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心腹李衛,擔任的陝西布政使,到底擁有多大權力?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雍正王朝》中的李衛,從一個地地道道的叫花子奮鬥到封疆大吏,其經歷就是一本普通人“逆襲”的活教材。

在他的職位生涯中,陝西布政使是重要一環,這是他自我進化的道場,也是他成為督撫的跳板。這個布政使,換作其他人,可能只擁有《大清會典》上面規定的權力,但李衛卻能不走尋常路,既有本職權力,還有“溢價”權力。

清代官制賦予布政使的職權

布政使全名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最初設置於明朝,掌管一省的行政,宣佈朝廷的政令於各府、州、縣。因其為各府、州之表率,形式上類似古代藩鎮,所以又被稱之為“藩司”,專稱“方伯”。

清承明制,朝廷同樣在地方設置布政使一職。布政使為從二品級別,品級次於巡撫。依據清代官制,布政使一旦出缺,應開列具題,例由各省按察使升任;布政使如果升遷,應補太常寺卿、光祿寺卿、太僕寺卿以及各省巡撫(為了避嫌,唯本省布政使不開列本省巡撫)。

布政使掌管一省行政,總覽全省的錢穀收支,考核所屬州、縣,其具體職責分為四項:

一、承宣政令。凡是朝廷的政務、法令,均由布政使傳達至府、州、縣貫徹落實。布政使要起表率作用,帶頭執行。

二、負責本省的財稅,徵收賦稅,管理收支。每十年統計一次全省戶籍人數、賦役、天畝數等,然後彙總於戶部。

三、管理屬官。省內府、州以下各官吏,由布政使管理,考核其平時的為官政績,以上報督撫,再送至吏部。每三年,考核一次。

四、參議本省政務,對諸政務,由督撫率布政使、按察使、學政會議以行。特殊情況下,布政使可以直接寫奏摺向皇帝報告。

明代,巡撫大多屬於非常設職位,布政使乃一省首領。清代各省設置巡撫,還有總督,布政使督撫的屬官。布政使行文督撫時用“詳”,稱“本司”;督撫行文布政使用“札飭”。布政使雖仍有統屬地方之責,但相比明朝,已經失去行政上的獨立性。

布政使辦公的衙署為承宣布政使司,其內部機構一般設置有經歷司、照磨所、理問所、都司、庫大使等。

作為朝廷從二品的陝西布政使,李衛一年的俸銀僅155兩,但養廉銀卻高達7000兩左右,平時有各種辦公費用,去世後朝廷還會發放420兩祭葬銀;其所用吉服冠為頂用鏤花珊瑚,朝帶為鏤金圓版四,每條裝飾一顆紅寶石,官服補子繡錦雞;官職階稱為通政大夫,妻子小翠也能沾光,命婦封號為“夫人”。

在朝廷有雍正撐腰,在地方有年羹堯關照

不論職場還是官場,除了業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跟人。跟對了人,可以平步青雲;跟錯了人,一輩子很有可能就碌碌無為。這種事說得好聽點,是尋找伯樂;說得難聽點,本質上是結黨營私、拜山頭。

李衛出生雖然很低,但他職業生涯卻能遇見兩位貴人。一位是胤禛,讓李衛到京城,有機會開眼界,長見識,贏在起跑線,後來還能成為封疆大吏;另一位是年羹堯,讓李衛得到鍛鍊,有豐富的基層經驗。有這兩大“山頭”給李衛賦能,讓他即使“屈居”陝西布政使,權力也有很大的“溢價”。

第一,掌管部分軍權。雍正繼位後,為了牽制胤禵,讓陝甘總督年羹堯接管了西北的軍權。李衛是陝西布政使,是年羹堯的直接下屬,負責軍糧調度。控制了軍餉,也就間接控制住了軍隊。當初雍正讓年羹堯控制胤禵的糧餉,如今讓李衛控制年羹堯的糧餉,其實本質上一樣。

此外,以李衛與年羹堯關係的“密切度”,分享一部分統兵權,問題不大。這就如同有些公司的秘書,例行公事時可以“順便”用一下老闆的印章,批出部分公款。

第二、“任性權”。有些大組織或公司,一件事下來,需要層層審批,多個部門蓋章,辦事效率低下。想要一路綠燈,或者先斬後奏,只有非常之人用非常手段才能完成。從劇情來看,李衛就是這樣的非常之人,也善於用非常手段。原因無他,李衛在雍正潛邸長大,又有陝甘總督“關照”,只要他的出發點是為了雍正,就可以狐假虎威。所以,後來“科場舞弊案”,他才能不請旨,衝到考場任性抓人。

秋媚說:李衛權力的大小,重點不在職位,而在他的主子以及主僕關係。主人越強大,李衛可以藉助的勢力越大;主僕關係越好,李衛才能更加“任性”地運用權力為雍正辦事。


秋媚讀史




首先,我們看一下李衛崛起的過程。在電視劇中,李衛原本是江淮地區的一個市井混混,雍親王胤禛前往江南籌款的時候,認識了正在流浪的李衛。由於李衛非常機靈,雍親王收留了李衛,帶在身邊做小廝。幾年以後,已經成年的李衛與王府的婢女小翠發生了感情,這是王府絕對不允許的。由於李衛破壞了王府的規矩,雍親王把李衛趕出了家門,派往四川擔任知縣。當然,雍親王此舉也有監視年羹堯的意思,此時的年羹堯與老八胤祀的關係非常曖昧。為了監視年羹堯,雍親王把李衛派到了年羹堯的身邊,並且監視年羹堯的一舉一動。



年羹堯在四川擔任提督的時候,李衛僅僅是四川省的一個知縣。 幾年之後,年羹堯被提升為陝甘總督。此時的李衛呢,已經從正七品的知縣成為從二品的陝西布政使,晉升速度如同坐直升機。雖然雍親王胤禛會暗中幫忙,但如果李衛自己的水平不夠,那雍親王再提拔也沒有。由此可見,李衛確實很有能力。我們仔細聊一下李衛擔任的陝西布政使,在每個省都有巡撫、提督、布政使、按察使和學政等高級官員。巡撫是全省的一把手,負責軍政民財各方面的工作。按察使主要負責司法和治安,屬於副省級。學政負責全省的教育工作,也算副省級。提督是一個省的最高軍事長官,負責管理全省的綠營軍。提督的品級比巡撫還高,但實權不如巡撫。



至於布政使,則是一個省的二把手,負責經濟建設、耕地、賦稅等工作,屬於常務副省級。在明朝統治的前期,當時沒有巡撫,一個省只有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揮使。布政使是全省的一把手,但進入明朝統治後期,巡撫和總督開始出現。不過,此時的總督和巡撫都是臨時性的。清朝入關以後,改變了明朝的制度,巡撫和總督開始成為正式的封疆大吏。在這樣的情況下,布政使淪為了全省的二把手,被俗稱為藩臺大人。布政使屬於從二品,已經屬於高官。李衛擔任陝西布政使以後,自然負責各方面的工作。 雍親王成為雍正皇帝以後,急於追繳國庫欠款,並且把公文下發給了全國各地的總督和巡撫。



李衛作為布政使,但是也得到了一份。此時,精明的鄔思道離開分析出了其中的原因。鄔思道認為:這是一個升官的信號,由於布政使的上邊就是巡撫,李衛肯定會被調往一個省份擔任巡撫。果不其然,幾個月以後,陝西布政使李衛被提升為江蘇巡撫。從表面上看,從布政使提升巡撫,僅僅提升了一級。但是在清朝統治時期,江蘇省的經濟總量是陝西省的好幾倍,江蘇省屬於全國最富庶的省份之一。從西北省份的二把手到東南省份的一把手,這並不是晉升了一級,而是跳級晉升。



在電視劇中,曾經出現了李衛審理案件的劇情。當時李衛已經擔任了江蘇巡撫,在大堂上,李衛當然坐在中間。但旁邊還有兩把椅子,分別坐著江蘇布政使和按察使。其他官員屬於巡撫的手下,只能站著。由此可見,布政使和按察使還是有身份和地位的。李衛在擔任陝西布政使的時候,由於自己有雍親王和陝甘總督年羹堯撐腰。估計陝西巡撫的日子不好過,面對強勢的布政使,巡撫的地位很尷尬。當然,這樣的情況不是很多。在正常情況下,布政使看到巡撫需要拱手行禮,而巡撫需要還禮,布政使屬於巡撫的半個下屬,更像巡撫的副手。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布政使屬於從二品,實際的權利是很大的。<strong>

單以布政使這一職位來說,主要負責一省的財政和民政。清朝設有十八個省,每個省都設巡撫,也就是現在的省長,下屬布政使、按察使分別掌管財政民政;和刑事。

^上圖為清朝二品文官官服胸前圖樣

布政使的具體工作有

一、宣佈政令:承接上級指派的政務法令下傳到各個州府縣衙,並且督促實施;

二、管理下屬官員:負責下屬官員俸祿的發放以及考核他們的政績,整理之後上交領導;

三、掌管財政賦稅:負責徵收全省各地的賦稅,以及其他財政支出收入,統計全省戶籍,民數,田地的數量等。

歷任布政使犯下最大的罪

清朝第一貪案,甘肅捐監案,就是甘肅布政使負責的,一省的捐監都是由布政使全權負責,貪汙數量多達1.5億兩白銀,整個甘肅省的財政都由甘肅布政使說了算,可見布政使的權利之大。

再說身為陝西布政使的李衛。

看過《李衛當官》的朋友,對於李衛和雍正的關係有一定的瞭解,拋開正史不說,《李衛當官》還是相對的還原了當時的官場關係。

李衛擔任陝西布政使最主要的原因是雍正信任李衛,希望他去監視身為陝甘總督的年羹堯。那麼李衛上任之後,最直接的權利範圍就是整個陝西省的財政都歸他管,再有,因為李衛屬於天子門生,誰都需要給他面子,雖然按照職位,巡撫是一省之長,但因為情況特殊,巡撫有事也需要跟李衛商議一下。

所以,擔任陝西布政使的李衛,名義上的陝西省的二把手,但是實際權力應該和一把手也就是陝西巡撫齊平了。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人物李衛在整個電視劇當中算得上是一個“神奇人物”。這位“小叫花子”出身的連個大名都沒有,被人稱作“狗兒”的小乞丐,最終成為雍正最得力的干將,最信任的心腹,甚至像自己的乾兒子一樣看待的封疆大吏,他的逆襲讓很多的觀眾讚歎不已。真是“時也命也”。

在狗兒被四阿哥胤禛看中(同時看中的還有他的好夥伴坎兒,也就是後來的高福)從揚州帶回京城,成了胤禛身邊的貼身隨從,名字也改為李衛。這對於一個生活在最底層隨時都面臨飢餓和死亡的乞丐來說,已經是一個脫胎換骨的變化了。但是李衛的運氣似乎還遠遠沒有用完,李衛的好運還在繼續。他的運氣的來源有兩個:忠心和能幹。

李衛的忠心是死心塌地的忠心於他的主子“四爺”,無論這個主子是王爺還是皇上他都只是忠於“四爺”,而不是王爺或者皇上。他的這種忠心是他最終成為封疆大吏雍正的心腹,和雍正私人感情深厚“乾兒子”。當然僅僅有忠心是遠遠不夠的,李衛是個聰明伶俐,果敢擔當,敢於不按常理出牌的有才幹的年輕人,在四阿哥胤禛的府上李衛就是胤禛“得用之人”。在配合十三阿哥胤祥騙取《百官行述》過程中,李衛的表現可圈可點。

李衛聰明機靈,能說會道,善解人意,這讓四阿哥胤禛之外的很多人都和喜歡這個聰明精幹的小夥子,就連那個與她和高福一起要飯,一起被四阿哥胤禛帶進府裡的丫鬟翠兒對他也是喜歡的不得了,兩個人私下裡就“定了終身”。無論是有預謀還是順水推舟,最終李衛被胤禛外放,跟著年羹堯到四川當了一個“七品小知縣”。其實這對於幾乎是一個大字都不識的李衛已經算是“逆天”,但情形似乎還不止如此,李衛的官越做越大,從知縣做到糧道,從糧道做到布政使,康熙登基不久李衛從陝西布政使升任江蘇巡撫又很快的升任兩江總督。從一個小叫花子到正二品的兩江總督,李衛這才算完成了他的逆襲。

李衛自外放當官,一直做到陝西布政使的時候,他一直都是年羹堯的手下,說明一方面李衛外放當官的目的之一就是監視年羹堯。另一方面李衛的才幹也是得到了年羹堯的認可和讚許的。李衛任陝西布政使的時候,年羹堯是陝甘總督,他依然是年羹堯的屬下。

那麼李衛當的這個布政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究竟有多大的權力呢?這個要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布政使這個職位本身的管理權限,另一方面是李衛本人的特殊身份。

清朝的官吏制度大概分兩大塊,也就是朝廷和地方。朝廷是以六部為主的框架,地方是以“督府”為基本框架的制度,地方的最高長官是“總督”。總督的管理範圍從一省到數省不等,清朝的總督管兩省的情況很普遍,比如“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等。總督的品級也不盡相同,從一品到從二品都有可能,就像一個大區司令上將也可中將也行。

總督之下就是一省巡撫,巡撫是一省的最高行政官員,正二品,從二品都有可能。巡撫之下一般設三個分管衙門: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提督衙門,分別分管行政財政、刑事監察和地方軍隊。分別被稱為“藩臺”、“臬臺”、“提督”。當然還有主管教育和人才培養選拔的“學政”。

照這個情況來看,布政使是一省的第二把手,屬於從二品。在陝西省李衛的地位相當於“常務副省長”,僅次於陝西巡撫。

但是,李衛這個巡撫似乎不太一樣,種種跡象表明,李衛當布政使時期的陝西巡撫的地位和權力都應該是非常尷尬,作為第二把手的李衛應該是有自己獨有的比陝西巡撫還要大的權力。按理說,李衛的直接上級是陝西巡撫,但是由於年羹堯是陝甘總督,以年羹堯的行事風格,很可能那個陝西巡撫就是個擺設,李衛應該是直接受命於年羹堯甚至是雍正。李衛是一個有密摺上奏的特權的布政使,這樣的布政使的存在,簡直就是頂頭上司巡撫的噩夢。

雍正登基後不久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節制西北五省軍政事務。李衛被調離陝西升任江蘇巡撫。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這個陝西布政使擁有的特權,他進京述職的時候是帶著親兵的,他的親兵隊伍的規模和權力都是一般的布政使不敢想的。科場舞弊的案子,就連三王爺允祉都不敢擅自動用親兵查封考場,而李衛很輕鬆的一句話:來人啊!給我封了考場拿人去!二話不說就封了考場。

可以想象,李衛這個布政使在陝西的權力究竟有多大,


步武堂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封建制度的巔峰所在,客觀來說,清朝十二帝無一是昏君,各個勵精圖治,名臣也是代代輩出,就連腐朽的晚清政府都有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四大名臣”,更不用說之前的“康乾盛世”!

說起“康乾盛世”的名臣,有一個人絕對繞不開!他出身低微,捐官入仕,康熙年間官居從五品,雍正年間官居正一品,乾隆年間逝世,乾隆以總督之例葬之,他的一生跨越清朝最鼎盛的三個時期,妥妥的“三朝元老”!他就是李衛。

捐官入仕,破格提升

李衛家族世代經商,家族頗有資產,可惜商人就算再有錢,也是社會的底層,政治地位還比不上“面朝黃土背朝天”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困百姓,所以李衛從小就立志走入仕途,提升家族地位!

康熙晚年,為了補充軍費,朝廷放出一批官職公開“售賣”!李衛抓住機遇,“捐資”員外郎!員外郎聽著挺唬人,其實就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虛職”,但於李衛來說,這是人生的跳板,由於表現出色,康熙五十八年,李衛被破格提升為戶部郎中,手握實權,命運開始轉折!


人生騰飛

李衛真正“發跡”始於雍正年間,雍正帝用人只看才能,不重出身學識,所以出身低微,目不識丁卻頗有才能的李衛得到重用!雍正繼位第一年,李衛就被派到雲南擔任鹽驛道,由於政績顯著,僅僅一年又被提拔為陝西布政使,此時的李衛年僅37歲!

很多人不清楚布政使是何級別,甚至認為這是不入流的“野雞”官位,那就得給大家普及一下布政使一職了!

布政使源起

清朝官職大都承襲明制,所以布政使一職也是來源於明朝,只是權力地位有所差別! 明初,朱元璋先是效仿元朝在地方設十二行中書省,後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又撤行中書省改立承宣布政使司,最高長官也由行中書省的參知政事變為布政使,分設左右布政使,級別都為正二品,掌管一省大權,位高權重,相當於現在的一省之長!


清襲明制

清襲明制,在地方仍然設立布政使一職,只不過品級由正二品降為了從二品,人數也由兩人變為一人,且明確規定布政使為總督或巡撫的屬官,主管一省財政、民政,是一省之中手握實權的二號人物!

清朝布政使雖然名義上受總督、巡撫節制,但總督巡撫卻對其禮讓三分,原因無他,手中權力太大!

布政使位高權重

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布政使的主要負責宣達朝廷的政令;徵收全省各地賦稅,負責財政收支;考核府、縣各級官員;管理全省各府戶籍、田數等民事內容。

簡而言之,布政使直接“聆聽”中央政令,上達天聽,下訓百官,同時掌管一省財政大權與人事考核權,賦稅由其徵收,官員由其考核,地方官畏布政使尤勝總督、巡撫,就連作為一把手的總督、巡撫想要用錢,也要通過布政使!

手握財政、人事兩大核心權力,布政使絕對稱得上“位高權重”,只是沒有軍事權,所以弱了總督巡撫一籌!

總而言之,清朝的布政使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兼財政廳長、組織部長!也就是說,李衛年僅37歲,就當上了一省的副省長兼財政廳長、組織部長!這是何等輝煌!


歷史早知道


說起清朝的封疆大吏,大家首先就會想到總督和巡撫,因為它們是地方上的最高軍政長官。但其實,除了總督和巡撫外,還有兩個官職稱得上是封疆大吏,它們就是布政使和按察使。

布政使最早是由朱元璋設立,全名叫做承宣布政使司,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長。但等到清朝時,布政使被設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獄的按察使並稱兩司,布政使和按察使又俗稱“藩臺”和 “臬臺”。

從康熙六年開始,清廷在每省幾乎都設有布政使一名,官階為從二品。但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兩省)、陝西省(後分為陝西、甘肅兩省)和湖廣省(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則設有兩布政使,分為正副,正布政使官階為從二品,副政使官階為正三品。



通常情況下,布政使具體職責有:承接上級指派的政務、法令宣達到各府、縣,督促其貫徹實施;管理府、縣各級官員,按期發放俸祿,考核政績;徵收全省各地賦稅,負責財政收支。統計全省各府戶籍、稅役、民數、田數等民事內容。

按照我們現在的官職來看,這個布政使就相當於是省財政廳廳長兼省委組織部部長,常務副省級官員,掌管一省的財政和人事,地地道道的實權派實權派人物之一。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李衛原本是江淮地區的一個市井混混,後來還是皇子的雍正前往江南籌款時,李衛有幸結識雍正,並被雍正收留在身邊做了小廝。

幾年以後,李衛與王府的婢女小翠發生感情,這是王府絕對不允許的,因此雍正把李衛趕出家門,派往四川擔任知縣。

當然,雍正此舉也有監視年羹堯的意思,因為當時年羹堯與老八胤祀的關係有些曖昧,所以雍正就特意把李衛派到了年羹堯的身邊,監視年羹堯的一舉一動。

當時,年羹堯正在四川擔任陸路提督,官階為從一品;李衛還只是四川省的一個小知縣,官階正七品。等到雍正登基後,年羹堯被調任為川陝總督,而李衛則被提撥為陝西布政使。



當時電視劇中並沒有交代李衛這個布政使是是正職還是副職。但從情理上說,應該是正職,這樣一來,李衛在陝西境內,頭上就只有陝西巡撫這一個頂頭上司,再往上就直接向坐鎮在四川的川陝總督年羹堯負責。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單論陝西省內所擁有的地位和權勢,李衛可以排在第二位。

與此同時,當時雍正之所以將李衛排到陝西擔任布政使,目的就是協助年羹堯控制住陝西境內的人事和財權,再加上李衛是雍正的親信,連年羹堯都要忌憚三分,所以當時的陝西巡撫,又哪裡敢管李衛呢?

甚至而言,因為李衛是直接向雍正彙報工作,所以在很多事情時,年羹堯都不能強有力的約束李衛。所以,李衛這個陝西布政使所擁有的權力,要比其他省的布政使大太多,從某種意義上說,李衛雖然是陝西省名義上上的二把手,但其實是陝西省的一把手。


我是趙帥鍋


劇中的李衛是一個小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識幾個,由於偶然的機會被當時在外辦差的四阿哥胤禛看中,帶回北京,一開始只是雍王府的一個小奴才,但越來越被四阿哥喜歡,先是當了縣令,在四阿哥登基後,先後當了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成了一名至關重要的封疆大吏。\r

歷史上李衛也是一位名臣,做過不少事情,但並不是叫花子出身,而是富二代,但是不識字是真的,因為最初是花錢捐來的官。先不談歷史,就說劇中刻畫的這個角色。李衛做的最高官銜是直隸總督,總督間接主持的部隊稱為督標,響應的巡撫的部隊稱為撫標,這部門部隊由總督或巡撫間接分配,但變更部隊應關照朝廷的兵部或軍機處,不然能夠受到彈劾。其將領由兵部錄用,但總督巡撫也可間接錄用,並報兵部立案。各省的其餘部隊還包括有將軍治理的駐防八旗,這部門部隊督撫變更不了。部門業餘部隊,好比漕運、巡鹽、河流等等部隊,有各自引導治理,各省督撫平日也動不了。其餘綠營兵有本省提督統領,除直屬提標之外,如下另有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把總等等各級軍官,層層治理。提督受兵部和總督雙重引導,在處所部隊的指揮系統中屬於總督的部屬,但其錄用平日由軍機處間接錄用,總督對提督只要參劾權,沒有任免權。


軒軒大雜燴


既然題主說到了李衛,那我們就先來捋一捋李衛的傳奇人生經歷吧!

清代名臣———李衛

由徐崢主演的電視劇《李衛當官》,劇的中李衛,留給人們的印象滿是機智幽默、談笑風生、鬥智鬥勇,但又不失有情有義、善良正直的這樣一位大臣。但真實的歷史中,李衛又是怎樣的了?
(李衛劇照)


首先李衛當官,並不是靠傳統的科舉考試,進而入仕做官,他是通過捐資(清朝時期,捐納成了與科舉相互補充的一個重要制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花錢買文憑”)獲得了一個員外郎的身份,隨後才步入仕途。雖然他享年只有僅僅51歲,但卻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清朝歷史上最繁盛的三代王朝。

康熙二十六年,李衛出生於一個江蘇豐縣一戶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但他可沒能好好的利用手中的這筆“資源”,從小就不愛看書,學習成績也不咋地,還經常逃課,在他眼裡,覺得讀書簡直就是在折磨自己,讀了幾年之後,實在讀不下去,便退學了。


但他雖然讀書不行,家底卻很殷實,(1717年)李衛拿著家裡的銀子買了個五品員外郎來當,後來憑著自己做事圓滑、頭腦靈活,深受上層領導喜愛,很快便入朝任兵部員外郎一職,不久之後又任戶部郎中。

但李衛的官涯生活中,平步青雲、扶搖直上的是在——雍正王朝期間!

1722年,愛新覺羅·胤禛繼位,年號雍正。雍正即位後的第一年:

1723年,李衛便被提拔為直隸驛傳道,不久後又被任命為雲南鹽驛道

1724年,李衛被任命為陝西布政使

1725年,李衛被提拔為浙江巡撫

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史

1727年,李衛又繼續被提拔,擔任浙江總督

1728年,雍正令李衛前去江南松江赴工勘察海塘土改易石工程,並作為江南總督範時繹的幕僚

1729年,李衛被封為兵部尚書,不久加太子少傅

1732年,李衛又被任命為署理刑部尚書。不久後李衛出任直隸總督

1736年,兼管直隸總河,裁營田觀察使

1738年,李衛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短短的十幾年時間,李衛從一個縣區五品小小的員外郎,做到了朝廷的一品官員、封疆大吏,升遷速度可謂是“一年一換”、“連跳三級”,扶雲之上。
(李衛當官)


劇照

如果非要找個人,和他的升官發跡來比較的話,我覺得乾隆朝的寵臣——和珅,和他有的一拼,而且兩人都不是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李是通過捐資; 和珅是通過“拍馬屁”上位,但李衛是一個堂堂正正、不畏權貴、有情有義的重臣,而反觀和珅卻是一個貪汙腐敗、權傾朝野、任人唯親的“狡猾”臣子!

李衛任這些所有的官職中,可以說任陝西布政使期間,是他官涯中重要的轉折點!

1724年,李衛任陝西布政使並負責鹽務相關事業

布政使是個什麼官職了?

明初,太祖朱元璋廢宰相制度以後,沿襲了元朝的行中書省,但不久之後,也就是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銷了行中書省這個官職,以後在全國推行承宣布政使司,官位為二品大員,主管一省的財政、民政。
(明太祖——朱元璋)


但到了清朝之後,清代始正式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所以布政使在清代相當於一個一省的“二把手”,因為一省的最高長官為巡撫大人。

但李衛在陝西任布政使期間,對於陝西巡撫來說,感覺有一點“喧賓奪主”的味道在裡邊。

雍正的三大心腹大臣———隆科多、年羹堯、李衛,其中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算得上是皇親國戚,早在雍正即位之前,兩人就你來我往、密切合作; 雍正二年(1723年)年羹堯任撫遠大將軍、總覽西部一切大事,陝西巡撫、都督都得聽從他的管理。而李衛與年羹堯的關係又甚為親密,得到了背後年羹堯的支持,再加上李衛同時兼管鹽業,掌管一省的財政、經濟,這樣一來,李衛在部分上控制了陝西巡撫,相當於操控了陝西的實權。
(年羹堯劇照)


李庭在《寓庵集》中,這樣評價陝西的地理位置:“以形勢雄天下,其來尚矣!左達晉、衛,右控隴、蜀,冠蓋鱗萃,商賈輻輳,實西秦之都會也。”

由此可見陝西的地理位置是有多重要,所以李衛在陝西任職期間,是雍正親旨前往,他的一言一行,都在雍正眼裡看得清清楚楚,而李衛也沒有辜負雍正的期盼,在陝西緝拿私鹽販賣,打擊豪強地主,把陝西的經濟可謂是搞得“井然有序、風生水起”。
(李衛當官劇照)

李衛在陝西布政使這職位上任期一年後,就被雍正提拔為浙江巡撫,穩穩的做起了浙江的一把手,後來更是平步青雲。所以說,李衛在陝西任布政使期間,可以說是他官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了!


文史議春秋


乾隆曾經評價過雍正時期的三位人臣:鄂爾泰、田文鏡、李衛是我老爹最喜歡的三位大臣,但是從能力上來說,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

山爭叔叔當年飾演的《李衛當官》把李衛的形象飾演的惟妙惟肖,也讓我對那段歷史產生了興趣,《雍正王朝》更是全景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雍正王朝》中李衛的陝西的布政使權力究竟有多大呢?

  1. 大清朝的三品大員,封疆大吏!李衛從一名乞丐,被雍正發現帶到了身邊,又從雍正身邊的一名僕從當了官,從康熙年間一步一步成為雍正時期位極人臣的紅人,不得不說“時也命也”!當時,李衛被封為陝西布政使,是清朝正三品的官,三品就相當於一個省的常務副省長的職務,所以說,相當於主管著一方的建設和發展,足見這個職務的重要性!
  2. 一省之內,說一不二,主管經濟建設!清朝一省之內除總督外,下面還設“三司”,分別是布政使、按察使、指揮使,而布政使則是主管民政的任務。而當時四川和陝西是放在一起稱為川陝總督的,總督是年羹堯,所以李衛的陝西布政使就相當於陝西的一把手了,實實在在的“一省之內說一不二”!

  3. 和年羹堯配合打好四阿哥的基礎實力!年羹堯和李衛都是老四也就是以後的雍正的班底,都是為了四阿哥爭奪天下而積蓄實力的,所以李衛在陝西布政使的位子上施展治理能力是一點阻礙都沒有,也是逐步讓年羹堯徹底控制整個西北的一步,也就是說雍正通過李衛和年羹堯把整個西北控制在了自己的實力之內,也為自己奪取最後的天下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所以說,從布政使的官職上來看是三品大員,從具體的職權就是民政,而從當時的背景來看,李衛的陝西布政使就是一方“封疆大吏”!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陝西布政使是一個省的二把手,從二品地方官,主要負責一省的財務和民政。我們就來說說李衛的升職之路和布政使的出現和發展以及所掌握的權力。

李衛是《雍正王朝》裡的一個經典角色,他的職場經歷可以作為現在很多職場人學習的典範。他對雍正的絕對忠誠和超高的情商往來與王侯將相之間,他從小乞丐到朝廷封疆大吏最後官至兩江總督,就是連朝中最受雍正器重的張廷玉都要給他面子,將來皇位的繼承人四阿哥弘曆在李衛毆打了曾靜之後,革了又十幾個官員的職位,唯獨對李衛隻字未提,後來還是雍正罰了他一年的俸祿。剛剛當上江蘇巡撫的李衛更是派兵直接衝入了考場抓舞弊案的考生,這可是雍正的哥哥三皇子胤祉都不願意官的事。



李衛本來叫“狗兒”,連一個正經名字都沒有就是混跡於街頭的小混混,靠著吹捧看官得點賞銀,但是小混混有小混混的俠義。他為了救下同行的小夥伴翠兒不惜與當地地方官撐腰的地頭蛇為敵。李衛辦事機靈又講義氣被雍正看中,把他和小夥伴“坎兒”“翠兒”都留在了自己身邊,取名為“李衛”,坎兒取名為“高福”。要說四阿哥府裡起名也真不錯,“狗兒”是忠誠的護衛就取名“李衛”,“坎兒”名字多艱難,就取名“高福”這樣的美好祝願。李衛在胤禛的府裡得到了施展的機會,並且從康熙五十年外調到雍正登基李衛從一個奴才級別,人們看不上眼的小人物升到了從二品布政使。



布政使開始於明朝,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裁撤三省,將六部歸於皇帝一人之手,地方行中書省自然被廢除,在地方設立了省一級的行政長官就是布政使,一般布政使設立左右兩名。後來隨著皇權的加強,中央又會派遣總督和巡撫到地方臨時辦差,總督,巡撫的職位雖然是臨時性的但是品地要高於布政使。後來清朝以後地方一級行政長官確定為“督撫”,總督和巡撫成為地方最大的行政長官,封疆大吏,布政使成為一省的二把手主管財,民政。朝廷的明令只會先發給地方長官總督和巡撫,然後由總督和巡撫再下發給布政使執行。所以《雍正王朝》初年清理國庫虧空的時候,下發給各個總督和巡撫的公文,雍正給李衛也特別關照的發了一份,鄔思道就預言皇上要升李衛的官。果然到京城以後,李衛從布政使升到了江蘇巡撫。



李衛從小乞丐到布政使再到封疆大吏的經歷給我們在職場有著一定的啟示

1;現在的年輕人們容易衝動,呆上一段時間覺得不滿意,覺得大材小用就要離職,但是離職後又陷入了迷茫,換來換去覺得還是原公司好。這時候我們就要學習李衛的忠誠,有很多人開始並不出色也並不起眼,但是他忠誠的和公司一起成長最後還是能有著不錯的發展。

2;辦事靈活,方法多變,學會推銷。李衛在推行攤丁入畝時加強團隊建設,運用多種營銷方式:比如對手下殺雞儆猴軟硬兼施,對百姓則換位思考(通俗話語寫通知),張貼告示,輿論導向(乞丐說書)。

3;情商高,會辦事兒。李衛在執行的時候面對官員的反對沒有打草驚蛇,步步為營處理了阻礙。對雍正的政策不遺餘力,尤其在雍正給他推薦尹繼善的時候,他說主子推薦的人才都是好的人才。年羹堯在西北囂張跋扈,他就建議雍正免了他的職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