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誇獎孩子會讓孩子更優秀?

滿血原地復活的南恩寵


中國有句俗語: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為什麼要誇獎孩子呢?

對我來說,誇獎他就是告訴他,父母知道他做了哪些事,讓他高興,激勵他繼續在好的方面發展。而孩子想要什麼樣的誇獎呢? 他想要我們發自真心的誇獎,對他發自內心的欣賞。他希望得到我們的關注,更渴望我們看到他的努力。

那怎麼誇,才能說到孩子心坎裡,產生效果呢?建議從以下方面對孩子進行誇獎:

誇獎孩子本身的努力,而不是聰明

如果你希望孩子變聰明,就不能誇獎他聰明,而是要誇獎他努力。這樣,孩子才會覺得他的這個成就,是來自努力,他就會自主地去學習去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舉個例子吧,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熟人,大家見面免不了寒暄一番,朋友見到孩子會很快算出商家應該找多少錢,見到孩子能夠自覺彈鋼琴並彈的流暢時,就當著自己的面誇自家孩子棒,聰明,有天賦,在無形中給孩子灌輸固定型心智模式,因為這相當於在跟孩子說,你數學這麼好,是因為你聰明,你琴彈的好,是因為你有彈琴的天賦。

實際上,當我們面對這種情境時,可以把朋友說的欠妥的地方,換一個誇獎方式,重新誇獎孩子一次。比如說,如果人家誇孩子算數算的快,家長就可以誇孩子:他確實很喜歡算數,經常在家練習九九乘法口訣。如果朋友誇他有音樂天賦,你可以補充說,他每天在家練琴一個小時,很認真,因為他覺得這首曲子非常優美。這樣就是在暗示孩子,大人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練習和勤奮,所以如果他想要以後繼續得到大家的認可的話,就要繼續努力練習,勤奮學習。

誇獎孩子處理問題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感覺到,處理問題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比如,我家大寶在算奧數題時,有一道非常難的題,她告訴我,覺得是套路題,她洋洋得意地告訴我她直接寫的答案是正確的。因為我曾經告訴她,這種題,如果實在不會做,可以找規律也能猜個七七八八,結果雖然孩子在這次考試中拿了滿分,但我又重新給她講了一遍解題的過程,然後再問她,你再想想,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嗎?孩子就開始想另外一種算法。當她按她的思路解出來後,我就誇獎她能夠舉一反三找到規律,這種表揚方式,就是不要讓孩子過於在乎分數,而是培養她找數學規律的興趣,並且吧她的注意力引導到過程上去,培養孩子在不斷的挑戰自己中找到樂趣。

誇獎孩子的成長進步,而不是現實表現

想要孩子勇敢迎接更高的挑戰,就要表揚孩子的進步、成長。前兩天,元寶去幼兒園,在換鞋子的時候,突然抬起頭說:爸爸,我今天自己上樓,不用你送了“,當時我有些驚訝,孩子以前都是拉著我的手,戀戀不捨地上樓的,我很高興地同孩子擊掌慶祝這個進步,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進步的過程中,要告訴孩子你在乎的,關注的,是孩子不斷的成長進步,那才是真正關係到她一生成長的關鍵。

結束語: 誇獎絕對是一門藝術,誇獎的訣竅在於描述,一定要多用描述性的語言,要更注重表揚孩子的努力,表揚孩子做這件事情的過程和與以往相比取得的進步和成長。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誇獎能讓孩子往前走,批評只會讓孩子停下來”,這是教育經常說的話,因為誇獎能讓孩子覺得溫暖,會更勇敢,產生積極的動力性情緒,而批評讓他膽怯。這些道理誰都懂,關鍵是怎麼誇?其實誰都喜歡得到誇獎,誰都會誇,而誇得科學巧妙,誇得恰到好處就有講究了。

一、頭腦風暴法 當孩子有突破性進步的時候,可以對孩子頭腦風暴,給孩子肯定的積極動力,在課堂上可以讓全班給他鼓掌。在家裡父母可以給他熱烈激動的擁抱,讓孩子內心產生震撼。

二、隔牆有耳法 當孩子面誇獎,有時他會認為這是老師家長的慣用小技,哄哄他讓他聽話罷了,聽多了也會不以為然。所以要利用人性弱點,讓他偷聽到。比如在走廊裡當著另外一個同學的面誇他:“看他這幾天上課多專心,進步很明顯,你要向他學習……”,要到他的名字,讓他隱隱約約聽見,父母可以在家裡房間裡誇他進步自覺,讓他隱約能聽見。這種窺聽會讓他覺得自己真的進步了,真的得到老師家長認可了。我小時候有一次在家裡正玩得起勁,隱約聽見父親對我弟弟說:“你要向哥哥學習,看他學習多認真,一點不要我操心”,好像真的把我引向自覺學習。



三、用眼神、表情和肢體語言代替口頭誇獎 我原來有兩個特別優秀的學生,是一對姐妹,父母都是啞巴,我去家訪的時候,父母的微笑的眼睛流露的全部是對孩子的欣賞讚美,偶爾會豎起大拇指。他們的兩個孩子一輩子也沒聽到過父母口頭表揚,而進步的力量來自父母的眼神和肢體,因為眼睛是不會說謊的,誇獎是真實的,而嘴巴是會騙人的。 四、誇獎要具體放大,要分享,而且要在第一時間, 當孩子有突破性進步,要第一時間具體地誇獎,然後放大優點,比如,“我就說我兒子很棒,肯定在班上會出類拔萃”,然後分享,比如分享給家人:“你猜我們的孩子幹了件多漂亮的事?”等等!

五、要開展表揚與自我表揚 讓孩子談進步,談自覺,談品格,讓孩子發看到自己的優點,看到自己優點的孩子更自信,更堅定,更陽光,在此基礎上給孩子補充更多的優點。 謝謝瀏覽本頁,動動手指,我們互粉吧!


卡農教育


誇獎孩子別用你真棒真聰明,家長牢記3點原則1個方法,效果更好

家長常誇獎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你太厲害了!不僅不能讓孩子進步,還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為什麼這麼說呢?

1、孩子不知道自己哪裡做的好了?

2、孩子更看重家長的誇獎和表揚。

3、孩子恐懼要是下次做不好怎麼辦?

從中可以看出,孩子不僅沒辦法從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今後還容易拒絕難度更高的挑戰。

因此,家長需要掌握誇獎的三點原則:

1、具體描述事情本身,而不是泛泛而談說空話。

“孩子,你敢於站在舞臺上唱歌。真棒!”這樣說,具體、形象、有意義。而如果單純說“你真棒”,就表現得簡單、模糊、無意義。

前者更確切地告訴孩子,哪個地方做得好;後者會讓孩子害怕下次做不到,該怎麼辦?

2、誇獎孩子體驗本身,而不是周圍人的反應上。

“孩子,你為畫畫堅持了這麼久。我真為你驕傲!”與“你的畫獲得了這麼多人的讚美”相比,前者關注孩子畫畫本身,後者關注別人對孩子的看法。

前者會引導孩子享受事情的樂趣,後者會使孩子為了讓別人喜歡而去做這件事。

3、誇獎孩子做事過程,而不是事情所產生的結果。

“孩子,你認真地修改錯題後,這次做對了。”描述的是孩子遇到困難後解決的過程。“孩子,你的作業被評為優秀作業展出,真棒”描述的是孩子所做的作業獲得獎賞的結果。

前者會引導孩子認為,成功等於挑戰、進步、突破等,後者會讓孩子認為,成功等於獎狀、獎金、獎品等。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誇獎孩子呢?北京精神衛生博士、心理學教授、兒童心理學研究者汪冰向大家推薦——三重讚美法。

1、用語言、表情、手勢表示驚歎

語言:哇、太棒了、真了不起、我都不敢相信、你竟然做對了,你居然又贏了等。

表情:微笑、眼神關注、捂嘴、張大嘴巴等。

手勢:擊掌、點贊、舉大拇指、伸出手臂表示出勝利的姿勢等。

2、描述這件事情在你這邊多麼困難

你可以這樣說:這個很不容易呢;這個一定挺難的;這一步很難,我想我都不一定做得到;不是所有小朋友都能做到的,有的小朋友中途就放棄了;有些人覺得這個很容易,可我知道不是這樣。等。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做的事很不容易。

3、問孩子如何做到這件事情

你可以這樣問: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我真的很想知道你是怎麼做到的?你現在必須告訴我你是怎麼做到的?

當父母帶著真誠和好奇請孩子解釋一下,孩子就會反問自己,反思自己,剛剛是如何做到這件事的?從而清晰地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成功?

這套三重讚美法,能讓孩子享受做事的樂趣,接受更困難的挑戰,不斷地積累成功的經驗,從而產生成就感和掌控感。

也能讓孩子養成成長性思維而非僵固性思維,更關注自身體驗而非他人反饋,更在乎自身成長而非榮譽名氣。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分享早教育兒、安全教育、營養輔食等豐富知識,幫你快樂育兒。歡迎讀者【關注】我們,點贊、轉發、收藏、評論喲~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現在的父母都喜歡用誇獎來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並且呈現出氾濫之勢,孩子一直在讚美中成長,等他到了幼兒園之後,孩子發現很多事情落後於他人的時候之前建立的自信不堪一擊,反而讓孩子陷入自卑的陷阱,相對於直接表揚,父母有時候間接的表揚會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

一、打電話時表揚

父母和遠方的親人通電話時,難免會說到孩子,如果這時孩子在旁邊,父母可以在電話裡面表揚一下孩子,孩子聽到後,相信以後會做的更好。

二、來客人時表揚

如果家裡來客人了,這也是教育孩子的好機會,父母可以拿出孩子的作品,比如字、畫等給客人看,客人都會表揚孩子做的好,這樣孩子會記在心理,下次會更加努力,拿出更多的作品讓父母來炫耀。

三、多讓孩子參加比賽

平時多讓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鼓勵孩子參加一些比賽,讓孩子通過比賽證明自己很行。

四、給孩子選擇機會

在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儘量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的意見被告尊重是自信的開始。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我們現在提倡正面管教,許多父母都喜歡用正面誇獎的方式來鼓勵孩子。但是,有的父母因為沒有掌握誇獎的技巧,而盲目地誇獎孩子,最後,非但起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還產生了反作用。

(一)誇獎孩子的誤區。

01 總是對孩子說“你真棒!”

許多父母在孩子有良好行為的時候,都會對孩子說:“寶貝,你真棒!”以此來誇獎孩子。

其實,這並不是正確的誇獎孩子的方式,這樣的誇獎起不到鼓勵孩子的作用,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壓力,也會讓孩子覺得無趣,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的好。

這樣做還可能會引發孩子的過激行為,為了證明他自己沒有你說的那麼棒,孩子會在瞬間就做出完全相反的行為,以證明他確實沒有你說的那麼棒。

02 誇獎孩子“聰明”而非努力。

有的父母在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喜歡誇獎孩子聰明,雖然父母的本意是好,但言外之意卻是,孩子的成功是源於他的天賦,而非他的努力。這樣的誇獎於孩子也毫無益處。

(二)如何正確地誇獎孩子?

01 誇獎具體的事情,而非孩子的品行。

誇獎孩子“真棒”就像刺眼的陽光一樣讓孩子難以接受,而詳細描述事情本身,以及孩子付出的努力,並且恰如其分地表達你的感受,則要好接受的多。

比如,“寶貝,屋子裡那麼亂,你居然收拾得這麼整潔,真是太不容易了!”孩子更樂於接受這樣的表揚與鼓勵,這樣說就會讓孩子關注於自己的努力,從具體事情中得到積極的自我暗示與肯定,形成一種內在的自我成長動力,而不會去尋求外界的認可。

02 誇獎孩子“努力”,而非“聰明”。

常被誇獎聰明、能力強的孩子,比被誇獎努力的孩子更難以接受失敗。被誇獎努力的孩子,更樂於接受挑戰,也更積極。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團隊曾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達十年的研究,證明了誇獎孩子努力與聰明對孩子的不同影響。

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第1輪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誇獎的話。其中一部分孩子得到的誇獎是“你很聰明!”另外一部分孩子得到的誇獎是“你很努力!”
第2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的難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果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表揚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這個實驗表明,被誇獎聰明的孩子,為了保住自己聰明的稱號,不敢再次面對挑戰。第3輪測試中,研究人員故意提高難度讓孩子們遭受挫折。第4輪測試的題目和第1輪的一樣簡單,那些被表揚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1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再後來研究人員繼續對孩子們進行了長達10年的追蹤研究,他們發現,被誇獎聰明的孩子,越來越看不起努力的作用,認為努力是笨人的表現,越努力越被別人看到自己的不聰明,成才的概率越來越低。而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越來越看重努力在成功路上的作用,越聰明的人越自覺養成努力的習慣,成才的概率越來越大。

實驗重複了很多次,研究人員發現,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

所以,父母一定要運用正確的方式誇獎孩子,才能讓孩子在誇獎中真正受益。

您好!我是百合媽媽,80後職場寶媽,育兒達人,多平臺簽約作者。熱愛讀書、碼字,喜歡運動、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做智慧寶媽”。每日與您分享我在育兒路上收穫的感動與成長!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轉發!您有什麼育兒的心得與體會,也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百合媽媽讀心理


對待小孩要需要耐心,適當的給於讚美。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我正想喝水。我就說可愛的小寶貝給媽媽倒杯水來喝?他聽了屁顛屁顛的跑過去立馬就盛了一杯水過來。還樂此不疲。我喝完了,他揚起小嘴問還要嗎?看她愉快的表情,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啦。


用戶2492327653199


首先誇獎孩子不要空洞的沒有目的性的刻意表揚。要有針對性的“有效”表揚。和孩子一起認真分析做得好的地方,強化優點,避免缺點重犯,不過分的表揚,也不需要用金錢獎勵或者物質獎勵讓孩子產生錯覺做得好跟獎品劃等號。讓孩子內心覺得我做得好是自己應該的,而不是需要獎品才行,這不是為了爸爸媽媽做的好,而是為自己。


Yoxi媽咪愛分享


獎勵教育總比批評教育好的多呢,但是獎勵也是要分對錯的,只有付出才有回報,只有做對事情才有誇獎。來至一位博士的分享,小的時候媽媽分蘋果,一個蘋果又大又紅十分誘人,但是三個小孩都想要那個最大的蘋果,媽媽沒有叫大大的孩子學孔融讓梨,而是告訴他們今天院子裡的草格外的茂盛,誰除的草最多誰就可以擁有最大的一個蘋果,從小媽媽的教育就讓他明白只有做到最好才會有好的回報,只有努力才會有誇獎,所以不要讓盲目的誇獎和獎勵害了孩子的一生,最後成為一名巨嬰。祝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