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臨門:再融資新政+業績高增長,利好頭部券商

雙喜臨門:再融資新政+業績高增長,利好頭部券商

去年以來,多家機構看好“科技+券商”雙輪驅動主線。近期科技股大放異彩,芯片、半導體概念漲幅居前,而券商股的表現也不落其後,多次出現明顯的上攻跡象。今年以來,券商板塊在經歷年初下跌之後,上週展開修復,扭轉了此前的下降趨勢,板塊內33家券商實現上漲。2月14日,主力資金主攻有“牛市風向標”之稱券商板塊——

券商信託板塊合計淨流入超14.55億元,其中龍頭中信證券排名第一,合計淨流入2.55億元。

2014年底,券商股的集體爆發開啟了一輪上漲近3000點的大牛市,券商板塊也成為當年漲幅最大的行業板塊。

2019年初,春季上漲行情中,券商板塊先後兩次上演集體漲停,市場熱度顯著提振,上證綜指不久後便放量站上3000點整數關口。

2020年初,整體沉寂券商板塊,近期卻移動頻頻:2月12日,券商板塊午後集體異動,13時27分,華安證券直線拉昇封上漲停。2月13日,券商板塊也在早盤大幅衝高。2月14日券商概念再度強勢,44只上市券商概念股全線飄紅,其中國元證券盤中一度封漲停,午後才開板,收盤大漲超9%。

此次再融資政策再次放開,可能促使定增業務迅速發展,有利於投行能力較強的券商。2017年之前的那波再融資盛宴,券商賺了不少,不過這次可能更集中於頭部券商。考慮到今年一月份券商的業績仍然取得了“較高的同比增速”,尤其是那些“頭部券商”,因此,券商股在近期的強勢,有可能繼續下去!

除了再融資鬆綁之外,這個週末證監會還表示——

1)正常推進IPO和併購重組審核進度;

2)鼓勵和支持社保、保險、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

這些都是鼓勵發展直接融資,引導社會資金進一步流入A股資本市場的表現。

綜合各項條件放寬增加利潤空間疊加上市公司現金流不足,定增業務有望迅速增長,利好投行與研究業務等綜合實力強的頭部券商

從數據來看,2016年再融資規模是1.68萬億,2017年是1.27萬億,而到2018年只有0.75萬億,2019年更是隻剩0.67萬億,直線下降,

主要原因就是前兩年再融資政策收緊,這次再融資政策全面放開可能會導致再融資規模的重新放量

金融供給側改革將助力券商盈利全面回升,以此次“再融資新規”為代表,做大直接融資、股權融資必將做大做強證券行業。

伴隨著券商股的上漲,已經有資金陸續加碼佈局券商股——2月13日融資融券數據顯示,國元證券獲融資買入1857.14萬元

從北向資金持股情況來看,2月3日以來,也有不少券商股獲北向資金加倉,第一創業、浙商證券、財通證券等的增持數量超過1000萬股,南京證券、西南證券、方正證券等增持超過300萬股。

科創板的“成功”也倒逼創業板再融資鬆綁,也算是“註冊制”改革的一環。科創板試點註冊制不是一個點上的事,會對資本市場全局產生影響,畢竟誰的市場更容易融資誰就更有吸引力。很多本來要上創業板的公司去了科創板,對創業板也會形成倒逼的作用。儘管創業板目前尚未實施IPO註冊制,但此次在再融資方面也突破了一些枷鎖,後續“註冊制”可能比預期的進一步加速。

對投行機構利好,業務多了。新規放鬆了幾個再融資的核心束縛,比如資產負債率、發行股份比例等,過去很多不符合規定的公司定增業務又可以做了,而且這些公司往往更缺錢,更需要投行服務,利好券商。2017年之前的那波再融資盛宴,券商賺了不少,不過這次可能更集中於頭部券商。

另一方面,疫情對券商業績影響好於預期。目前交易業務互聯網率達95%的背景下,證券公司各項業務進展幾乎不受疫情防控隔離的要求所影響。

目前大多券商90%以上的業務均通過線上渠道辦理。在逾萬家證券營業部幾乎“空置”的情況下,券商經紀業務未受實質影響。各券商客戶保證金、成交情況甚至較節前增幅明顯。

據調查,節後首周,中信建投證券、興業證券、華寶證券客戶保證金均較節前一週增加10%以上

湘財證券客戶保證金較去年同期增長229%

銀河證券總量淨轉入資金近150億元

新時代證券客戶保證金較春節前新增15億元

春節後四個交易日,招商證券客戶資金淨轉入近百億元

此外,華泰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等多家券商春節後客戶轉入資金均明顯增加

國信證券日均交易客戶數量與交易筆數較1月分別增長約兩成、三成

中信建投證券日均參與交易人數較節前一週上漲17.4%

湘財證券股票、基金成交額環比增長13%,成交筆數環比增加14.71%,同比增幅均超100%

大部分券商股票交易業務未受營業部“空置”影響,與大盤波動率保持一致。

在大多數分支機構暫停現場服務的情況下,多家券商中小散戶活躍度明顯提升

比如,銀河證券和招商證券首周新增客戶資金中,中小投資者佔主流。

銀河證券有130億元的新增保證金為中小投資者轉入,

招商證券資金在百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淨轉入超過半數;

海通證券開市首周交易客戶同比增長14%,其中資產在5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交易佔比增長2個百分點,貢獻交易量環比上升20%。

鼠年開市首周,海通證券線上業務辦理數量佔比98.71%;

國泰君安線上業務辦理比例超過90%,交易額超97%;

中信建投證券日均線上開戶數較節前一週上升149.7%,APP的日均交易人數、交易筆數、交易量較年前最後一週均提升20%左右;

國信證券線上交易客戶人數同比增長超過50%,交易量同比超過30%。

投顧服務量在節後一週也明顯增加,招商證券表示,股民開啟詢問模式,投資顧問日均線上接待客戶人數環比增長55%,總諮詢量環比增長77%;

中信建投證券節後5個交易日提供服務86萬人次,線上投顧平臺日均服務人次18.9萬,較去年全年日均大幅增長105%;

興業證券智能助手環比增長30%,投顧服務增長50%,投顧呼叫管家更是增長了80%。

資本市場全面深改穩步推進趨勢不改,預計註冊制等相關政策利好落地和券商槓桿率穩步提升有望驅動券商全年業績維持升勢。

也因此,業績再次成為券商集體飄紅的主邏輯——

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晚,已公佈1月業績的3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收193.22億元

雖然營收和淨利在今年1月環比大多有所下降,但是同比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從單家券商來看,

頭部券商的業績依然保持強勁增長,總計有8家大券商1月營收超過10億元,其中龍頭中信證券1月實現營收超20億元

淨利潤方面,排名靠前的頭部券商多數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中信建投淨利潤同比大增超180%

而14日漲停的國元證券,13日晚間發佈月度財務數據:公司1月營業收入4.14億元,同比上漲58.3%;淨利潤2.88億元,環比上漲425%,同比上漲263%。

未來“科技+券商”有望成為A股本輪牛市的主導板塊。金融供給側改革將助力券商盈利全面回升。在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做大直接融資、股權融資必將做大做強證券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