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青島疾控、急救人員戰“疫”故事

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青島疾控、急救人員戰“疫”故事

青島日報2020年2月17日3版

(點擊版面查看全部內容)

自1月14日起,青島市疾控中心就進入防控實戰狀態——

“疾控戰士”:每天追著病毒跑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趙 波

“青島疾控,請選派人員支援湖北黃岡。”疫情就是命令!2月15日早晨6點30分,青島市疾控中心接到山東省疾控中心支援湖北黃岡的緊急電話通知,出征隊員宋富成頂風冒雪前往濟南與其他隊員匯合後馳援湖北黃岡。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青岛疾控、急救人员战“疫”故事

青島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在進行核酸檢測。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亮劍沙場,戰之必勝,這正是青島疾控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戰鬥風采。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最關鍵的環節是診斷、救治、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隔離、應急消毒。在這五個環節中,除了救治由臨床醫生承擔外,其餘四個環節,疾控人都是主力軍。1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疫情防控視頻會議後,市疾控中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全面部署防控任務,進入了防控實戰狀態。

檢測:

以最嚴格的標準確認病毒

新冠肺炎病毒是怎麼檢測的?需要經歷哪些步驟?……這些疑問,都需要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裡的“隱秘戰士”做出解答。

實驗室檢測是抗擊疫情戰鬥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所有的疑似樣品,必須嚴格遵循“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運輸流程,由專人專車運送至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主任汪照國告訴記者,按照“三級防護”的要求,進入實驗室之前,所有的檢測人員都必須全副武裝,穿上隔離衣、防護服,戴上N95口罩、護目鏡,再套上鞋套和兩層醫用乳膠手套。

樣品量越多,檢測時間越長,其中人工核酸提取是檢測中最關鍵的一步。工作人員要面對活病毒操作,在負壓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中提取病毒核酸。“如果要形容這種感受的話,就像穿著雨衣去蒸桑拿。”汪照國說,為提高檢測效率和保證安全,實驗室五組工作人員輪班,24小時運轉,按照最嚴格標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檢測,檢測完一天內最後一批樣品後,已是凌晨四五點鐘了。

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副主任史曉燕說:“我們接到疑似病人樣本後,通常在6到8小時內出檢測結果,部分需要複核的樣品也能夠在24小時內出具檢測結果,儘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和治療爭取時間。”

追蹤:

最短時間內找到風險暴露者

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擔任組長的疫情防控組是這場疫情“阻擊戰”的核心力量。“我們參戰的時間比大家想象得要早得多。”姜法春說,2019年12月12日武漢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後,疾控中心的同事們就已經高度關注疫情,始終保持警惕和備戰狀態。

姜法春戰鬥的地方是一個24小時堅守和運轉的陣地。“我們的職責是指揮、調度全市疾病預防控制系統疫情防控隊伍,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管理樣本檢測,追蹤密切接觸者,實施醫學觀察。”姜法春說。

“青島本地病例如何感染患病,是島城市民最關心的問題,這些患者經過哪裡,與誰接觸,接觸後有多危險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流行病學專家判定。”姜法春說,1月19日我市發現首例疑似病例以來,疫情防控組第一時間行動,會同轄區流調隊伍,趕赴醫院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這需要直接與病人面對面,需要摸清患者就診前每一個活動細節,重點排查疫區暴露史、活動場所、接觸人群。疾控人還要迅速採集樣本送實驗室檢測。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追蹤密切接觸者,迅速向相關部門和機構發出協查通報,在最短時間內力爭找到每一位風險暴露者,進行醫學觀察,實施健康管理。

消殺:

夜以繼日戰鬥在疫情控制一線

自1月17日起,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科主任姜洪榮和她的團隊就一直奮戰在疫情控制一線。

姜洪榮等主要負責全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消毒工作的技術指導和配合疫情防控組實施消毒工作。消毒是切斷傳染病疫情傳播途徑的有效方法之一,姜洪榮的電話也變成了熱線,無論是凌晨一兩點還是清晨五六點,她都要隨時電話指導消毒隊員在各種現場消毒中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姜洪榮和團隊每天24小時值守,查找資料、撰寫消毒器械指標和參數,及時報批採購消毒物資,配合疫情防控組開展應急消毒,開展技術培訓和諮詢,並現場指導解決社區、病家、密接者居家隔離及集中隔離場所有關消毒防護問題,還要通過媒體做好防控科普健康教育。其間,他們先後出動1000多人次提供各種檢查和指導,開展應急消毒200餘次,累計消殺面積達10萬餘平方米;參與了十多個部門的技術培訓,向市民和工作人員普及新冠肺炎消毒技術和個人防護相關知識。

聯動:

市區駐點第一時間阻斷人際傳播

為科學有效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第一時間阻斷人際傳播,減少密切接觸者繼發傳染,市疾控中心還啟動了市區駐點聯動機制。

區市防控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市疾控中心第一時間瞭解基層需要,發現疫情防控的難點堵點和風險點,第一時間疏通堵點,指導到位,確保全市防控工作的整體科學高效推進,及時分享經驗,提高應對效率。

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組織現場指導組開展10個區市現場巡迴指導;1月28日,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需要,在現場指導組基礎上,充實人員,組建覆蓋10個區市的市區聯動組,發揮技術優勢,協調聯動,指導協助區市築牢疫情防控防線。

截至2月16日20時,指揮部市區駐點聯動組協調解決困難32個,現場指導區市集中醫學觀察場所54次、留驗站56次(包括兩個汽車站),指導24個社區開展防控、指導PCR實驗室10次、指導醫院6家、指導學校3個、參與採樣87人次,指導55家企業、12家大型商場(超市、農貿市場)、1個大廈(內有68家單位)進行復工復產前的防控。

青島市急救中心轉運確診病患團隊——

“急救先鋒”:隨時衝上轉運一線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郭菁荔

疫情發生以來,還有這樣一支隊伍,也始終奮戰在與病毒面對面的抗“疫”一線,他們是由青島市急救中心的急救醫生、駕駛員組成的轉運團隊,市內四區所有確診患者轉運任務都由他們承擔。他們是這座城市的急救先鋒,當救護車藍色警示燈閃起,他們便衝上了患者轉運一線,無怨無悔,勇往直前!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青岛疾控、急救人员战“疫”故事

市急救中心轉運車組整裝待發。

嚴陣以待,半天接到三例轉運任務

“鵬兒,任務來了,做好防護,咱們趕緊出發。”2月4日下午,等候已久的市急救中心一線醫生張立坤接到“緊急任務”,那也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張立坤和孫鵬第一次合作執行新冠肺炎病人轉運任務:把當時我市確診第一例危重病例由市第九人民醫院轉運至市市立醫院本部。

面對這位85歲的危重轉運對象,市急救中心醫療組立即聯繫九醫,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制定了周密的轉運方案,決定使用負壓隔離艙轉運。經過規範穿戴,身穿防護服、戴著N95口罩和護目鏡的張立坤登上了救護車。“病人病情較重,途中的監護治療壓力比較大。完成轉運、做好防護是第一位的。急救中心按照國家標準為我們配備了防護用品,只要規範科學做好防護,嚴格洗消流程,完全不用害怕被感染。”他說。

伴隨著救護車警報聲,僅用10餘分鐘,張立坤和孫鵬就將病人從九醫安全轉送至目的地。任務完成後,悶在防護服裡的張立坤渾身是汗,耳朵也被勒得麻木了。

半夜零點,值班醫生高飛和駕駛員申國強快速反應,將病人送達指定醫院。凌晨4點救護團隊回到駐地,洗消工作剛剛完成,6點又接到新的指令,轉運一名確診的兒童患者。來不及休整,救護團隊再出發!接連3例轉運,讓轉運隊伍、消毒員、防控小組成員疲憊不堪,但大家沒有絲毫懈怠,他們只有一個目標:堅決完成救治轉運任務,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市急救中心團隊要麼在值班區整裝待命,要麼在負壓救護車上飛馳,這就是市急救中心第一梯隊60名急救醫生、駕駛員抗擊疫情時的日常狀態。市急救中心急救科負責人王君業告訴記者,為了讓醫務人員免於疲勞作戰,中心還組成了多個梯隊,隨時可以頂得上。

奔赴廠家,連夜購回負壓急救車

2月10日上午9點,兩輛嶄新的奔馳威霆負壓救護車開到了市急救中心院內。為了儘快讓這兩輛“重器”入隊,市急救中心後勤裝備科負責人曹東帶領3位經驗豐富的駕駛員2月9日中午開車直奔浙江湖州廠家,此時,兩部車正在做最後的組裝。10日零點,車輛剛組裝驗收完畢,他們便馬不停蹄連夜開回青島,“兩輛負壓救護車的加盟,為全市轉運工作增加了力量。”

“負壓救護車和普通救護車的外形相比差別不大,但它的作用相當於戴著大型N95口罩的救護車。”張立坤告訴記者,負壓救護車的負壓裝置相當於一個會自動過濾車內空氣的“吸油煙機”,在排出車內空氣時進行過濾殺菌,確保排出艙外的空氣無害,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嚴格消毒,當好患者和醫護人員“護身符”

每次出車,救護車都要接受嚴格的消毒。“轉運一次病人,有時只需三四十分鐘,但車輛消毒至少需要3小時。”王君業說,院前急救終末消毒工作不允許有絲毫馬虎,從車輛消毒、個人衛生處置、區域消殺、醫療廢物規範處置、消毒人員防護個人衛生處置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轉運環境安全。

1月22日中午,市急救中心先後接到了轉運兩例疑似病例、一例確診病例的轉運指令。市急救中心急救科副科長冉飄顧不上吃午飯,立即為負壓車準備相關的防護、消毒物品。隨後與科室其他人員趕赴洗消區進行準備,投入終末消洗工作。到最後一次轉運任務完成,已是深夜十二點,12個小時的忙碌,她顧不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取下口罩時,冉飄的臉上是深深的壓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