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乒乓球底板?

lys1990


綜合考慮我推薦幾款底板

一,斯帝卡極強純木專業版

許昕之前在使用的底板。正反手均衡,底勁渾厚。

二,紅雙喜狂飆皓

王皓用的底板,必然直拍橫打非常舒服

三,紅雙喜專業版N301

專供國家隊的底板,也就是王皓真正用的底板,但是價格貴,也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的貨源。而且萬一用壞了也不好找替代品。

四,蝴蝶超級張繼科

黃鎮廷,趙子豪在用的底板,蝴蝶的底板品控沒得說,底板控制優秀,底勁好,反手搭配蝴蝶套膠手感也非常好。

五,許昕藍標底板

斯帝卡最新的底板,專門給許昕設計的底板,中遠臺底勁渾厚,但是臺內小球需要有一定功底。缺點也是價格比較貴

綜合推薦起來,這些底板的價格比較貴一點。

但是確實一分價錢一分貨。一塊好底板業餘球友用上三五年還是不誇張的。說句實話,頻繁更換底板不利於建立手感。選一個差不多的多練習技術才是正道。


征塵體育


在中國打乒乓球的人很多,要打乒乓球首先得有乒乓球拍,可是乒乓球底板種類繁多,很多球友都曾經挑選乒乓球底板而苦惱,那麼要想挑選自己順手的底板到底要怎樣做呢?

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打法以及水平,不同打法不同水平的人挑選的底板都不一樣,比如削球打法的球友會挑選削球專用底板,進攻型選手會挑選進攻型底板,特殊打法的選手一般都會挑選純木底板,更有些特殊的兩面異質結構的底板備受某些球友的喜愛。

挑選底板要建立在自身的打法基礎上,如果一個進攻型選手選擇防守型底板,這樣並不會發揮出進攻選手的技術水平,得不償失。在選對底板方向之後,還要選擇底板的性能,到底怎樣才算是選擇底板的性能呢?

很簡單,底板的結果決定了底板的性能,比如進攻型底板大致分2種:純木進攻型底板,纖維進攻型底板。純木進攻型底板再細化分為5層純木和7層純木,纖維進攻型底板按纖維種類又可以分為alc纖維底板,zlc纖維底板,這是最流行的兩種纖維,還有些冷門的纖維底板性能也不錯,再按結構分類還可以分為內置纖維結構和外置纖維結構底板,所以要挑選適合自己的底板還是要多花點心思才行。

無論是專業隊還是業餘圈子,乒乓球基本上都已經是大球主導了,打大球,削球選手就挑選削球專用底板即可,防守型選手甚至是特殊打法的選手還是選擇性能均衡一點的純木底板即可。比較特殊的是進攻型選手,他們挑選底板的條件會相對複雜一點,不過挑選硬一點的底板準沒錯,畢竟打大球,較軟的底板會打不動大球,使用者會吃力不討好。

既然確定了硬一點的底板,那麼挑選純木底板還是纖維底板呢?

我認為我們業餘選手並不要盲目跟風選擇纖維底板,現在的純木底板也有很多是硬木板,手感也很不錯,例如斯蒂卡鑽石5,翡翠5,黑檀7,玫瑰7,CLCR等,這些都是性能比較不錯的底板。如果真的要挑選纖維底板,我建議外置纖維結構的可以挑選蝴蝶維斯卡利亞,波爾alc,波爾zlc,驕猛唯佳pro等,這些外置纖維結構底板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快,手感爽脆,手感比較清晰,但缺點是底勁略顯不足,對使用者自身有一定的發力要求。

內置纖維的結構的可以挑選蝴蝶innerforce layer alc.S,蝴蝶innerforce layer zlc.S,紅雙喜狂飆龍5等。這些內置纖維底板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手感勝似純木底板,底勁足,對於力量不大的球友可以彌補發力不足的缺點,但發足力拉球質量很高,缺點是手感比較模糊。

確定了底板的結構之後,最後還要挑選底板的品牌,選擇自己心儀的品牌還是很重要的,當然還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錢包,俗話說燒拍窮三代,盲目跟風選拍不但會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底板,還會影響自己的手感,得好好思量。


狂魔話乒乓



這個問題就比較籠統了,我認為最能發揮出自己特點、價格在自己承受範圍之內的底板最好。下面也介紹三款底板,分別針對不同價格。


1) 100元以內 銀河 U2 or MC2 底板

這2個底板是經典,而且都不貴,都在100元以內,弧圈打法的可以MC2,快攻打法的可以用U2

2) 300元以內 STIGA CL 底板

這個價位比較合適的自然是CL,劉國樑的經典款,無論你是快攻和弧圈,都可以使用。


3)800元以內 紅雙喜狂飈皓 底板

這個是王皓的底板,中遠臺底勁足,經過了多年的驗證,很多球友都能駕馭這款國手底板。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同意我觀點的請點贊,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評論,說出您的想法。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喲~


乒乓社交開球網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乒乓球拍

球板構造類型與性能的關係

選到合適的球拍,首先要了解球拍的構造。流行的底板主要由5層,7層。3+2纖維,5+2纖維,7+2纖維和單板構成。層數越多,越不容易被打透(單板是個例外),適合爆發力更快的擊球方式。所以:7+2和5+2的纖維板大都是以爆發性的速度為主的。其弧線平而快,調整餘地不如純木,更適合在近臺用快速技術作戰,退臺會加大失誤率。而純木5夾的爆發力差,但更吃球,並且一些底板的高等級阿尤斯大芯可以轉化極強的力量。持球的時間加長反而能打出前衝更強二跳更詭異的弧圈球。適合練習手感和相持出色的中近臺選手。7夾的底板爆發速度比5夾快,又比纖維的弧線控制能力要好,所以七夾一般都比較均衡。對於非走專業練球路線的好愛者來說,七夾是很好的實戰型底板。層數並不完全代表底板的性能,還要結合底板的厚度來看。厚度厚的底板,抗震的效果比較好,也就會有更好的反彈效果。所以快攻打法選用的底板都是較厚的。反之薄板在弧圈的表現上就會更好。薄七夾拉球也有不錯的性能,厚五夾快攻一樣犀利。七夾的拉球偏脆,而五夾的快攻偏透。底板的各層硬度也會影響手感。面材較硬的,有助於用較小的力量打透套膠,能增加出球時的速度。但會降低整體的形變深度。所以在設計時並非高速底板面材越硬。如林面巴的7夾CL就比面材更硬的胡桃木的奧恰出球速度更快。外硬的底板適合近臺,而內硬的底板適合中遠臺對抗。

常見製作球拍用木材的性能及簡介

底板的硬度從高到底:黑檀,紅木,雞翅,胡桃,安格力,KOTO,林巴,阿由斯和檜木。越硬的面材對無機膠皮的支持越好。因為無機後力量的下降是不可挽回的,球手們只有通過更快的球速來提高殺傷力。不能靠有機提高膨脹力了,海綿的硬度上升就勢在必行。因為無機後大家一個普遍的反應就是套膠的手感沒有那麼透了。為了找回擊球的感覺。當前的底板都在加硬麵材,這樣擊球時球的衝擊和麵材的支撐會讓套膠受到更大的擠壓力,以更好的打透套膠。所以檜木在貼德制蛋糕內能時表現非常不好。這就是支撐力不足以讓套膠充份形變所致。所以在選購時,硬配軟軟配硬不再是真理。硬海綿相應的也需要支撐好的底板去發揮其內在的彈性。[Limba] (音譯:林巴)

歐洲底板廠商經常談起的北歐硬木。實際產地在南美洲,有軟、硬材之分,其材質脆性大,纖維長、耐潮溼,很多歐洲底板廠商普遍採用此木做球板的面板。 桐木:

桐:一種落葉喬木,生長快,有梧桐[phoenix]、泡桐[paulownia]、油桐、白桐、紫桐等多種;木材質輕、韌,可制樂器(古琴等)、航模、箱匣、傢俱等等。由於其在亞洲易得到,而被大多數的亞洲底板廠商用作底板的芯板材料,亞洲以外除已知有法國梧桐外,其它國家尚無此種材料作為芯板製造底板(如有也應在亞洲國家加工),該木材弱點是強度低,製造底板時,如結構搭配不好,較容易在使用時產生斷裂現象;但由於其音質清脆,也經常被用作高檔底板的製造;該木材內部各部位的軟硬度很不均勻,許多廠商將其作為芯板拼接後使用,從而達到彈性均勻的目的;另一方面,其變形率也在很大程度下降了。檜木:


檜(音gui):大陸稱Cypress(檜柏或圓柏)、臺灣稱檜木、日本稱Hinoki(扁柏)。這種木材已經非常稀有,僅見於日本、臺灣及北美,是古地史第三紀珍異活化石遺產(世界頂級自然遺產);檜樹:松柏類柏科圓柏屬,為常綠喬木,雌雄異株,果實球形,葉有鱗形和刺形兩種,即紅檜和黃檜;紅檜為臺灣特產,學名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Mats.,俗稱「薄皮仔」,顧名思義也就是樹皮較薄,裂溝淺,其木材色淡而紅,故名「紅檜」;其木生長於山區海拔1700公尺至3000公尺間,其葉為細小片鱗片狀,緊貼於扁平枝條上,兩兩相對;其木質地細柔而結實,內有油脂,略香而無辛味,持久耐朽,為建築之上等材料,早期日本從臺灣進口甚多;臺灣留有日式建築,其樑柱多用檜木;臺灣知名神木:阿里山神木,溪頭神木均為紅檜。臺灣扁柏:俗名厚殼、松羅、黃檜,學名Chamaecyparis taiwanesis Masam.心材黃竭色,故名「黃檜」;可供建築和制鉛筆等用,在臺灣主要用來製造洗澡桶、養生蒸汽烤箱;由於臺灣檜木香氣濃郁,由其木提取的檜木芬多精具有天然的驅蟲效果,在國際間贏得百年不蛀之美譽,在德、日、美等國家已被廣泛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之原料而深獲肯定,有關專家確定臺灣檜木醇含有抗癌成份;時至今日,臺灣僅存的兩處大面積天然檜林,一為北部棲蘭山林區,另一為東部的秀姑巒事業區,這些至今仍存在於寶島的世界級巨林環境,是臺灣為世界性生物大遷移的生態演替環境,保存了最重要的自然遺蹟。

日本扁柏:該木為日本特產之針葉樹種,多生育於中部木曾地區、關東山地,紀伊半島及四國等地,尤以木曾地區有廣大天然林與人工林。該木樹高30m,徑2m之大喬木,樹木皮赤褐色到暗赤褐色,鱗片大片,縱裂脫落,內皮呈紫赤褐色,木理通直,心材淡紅到黃色,邊心材之區別不大明顯,木材具有特殊香氣,耐久性優秀、加工容易之良材。用途:最適合為建築用材,傢俱、器具、雕刻等。檜木具有質輕、彈性大、對微生物和化學溶劑具有抗腐性等特點,被日本底板廠商廣泛地用於面板、芯板、甚至於整個板身全部用這種木材(即單檜板)製造,用檜木製造的底板適合弧圈快攻打法,單檜板更是適合單面直板弧圈快攻打法,但由於這種木材的日益稀有,大直徑的木材已經很難見到,所以,現在我們見到的部分單檜底板中,有部分是由兩塊或兩塊以上木料拼接而成的,我們可以從拼接的精細程度,來評價該底板廠商的製作水平,這樣的底板,雖然是拼接的,但是應不會影響其使用的性能。Ayous wood:

音譯:阿尤斯或雅尤斯,亦被稱作[abachi]和[Obeche](音譯:啊巴西),產地在非洲的加篷共和國附近,經常被模型飛機制作者用來做機翼的表面。這種木材木質輕而堅韌,硬度介於中國的椴木和桐木之間,經常被國外的Butterfly和STIGA,國內的銀河、拍里奧等底板製造商用做底板的面板和芯板,如銀河的992#,全部木材為Ayous加碳纖維製成。銀河首創的單阿底板,加上舒適的軟木拍柄,更是眾多球迷定做的熱點!***椴木:

[Basswood satinwood]椴:椴樹屬植物的泛稱[Chinese linden]。本屬在中國有三十餘種。椴樹為落葉喬木,像白楊,木材細緻,可以製造蒸籠、鉛筆和火柴等。如:大葉椴、華椴、黔椴,按木材顏色分為:白椴和紫椴;中國最早期使用在球拍上的就是這種木材,而且每層都是椴木,如老紅雙喜、友誼、流星的大部分產品都是全椴板,椴木的致命弱點是偏重,現在見到的早期底板,其重量最少也在105克以上;全椴木底板在很長一段時間(近乎40年)佔有比例較大,主要適應當時的直板快攻打法;現在,很多廠商為了使底板更輕,已嘗試更換其它木材或與其他的輕型木材結合來製造底板。KOTO:

KOTO:音譯蔻頭,產於非洲亞洲等地,其材質脆性大、纖維長、耐潮溼,很多亞洲和歐洲底板廠商普遍採用此木做底板的面板,性能接近於林巴!雲杉:

[(Sitka) Spruce ]雲杉:松科雲杉屬(Picea)的一種常綠喬木,具密生葉,形成一個圓錐形的樹冠,小型樹木(盆栽)被廣泛栽培觀賞,這種木材的成材日益稀少,國內已經禁止砍伐。雲杉為輕軟中等強度的木材,樹脂含量較松樹少,尤其適用於制門、窗框和樂器;真正好的原料來自太平洋西北部的原始森林,很多已經被砍伐了。最好的木材非常平直、密實,在工具製造者中大量使用(這是做共鳴板最好的木材);雲杉木質中硬,乳白或淡黃色,木紋平直、年輪均勻、密實,用這種木材製造的底板較適合歐式弧圈快攻打法。柳桉木:


[Lauan]柳桉木:分白柳桉、紅柳桉兩種。白柳桉,常綠喬木,樹幹高而直,木材結構粗,紋理直或斜面交錯,易於乾燥和加工,且著釘、油漆、膠合等性能均好;紅柳桉,木材結構紋理亦如白柳桉,徑切面花紋美麗,但乾燥和加工較難。柳桉在乾燥過程中稍有翹曲和開裂現象。柳桉木質偏硬,有棕眼、纖維長、彈性大,易變形。胡桃木:[Walnut] 胡桃:

產地在中國的西南、緬甸等地,在北美有山胡桃木,胡桃木質偏硬,黑棕色,韌性大,常用做高檔底板的面板

常見球拍用纖維性能介紹

增加底板的彈性,需要更大密度的木材,這樣就會使重量明顯上升,所以更輕更彈的纖維材質應運而生。主要有以下幾種: 單向碳纖維,也有叫碳布,碳氈的。是一種成本較低的碳素纖維,單向是指非編織結構,其強度不如編織類的碳層硬朗,但可以活化手感,使擊球能感受到更多的層次感。多為弧圈板加強小力量的爆發力使用,如拍里奧,三維的碳板和亞薩卡的馬軟,馬碳等。芳基纖維,芳基是一種柔性纖維,它比碳素手感柔合,擊球的震動幅度很大,有把球穩穩的吃住,但其恢復的速度很快,會讓使用者覺得柔而不死,後勁也很出色。一般歐式的弧圈板和麵向初級水平乒友的全面型底板較多使用此纖維。而帶有較大快攻技術風格的朋友會用不慣當類型號。芳碳纖維。芳碳纖維是指芳基和碳素混編的纖維。芳基有藍色,紅色,黃色等。主要有兩類,歐系和日系的,分別代表脆性芳基與柔性芳基。日系基本就是蝴蝶選用藍色的脆性芳基。歐系中雖然有一些底板芳基纖維染成藍色,但其實也是柔性纖維,如薩碳。一些國產的雖然號稱脆性,但從手感反應來說大多是柔性的,只有少部分廠家真正用的是脆性纖維。而蝴蝶隨著INNER系列的推出,也在其IN ALC中首次使用了藍色芳基。簡單說一下兩者間的不同,柔性芳基的重量比脆性芳基重。剛才也提到吃球更深。表現為形變大,吃球深。而脆性芳基的厚度更薄,重量更輕。擊球力量更易透過。爆發速度更好。能有效提升速度,同時在拉球時芳基的韌性會讓球停滯的時間稍延長,雖然不能跟純木相比,但正是多這一分可以比純碳底板獲得更好的調節弧線的能力。所以脆性芳基一直受到廣大愛好者的喜愛。ZL纖維,這是當前最新科技的一種纖維。他擁有更高強度,更柔軟的手感和更輕的重量,使用ZL纖維的球拍,不再像碳素類的纖維手感過於硬朗。但又不像芳基類的纖維缺少一擊必殺的速度。幫助張怡寧,劉詩雯,水谷等選手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ZL的出現,極大擴展了纖維產品的多樣化。只是其售價過於高端,阻礙了普通愛好者體驗ZL的希望。而一些國產廠商正努力把ZL的產品引入國內的生產線。到時國人就可以用更普及的價格體驗到ZL纖維的能量。

淺論底板和膠皮的搭配

套膠的配合有其科學性和規律性的。並不是把兩種高價產品組合在一起就能產生更好的性能。如檜木與狂飈配合其效果就不是太理想。將紫尼貼纖維板反手也顯得過透缺少緩衝。通過多年打球的摸索,我總結出一條。硬板可以配軟可以配硬。而軟板配不了太硬的。我來作一下說明,板和套膠的關係。實際上是相互支撐的關係。配合的好,強度就高(強度不是硬度),發力的空間就大。硬板材支撐好,套膠就能做出更好的形變。產生更好的能量釋放。否則力量會被形變分散。這也就是越軟越薄的底板,面材硬度越高(如P500,YE)。海綿的硬度來彌補底板的硬度,在一定範圍內有效,但超過底板支撐的極限後將變得發空發死,套膠就變得不易打透。檜木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它的的特性是軟彈,所以配膠也只能軟彈。對狂飈的兼容極不出色,擊球時體現出過強的吸入性。這就會影響套膠形變的表現。所以檜木單板在有機時代被日套和德套長期統治著。而隨無機套膠發展越來越定型。較硬的底板配薄而快的套膠成了發展趨勢。有機時期正手長期被39-40 2.2mm這些產品統治著,而無機後,正手37-38 2 .1mm 2.15mm才是正常選擇。這就體現出技術風格要求儘快的透板,不再對抗力量。用速度撕開防守直接得分。過硬的套膠需要極硬的底板與極好的爆發力。這與當前弧圈技術的發展相悖。無人問津。而有機時代大受好評的紫尼,EL等產品,也隨著整體形變形代的遠去而退出了頂級產品的爭奪。這些吃球極好但缺乏有效支撐力的產品,失支了有機膠水的影響是致命的。對於高強度對抗的專業選手來說完全失去了進攻的優勢。在比賽中,即使你不選用更快的產品,你的對手也會選擇。節奏的變化對我們打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中進行的。而器材的搭配,也並非只有一種路線。只要掌握其中原則,眾多不同品牌的器材也都將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乒乓網 李志國


乒乓網


  • 針對自己的打法,選擇一塊合適的底板對於技術的發揮,揚長避短有很重要的作用。通常是根據打法選擇底板的。 具體為:

  • (一) 近臺快攻型底板----近臺快攻首先要求擊球節奏速度快,力爭在臺面上搶攻來球的上升點和最高點.擊球動作幅度較小,多采用爆發國,借力加力等用力方式.為了提高小動作擊球的爆發力與突然性,運動員通常先擇較重的球拍,單面覆蓋海綿膠皮的直拍底板重量應該在95克左右,雙面覆蓋海綿膠皮的球拍底板重量應該輕一些,一般在90克以下. 近臺快攻運動員為了提高球速,要求擊球弧線儘量低平,因此多采用摩擦較少,擊打較多,使球脫板較快的技術,如:快點,快拉,快攻,彈擊和扣殺等進攻技術.這就要求海綿較軟,較薄,底板的擊球感覺比較堅挺,因此運動員通常選擇七層板或厚度在6.5毫米以上的厚型底板.

  • (二) 弧圈快攻型底板----弧圈快攻打法要求旋轉與速度的統一,因此多采用摩擦與抽殺結合的"鞭抽式"進攻技術,如:挑打,拉衝,反撕,反帶,抹,撇等技術.為了保證擊球時能得到充分的摩擦和彈擊速度,選用的球扳不僅應該有足夠的吃球深度,而且要有足夠的底勁.因此運動員多選木質較軟,彈性好的獨木厚板(毫米左右)或較薄(5.5-6.0毫米)的五層底板。弧圈快攻技術在比寬賽中更多運用變化速度與節奏,時而近臺,時而離臺,時而擊來球的上升期、高點期,時而擊球的下降期,因此不僅移動範圍大,而且擊球動作幅度較大,自主發力更多,這就要求球拍的重量較輕,以保證在快速擊球時揮擺自如,手感更好。所以選擇直板一般是85克左右,特別是雙面覆蓋海綿膠的直板應該更輕;橫板也應該在90克以下。


  • (三) 快攻結合弧圈進攻型底板----這種打法將快攻技術與弧圈技術結合在一起,具備兩種打法的特點,快攻結合弧圈進攻型打法要求選擇既適合快攻又能拉弧圈球的球板,用於快攻與弧圈球結合。弧圈球運用較多的人應選擇手感軟一些、且厚度較薄的五層底板,反之快攻技術運用較多的人需要選擇偏硬的、較厚的七層底板。底板的厚度一般在6.5毫米左右,直板單面貼海綿膠的底板重量約在90克左右,雙面貼海綿膠的底板應在85克以下;選擇橫板的重量通常在90-95克之間。


  • (四)攻、削結合型底板---攻、削結合打法的運動員,由於技術掌握須十分全面,攻、削結合打法選用的底板通常板面較大,這樣的球板手更柔和,控球時間較長。板面較使擊球重心前移也有利於離臺擊球用力。


黃飛龍歪談體育


右手直握球拍,打法以弧圈結合快攻為主,要找一塊適合弧圈,直拍橫拉給力的球拍。推薦本人正在用並且會一直用下去的一塊底板,看起來適合這種打法。

它就是我的最愛,亞薩卡GOIABAO5,薄雲杉5夾,羅芙木,重83克左右,是一塊各方面性能極佳的弧圈板,面材容易打透,具有源源不斷的底勁,拉出來的弧線低平,旋轉強烈,殺傷力十足,速度快,對拉穩定性好。

直拍橫打順暢,穩健,拉打都很給力。無論挑打,還是控制,手感好,具有極強的綜合力,這是一款全面且暴力的弧圈板,可拉、可打、可彈、可推,是享受乒乓樂趣,發揮神奇的利器!


我比較用了多塊板以後,最終選擇這塊亞薩卡GOIABAO5,一用到底,作為陪伴終身的夥伴。要說不足,唯一的就是本人水平有限,開始使用時,它就象是野性十足不服駕馭的千里馬,很難控制,稍不留神,球就象子彈一樣飛出去。

一旦駕馭了她,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只有朝夕與之相伴磨合,才能體會,再也不會離開她。反正我再拿其他板子打,差距不是一點點,不管它多有名多費銀子,還是亞薩卡GOIABAO5好!!!


國學解碼


要挑選一把適合自己的球拍,要考慮「“手感特性”、“打法類型”與“控制掌握”這三方」

如果是自己“手感”不喜歡的球拍,無論多好打、實戰價值多高,多數還是打不久就又換拍了!所以拙見認為“手感喜好”是很主觀且敗拍時要首先考慮的,從自己喜好的分類之中挑選適合自己打法類型與自身程度的拍跟皮,才容易找到適合自己

的球拍!

天底下並沒有完美無缺的球拍,就算是號稱夢幻手感的P500也被詬病為在大球時代力量不足!



宇霸不能


本人打過5層純木、7層純木和碳素底板,5層純木手感最好,觸球時的震顫感是其它板子沒有的。這感覺會刺激到你的身體,是你形成良好的球感,以至於形成精純的控球技術。比如Donic的老瓦或者普里莫拉茨,都是純5木的。

除此之外,它還非常有助於發力的練習。板子回饋的振動會告訴你發力的大小,久而久之形成一種信號,讓你覺得發力夠不夠。雖然很多人說打球時代要7夾,7夾給不了你上面所說的,比一比就知道了。

膠皮的話普狂3就夠了。這膠皮不彈,正好培養手感和發力。不要灌膠!

打這套裝備三四年後,有了基本技能和經驗,再根據自己的特點及喜好換裝備。當然膠皮最好至少要一年還一套新的,還是同種的但是要新的。打得多要半年甚至3個月一換,反正國產的便宜。

祝打球愉快!


一凡260114853


現在的乒乓球底板可謂五花八門,題主是直握法,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如何選擇,我從以下幾點給出建議:



首先,直握,對手指要求很高,又加上題主有直拍橫打之技,所以在選擇底板時,厚度是個重要考慮因素,最好別超過6mm,太厚了,你的手指會很不舒服。



其次,底板重量也是重要考慮因素,直拍重量一般要求比橫版略低一點,當然,這個裡邊要結合自身的力量,你力量大可以拿稍微重的拍子,我說個參考,直拍大師馬琳對重量要求很嚴格,其每個直拍神器yeo裸拍重量約為93g,我給出的建議:重量上我們業餘的可以考慮75~90g之間。因為人家畢竟是專業的,不缺力量。



再者,現在的乒乓球越來越大,相持球越來越多,對底板提出更高要求,彈性好,有底勁。但我們還要考慮我們自身水平,業餘的能打相持的可謂鳳毛麟角,一般在選擇直拍橫打底板時,還是偏純木一些。純木的有助於培養手感,控制起來得心應手,水平提高了,我們可以考慮碳素纖維底板,出球快,打相持不虛。



最後,我們可以參考直拍國手用過的神器,馬琳用的是亞薩卡,王皓用的是紅雙喜,許昕用的是斯蒂卡,薛飛用的也是紅雙喜,具體型號為了避嫌,我們就不贅述了。



乒乓球底板選擇,合適的才是最重要的,順祝廣大球友能找到自己的如意神器!以上建議拋磚引玉,歡迎在評論區積極討論這個話題。


國球第六人


乒乓球說白了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遊戲。

業餘的市場裡面,大部分人都沒有發揮出底板本身能夠發揮出來性能。

所以對於業餘朋友買底板,結論就是買你能買得起的最貴的,最喜歡的就好。

這很像是買車對不對?因為底板和車子一樣,也是你朝夕相處的夥伴,所以你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熟悉它,既要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把車開得更好,更瞭解它,也能夠把球拍用得更順手,同時還得你喜歡,因為不喜歡的,用不了多長時間,看著就會煩。

至於那些性能指標,其實不問也罷,因為並不是速度指標上標著100的球拍,就能讓你每一拍都打得電光火石不是?

你喜歡馬龍,想在打球的時候像馬龍一樣,買塊狂飈龍5總是沒有錯。雖然有可能你的水平和馬龍相比差得十萬八千里,但至少球拍是一樣的。所以球打得不行,不是球拍不行,是你技術不行,這樣配球拍,讓你打得都是臭球的時候,少了很多去找器材的藉口的機會,這不挺好的?

任何一支球拍,只要是專業拍,都能夠滿足需求。一塊拍子用時間長了,就會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手裡球拍的不足。這才算是打球這個事,入了門了。

天天折騰球拍的人,很少有球打得很好的。頻繁的換器材,對於自己手感的建立,是有破壞性效果的,今天拿筷子吃,明天拿勺吃,後天又換叉子,哪個都用不利索。

另外買賣這個東西,是你情我願的事,狂飈龍5標這麼貴,自然有他的道理,能接受就買,這價位覺得可以承受就消費,買不起就買便宜的。就是告訴你說他不值這個價,你還不是心心念唸的想去買一塊回來?就是狂飈龍5的品牌大於功能工藝,你是有辦法讓商店把品牌的價值砍掉給你打個VIP折嗎?

別騙自己了,踏踏實實打球比什麼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