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臨潁時刻︱縣新城辦“552”群眾工作法築強疫情防控網

“出門一定記得帶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儘量不外出,不要和親屬相互走訪……”這是潁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王曉榮同志最近天天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從大年三十開始,他就不分晝夜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每天帶領志願服務隊對轄區居民開展逐戶排查、來訪人員登記、張貼宣傳海報,勸導大家保持良好心態,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新城街道黨工委迅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各項重大部署,依託“552”群眾工作法(組建黨員先鋒隊、矛盾調解隊、鄉風文明宣傳隊、志願者服務隊、治安巡邏隊5支隊伍;發揮民代會、婦代會、自主改造委員會、愛心基金會、鄉賢理事會5個協會作用;健全黨員星級評定、村民量化積分2個機制),充分發動群眾,全面組織群眾,真正依靠群眾,共同築牢抗擊疫情的全民防線,在主城區築起了依靠群眾抗疫情的堅強防線。

依靠群眾力量,迅速築起抗擊疫情的全民防線。為此,黨工委及時發出了《關於發揮五支隊伍作用 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倡議書》。集結號就是動員令。短短1天時間,就收到各村(居)黨員先鋒隊成員遞交的請戰書650餘份, 1200名志願者聞聲而動,迅速集結,組織各類志願者服務隊無私奉獻、踴躍奔赴疫情防控一線,成為老舊小區疫情防疫的中堅力量;10支鄉風文明宣傳隊230多人、10支矛盾調解隊120多人聞令而行,主動當好居民健康防疫的宣傳員、隔離人員的服務員,引導居民做好日常防護工作;10支村(居)治安巡邏隊280多人積極投入到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嚴防嚴控上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穩定基礎。5支隊伍近2000餘人在黨工委和村(居)基層黨組織的一聲號令下,主動上一線、當先鋒、作貢獻,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彰顯了黨組織的號召力,也在重大疫情面前檢驗了新城街道黨工委近年來狠抓基礎、大抓基層的實際工作成效。

發揮組織優勢,築牢防禦屏障。邢莊村,不但做好本村小區防疫穩控工作,還主動組織5隊5會人員,奔赴村內開發的天和苑、錦繡天地等其他居民小區,以及棉麻廠家屬院、邢櫻路等轄區內的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進行防疫穩控,與分包單位、物業、業主形成了“1+1+1+1”群防群控模式;櫻桃郭村,在做好轄區防疫穩控工作的同時,安排7個志願者服務隊到人民路中心旅社家屬院、糧食局家屬院、工行家屬院等7個老舊小區開展防疫穩控工作,緩解居委會人員少分包不到位問題;大墓羅村、崗石村把村民和居民納入同等屬地管理,組織50多人到周邊不規範居民小區開展疫情宣傳、排查、卡點、消毒等各項防控工作等等。關鍵時刻、緊要關頭,新城街道各級黨組織立足全局,不講條件、不計報酬、不計得失,舉全辦之力迅速落實縣委縣政府部署,充分展現出“全縣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和生命重於泰山的濃厚情懷。

發揮黨員模範。“我先上,這種危急時刻,我們共產黨員不上,誰上?這樣才配得上身上佩戴的這枚黨徽。”這是潁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王曉榮對身邊同志說的一句話,也是新城街道辦事處所有黨員幹部的共同心聲,無論是村邊路口、無論是小區門口,到處都有黨員忙碌的身影。有一家兩口人都上一線的黨員家庭;有關閉自己超市守卡點的黨員;有加入防控隊伍的返鄉黨員……陵園巷的退休老黨員、江森花園的退休老幹部、麗都華庭的業主委員會,群眾紛紛站在了防疫第一線,充當主力軍。這場人民戰爭中,一個個群眾的參與為城區疫情防控注入一股強大而又溫暖的力量。正是群眾的廣泛參與,才有了一些小區“亮證”出行,提升通行效率的同時,也減輕了防控工作量,便捷了居民;才有了許多社區防控妙招,一區一策,接地氣、效果好;才有了“平價蔬菜送上門”服務,傳遞溫情和友愛,方便了業主,暖了人心,多了防控人情味,讓群眾在抗“疫”中宅得安心、過得順心。

疫情嚴峻,戰鬥正酣。當前,仍處於抗擊疫情關鍵階段。越是在緊急關頭,越需要依靠群眾,越需要充分發揮和動員全社會力量,凝聚起戰勝艱難險阻的強大正能量。全縣各級黨組織要更好地發揮組織優勢、轉化組織優勢、凝聚組織優勢,讓命運與共的心靠得更近,讓眾志成城的手握得更緊,和全縣76萬群眾一道,共同奪取疫情防控的偉大勝利。

韓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