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後自我“隔離”青島前線醫生講述:我家的敲門“暗號”

中國山東網2月17日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醫務人員有的已在防控一線工作,有的已做好接班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白衣天使,他們對所見所聞有什麼感想?是否親歷了難忘或感動的瞬間?他們的心路歷程又有哪些變化?我們邀請他們講一講面對這場戰鬥的真實感受。

今天,讓我們聽一聽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骨科中心護士趙延麗的工作感受。

“趙延麗,今年你在科室加班最多,過年了,帶著孩子和婆婆回老家多待幾天。老人給你看了一年的孩子,不容易。”年前護士長這樣說,我心裡暖暖的,幻想著過一個美滋滋的中國年。

可剛到家不到8個小時,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讓我坐立難安。新冠肺炎疫情的警報拉響,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我無法安享假日。於是,我主動向護士長申請加入防控後備隊伍,隨時待命衝鋒一線,踐行護理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初二,我便和家人簡單告別後匆匆趕回青島。

1月28日,我到防疫一線“發熱門診”預檢分診處報到。這個看似平凡的崗位,卻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初步分揀出具有發熱、流行病學史的患者,篩查新冠病毒患者。我為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測量體溫、脈搏、血氧飽和度,耐心詢問患者病症準確登記信息。我戴著口罩為患者答疑解難,引導幫扶,決不讓一個發熱病人成為漏網之魚。

這個崗位是距離病毒最近的地方之一。為避免交叉感染,消毒工作都由我們自己完成。我們嚴格按照標準消毒隔離,汙染時隨時消毒,並做好記錄。

在這段日子裡,微信群裡每天都會有很多未讀信息,大部分都是領導、同事和家人的關心與叮囑。護士長打電話詢問我值班時間,同事遞給我愛心“小包裹”。裡面有一張心形卡片,上面寫著“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還有為我準備的防護口罩和工作用品。看到這些,淚水溼潤了我的眼眶,一股無形的力量充溢著我的內心。我明白,我不是孤軍奮戰,身後有強大的支撐力量!

回家后自我“隔离”青岛前线医生讲述:我家的敲门“暗号”
回家后自我“隔离”青岛前线医生讲述:我家的敲门“暗号”

疫情面前,沒有顧慮是不可能的。每天面對眾多的發熱患者,稍有不慎就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我不怕。但是,最讓我擔憂的是一歲多的孩子。為了避免給家人帶來危險,我想辦法把自己“隔離”起來。

下班回家,敲三聲門成了我們家的接頭“暗號”。聽到這敲門聲,家人就會集體從客廳“消失”。我在玄關處更換衣服,進入專屬我的“隔離間”。為了不讓孩子哭鬧,我儘量不發出聲音,不讓孩子看到我。家人會把飯菜從門口遞過來。如果需要出房間門,我就會再次敲門三聲。有時候孩子察覺到,就在門口不停敲門,奶聲奶氣地喊著“媽媽,媽媽,找媽媽”。門後的我聽著十分心疼,但必須強忍著不開門,我知道,此時不能心軟。在同一個屋簷下,我們一家人說的話明顯少了許多,但是愛和安全感卻從未缺席。

我不知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還會持續多久,但我知道我絕不會退縮。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會義無反顧逆行而上。我堅信,疫散之日,燕銜新綠,春到南山!就像歌裡唱的那樣:“向著風擁抱彩虹,勇敢的向前走,黎明的那道光,會越過黑暗,打破一切恐懼……”

沒有哪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哪個春天不會來臨。逆行的戰友終會凱旋,願我們逆光飛翔,驅散黑暗,相見於麗日晴天,放肆擁抱所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