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大的官威,就有可能會倒多大的黴!

湖北省司法廳有一個退休副廳長。

陳某某,家住武昌區張家灣省直機關小區。

2月3日,做了核酸檢測,顯示陳副廳長一家三口做了核酸檢測顯示,他本人以及妻子魏某、兒子陳某某三個人均確診新冠病毒感染。

確診病例,按照診療規範,必須依法隔離入院。

大家都知道春節後的湖北醫療資源已經飽和,極度緊張,醫院自然無法按正常標準待遇,為其提供廳級幹部對應的單人或雙人間病房。

這怎麼行?士可殺不可辱,古時即便斬首也還要按級別有虎頭鍘伺候呢。陳副廳長認為就診條件達不到他堂堂一個廳級大員標準。於是,拒絕住院治療,開了藥後就回到家中。

2月4日前,陳北洋夫婦及兒子從張家灣搬到省委對面的無感染小區——桃山村省直機關小區居住。

茶港社區曾多次下發通知,對陳家三人採取隔離限制出行措施,並通知居民做好自我防護,但仍有居民發現陳某某家人外出。

2月11日,有人把這個情況直接上報給當時的省委蔣書記。蔣在疫情防控會上專門提起陳北洋案例,並責成武昌區委書記劉潔督辦。

於是,第二天下午至晚上,省司法廳、社區、警察及醫護人員等上門勸導。整整勸了五個多小時。好說歹說勸說三人就醫隔離,但這一家三口就是不買賬,以病情好轉為由拒絕。

一直到2月12日,陳副廳長還多次出門在小區內走動。

這時候,知道內情的小區業主將三人確診情況告訴了鄰居。

頓時,整個小區人心惶惶,因為這個小區原來沒有感染住戶。

自12日下午,社區和司法廳的領導以及民警開始輪流上門勸說,但不管說什麼都被頂回來,他們就是不願意住院隔離治療。

武昌區的副區長也來勸說,不管是敲門還是打電話,都不接。無奈之下,防疫人員只好上門服務,隔門為三人做核酸檢測,取樣之後,社區工作人員在陳家門前貼上封條。

可就在12日當晚,社區負責人接到電話,反映貼在陳家門口的封條已被撕。

2月13日,三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但根據規定,仍需隔離觀察。

經社區負責人反覆勸說,三人提出諸如“不去方艙醫院”、“三人必須在一起”等一些條件後,於13日晚前往隔離點。

一個已經退休賦閒在家的司法廳副廳長,一個沉浸於司法系統多年,曾掌柄一地司法的要員,居然卻公然藐視法律法規,無視現任轄區低級別官員,陳副廳長,你好大的官威啊!

要知道病毒可是不分級別的啊!大疫當前沒有特殊的人和事,順應疫情接受治療才是正道,也是最大的政治!

反腐作家二月河曾說過:閱讀二十四史,反腐從來都是一個經常的事情,但二十四史中,沒有一個時代,沒有一個時期曾經有過現在這樣的反腐力度!

退休並不等於免責!

曾經,官場上流行一種心態:退休即意味著平安著陸。一些官員天真地以為退休了就是進入了保險箱。所作所為就不受黨紀國法約束,就沒人過問,沒誰追究。這只不過是一種掩耳盜鈴的自欺欺人僥倖心理罷了。

梳理十八大以來的落馬官員案例,我們就可以清楚明白地看到,退休或退居二線以後的官員被查處的不在少數。僅副省級及以上高官便有倪發科、郭永祥、陳柏槐、陽寶華、趙少麟等多人。

2016年7月,中央就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原則,確立了“終身問責”制度。強調,要規範領導幹部離職或退休後的從業行為,多次提出,建立責任終身制,幹部可以退休,但是問責沒有退休的時候。

事實證明,如果不解決退休官員的問責和監管問題,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存在僥倖心理,在位時小心翼翼,可一旦過了退休這道坎兒,就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就開始原形畢露。翹尾巴,耍官威,講特殊,將黨性原則丟棄,將利己主義高舉。

因此,這種退休即退出監察的慣性思維必須要打破。退休絕不等於進入“保險箱”,任何官員都不能享有法外豁免的特權。

這次陳北洋事件,紀檢部門強力介入,無疑再次表明了我們黨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隨著反腐向縱深推進,從中央到地方,糾察干部的範圍將會不斷拓寬,有些退休幹部今時往日的種種問題,很可能會被拔出蘿蔔帶出泥,一退解千愁的思想可能就是置自己於死地的毒藥!

所以,陳副廳長,不要以為退休了就可以耍官威,就以為無人能拿你咋辦。時代不同了,種種你以為可能最終都不是你以為!

所謂的“慣例”都可能靠不住,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行正品端朝天去,才能免得閭閻話短長。畢竟,正義是最強的力量,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只有這樣,才不會至於在退休之後還有朝一日被紀委臨門一腳,最終落得個晚節不保的可悲下場。

陳副廳長,你可明白,下民可虐,上蒼難欺。你有多大的官威,就有可能會倒多大的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