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分《觸不可及》:用高級同理心共情,用真誠相待觸及真心

01

《觸不可及》作為一部2011年上映,併成為了當年法國票房冠軍的法國電影,至今回看依舊讓人動容。它在豆瓣上也拿下了9.2的高分,這部電影溫情,催淚,動人,卻也幽默詼諧。


豆瓣9.2分《觸不可及》:用高級同理心共情,用真誠相待觸及真心


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講述的是兩個背景迥異的人,在他們身上有太多不同世界的標籤,白人與黑人,中老年人與青年人,富人與窮人,主人與僕人等等。本就是兩個觸不可及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了用心對待的忘年之交。


我想,在看過這部影片之後,大家不僅僅被有趣、自然、真實、動人的故事情節和電影氛圍所感染,答案也呼之欲出:


迷戀跳傘的白人富翁菲利普因事故造成脖子以下癱瘓,於是高薪聘請一位全職陪護,在諸多應聘者當中,他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一位毫無經驗並且剛從監獄釋放的混混。身邊人都不理解。我想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像主人公白人富翁菲利普所說的——同理心

豆瓣9.2分《觸不可及》:用高級同理心共情,用真誠相待觸及真心

02

何為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一九二零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鐵欽納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詞,指的就是這種行為模仿(motormimicry)。

同理心一詞源自希臘文empatheia(神入),原來是美學理論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觀經驗的能力。鐵欽納認為同理心源自身體上模仿他人的痛苦,從而引發相同的痛苦感受。使他用同理心一詞與同情區別,因同情並無感同身受之意。

同理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心比心。

那麼,白人富翁菲利普之所以能選上黑人德希斯,在後來慢慢成為觸及真心的好朋友,從一開始,就是黑人站在了真正的同理心上,滿足了富翁菲利普內心真正想要的——

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


豆瓣9.2分《觸不可及》:用高級同理心共情,用真誠相待觸及真心


03

受高薪酬的吸引,眾多應聘者大都持有同理心,為什麼偏偏是毫無經驗並且剛從監獄釋放的黑人混混德希斯能應聘上?


要回答這個疑慮,我想,可以先初步分析一下,現在越來越多人提到同理心,它已經越來越深入到生活當中,但是因為很多人的理解程度有差異,也因此出現了同理心的不同等級。就像職場心理學專家石泉,在他所寫的書《客戶中心積極心理學》上就曾對同理心做過等級區分。而大家在同理心的等級上,可以分以下四點(摘自百度百科):


A-1:很少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做事情很少考慮到他人的感受;溝通時講客套話,無法引起對方的共鳴,對方也不願意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不願意傾聽,安排事務幾乎不考慮下屬的需要。

A-0:能夠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做事情會考慮到他人的感受;與人溝通比較真誠,願意將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來;能讓人覺得被理解被包容;學會傾聽,工作中儘量考慮對方的需要。

A+1: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能夠使人不知不覺地將內心的想法,感受說出來;能夠讓人覺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夠用心傾聽;在安排事務時,儘量照顧到對方的需要,並願意做出調整。

A+2: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和體諒別人,並以此作為工作依據。有優秀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能從別人的表情、語氣判斷他人的情緒。投其所好,真誠,說到聽者想聽,聽到說者想說;以對方適應的形式溝通。

同時,“同理心”也可分為原級同理心和高級同理心。

原級同理心指個體從思想上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為;高級同理心指個體不僅可以從他人立場來思考問題,而且能站在對方立場上來感受這件事所帶來的情緒體驗,並在交往中自覺地把這種體驗用語言或非語言方式傳遞給對方。往往,達到了高級同理心的人,做到了真正的將心比心,共情力度加大,更能感同身受,處理更好的人際關係。

04

接下來,我們不妨再重新回到上面的問題。我想,以我個人的看法,大致以下這幾點。

一,應聘者雲集,各個舌燦蓮花,卻始終用低等級的原級同理心去思考理解菲利普的處境和心情,不曾將心比心站在更高級的同理心立場滿足對方所需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在第一個同理心等級裡,很多人往往是初步甚至是沒有考慮到對方的需求,也就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那這種情況,就無法真正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滿足對方所需。在應聘者裡面,這佔了大部分。

同時,也有少部分應聘者,他們不僅僅舌燦蓮花,也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們能提供更好更細緻的服務,讓對方更舒適便利,這應該是很多人像飛利浦這樣身體有殘疾的情況下,更應該考慮到的。但這些並不能打動菲利普。

菲利普他要的並不是這個,原本他是一個富有激情,熱愛生命力的人,一次偶然的意外讓他從此告別他熱衷的運動,雖已被迫接受現實,但是內心的熱火一直潛藏心中,直到德希斯的出現,讓他重燃了內心的渴望,知道了內心真正的想法。也許,對於德希斯來說他並沒有考慮那麼多,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是緣分就這麼巧合,就這麼剛剛符合了菲利普所要的同理心。


豆瓣9.2分《觸不可及》:用高級同理心共情,用真誠相待觸及真心


二,如果說應聘者們僅僅是將對方看作一個殘疾人,那麼德希斯之所以能被選上,更多程度上是因為——你給我所想要的安靜與尊嚴,我給你所願的認可與提攜。


很多的應聘者,他們在面對富翁菲利普,不斷標榜自己的豐富經驗和知識儲備,在他們的認知裡,這是菲利普所想要的,畢竟菲利普就是一個永遠站不起來的殘疾人了。那麼,對方不就是要一個最專業的人來服伺自己嗎?就像電影后面,菲利普不想再讓德希斯陪著他這樣一個沒有未來的病人度過餘生,於是就換了另一名看護。這個看護就如同當初很多的應聘者,始終小心翼翼,稍有問題就以“他有病”來與旁人解釋的專業看護,令他的心一日日蒼老。


而德希斯呢?他陪菲利普玩、陪他瘋、甚至還拿癱子這件事開玩笑,一點也不像是一個專業的看護。在後面陪伴的日子裡,菲利普也證明了他的選擇是對的,他們的學識、身份、地位迥異,但是卻在這一點上有著空前契合的態度:不要用你以為的善意,去讓對方感激。

這恰恰就是菲利普最想要的。

豆瓣9.2分《觸不可及》:用高級同理心共情,用真誠相待觸及真心

每個成年人都有一個無法被陌生人輕易觸及的世界,不管是健康的人,亦或者身患重症的人。他們只有在遇到同類的那一刻,才會釋放出一種夾雜著欣喜的善意。這種善意,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善,而是相信並且看重彼此的能量、真誠的表達自己,以及不把自認為的善強加給對方。他們首先把對方視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人,其次才是朋友。任何以情意為籌碼,就想左右控制對方人格自由的,最終的結局都必然是毀了那情意。


三,不憐憫是更高級的尊重,表達了尊重,且真誠相待,以對方感興趣的方式,做對方認為重要的事情。


德希斯從監獄出來,揹負家庭重擔,一心只想尋張辭退信以申領救濟金,初次以應聘者的身份見到菲利普,他並沒有把對方看在眼裡,甚至他明顯對女助理的興趣要遠大於這份工作更大的興趣。即便如此,菲利普卻還是一眼相中這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小夥子。因為,在德希斯一開始帶著糟糕的表現上,卻明確了一個很重要的態度——他並不因為殘疾人的身份而憐憫對方。

不憐憫是更高級的尊重。


菲利普得到了他想要的尊重,在後面各種挑戰和磨合的相處中,德希斯也漸漸瞭解對方,帶著長期建立下來的信任,他帶著菲利普去乘著滑翔傘在山谷中翱翔那幕,成了電影里美不勝收的場景。這一刻,菲利普重拾了當初的熱愛,內心燃起的澎湃,是往後歲月裡一想起來就帶著激動的暖心。他用著自己的方式,做好了真誠相待,真心為菲利普考慮,幫他驅逐心中的畏怯,追求心中的所愛。這一切,同時也是站在了高級同理心的立場上,以對方感興趣的方式,做對方認為重要的事情,我想,正因為如此才在無形中,讓他們不知不覺中產生的真摯友情,觸及了真心。

豆瓣9.2分《觸不可及》:用高級同理心共情,用真誠相待觸及真心

總結

孔子在《論語·顏淵》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古便有帶著同理心的言論約束。要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歡或不願意接受的東西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另一方面,應該根據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好的東西或願意接受的待遇,並儘量與他人分享這些事物和待遇。


基督教中的“黃金法則”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對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其實這也是同理心原則的體現。

生活處處可見同理心,也需要同理心來協調好日常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說不清道不明,有時候言語無法表達。而每個人或許都在試圖尋找,尋找跟自己心靈契合的那一個人。

那就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多為對方著想,給予最好的尊重,真誠相待,如果對方能理解、認同你,並且也回應彼此的默契,那麼,恭喜你。

願我們總能在漫漫人生中,尋到觸及真心,心靈契合的一個人,陪伴左右。


作者 ,想用簡單的文字,記載那些美好的感想,然後想和你們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