畿輔重地,正資料理……今聞溘逝,深為悼念。只不過,百姓出於愛戴而建立的李衛寺廟真正刺激到了乾隆,畢竟,在乾隆看來李衛就是奴才,乾隆自己都沒有享受過百姓的供奉,區區一個奴才就登殿入廟了,那怎麼能行呢。
雖然寺廟被拆了、燒了,可乾隆還振振有詞:李衛是一個很不稱職的官員,對百姓沒有功勞,只是憑藉著先皇的照顧任性跋扈,如果他還活著的話,我一定要將他狠狠治罪。
聽聽,多麼嚴重的詆譭啊,要是李衛還活著的話,不定要被怎麼懲治、折騰呢。果然是伴君如伴虎,不過,通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一個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時候都是如此,不可能人人都喜歡,有人喜歡你,就會有人厭惡你,就如同雍正與乾隆。
李衛,一個為官清廉,不畏強權,體恤百姓,體察民情,不管任何職位都盡職盡責,深得百姓愛戴的好官。然而李衛的時代,在雍正死時就已經過去了。李衛的地位,也在雍正死後一落千丈。並且在乾隆期間還要處處提防,擔心自己死於官員鬥爭之中,死後也因乾隆嫉妒而慘遭侮辱,這是讓人何其悲哀、嘆息的結局。
汗青正浩
李衛在清朝的官員裡,是個特殊的存在。他不是科舉正途出身,不僅沒有多少文化,而且還時常表現出些“匪氣”,所以辦差很有成效。這種行事風格固然對了雍正的脾氣,但卻難入自命文雅的乾隆法眼。更出格的是,乾隆居然發現民間有李衛的神像,這也讓皇帝不爽到了極點。
和影視劇中不同的是,李衛不是叫花子出身,也沒有在雍親王府當差。他的家境比較富裕,李衛是個典型的“富二代”,只能花錢買官。出身決定性格,李衛和正常通過科舉入仕的人完全不同,他身上少了讀書人的瞻前顧後,多了些市井無賴不管不顧的“匪氣”。性格決定命運,李衛的“匪氣”讓他處理公務如魚得水,在官場中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
康熙末年之時,土地兼併嚴重官場烏煙瘴氣,雍正登基後面臨著這樣的局面,如果不花大力氣進行整頓,就難以扭轉局面。銳意改革的雍正,看中了李衛身上的“匪氣”,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事實證明,雍正的眼光沒錯,李衛的確完成了很多高難度任務。
李衛之第一次表現出“匪氣”,是在康熙末年。他入仕之後在戶部供職(戶部郎中),負責催收天下錢糧(類似於收稅)。當時主管戶部的親王規定,各地要在繳納一千兩銀子的錢糧時,同時多繳納十兩銀子的“庫平銀”,這個庫平銀表面上是為了充盈國庫,說白了就是公開的多攤派,最後都落進了親王的腰包。
李衛看不慣這種做法,幾次反應問題都沒有結果。如果是瞻前顧後的文官遇到這種情況,估計只能心裡生悶氣,或者繼續向上級申述,不敢做出過激的舉動。李衛則不然,眼看著自己反應的問題沒落實,“匪氣”發作之下,直接在戶部辦公室立了一個裝錢櫃子,上面貼上“某王贏餘”,明白滴告訴大家,這是那位親王多收的好處。搞得那位親王(估計是雍正的哪個兄弟)十分難堪,只能收手。
李衛就是因為這件事,才被雍正納入了視線,即位後馬上對其進行重用,讓他去雲南擔任鹽驛道,李衛在這個職位上仍然表現出色,沒過多久就升任浙江巡撫監管鹽政。
鹽是國家專賣之物,全部由國家統一調配售賣,但因為有的地區產鹽有的地區卻只單純地用鹽,就造成了各地區鹽價差異太大,也就催生了私鹽販子。這些人有的單幹有的成群結隊,勢力大的鹽販子暗中勾結官府,一般人都不敢輕易得罪他們。
李衛在各地打擊鹽販子時,做法同樣也是破具“匪氣”,他挑動鹽販子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攻擊,等到鹽販子們互相傷害得勢力大損之後,他才出來收拾殘局,從水陸兩方面嚴防死守,讓鹽販子斷絕最後的販賣渠道。不得不說,李衛這一手十分陰險,但效果卻是槓槓滴!
李衛還擅長打擊盜匪。雍正年間江南一帶盜匪橫行,而當地的地方官員卻打擊乏力,雍正於是任命李衛統管江南七府五州盜案。李衛得了差事之後,採取深入盜匪內部的辦法,明察暗訪之下,不僅分化瓦解了盜匪組織內部,更將和盜匪有關聯的官員都一掃而空,江南的治安情況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改觀。
甘鳳池就是這些盜匪中的典型人物,他從小習武又到處結交豪強,在江湖人物中很有號召力,後來還暗中從事反清復明的串聯,這對李衛來說是不能容忍的,於是“衛遣詗察,得其黨甘鳳池、陸同庵、蔡思濟、範龍友等私相煽誘狀。”,大概意思是李衛對他們進行了誘捕。據說李衛假稱請甘鳳池給兒子當武術老師,甘鳳池不知是計,結果被抓住。
通過觀察李衛的做法,不難發現他和傳統的文官做法迥然不同,機變百出注重實效,更處處散發出“匪氣”。
李衛的“匪氣”發作時,他自己都不受控制。他因為識字不多,所以喜歡從評書裡面汲取智慧,但聽書聽到自己興奮或者憤怒時,居然會大喊大叫發洩情緒,甚至有時候還拔出寶劍亂砍一通;雍正給他賞賜東西,他就高興地刻上“欽命”的牌子招搖過市。這樣的李衛無疑是讓人喜歡的,但在官場中卻顯得十分異類。
雍正深知李衛之能,但在用其才能的同時,也時刻對他進行警示,防止他嚴重跑偏。雍正在給李衛的詔書中,經常出現“俱當檢點”、“爾其謹慎,毋忽”、“勤修涵養,勉為全人”、“當時自檢點”等話語,可見其對李衛性格瞭解之深,更可見雍正對其愛護之情。也正因為如此,李衛在雍正一朝恩寵極盛,短短几年就成為兩江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
乾隆登基之初,對於李衛這個先朝重臣,仍然十分重用,但重用歸重用,這並不代表乾隆喜歡李衛的行事風格,尤其是乾隆以文雅自詡,估計對李衛的“匪氣”還是很不以為然的。讓乾隆更內心不爽的是,李衛居然在民間有了神像,這世界上除了皇帝,居然還有人被如此崇拜,讓乾隆情何以堪?
李衛和他妻妾的神像,被立在西湖花神廟裡,現在已經搞不清這究竟是誰所為,但李衛對浙江的讀書人的確有莫大的恩惠。雍正年間屢次發生文字犯禁之事,雍正一怒之下停了浙江士人參加科舉的資格,後來還是李衛調節矛盾舒緩眾人情緒,同時向雍正求情,最後浙江士人才重新有了科舉當官的機會。浙江鄉紳士人感激李衛,為其立像以為紀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也有可能是李衛的“匪氣”又發作了,給自己和大小老婆們立像,在死後過過神仙癮,那也是說不定的事兒!
但乾隆顯然不這麼認為,在南巡看到神像後,乾隆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後來命人毀掉了神像。
但這件事發生在李衛去世之後,在李衛生前,我們沒看到乾隆因為這件事處罰李衛的記錄,反而是在李衛病重期間,派醫生給他診治,又派人進行慰問,在李衛死後給他贈了諡號,可謂是做足了表面功夫。
縱觀李衛一生,足可稱為能臣,而雍正能夠獨具慧眼重用其才,可算知人善用。相比之下乾隆的氣度胸襟和眼光,都比他老爸差不少!
李飛叨
我是飛越滄海,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任皇帝都希望培養屬於自己的心腹大臣。李衛作為雍正手下的紅人,在乾隆朝是否能繼續被皇恩寵信呢?下面來就為你一一詳解。
善於做官的人
李衛一生歷經康雍乾三朝,作為見證過康乾盛世的人,一生也是順風順水。他步入官場並不是通過科舉考場,因為李衛沒什麼文化,字也識不了幾籮筐,但這並不影響他官運亨通,平步青雲。
李衛出生於江蘇豐縣,自小就家境殷實,生活優渥。在他三十歲時,也正是康熙朝的末期,晚期的康熙朝史治不清,財政緊張,各地虧空非常普遍,為了解決財政赤字問題,便向民間售賣官職。只要出得起錢,就可以買個官來做。做為中國傳統思想來說,有個官帽子罩著,比啥都安全,於是,李衛就掏錢為自己捐了從五品的員外郎,不久便到了朝廷擔任兵部的員外郎。
李衛這一入官場不打緊,他像是手握當官秘笈一般,從此開始穩步提升,不久就從兵部員外郎升為戶部郎中。在康熙朝實習了幾年官場文化,在雍正即位後,李衛就開始大放異彩了,也是雍正能慧人識人,直接就任命李衛為雲南的鹽驛道。
雍正上任的首要任務就是整治吏治,清查虧空,振興財政。而鹽業無疑是朝廷的主要財脈,雍正把李衛放在鹽驛道這個位置上,可見對李衛是充足的信任。
李衛是塊當官的料,雖然不大識字,可是有師爺啊,來往的疏令公函由師爺一手操辦,自己只需要做好決斷就夠了。李衛捐個官可不是抱著幹幾年把捐的錢賺回來的心思。也許家裡不差錢,也許是看多了官場的許多不堪,對許多官員的作為不滿意,他是真心抱著做個好官做出成績才步入官場的。李衛在任雲南鹽驛道期間,為官清廉,政績突出。不久便當了雲南省的布政使,換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省的省長,同時,仍然兼管鹽驛道。
在雍正三年,李衛升任為浙江巡撫,這麼說吧,李衛在雍正年間的官職是一年一換,年年升官,不久又做到了浙江總督一品大員。浙江可是朝廷的主要錢袋子,雍正把李衛放在這個位置上,就等於把國家的國庫扛在了李衛肩上。後來又當了直隸總督。
順應雍正的心意
雍正升李衛的官可不是說和李衛的關係好,而是李衛當官確實做出了成績,主管鹽業時,有力的打擊了私鹽,提振了官鹽的銷售,為國家貢獻了大筆大筆的財稅銀子。販私鹽的可都是些厲害主,元末明初時的張士誠就是販私鹽的,還有唐朝末年造反的黃巢也是販私鹽的。和販私鹽的作鬥爭,沒兩把過硬的刷子根本就玩不轉。李衛就是憑著把鹽業治理得井井有條,才會在官場上平步青雲一路高升。
在雍正朝銳意改革下,李衛憑著傑出的政績有力的支持了雍正的政策,成為雍正朝的四大寵臣之一。雍正去世後,乾隆即位,所謂,雍正累死,乾隆樂死。意思就是雍正玩命幹,積攢下充盈的國庫,乾隆即位後,有大把大把的銀子花,當然樂得要死。
乾隆的嫉妒
乾隆即位後,對李衛還是很厚待的,很能聽取李衛的進諫,在處理誠親王府的護衛庫克與安州百姓淤池之爭時,李衛依法秉公處理,乾隆很是嘉賞李衛的辦事能力,特賜予四團龍補服。在彈劾總河道管理朱藻貪汙,其弟挾制地方官員干預賑災之事時,乾隆聽取了建議對兩人進行治罪。在李衛生病時,乾隆還專門派自己御用的太醫去給他治病,很是體恤。可能衛因病去近後,以總督之禮厚葬。不過,李衛在乾隆沒呆兩年,在乾隆三年時,李衛就病逝了。也由於死得早,沒來得及讓乾隆對他翻臉。
在乾隆四十二年時,乾隆又一次下江南,在遊賞西湖時,看到西湖的花神廟裡立著李衛和他的妻妾的神像,乾隆帝突然開始暴怒,稱:“李衛於督撫中並非公正純臣,在浙江沒有為當地人民建立功德,仰藉著皇恩寵幸,反而多有任性驕縱的行為。如果他現在還活在,朕一定要追究他的罪責並處置他”。下令撤掉了李衛的神像,並且搗毀。
顯然,自詡十全老人的乾隆是吃醋了。吃李衛的醋,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對李衛是好生嫉妒,嫉妒李衛被當地人民如此愛戴。作為一國之君,自以為文治武功無人能及的他,都沒有被人如此供奉過,而一個小小的李衛竟然如此受厚待,還被浙江人民自發建廟供像,這讓他大為光火。歸根結底,乾隆是把臣子當奴才看待的,作為奴才,你什麼都是主子給予你的,所以,你所作出的一切都應該屬於主子的,只有主子才能尊享。而奴才,只有乖乖當好奴才就好了,哪有資格登殿入廟呢?
飛越滄海新史觀
城府頗深的雍正皇帝最後突出重圍,在“九子奪嫡”的巨大陰謀旋渦中大獲全勝離不開號稱四大臣子的幫助。雍正皇帝用人可是頗有一套,官場暈染已久的隆科多、擁有過人才華的年羹堯、一心為民的李衛、聰穎過人的田文鏡四人為他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不過這四人的最終境地確是天壤之別。隆科多因自身的觸犯法律(結黨營私、收受賄賂)犯了大忌,被囚禁至死。年羹堯恃寵而驕、功高震主,被賜死。田文鏡一生操勞,奔波於赴官途中,差點因為體弱多病而死。只有李衛一生無虞,平靜安穩地活到了乾隆一朝。如此迥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說起李衛,此人其實文化程度不高,才能也只是平平無奇,不過好在家裡殷實,可以供養的起。李衛從小就不像同齡的孩子一樣讀書,只對吃喝玩感興趣,一事無成,直到三十歲就像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他想要做官,但是他大字不識一個,走正常的科舉道路獲取官位顯然行不通,於是家裡為了滿足他的願望,花錢給他買了個官位。
他到任上後,也確確實實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雍正登上皇帝寶座後,他也埋頭苦幹,官位一路向上。也就是因為他這份不問世事、只管做事的灑脫心形使一向敏感多疑的雍正皇帝對他放下了疑心,這也就是為什麼李衛能夠在雍正一朝倖免的原因。
不過順利活到了康熙一朝的李衛卻顯然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乾隆皇帝和雍正皇帝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甚至可以說對立,於是頗得雍正心的李衛在乾隆這卻處處碰壁。
其實剛開始,乾隆對父親舊朝的臣子還是十分敬重和倚重的,只是有些事情和李衛自身的性格導致乾隆看不上李衛了。據傳說,乾隆在一次微服私訪中發現某地居然供奉著李衛和他妻子的塑像,卻沒有自己的,這令乾隆大為惱火,自己勞苦功高,居然還比不上一個小小的臣子。
乾隆發現李衛根本就是胸中毫無半點墨水的文盲,這對滿腹經綸的文人皇帝來說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乾隆認為賜予李衛的榮譽,他根本擔不起,於是,他慢慢收回了許多前朝給予李衛的榮譽。
李衛雖然沒有文化,但是真心實意為百姓辦事,這樣單純的人有一個官場上無法容忍的“性格缺陷”,那就是耿直,誇張點說就是冥頑不靈。乾隆又是個喜歡聽好話的人,於是針尖對麥芒,乾隆對李衛更加深惡痛絕。有一次,李衛負責收繳錢糧(當時他在戶部任職),有位親王與他共事,私自要求每收一千兩就要多收十兩,稱之為平餘,即各地在徵收賦稅的過程中以加派、加徵的份額上交給戶部。
李衛認為這是增添了百姓負擔,肯定會引來禍患,但是自知人文言輕,於是便採取了將這件事弄得滿城風雨的方法,弄了一個大櫃子,上面寫著“某親王贏餘”,親王很被動,於是只能善罷甘休。乾隆皇帝聽聞這件事情,大為惱火,覺得李衛此舉實在是抹黑朝廷,但又無可奈何。
於是李衛去世之後,一切矛盾噴湧而出。乾隆皇帝按照總督的樣式賜予李衛厚葬,諡號安達,還親自撰寫評價
“李衛才猷幹練,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無少瞻顧,畿輔重地,今聞溘逝,深為悼念。”但是不久,在南巡途中發現李衛及其妻妾的塑像,乾隆大發雷霆,下令燒燬全國所有的李衛及其妻妾的塑像。由此可見,乾隆其實早就對李衛不滿。
伴君如伴虎,李衛的遭遇其實也是皇權至高無上、皇帝一人獨攬大權的真實寫照。乾隆對李衛的詆譭反映的是皇帝在沒有人約束的情況權力濫用的情況,其實任何權力都需要制約,獨斷專行只能換的不良局面,其後果也不可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